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内窥镜下鼻前庭囊肿造袋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鼻内窥镜下经鼻前庭进路行鼻前庭囊肿造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鼻前庭囊肿患者在鼻内窥镜引导下经鼻前庭切除囊肿顶壁上部,并扩大其开口,使囊肿腔与鼻腔合二为一,完整保留囊肿底部的囊壁。术后囊腔填塞碘仿纱条压迫。结果:鼻内窥镜下鼻前庭进路去除囊肿顶壁,使剩余囊壁与鼻前庭正常皮肤或黏膜创缘相互爬行生长愈合。术后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结论:鼻内窥镜下经鼻进路切除鼻前庭囊肿上壁,施行囊肿造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精确、伤口愈合快等微创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5例鼻前庭囊肿患者,在鼻内镜鼻前庭进入行囊肿顶上部切开并扩大开口,使囊腔与鼻腔合二为一,完整保留剩余底壁囊壁,术后以明胶海绵和抗生素油纱条稍加压填塞处理.结果 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去除囊肿顶壁,剩余囊壁与鼻前庭皮肤黏膜相对生长融合,加快创缘愈合,术后随访2年,均未见囊肿复发及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切除囊肿上壁,实施囊肿揭盖术,具有手术精确、创伤小、伤口愈合快等微创手术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在鼻前庭囊肿治疗中的优缺点,探讨治疗鼻前庭囊肿的最佳途径。方法对31例鼻前庭囊肿患者在鼻内镜下切除囊肿在鼻腔外侧壁部分,尽可能切除约半个球面的范围,用鼻窦切割钻修平切口黏膜,术腔碘仿纱条及高分子止血海绵填塞。结果 31例鼻前庭囊肿患者无复发,无并发症,对鼻腔通气及外形无任何影响。结论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具有操作精细简单,创缘整齐,视野清晰,出血损伤少,无复发,患者痛苦少等优点,目前在鼻前庭囊肿的治疗中可作为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4.
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造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木生  陈惠兰 《海南医学》2005,16(12):126-126,38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下,辅以X-OMED动力切割钻,经鼻前庭进路行鼻前庭囊肿造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鼻前庭囊肿患者,在鼻内镜下辅以X-OMED动力切割钻吸切鼻前庭囊肿内上顶壁并扩大其开口,使囊腔与鼻腔合二为一,完整保留剩余的底部囊壁.术后鼻腔填塞碘仿纱条,门诊随访一年以上.结果鼻内镜下经鼻前庭进路辅以X-OMED动力切割钻吸切暴露于鼻腔的囊肿内上顶壁,使剩余囊壁与鼻前庭正常皮肤或粘膜创缘相对爬行生长,加快创缘愈合,术后随访1年以上,均未见囊肿复发和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辅以X-OMED动力切割钻吸切鼻前庭囊肿内上顶壁,施行囊肿造袋术,具有手术精确,创伤小,愈合快等微创手术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腔吸切器囊肿揭盖治疗鼻前庭囊肿的疗效。方法鼻内镜下应用鼻腔吸切器绞除鼻前庭囊肿顶壁,使残余囊壁内膜与鼻腔黏膜相延续、囊腔与鼻腔融合为一体。结果所有病例均获治愈,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2月囊腔与鼻腔底平齐;随访1~1.5年囊肿无复发。结论经鼻内镜鼻腔吸切器囊肿揭盖治疗鼻前庭囊肿操作简单、疗效肯定、患者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萎缩性鼻炎手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权  侯军  邓洪英  许超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4):1781-1782
目的: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治疗方法,鼻腔前庭成形缩窄术和鼻腔羟基磷灰石鼻腔填塞手术治疗萎缩性鼻炎,探索一种更有效的更简便,更安全的手术方试。方法:对91例中度和重度萎缩性鼻炎患者随机采用两种不同方试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a。结果:鼻前庭成形术更能有效阻塞鼻腔过度通气,减少鼻腔鼻咽的水分流失。促进黏膜再生,减轻鼻腔、咽腔症状,同时又可以有效避免鼻腔填塞物脱出,以及鼻腔填塞量过多造成手术失败。鼻前庭成形术是一种简便有效且经济的一种治疗萎缩性鼻炎的手术方法,疗效好,痛苦小,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使用鼻吸切器行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疗效,探讨鼻前庭囊肿的最佳治疗途径.方法:对36例患者在鼻内镜下辅以鼻吸切器切除鼻前庭囊肿顶壁,使囊腔与鼻腔相融合.结果:36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无囊肿复发及相关并发症,均治愈.结论:鼻内镜下使用鼻吸切器行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具有手术精确,操作简单,疗效肯定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何勇  朱存云 《四川医学》2000,21(5):461-462
我院耳鼻喉科从1979~1998年共收治鼻前庭囊肿33例,均采用切除鼻前庭囊肿突向鼻内部分的揭盖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6例,女性17例,均为单侧鼻腔发病。年龄22~80岁。病程7天至10年。穿刺囊肿,抽出囊液2~15ml,其中5例为脓性分泌物。鼻腔用1%丁卡因棉片表面麻醉,囊肿表面用2%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后,小圆刀片切穿中隔侧囊肿壁,眼科小弯剪尽量剪除突向鼻内部分囊壁组织,拭净囊液,2%碘酒烧灼囊腔底壁后,用75%酒精脱碘,油纱条填塞鼻腔,压紧囊腔底壁止血。术后口服抗生素,24小时后抽出油纱条,滴复方鼻油并涂四环素可的松…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与唇龈沟鼻前庭囊肿切除术在鼻前庭囊肿治疗中的优缺点,探讨治疗鼻前庭囊肿的最佳途径.方法 对2004-2009年58例鼻前庭囊肿患者治疗过程行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7例行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31例行唇龈沟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结果 2种手术各有1例术后复发,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患者反应、切口感染情况中明显优于唇龈沟进路手术.结论 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轻等优点,且复发率并不高于传统的唇龈沟进路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6,(18):2521-252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整理2014年8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鼻前庭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均采用鼻内镜下揭盖术,切除囊肿顶盖,吸切器充分扩大囊腔,保留囊肿底壁。结果30例患者全部痊愈,术后随访1年,无1例复发及感染。结论鼻内镜下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轻、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应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平阳霉素囊腔内注射治疗鼻前庭囊肿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剑桥 《西部医学》2012,24(3):569-570
目的探讨囊腔内注射平阳霉素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鼻前庭囊肿患者以平阳霉素注射入鼻前庭囊肿囊腔内治疗鼻前庭囊肿,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1年,囊肿消失,无复发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平阳霉素囊腔内注射治疗鼻前庭囊肿是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下行鼻腔外侧壁开窗治疗上颌骨囊肿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上颌骨囊肿,根据囊肿的位置、大小及累及上颌窦的范围,在鼻内镜下行鼻腔外侧壁开窗,使囊肿腔与上颌窦、鼻腔引流通畅。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囊肿术腔黏膜于术后3个月上皮化,囊肿均无复发,术腔与鼻窦腔开窗口通畅。结论经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开窗治疗上颌骨囊肿,符合微创手术的特征,满足鼻腔、鼻窦生理功能,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网膜填塞残腔治疗感染性肝包虫囊肿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73例感染性肝包虫囊肿采用肝包虫囊肿内囊摘除、缩小残腔、带蒂大网膜填塞、残腔内放置引流管的手术方法。结果 63例在术后5-6天拔管,8天治愈出院;11例术后后合并胆漏,术后第2天平均引流量150ml,术后25-40天拔管。本组病例全部治愈,无死亡。结论 感染的包虫囊肿具有包囊液的活性,处理上要兼顾包囊液和脓液两个方面。大网膜填塞治疗感染性肝包虫囊肿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济、有效、可减轻患者痛苦的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材料的选择应用。方法将100例鼻窦鼻中隔同期鼻内镜手术进行比较,患者分为A、B两组,A组50例应用s-100吸收性止血绫配合指套填塞,与单纯用碘仿纱条填塞的B组50例患者比较分析。结果应用s-100吸收性止血绫配合指套填塞效果好,患者鼻腔疼痛及头痛较轻、术后鼻腔反应轻、术腔愈合较快、鼻腔通气改善快,两组各项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100吸收性止血绫配合填塞指套应用于鼻窦鼻中隔同期手术鼻腔填塞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术后填塞物,可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术腔愈合。  相似文献   

15.
刘峰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7):834-835
目的:探讨治疗鼻前庭囊肿的有效方法。方法:收集鼻前庭囊肿84例,A组26例平阳霉素囊腔内注射,B组28例采用微波治疗,C组30例采用鼻内镜经鼻前庭进路行揭盖术。结果:A组治疗(7.50±0.25)min,出血量(2.0±0.25)ml,囊肿消失,无不良反应发生。B组手术(8.0±0.4)min,出血量(3.8±0.2)ml。有3例复发。C组均获成功,无复发,手术(17.5±0.2)min,出血量(13.0±0.3)ml。术后仅有2例感染,无其他不良反应。手术治疗时间A、B两组显著短于C组,出血量A组显著少于B、C两组。结论:鼻前庭囊肿采用平阳霉素囊腔内注射、微波治疗、鼻内镜经鼻前庭进路行揭盖术均可获得较好疗效;微波治疗术后易复发,适合小囊肿,鼻内镜经鼻前庭进路行揭盖术适合于大囊肿。  相似文献   

16.
鼻内镜下鼻窦囊肿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宇  王力红  安惠民 《四川医学》2003,24(12):1227-1228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囊肿的方式和优点。方法 分析65例鼻窦囊肿患者的发病部位,囊肿性状。并对本组所有病例采用了鼻内镜手术治疗,大多采用“揭盖法”,即手术打开与鼻腔相接的囊壁,而不去掉与周围结构相邻的囊壁,是为囊肿“揭盖”或“开窗”。结果 所有病例在局麻或全麻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3~6个月,未发现引流口封闭。结论 鼻窦囊肿行鼻内镜手术,只要去除与鼻腔相接的囊壁(揭盖法),而元需去掉与周围结构相邻的囊壁。此种手术方式,既保证了囊腔的引流,也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囊肿开口再封闭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鼻前庭囊肿揭盖术与唇龈沟切口进路切除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鼻前庭囊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唇龈沟切口进路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小,切口感染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术后观察组发生1例(2.56%)切口感染,对照组发生3例(7.69%)切口感染,经过积极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结论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疗效优于唇龈沟切口进路切除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胶体液及愈合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鼻内镜手术62侧(4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2侧和对照组30侧,试验组应用医用生物胶体液灌洗术腔,再用愈合膜涂抹在脑棉片上,填入术腔;对照组用膨胀海绵加压填塞术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止血效果、疼痛反应及抽出填塞物后鼻腔黏膜再次出血、鼻腔粘连、术后鼻腔换药次数、鼻腔通气功能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后止血效果满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鼻腔胀痛发生率、鼻腔黏膜再出血率和鼻腔粘连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试验组术后平均术腔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平均鼻腔恢复正常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胶体液及愈合膜,止血效果好,术后鼻腔胀痛少,术后粘连少,术后换药次数少,鼻腔通气功能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中可吸收性填塞材料的使用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用强生止血纱布和生物蛋白胶填塞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术腔 4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应用可吸收性术腔填塞材料 ,减轻了患者术后的鼻腔黏膜反应 ,将术后出血控制在安全范围 ,预防了术腔创面的粘连。结论 :可吸收性止血纱布和生物蛋白胶作为鼻内窥镜手术术腔的填塞材料有效  相似文献   

20.
徐海燕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0):328-329
目的 选择鼻内窥镜术后良好的填塞止血材料.方法 60例接受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藻酸钙填塞组和膨胀海绵填塞组各30例,比较鼻内窥镜术后应用藻酸钙纤维和膨胀海绵填塞鼻腔的止血效果、填塞后鼻腔局部反应及抽出填塞物后恢复情况等.结果 填塞期间,藻酸钙组鼻腔胀痛及头痛程度轻(P〈0.05);抽取填塞物时鼻出血少(P〈0.05).术后鼻腔黏膜反应轻,恢复快,术后3个月的术腔上皮化情况基本相同.结论 藻酸钙纤维是一种良好的鼻内窥镜术后鼻腔填塞止血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