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臧平 《上海针灸杂志》2013,(12):1049-1049
乳癖是乳腺实质的良性增生,是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良性肿块,其临床表现为月经前5~15d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经期后疼痛减轻或消失。乳房肿块常有多枚,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肿块常随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而消长。本病属于中医学“乳癖”、  相似文献   

2.
乳癖是由于情志忧郁、冲任失调、痰瘀凝结而成.常见于中青年妇女,偶会出现于男性,其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房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推之可动,有压痛或胀痛的肿块.  相似文献   

3.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多发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笔者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5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多发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笔者自2002年开始运用自拟中药方剂“消乳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43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疏肝理气调理冲任法治疗乳腺增生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常见的乳房非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多与情志变化和月经周期密切相关,是妇女常见病,尤以中青年妇女最为多见。根据研究资料发现,乳腺增生病有一定的癌变危险,尤其是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更应引起注意。近年来我们采用疏肝理气,凋理冲任方法治疗乳腺增生患者4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浅谈从调摄冲任治乳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迪梨 《光明中医》2011,26(5):907-908
乳癖,是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好发于25~45岁的妇女,其发病率约占乳房疾病的75%,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西医的乳腺增生病属乳癖范畴。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及情志的变化密切相关。根据研究资料发现本病有癌变危险,尤其是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1]。临床上,中医辨证论治较西医治疗有较大的优势,常从调摄冲任治疗乳癖。  相似文献   

7.
<正>乳岩西医称之为乳腺癌。肝气郁结、情志不畅、膏粱厚味是乳岩的重要病因,而冲任失调,郁结伤脾是乳岩发病的内因。主要症状是乳房隐隐作痛,乳房内扪及高低不平的肿块及乳头溢液等。其病位在乳房,与肝、胆、胃关系密切。《医学正传》指出:"此症多生于忧郁积忿中年妇女",此等妇女常有冲任失调之症。中年女性,因社会因素、经济状况、家庭问题及全身健康状况,使七情伤及肝脾,且阴极而阳衰,导致气血失调,痰气凝结,  相似文献   

8.
<正>乳腺增生症是一种既非感染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疾病,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伴有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好发于25~45岁中青年妇女,其发病率居乳房疾病的首位,约占75%[1]。目前,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方法较多,非手术疗法占有重要地位,而其中针灸疗法因其具有简便、效廉、安全、有效的独特优势,更是受到极大地关注和重视,笔者现将近10年以来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乳腺增生症属中医乳癖范畴,多因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及冲任失调所敛.现代医学认为是由卵巢功能失调造成.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肿块,表面光滑、质地不硬、边界清、活动度好,不粘连,其疼痛及肿块与情志变化及月经周期有关.本病好发于中青年妇女,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首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有一定的癌变危险,应及早诊治.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运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乳癖是妇女乳房部的常见病,以青壮年为见。其临床表现是,乳房部一侧或双侧出现形状、大小、数量不一的硬结肿块,肿块形似桃核或鸡卵,皮色不变,质地坚实,表面光滑,边界清或不清,不痛或痛。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情志所伤、肝郁痰凝、积聚乳房胃络所致,思虑伤脾、郁怒伤肝,以致冲任不调、气滞痰凝而成。现代医学认为,与内分泌紊乱、黄体酮分泌减少、雌激素分泌相时增高有关。内消散,其方名源于《外科正宗》,《外科大成》、《医宗金鉴》中亦见到,药虽有异,但其主治功用大抵相同,笔者所用内清散,乃  相似文献   

11.
按摩手法治疗乳腺增生病35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乳腺增生病是西医的病名,是一种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乳腺疾病,是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居全部乳腺疾病的首位。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乳房肿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质地不硬,活动度好,伴有疼痛。本病属中医“乳癖”“乳中结核”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乳腺增生是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给妇女带来不少痛苦。中医学认为乳腺增生常与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有关。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至为重要,可以少患病和不患病。 乳腺增生临床表现为乳房出现片状、结节状、条索状、砂粒状的非炎性物质,发生于一侧或两侧,肿块常为多发性,大小、数量不一,质韧边界不清或比较清楚,与胸肌筋膜无粘连,推之能动,经前或恼怒时肿块可增大,胀痛加重,经后肿块缩小,胀痛减轻或消失。患者常伴有头晕、烦燥、口干、舌干等症状。 乳腺增生患者应注意观察:(1)双乳是否  相似文献   

13.
女性乳腺增生是以乳腺腺泡、导管的上皮组织细胞及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是一种非肿瘤、非炎性的增生病变[1]。乳腺增生的产生与情志变化和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多发生于25~45岁的妇女,其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40%左右,占乳房疾病的75%,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2]。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乳房胀痛和乳房肿块。笔者通过自拟理气消结方治疗乳腺增生71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正>乳腺增生病是妇女乳腺疾病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原因多由情志内伤、肝气郁结、经停痰湿、痰凝互结乳房,胃经经气不畅而致,故治以疏肝解郁,兼  相似文献   

15.
<正>乳癖,相当于西医学的乳腺增生症,临床以20~40岁妇女多见,常见单侧乳房发病,也可症双侧乳房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块,质韧实性或囊性,边界不清,活动性大,经前肿块可增大变硬,胀痛明显,随情志消长,经净则胀痛亦减。中医学认为"肝郁痰凝、冲任失调"是主要病机,临床治疗采用疏肝理气、调理冲任的治疗原则。我院门诊用针刺配合乳核散结丸内服及特色护理治疗乳癖3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邹萍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11):743-743
乳癖是乳腺组织良性增生性疾病,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乳房肿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质地不硬,活动度好.伴疼痛。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首位。从中医的发病观点来看是由于肝郁气滞,冲任失调,痰凝血瘀,聚积于乳房而成。笔者自2007年4月~2007年12月,自拟乳癖散治疗冲任失凋型乳癖患者58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乳腺增生是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首位,近几年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严重影响妇女的工作与生活。笔者自2004年01月至今,运用自拟舒郁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症4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6例,均为2004年01月至今的门诊观察女性患者,年龄最大者49岁,最小者21岁,平均年龄36.5岁;病程最短者6  相似文献   

18.
乳腺增生是女性乳房疾病的第一大病症,其本质是雌、孕激素分泌紊乱,导致体内内分泌失调,使乳腺组织长期处于雌激素的不良刺激下而造成乳腺组织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主要症状是乳房疼痛,肿块伴月经失调、情志改变。与乳腺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2008年9月至2011年12月我科门诊应用蒙药收治乳腺增生患40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针药结合“从肝论治”乳癖临证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荣 《中国民间疗法》2011,19(10):46-47
乳癖属“乳痰”、“乳核”范畴,是指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良性肿块,以乳房肿块和胀痛为主症,其肿块特点为硬结无痛,形状不同,大小不等。包括西医学的乳腺小叶增生、乳房囊性增生、乳房纤维瘤等疾病。本病发病缓慢,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以中青年妇女为多见。笔者在临证工作中采用针刺和中药结合“从肝论治”乳癖实证,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乳癖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136例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增生是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前乳房胀痛、刺痛,月经后减轻;间断性乳房隐痛;乳房胀痛且有肿块等。中医称为“乳癖”,系郁怒损肝,思虑伤脾,导致气滞痰凝,冲任失调而成。男性亦有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