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医》2016,(3)
目的:观察清化湿热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伴有发热症状的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清化湿热灌肠方保留灌肠,连用3天。结果:治疗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均未出现与治疗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清化湿热灌肠中药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有发热症状的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外敷辅助治疗胃肠热结型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AP胃肠热结证患者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5例,2组均参照《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奥美拉唑钠、注射用生长抑素治疗及基础护理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灌肠、芒硝外敷及饮食护理等护理干预。疗程均为10天,观察2组临床疗效、腹痛腹胀缓解时间、体温复常、肠鸣音恢复、肛门排便恢复时间,并检测2组血清及尿淀粉酶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治疗组患者腹痛缓解、腹胀缓解时间及体温恢复、肠鸣音恢复、肛门排便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和尿中淀粉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中药灌肠和外敷辅助治疗胃肠热结型AP可促进症状、体征改善,提高临床疗效,下调血清和尿中淀粉酶水平。  相似文献   

3.
诸孟娟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992-992,995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均给与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发热、腹痛改善时间以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发热、腹痛的时间以及住院日期。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西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吴世铖  陈璇  郑烈  唐志鹏 《新中医》2016,48(3):49-51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灌肠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肠炎活动指数(UCAI)、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84.44%,治疗组97.7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UCAI、CRP、ESR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脓血便等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明显,并可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潘云芳  胡晓红 《新中医》2016,48(6):159-160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普通型手足口病风热感冒夹滞证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2例采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观察组74例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统计2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治愈时间,并统计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发热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2组患儿均未见呕吐、腹泻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风热感冒夹滞证患儿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退热疏解液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中药退热疏解液保留灌肠降温,配合常规治疗;对照组用布洛芬混悬液口服降温,配合常规治疗.结果:平均热退时间、一天内发热反复次数、完全热退所需天数及疗效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纯中药制剂也能达到有效、快速退热的效果,安全无毒副作用,且痛苦小,患儿易于配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灌肠方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胆源性胰腺炎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以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转外科手术率、死亡率、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血/尿淀粉酶及血象恢复较对照组为早;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常规西医治疗加中药灌肠方具有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慕豪  王立恒 《新中医》2016,48(3):47-49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口服与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1例,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煎剂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4周为1疗程,1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2组改良Mayo评分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5.24%,对照组6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煎剂口服及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43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9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并予有效的护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发热天数、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腑实证的疗效。方法:对30例痰热腑实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改善及住院时间。结果: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组在症状改善程度、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腑实证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2例婴幼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1例采用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81例给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观察、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3%和88.8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72,P<0.05);治疗组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及病程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有疗.  相似文献   

12.
杨伟伟  陈彬 《新中医》2016,48(6):223-225
目的:观察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复方大承气汤灌肠联合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5月12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61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治疗组61例于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大承气汤灌肠及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及腹围恢复时间、24 h胃管引流量<400 m L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及腹围恢复时间、24 h胃管引流量<400 m L时间、总住院时间短(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高于对照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大承气汤灌肠联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13.
钟华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6):1026-1027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效果。方法将164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2例,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美林退热,治疗组给予本院自制的中药保留灌肠退热;比较两组退热的效果。结果治疗组退热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而完全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组体温反跳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好,起效快,退热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4.
李相颖 《新中医》2016,48(7):171-172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联合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方。治疗30天。比较2组临床疗效、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定。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7.1%,对照组7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NR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NRS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联合中药灌肠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余成栋 《新中医》2016,48(2):47-49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给予中医辨证分型予以中药内服+中药保留灌肠+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对照组采用甲硝唑保留灌肠+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4%,对照组7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复发率,且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足浴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西医常规保守治疗及针对原发病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结合中药足浴方法治疗。结果:两组肾功能均有改善,但治疗组肌酐、尿素氮改善尤为显著(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足浴在改善慢性肾衰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王秀丽  方彩文 《新中医》2016,48(11):139-141
目的:观察中药止泻汤辅助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80例脾虚型急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止泻汤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儿的症状评分改善情况、治愈时间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不同时点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别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单独效应分析,在固定分组条件下,随着治疗时间延长,2组的症状积分逐渐下降;在固定时间条件下,观察组治疗3、5、7天后,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儿均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止泻汤对脾虚型急性腹泻患儿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治愈时间,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化湿解毒汤灌肠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化湿解毒汤灌肠,对照组静点利巴韦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化湿解毒汤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可快速缓解病情、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是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西医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内科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肝性脑病改善率为87.9%,对照组为71.8%.治疗组治疗后TBil、NH3下降,PTA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室指标临床疗效治疗组为84.8%,对照组为69.2%,组间对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刘国华  文洁珍 《新中医》2016,48(7):196-197
目的:观察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土木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96例秋季腹泻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2组均予相同西医治疗,研究组同时予葛根土木方治疗。2组均治疗3天。观察2组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止泻时间、电解质恢复正常时间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结果:经治疗,研究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及电解质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发生率研究组为2.1%,对照组为4.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研究组为89.6%,对照组为6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土木方治疗湿热型小儿秋季腹泻能快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