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个体化匀浆膳联合浓钠行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估表》筛选出易发生营养不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采取同期随机对照实验研究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鼻饲个体化匀浆膳联合浓钠治疗,对照组给予鼻饲常规饮食,伤后48小时分别给予鼻饲法额定热卡两种肠内的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血清电解质和喂养不耐受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营养指标、血清钠、氯水平均大于对照组(P<0.05),喂养不耐受情况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个体化匀浆膳联合浓钠的肠内营养治疗,可减少胃肠道并发症,有效维持电解质平衡,改善营养状况,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9年3月至2022年4月选取800例危重患者,调查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危重患者发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结果 800例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39.25%(314/80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OR=1.850、9.026、15.116)、禁食水时间≥24 h(OR=3.639、8.262、8.517)、使用亚低温治疗(OR=1.980)、使用机械通气(OR=3.633)的危重患者发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风险较高。结论 危重症患者发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与年龄、禁食水时间、使用亚低温治疗、机械通气有关,需针对危险因素给予相应干预,减少喂养不耐受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脓毒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肠内营养的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由医护人员对患者在肠内营养过程中进行是否发生喂养不耐受情况监测,并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疾病情况及药物使用情况等,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脓毒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获得526例研究对象,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218例,发生率为41.44%,多发生于肠内营养3~4 d内,占44.50%,不耐受持续时间多为1 d,占46.33%,主要表现为腹泻(62.39%)、腹胀(40.83%)、大量胃潴留(15.60%)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糖(OR=2.021)、血清白蛋白(OR=0.209)、使用镇静/止痛剂(OR=1.335)、使用抑酸剂(OR=1.530)、使用钾制剂(OR=1.677)、服用益生菌(OR=0.640)、抗生素使用种类(OR=1.471)、机械通气(OR=3.009)是脓毒症患者肠内营养喂...  相似文献   

4.
目的降低骨科俯卧位手术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按照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改进。结果骨科俯卧位手术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由活动前的1.85%降低至活动后的0.59%,构建了多学科协作链式管理。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骨科俯卧位手术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改善了手术患者的照护结局,提升了护理服务品质,为构建科学、有效的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体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含半乳甘露聚糖(GM)的肠内营养应用于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价值。方法 10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观察组采用含GM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的营养指标、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以及胃肠道功能。结果 干预10 d后,观察组的TP、 PA、 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胃潴留、腹泻、腹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10 d后,观察组的AGI分级1级占比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含GM肠内营养可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态及胃肠功能,降低其喂养不耐受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老年患者发生喂养不耐受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西部战区总医院住院治疗行肠内营养支持的老年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喂养耐受情况进行分组,分为耐受组和不耐受组。对比两组基础资料、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及其他相关治疗临床资料,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纳入的117例老年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发生喂养不耐受51例,发生率为43.59%;不耐受组年龄≥70岁、禁食时间≥4 d、APACHE-Ⅱ评分≥20分、合并低蛋白血症、营养液渗透浓度≥330 mmol/L、机械通气治疗、应用抗菌药物种类≥2种、亚低温治疗的患者占比均高于耐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添加膳食纤维占比不耐受组(19.61%)低于耐受组(4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2.038,95%CI:1.342~3.094)、禁食时间≥4 d(OR=3.0...  相似文献   

7.
目的降低腹部Ⅱ类切口感染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方法选定“降低腹部Ⅱ类切口感染发生率”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改善后,腹部Ⅱ类切口感染发生率由14.29%降至5.95%;形成了包括3 L静脉营养专用输液架使用方式等8项标准化作业书。结论品管圈活动开展降低了腹部Ⅱ类切口感染发生率,规范了操作流程,节约了患者费用,提高了圈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于降低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期间堵管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抽取2017年1月至2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实施鼻空肠管肠内营养的159例患者作为实施后组。利用品管圈对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期间的堵管情况进行基线调查、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实施评价,制订规范化的肠内营养护理流程并推广实施,促进封管和堵管的规范处理执行流程,制作通俗易懂的健康宣教手册,完善合理用药配伍,配合个体化的功能锻炼计划等措施。将2016年10月至12月未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实施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162例患者作为实施前组。对比品管圈实施前后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期间堵管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组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期间堵管发生率为3.77%,低于实施前组的9.25%(χ~2=3.949,P=0.047)。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期间堵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7,(8):1143-1144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误吸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行常规护理模式)和观察组(56例,行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患者的误吸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评分、Bartbel指数(BI)评分和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LI)评分。结果 (1)观察组的误吸发生率为8.9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2)两组患者干预后的NIHSS评分、BI评分和GQLI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控制误吸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降低老年心电监测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方法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针对电极片处发生刺激性皮炎和移除电极片时表皮剥脱两大症结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了皮肤损伤预防方案,优化了相关流程。结果老年心电监测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从14.3%下降至9.5%。结论应用品管圈工具可以降低老年心电监测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降低ICU患者谵妄发生率。方法 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结果 通过组建医护一体化谵妄管理团队,规范镇痛镇静管理,对重症患者睡眠质量进行干预等多种策略,使ICU患者谵妄发生率从50.4%下降至19.4%。结论 科学、规范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ICU患者谵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降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中重度心理痛苦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科室乳腺癌术后化疗存在中重度心理痛苦的患者进行现状分析,应用文献循证及头脑风暴法拟定对策并组织实施,包括心理痛苦识别技术、心灵减压方案、家庭参与等。结果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中重度心理痛苦发生率由活动前的54.59%降低至活动后的22.96%。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中重度心理痛苦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可改善其负性情绪,提升其社会支持度、生存质量和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降低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湿化不足发生率。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通过医护双方合作,优化气道管理团队,完善人工气道湿化评估方案,改良气道湿化装置,增加气道湿化途径,实行复合序贯式湿化-排痰护理管理模式等,实现了气道湿化、辅助排痰、气道廓清一体化。结果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湿化不足发生率从28.57%降低至11.26%,目标达标率为100.58%,进步率为60.59%。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规范了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方案,降低了气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了患者治疗结局,提升了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降低重症肌无力患者吞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通过对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查检、原因解析、对策拟定等,从风险管理规范化、风险评估精准化、营养支持个性化3方面进行改进。结果 重症肌无力患者吞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从活动前的62.32%降低到活动后的15.18%,使重症肌无力吞咽障碍患者得到了精准评估、精细护理。结论 品管圈活动开展可以降低重症肌无力患者吞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进而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降低急性中毒患者血液净化过程中仪器报警发生率,提高治疗效率。方法 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通过现况查检、原因解析、对策拟定,从增设体位按摩装置、实施精细化约束评估、增设管路防滑缚带3方面进行改进。结果 急性中毒患者血液净化过程中仪器报警发生率从31.0%降低至11.8%,血液净化过程中的仪器报警现象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急性中毒患者血液净化过程中仪器报警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降低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术后恐动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运用品管手法及统计工具了解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症的原因,从疼痛管理、术后活动管理、管道方案优化、宣教方式改变等方面予以干预。结果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术后恐动症发生率由67.92%降低至28.57%,且优化了管理流程。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术后恐动症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跌倒管理是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重点,也是国际、国内患者安全目标的重要内容。跌倒防范需要多部门通力协作,适合通过品管圈手法改善。组建品管圈圈组,回顾性分析跌倒病例,对高风险住院患者跌倒中重度伤害的高危因素进行解析,借助智慧医疗、多科协作、文化建设等进行改进。这使得高风险住院患者跌倒中重度伤害率由33.33%降低至9.09%,建立了良好的跌倒安全文化,更好地确保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方法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结果通过科学管理、更新理念、建立制度、加强培训等,使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从34.4%降低至10.4%。结论品管圈活动开展可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更好地确保患者安全。同时,使圈员综合素质与解决问题能力、专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等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