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肿瘤放射增敏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肿瘤存在乏氧细胞是造成肿瘤对低LET放射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是增加缺乏氧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包括氧的利用和乏氧细胞放射增敏剂等,本文综述放射增敏剂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2.
实验证明肿瘤内乏氧细胞对放射线和化疗药物有抗拒性,是导致根治肿瘤失败的重要因素。目前,已直接检测出动物肿瘤内存在乏氧细胞,人类肿瘤内含有乏氧细胞只是间接得到证实。直到八十年代,在乏氧细胞放射增敏剂作用机制得以深入阐明的基础上,才拉开人类肿瘤乏氧细胞显象研究的序幕。三十年来,乏氧细胞放射增敏剂的研究卓有  相似文献   

3.
912放射增敏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放疗因乏氧细胞的存在,常导致肿瘤复发,放射增敏剂的研究一直是人们探索的课题,作为乏氧细胞增敏剂的Misa有其独特的增敏效果,但因合成困难及神经毒性限制其临床应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研制的中药912,进行放射增敏临床研究。我科自1988年9月~1990年4月应用912作为放射增敏剂治疗各种肿瘤163例。用药组93例,对照组70例,因观察时间尚短,本文仅对疗后近期疗效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4.
肿瘤乏氧问题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乏氧在动物和人的实体瘤中广泛存在,使肿瘤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明显降低。克服肿瘤乏氧的方法如给氧、乏氧细胞增敏剂、生物还原剂等,已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明显进展。本文就肿瘤乏氧问题的研究现状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5.
乏氧细胞放射敏感性要比有氧细胞差2.5~3倍,实体瘤中乏氧细胞是治疗肿瘤的不利因素,往往使用高压氧,高LET 及放射增敏剂来改善这种状况.简便有效的方法是使用一种对乏氧细胞选择性增敏,而对正常的有氧细胞又无影响的化学药物.Nitroi-midazole 的衍生物在培养的乳癌细胞及某些动物肿瘤模型中,misonida zole 是一种有效的乏氧细胞增敏剂.日本在1976年就开始了药物试验研究,1979年进行临床试验,提供了其安全性及效果.本文报道作者早期使用misonidazole 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前,临床上对放射增敏剂MISO与RSU-1069正深入地进行研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加强放射增敏效力。我们尝试改变肿瘤内血流,造成肿瘤内全部乏氧,以便利用放射增敏剂在乏氧与有氧状态下的不同毒性。结果证明,控制肿瘤内血流,可提高放射增敏剂的效力,并能增加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 RSU-1069是MISO的衍生物,含重氮基团的烷化剂,其结构式为:  相似文献   

7.
RNA干扰HIF-1α增强人肺腺癌SPCA-1细胞放射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RNA干扰乏氧诱导因子1(HIF-1)增强人肺腺癌SPCA-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方法构建干扰HIF-1α质粒pSUPER-HIF-1α,采用荧光定量RT-PCR、Western blot方法观察有氧与乏氧状态下RNA干扰HIF-1α的变化,用成克隆实验观察乏氧时RNA干扰HIF-1α对放射的增敏作用。结果在常氧和乏氧的状态下,RNA干扰HIF-1α引起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下降64%和76%;在乏氧的状态下,蛋白的表达下降。转染pSUPER-HIF-1α后的细胞存活曲线的D0值为2.5Gy,转染空白质粒细胞和空白对照细胞的D0值分别为5、0Gy和5、1Gy,增敏比为2.1。结论RNA干扰HIF-1α可以增加SPCA-1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放射增敏剂的研究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增加放疗疗效,数十年来人们花了大量的精力、物力投入这一领域的研究。目前,研究提高疗效措施的思路已有极大的发展。虽然总的还是以解决乏氧细胞的放射抗拒性为主,但已冲破以亲电子学说为主要思路寻找乏氧细胞增敏剂的范围,开始全方位考虑涉及一些其他作用原理的增效途径,如控制肿瘤细胞的恶性生长、改变肿瘤内微循环状态及其他可能消灭肿瘤细胞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卤碱导入对鼻咽癌颈部转移癌的放射增敏作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任如龙,马俐中国医科大学附一院高汝贵,张银娟肿瘤组织中存在的乏氧细胞,对放射线有抗拒作用,是导致肿瘤放疗后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寻找有效的乏氧细胞放射增敏剂,我们于1987年2月至1987年6...  相似文献   

10.
利用放射增敏剂提高肿瘤中乏氧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能提高放射线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增强放疗效果。理想的放射增敏剂应可以显著增加放疗的疗效,对正常组织没有或很少有毒副反应。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基因和分子靶向药物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显示了未来放疗增敏剂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放疗增敏剂研究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放射增敏剂提高肿瘤中乏氧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能提高放射线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增强放疗效果。理想的放射增敏剂应可以显著增加放疗的疗效,对正常组织没有或很少有毒副反应。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基因和分子靶向药物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显示了未来放疗增敏剂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乏氧诱导因子-1对肿瘤放射敏感性影响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放射敏感性与放射治疗疗效密切相关,而肿瘤内乏氧又被认为对放射敏感性有重要的影响.乏氧诱导因子-1(HIF-1)是调节细胞适应乏氧的关键转录因子,通过维持肿瘤细胞代谢、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而影响放射敏感性.通过抑制HIF-1和(或)其下游基因可以提高肿瘤放射敏感性,是一条具有潜力的放疗增敏途径.  相似文献   

13.
肿瘤的放射敏感性与放射治疗疗效密切相关,而肿瘤内乏氧又被认为对放射敏感性有重要的影响。乏氧诱导因子-1(HIF-1)是调节细胞适应乏氧的关键转录因子,通过维持肿瘤细胞代谢、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而影响放射敏感性。通过抑制HIF-1和(或)其下游基因可以提高肿瘤放射敏感性,是一条具有潜力的放疗增敏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携带新型放射增敏剂Dbait的乏氧辐射双诱导的重组质粒pcDNA 3.1(+)-HREEgr-1-Dbait,探讨乏氧条件下其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为Dbait的基因靶向放射增敏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C57BL/6裸鼠肝组织扩增Egr-1启动子,人工合成HRE增强子序列和新型寡核苷酸药物Dbait,通过基因重组分别将Egr-1、HRE和Dbait克隆入pcDNA 3.1(+)中,获得重组质粒pcDNA 3.1(+)-HRE-Egr-1-Dbait。转染宫颈癌HeLa细胞,采用集落形成试验观察在常氧和乏氧状态下宫颈癌HeLa细胞的放射敏感度。结果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 3.1(+)-HRE-Egr-1-Dbait构建成功并通过PCR和测序鉴定。在常氧情况下宫颈癌HeLa细胞的D0、Dq、SF2、α/β值分别为1.98、0.93、0.52、11.12。在乏氧情况下宫颈癌HeLa细胞的D0、Dq、SF2、α/β值分别为1.74、1.46、0.43、15.82,氧增敏比OER为0.88。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新型放射增敏剂Dbait的乏氧辐射双诱导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 3.1(+)-HRE-Egr-1-Dbait,并验证了其在宫颈癌HeLa细胞中的乏氧辐射增敏效应。  相似文献   

15.
肿瘤放射增敏剂及增敏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放射增敏剂是指能增强射线对肿瘤内乏氧细胞的杀灭作用而对有氧的正常组织一般损伤较小的一些化学物质。本文主要介绍了放射增敏剂的研究进展。从影响肿瘤放射敏感性因素入手,详细叙述了放射增敏剂的种类、主要作用机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使用动脉夹阻断局部血流以速成肿瘤乏氧的方法来研究探讨Ig7611对小鼠乳腺癌乏氧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结果,Iq7611对乏氧肿瘤得到敏增比(SER)值为1.3,不乏氧肿瘤敏增比为1.1,前者大于后者。Iq7611对小鼠正常皮肤无增敏作用。该结果提示Iq7611可能具有选择性地增加小鼠肿瘤乏氧细胞放射敏感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肿瘤放射增敏剂及增敏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放射增敏剂是指能增强射线对肿瘤内乏氧细胞的杀灭作用而对有氧的正常组织一般损伤较小的一些化学物质.本文主要介绍了放射增敏剂的研究进展.从影响肿瘤放射敏感性因素入手,详细叙述了放射增敏剂的种类、主要作用机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肿瘤组织中乏氧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国际上已有不少放射增敏剂应运而生,其中MISO是公认的代表,并已被作出临床评价。由于MISO有明显的神经毒作用,有效剂量与极量相近,因而在应用中受到限制。继MISO之后,不少结构经过改造,毒性又小的放射增敏剂相继出现。  相似文献   

19.
尽管Misonidazol在临床应用上受到神经毒性的限制,但是,寻找低毒高效乏氧细胞放射增敏剂依然是肿瘤放射生物学者及药物学者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原因在  相似文献   

20.
764-1对鼻咽癌细胞放射增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离体鼻咽癌细胞研究了活血化瘀中药764-1的放射增敏效果。结果表明,在乏氧条件下,当764-1浓度为10mmg/ml时,其增敏比可达1.21(Do比值)和1.76(Dq比值)。当浓度增高到15mg/ml时,增敏比达1.27(Do比)和1.92(Dq比)。而在有氧条件下增敏比为1.07。提示764-1对乏氧细胞有一定的增敏作用,对有氧细胞基本上没有增敏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亚致死性损伤的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