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丹溪心法》左金丸浅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荣  杨少华 《江西中医药》2003,34(11):33-33
《丹溪心法》载有左金丸一方 ,系丹溪首创 ,药简效宏 ,至今用于医家临床实践而不衰。1 左金丸及其沿革左金丸出自《丹溪心法·火六》。丹溪认为 :“气从左边起者 ,乃肝火也。”左金丸作为治火“入方”(主方 ) ,书中标明 :“左金丸 ,治肝火 ,一名回令丸。”方中黄连六两 ,吴茱萸一两或半两 ,共为末 ,水丸或蒸饼丸 ,白汤下五十丸。清·汪昂曾说 :“左金者 ,谓使得金令得行于左而平肝也。”左金丸后世又名为萸连丸 (《医学入门·卷七》)、茱连丸 (《医方集解》)、佐金丸 (《张氏医通·卷十六》)。黄连和吴茱萸作为药对配伍使用历史悠久 ,北宋…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医文献中,名曰肾气丸的方剂甚多,金匮肾气丸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首。笔者查阅古今中医文献,发现存在同名金匮肾气丸但方药组成却不相同的情况,当今市售成药金匮肾气丸组成与《金匮要略》(简称《金匮》)中所载肾气丸并  相似文献   

3.
《金匮》桂枝茯苓丸,药由桂枝、茯苓、丹皮、芍药、桃仁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消癥止痛作用,可治疗内、外、妇、皮肤、五官等科的多种疾病,被国内外医家广泛应用,现就其在国内外应用和研究进展概述如下:一、理论探讨(一)探源溯流: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妇人妊娠病篇》,是去癥保胎之方,亦取《内经》“有故无殒”之旨。《妇人良方》称本方为“夺命丸”,专治妇人小产,子死腹中。《济阴纲目》载:本丸用水煎即名催生汤,候产母腹痛腰疼。  相似文献   

4.
肾气丸,最早见于汉·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该书于《妇人杂病》篇中以主治转胞:在《中风历节》篇的附方里有“崔氏八味丸”治脚气;在《血痹虚劳》篇中名“八味肾气丸”;《痰饮咳嗽》与《消渴小便不利》篇中俱名“肾气丸”。由于方出《金匮要略》,共由八味药组成,故后世通称“金匮肾气丸”、“八味丸”或“八味地黄丸”。因其疗效卓著,受到后世医家的重视,并在临床实践中加减化裁,灵活运用,大大发展了该方的效用。探索一下古今医家对该方的推衍运用,不仅可以扩展其治病的范围,而且对如何灵活运用古方以治今病,亦可得到一些启发。一、金匮肾气丸的组方意义  相似文献   

5.
犀黄丸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和实验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犀黄丸出自清·王洪绪所著《外科证治·全生集卷四》,一名西黄丸,由牛黄、麝香、乳香、没药、黄米饭捣烂为丸,用于治疗乳岩、瘰、痰核、流注、肺痈、小肠痈等症。现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九册,是目前临床应  相似文献   

6.
<正>乌梅丸首见于《伤寒论》厥阴病篇,附原文338条之下,主治蛔厥,兼治久利。《汤头歌诀》、《医方集解》等方书及现行通用的《方剂学》教材都将其列为"杀虫剂"、"驱虫剂"的首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乌梅丸的应用范围。清代以来,诸多医家对此提出异议,认为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适用于寒热错杂证的治疗。清·柯韵伯~([1])论述乌梅丸立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金匮肾气丸与济生肾气丸的处方来源、组成、功能主治等方面,分析了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传统金匮肾气丸重在补肾助阳;济生肾气丸因在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增加了牛膝、车前子,以加强利水消肿的作用。但《卫生部药品标准中成药制剂第20册》的金匮肾气丸也含有牛膝、车前子,不但与原方不符,却与《中国药典》济生肾气丸处方及功能主治基本相同,形成同方异名,为避免混淆,建议成方金匮肾气丸改名为济生肾气丸。  相似文献   

8.
古方选载     
<正> 咳嗽气喘处方及用法:白芥子适量,研为末,醋调外敷肺俞穴。来源:《方脉正宗》。肺热久咳处方及用法:枇杷叶,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黄6克,共研为末,炼蜜为丸,每饭后、夜卧各含化一丸(9克)。来源:《本草衍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查询古典医籍中小儿疳证方剂载录情况,对所载方剂进行梳理,并建立古代文献数据库,总结古籍中小儿疳证载方特点。方法电子检索5版《中华医典》中关于小儿疳证治疗方法的历代中医著作并建立古代文献数据库,从所记载的书籍、方剂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结果从1156种古典书籍中检索出记载疳证治疗的专著有63本,共载方479首,载方数量由高到低排名前6名的专著为:《幼幼新书》、《诚求集》、《幼科证治准绳》、《幼科发挥》、《儿科要略》、《保婴撮要》。专著中所载方剂排名前6名,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集圣丸、肥儿丸、芦荟丸、使君子丸、五疳丸、神效换肌丸。结论小儿疳证治法治疗最为详实的属儿科专著,其中《幼幼新书》为载方数量最多的古籍;历代医家临床应用较多方剂主要为集圣丸、肥儿丸、芦荟丸等。  相似文献   

10.
一源渊和发展追溯夺源,“药对”方剂肇始于《内经》,如《素问·腹中论》就有“四乌贼骨一芦茹丸”.以乌贼骨四分、芦茹(即茜草)一分研末以雀卵为丸,大如小豆,鲍鱼汁送服。治疗胸胁支满,妨食,四肢清冷,漏血,女子血枯停经。存《灵枢·邪客篇》中有半夏秫米汤,由半夏、秫米煎汤服,治胃中有痰不得卧。  相似文献   

11.
张芳芬 《光明中医》2022,37(1):34-37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篇,从条辨中可看出,乌梅丸主治蛔厥、久利,后世也多以此论治.此文从《辅行诀》的五行互含理论出发,研究乌梅丸组成药物的五行属性,继而探讨《伤寒论》中乌梅丸条辨中的藏寒、蛔厥、藏厥之本意,并从实践(典型医案)中证实之.结论:①从《辅行诀》探寻乌梅丸方剂,其病机一目了然,较《伤寒论》乌梅丸条辨更易理解方剂所主治的病机;②中下焦藏寒导致藏厥,藏气不升,尤其肝气不升,是乌梅丸方的主要病机;③乌梅丸主治不仅是蛔厥、久利,而是符合条辨中所指的藏寒、藏厥病机的均可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一、《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肾气丸首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书中凡五见,用以治疗脚气、虚劳、消渴、痰饮及妇人转胞的疾患。肾气丸方之治脚气,见于书中《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内,系附方,方名“崔氏八味丸”。或有因此而疑本方非仲景首用者。查《外台秘要·卷十八脚气不随门》所载崔氏方五首的第四首,有“又若脚气上入少腹,少腹不仁,即服张仲景八味丸方”者,由此段记载看来,肾气丸必是先见于仲景著作中,而崔氏(崔知悌)则是后来加以引用的。  相似文献   

13.
金匮肾气丸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其组方理念颇合《素问》《难经》中的阴阳五行观念,可以说金匮肾气丸即是以阴阳五行观念为指导而创立。本文试论金匮肾气丸中所蕴含的阴阳观念和五行观念,探讨仲景的立法思想。  相似文献   

14.
徐莺  段永强  牟德海 《新中医》2017,49(5):171-172
<正>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平胃丸本为晋·王叔和《脉经》的古医方,而在敦煌遗书《不知名氏辨脉法》之二全篇内容(以下称"敦煌古医方平胃丸")与王叔和《脉经》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敦煌古医方平胃丸的组成、用法、方证可以补缺王叔和《脉经》方剂的不足,具有重要的史料和临床价值。已有研究显示敦煌平胃丸在  相似文献   

15.
古医方丸剂制备中常有“蒸饼”为丸、“蒸饼”糊丸之说,及宋则又有“炊饼”为丸的记述。如《普济方》引《海上名方》戊己丸:“黄连(去须)、芍药、吴茱萸(去梗,汤浸)各等分……一方水浸,蒸饼为丸。”《圣济总录》治恶风,玉粉丸方:“矾石一两(研细),生炊饼一剂。右二味和匀,都作炊饼蒸熟,乘热丸如梧桐子。”但“蒸饼”、“炊饼”究系何物,现代医家知之者少,不免给阅读和理解古方精义造成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6.
<正>消渴丸为1987年版《广东省药品标准》(上册)所收载的品种,是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由葛根、玉米蕊、黄芪、山药、地黄、天花粉、五味子、格列本脲(优降糖)等药物组成,具有滋肾养阴,益气生津之功效,为糖尿病的治疗药物,在进行药品监督检查中,我们对药品的经营部门及医院药房等单位随机抽样广州中药一厂生产的(国家中药保护品种):97080539;98010010;98060437等批号的消渴丸,经按标准进行严格检验:98010010和98060437两批号消渴丸为合格产品,而批号97080539的消渴丸为伪假药品,不符合《药品标准》之规定,现将其鉴别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小议资生丸     
<正>保胎资生丸,亦名资生丸、人参资生丸,乃明代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之二·妇人》之方,"妊娠三月,阳明脉养胎,阳明脉衰,胎无所养,故胎堕也,服资生丸"。作者原意取《易》"大哉坤元,万物资生"而命名。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国丸剂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公元前四世纪《黄帝内经·素问》中已有“四鸟鲗骨一芦茹丸,二物并合之,丸似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的记载,对丸剂的名称、处方、规格、剂量以及服法等作了叙述。前汉《史记》大仑公传(公元前187年)中已有半夏丸之名出现。唐代丸剂得到迅速发展,至宋代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朝廷设立了太医局的熟药厅,即太平惠民药局,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记载的788个方剂中,丸剂占了总数的36%。近代,丸剂依然在我国中成药制剂中占有  相似文献   

19.
玉泉丸和梅苏丸均为治疗消渴病的古方。由于古今医藉对于两方的方源记载不一,为此作者进行了考证。结果认为玉泉丸源于宋代杨仁斋《仁斋直指》一书:梅苏丸则最早记载于宋代《圣济总录》一书。玉泉丸和梅苏丸是治疗消渴病的两首临床效方,古今医籍曾多有记载。但因历史沿革的变故,以致近代方书对于两方方源的论述却互见出入,其间并存有一些较混乱的认识,为此,笔者特将两方作一考证,兹加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交泰丸乃指黄连伍肉桂之交泰丸(因为至少有八首交泰丸方,药物组成、主治、功效皆有出入)。该方出自明·韩懋《韩氏医通》谓:“黄连生用为君,佐官桂少许,煎百沸,入蜜,空心服,能使心肾交于顷刻。”惜未载方名。清·王士雄《四科简效方》一书始为该方命名,谓“生川连五钱,肉桂心五分,研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