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玉涛 《首都医药》2009,16(5):16-19
“中医药存废”之争曾一度引起轩然大波,虽然硝烟渐散,却充分暴露出中医药发展堪忧的现状。中医药发展迟滞甚至趋于倒退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欲拯救中医,中医人士必须克服阿Q式的妄自尊大与麻木不仁,对现状进行深入思考,认识并正视自己的缺陷。那么,中医药的发展究竟遭遇了哪些困境,导致这些困境的症结何在?本刊记者为此走访了有关专家。  相似文献   

2.
用科学理论及科学发展模式探讨中医学生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有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和诊断、治疗方法。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医学却滞后了,尤其在诊断方法论方面出现了对中医的信任危机。中医学如何生存发展,如何振兴中医药事业,是当代中医药界同仁共同关心和探讨的重大课题。笔者就科学理论和科学发展模式对中医学生存与发展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两千年的中医药之所以长足发展,正是遵循了中医药学科的自身规律:以学术发展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医药不分,开放兼容汲取多学科精华。而建国50多年来,中医药的发展未能很好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改革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于2015年2月12日在北京召开专题咨询会议,通报中医药工作有关情况,并就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进行专题咨询。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陈竺在会上表示,中医药未来发展要在全面梳理、全面总结中医药事业发展成就、把握规律基础上,立足服务健康这个核心,抓住深化医改机遇,围绕提高服务能力、创新能力、保障能力,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提出一些重点任务、重大工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医药的发展在近年来却面临着服务领域缩小、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淡化、理论创新没有突破性进展等问题.出现这种局面,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也有中医药行业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吕爱平 《首都医药》2003,10(3):27-30
中医药学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发展。有关部委和许多地方政府也出台各种措施,积极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开创了良好的发展局面,为中医药宝库的进  相似文献   

7.
韦国兵  李成虎  胡奇军 《药学研究》2018,37(11):679-682
本文围绕中医药产业发展这一主题,阐述了江西省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历史机遇,同时分析了江西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江西省中医药产业水平的建议和意见,以期为江西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期待也在不断升温。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西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中国要输出的不仅是物质产品,更需要输出的是文化和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中医药也迎来了传承与发展的新机遇。本文从文化、属性、发展进程的角度探讨了中医药传承与发展中的几个理论问题,提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医药发展的土壤,对中医传承的优劣决定了创新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出中医理论的人文属性使其超出了现代医学范畴;文中还论述了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地缘性特点,并且阐明了传承与发展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9.
新型中药饮片的研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传统中药炮制加工的发展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一颗明珠,几千年为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中医药理论体系,中药炮制也随着中医药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发展,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制药技术理论,因而成为祖国传统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很多炮制原理得到了现代科学理论的解释,而且全国各地先后建立了许多家饮片生产厂,炮制的操作也大大地机械化了,饮片厂中的洗药机、切药机及大型烘干设备,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手工作坊也逐步上升为工…  相似文献   

10.
2008年3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要充分认识中医药学蕴含的丰富的学术和实践价值;充分认识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对当代医学发展的启示作用;充分认识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他强调,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加强研究,提升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和中医药产业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中药现代化的浪潮下,传统中药理论和技术逐渐有被以西药学理论为基础的生药学所取代的趋势,而中药学专业教学中传统中医药理论课程的重视程度亦不断下降,这种现象对我国宝贵传统中药学知识的继承和发扬,突出自身特色十分不利.该文分析传统课程在中药学教育中的地位、与现代课程的关系,对传统课程教学的继承与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许保海  翟胜利 《中国药房》2009,(15):1121-1123
目的:区别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不同,探讨中药的发展方向。方法:比较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在理论基础、研究内容、治病原理和鉴别中药质量方面的不同,阐明生药学与传统中药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结果:目前中药学被生药学理论束缚,传统中药学有逐渐被西药学理论为基础的生药学所取代的趋势。结论:中药的发展方向需要反思和探讨,现代中药研究应按照中药本身的自然规律去研究,避免按西药开发的模式研究开发中药,而违背中医药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3.
浅析现有中药专利保护的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帆  孟锐 《中国药房》2011,(3):193-195
目的:指出现有中药专利保护的缺陷,对我国的中药专利保护的改进提出建议.方法:基于中医药理论原理,分析我国现有中药专利保护现状.结果与结论:应借鉴现代专利制度,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建立我国特有的中药专利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4.
王志宏  林雪  颜鲁合  欧秀芳  门琦 《中国药事》2018,32(12):1669-1674
目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依据甘肃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新形势下发展中医药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加快甘肃中医药产业升级的对策。方法:立足于中医药产业的现有资源禀赋,运用钻石模型理论和新贸易理论,通过增强产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地区)的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以快速推动中医药产业升级发展。结果:依靠甘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区位优势、资源比较优势、政策扶持优势和市场机遇,进行有效资源配置,重点通过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来不断增强竞争力。结论:通过开展此次研究,再次印证了增强我国中医药产业竞争优势要从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和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和组织结构及政府行为、机遇等六个方面加快发展。钻石模型理论是推动中医药产业不断发展的有效管理工具,在中医药海外市场的推广和竞争力的提高效果显著,提升了中医药服务贸易水平,体现了中医药的特色与魅力。  相似文献   

15.
中药炮制研究的现状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洪武  刘岩 《中国药房》2008,19(30):2394-2396
目的:探讨中药炮制研究的现状与思路。方法:对现有研究中药炮制的文献资料中有关炮制研究的理化、工艺推广和定性与定量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阐述中药炮制研究现状和方法,并结合炮制研究的作用和意义提出研究思路。结果与结论:中药炮制研究的发展和深入,应加强文献研究与经验总结、炮制增效与临床用药的结合;注重中医药基本理论对炮制理化研究的指导和加强炮制工艺及饮片质量控制等重点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论治配合针灸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明确诊断为亚健康状态的70例患者中医辨证分为4型,根据证型给予中药口服,同时结合针灸治疗,10天为1疗程,3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经调治7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7%.结论 中医辨证施治调理亚健康状态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罗李娜  陈更新 《中国药事》2024,38(3):250-256
目的:为医疗机构中药新药的转化应用提供建议。方法:对产学研体系下中药新药的研发与成果转化的有关文献进行研究,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剖析目前医疗机构中药新药转化应用的难点。结果与结论:经过检索可知,有关中药新药产学研发展的论文很少。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医疗机构中药新药转化应用的难点为中药新药开发欠缺附加值高的品种、中药新药转化体系不完善、中药新药的转化应用缺少经费支持、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服务机构参差不齐等方面。应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理论与优势,从创新开发中药制剂“拳头”产品、加强政企研合作等方面入手,才能加快医疗机构中药新药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伏晓  林筱青 《中国药房》2011,(35):3265-3268
目的:纠正目前中药研究中出现的"废医存药"倾向,探索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正确道路。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对比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废医存药"的现况。结果与结论:自近代以来我国中药研究确实存在"废医存药"倾向,其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也是非常有害的,再继续发展下去就是饮鸩止渴。日本汉方医药"废医存药"的历史教训警示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决不可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药材所收载中药的药性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和中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药材和饮片,了解药典记载的中药材和饮片四气五味等,归纳其药性特点。结果药典一部所收载的683味中药,温性药有25.84%,苦味药有43.47%,入肝经有51.40%,有毒药物有14.35%。结论本文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和药效学等研究,提出用统计学方法系统分析中药药性理论的科学内涵,概括中药药性理论的共性,促进中药药性理论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中药"相对药量"为基础,初步探讨中医方药归经量化研究中"归经系数"经典数学模型和应用。方法:根据中医方药归经理论,运用经典数学,对中医方药归经进行量化。结果:从药物的归经量化问题出发,研究方剂归经量化,首次提出两种中医方药归经量化中"归经系数"经典数学模型。结论:较准确的确定方剂归经量化值,对中药方剂归经的量化研究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