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琳 《护理学杂志》2009,24(8):42-43
目的探讨抗感利咽喷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疱疹性咽峡炎惠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退热对症处理,加强口腔、饮食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1%碘甘油涂咽部.观察组采用抗感利咽喷雾剂喷咽部。两组均治疗3次/d.连续4d。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抗感利咽喷雾剂喷咽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满意,针对性护理干预是顺利完成治疗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银尔通喷雾剂佐治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10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尔通喷雾剂辅助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患儿体温、拒食、局部疱疹及溃疡等变化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P〈0.05)。治疗后发热、咽痛缓解、疱疹及溃疡等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尔通喷雾剂佐治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干扰素肌注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300例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随机分为一般抗病毒治疗的对照组152例和干扰素肌注治疗组148例,治疗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有效率为97.3%,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干扰素肌注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方法治疗组更昔洛韦5mg(/kg.d)静脉滴注,同时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照组单用更昔洛韦5mg(/kg.d)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总有效率71.18,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较单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喜炎平雾化吸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4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mg/(kg·d),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喜炎平5mg/kg 加入生理盐水10mL 雾化吸入,2次/d。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喜炎平雾化吸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仕勇 《中国科学美容》2011,(22):88-88,109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与维生素B2、维生素C联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将12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维生素B2、维生素C,观察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流涎情况和疱疹溃疡愈合时间,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巴韦林联合维生素B2、维生素C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40例患儿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而观察组40例患儿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儿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流涎消失时间、口腔疱疹消失时间、总病程分别为(1.04±0.63)d、(1.32±0.54)d、(2.14±0.43)d、(3.50±0.64)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不适症状,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措施,有利于患儿的预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高丹 《中国科学美容》2011,(14):97-97,101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合并脑炎的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于传染科就诊的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记录两组患儿的发热、呕吐、嗜睡、肢体抖动、住院时间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发热持续时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呕吐、嗜睡、肢体抖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中与治疗后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纳络酮治疗的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合并脑炎患儿疗效较明显、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观察采用利巴韦林和甲氰咪胍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扁桃体炎疗效.方法: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10~15 mg/(kg·d),及甲氰咪胍10~15 mg/(kg·d)雾化吸入治疗,2次/d.结果治疗组热退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疗程明显缩短.结论利巴韦林和甲氰咪胍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扁桃体炙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重建口咽胃内环境预防重症患者内源性感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重建重症患者口咽胃内环境的有效护理措施,以降低内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将6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监测患者口咽部及胃内的pH值、细菌生长变化及行痰培养.观察组根据各部位pH值及细菌培养监测结果给予相应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酸化胃内容物、选择性肠道去污染等措施清除感染源;对照组予ICU常规护理.结果 护理干预后第3、7天,观察组口咽部及胃内的pH值及细菌培养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患者入院7 d时.观察组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对危重症患者口咽胃内的pH值及细菌变化监测,及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防止菌群异位定植与移位,可显著降低内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