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对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实施气管插管麻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1μg/kg)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2μg/kg)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观察气管插管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心率的基础值分别与对照组的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插管后1 min的平均动脉均高于插管前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后1 min的平均动脉压小于对照组同时刻的平均动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插管1 min的心率均高于本组插管前即刻的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后1 min心率和对照组同时刻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插管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2μg/kg)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对气管插管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有助于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减少患者气管插管反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合剂(丙瑞合剂)应用于清醒经鼻盲探插管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口腔颌面手术需清醒经鼻插管患者34例,随机分为丙瑞合剂组(P组)和对照组(C组),各17例。P组静脉持续泵注丙瑞合剂0.2 mL/(kg.h)[丙泊酚1.9 mg/(kg.h)+瑞芬太尼5μg/(kg.h)],C组:静脉同时分别泵注丙泊酚1.9 mg/(kg.h)和瑞芬太尼注射液5μg/(kg.h),3 min后行经鼻气管插管。分别于麻醉前(T0)、导管进入咽腔即刻(T1)和导管插入气管即刻(T2)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脑电双频指数(BIS),观察插管过程中镇静情况,有无躁动、恶心、呛咳和呼吸抑制,术后随访插管知晓情况。结果与T0时间点比较,C组在T1和T2时刻HR与MAP升高,在T1时刻BIS降低(P<0.05)。P组在T1和T2时刻SpO2与BIS降低(P<0.05)。与C组相比,P组T1和T2时刻MAP、HR及SpO2下降,T2时刻P组BIS值低于C组(P<0.05)。与C组比较,P组镇静不足/过度、躁动及插管知晓的发生率减少,清醒镇静的效果也优于C组(P<0.05)。结论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分别静脉泵注比较,等剂量丙瑞合剂用于清醒经鼻盲探插管能更有效维持血液动力学和麻醉深度的稳定,达到良好的清醒镇静效果并减少插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科全麻中运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产科全麻孕产妇80例,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平均40例,对照组应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分析不同麻醉用药后的血流动力学与新生儿质量。结果在血压与心率指标上,两组在切皮时与胎儿娩出的指数上有显著性差异,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Apgar评分上,观察组在出生5 min时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全麻中运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可以有效的保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同时保证新生儿生命质量,对母婴双方都更具有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沈建明 《海峡药学》2011,23(12):119-120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麻醉诱导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全麻气管插管择期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插管前5min肌注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通道后,麻醉诱导用药咪唑安定50μg.kg-1、阿曲库胺0.6mg.kg-1、依托咪酯0.3mg.kg-1,瑞芬太尼组加入瑞芬太尼2.0μg.kg-1,对照组加入芬太尼2.5μg.kg-1,在2min内静脉推药完毕,所有气管插管操作均顺利完成,采用静吸复合维持麻醉。结果瑞芬太尼静脉注射4min内,血压心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插管前1min较注药前心率明显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瑞芬太尼组诱导及插管后1min血压、心率变化不显著(P〉0.05);麻醉插管后lmin,对照组SBP、DBP、HR均明显高于瑞芬太尼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同芬太尼相比血流动力学稳定,能更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可以获得较理想的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喉罩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我院外科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复合组和对照组各57例.复合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单独使用丙泊酚进行麻醉.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BP、HR、RR、SpO2均有明显的变化(P<0.05),并且复合组患者麻醉过程中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复合组患者的麻醉时间、唤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喉罩麻醉中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患者唤醒较快,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气管导管前端涂抹利多卡因乳膏对患者全麻扁桃体剥离手术苏醒时呛咳、心血管反应等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全身麻醉下接受双侧扁桃体剥离手术的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及瑞芬太尼)。将其随机分两组:对照组(n=50),常规诱导插管全麻;利多卡因乳膏组(n=50),在气管插管前将利多卡因乳膏均匀涂抹于气管导管前段8~10cm处,然后再常规诱导插管全麻。诱导插管全麻均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输注系统(北京思路高公司)效应浓度分别为瑞芬太尼1-4ng/ml、丙泊酚1-4μg/ml。手术结束时,记录并评估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苏醒期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恶心、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值相比,对照组在苏醒时出现HR增快,MAP升高明显;利多卡因乳膏组HR增快不明显,MAP升高也不明显。对照组HR、MAP显著高于利多卡因乳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及拔除气管导管时,对照组20例患者出现中度或重度呛咳,而利多卡因乳膏组仅5例出现中度或重度呛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涂抹利多卡因乳膏于气管导管前端可减轻扁桃体剥离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及呛咳。  相似文献   

7.
严俨  曹辉 《安徽医药》2013,17(1):126-127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异氟醚在老年患者全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上腹部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P组)和瑞太尼复合异氟醚组(RI组)。比较2组患者的气管插管反应、血液动力学、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术中知晓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RP组术中血液动力学相对平稳,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气管插管反应、术后不良反应小于RI组。结论 TCI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能及时调节和维持有效麻醉深度,更适合老年患者全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腹部手术患者共233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全身麻醉,采用相同麻醉诱导,对照组采用异氟醚和芬太尼麻醉维持,观察组患者给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维持。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插管5分钟时的血压和心率及插管10分钟的血压和心率分别与对照组的同时间的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早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腹部手术患者的麻醉时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及麻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两种麻醉方法用于失血性休克异位妊娠患者腹腔镜探查术。方法 60例拟在全麻加气管插管术下行腹腔镜探查术、随机分为丙泊酚(Ⅰ组)和七氟醚组(Ⅱ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诱导前、诱导后、术中、拔管前HP和MAP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临床麻醉剂量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对失血性休克异位妊娠患者的心血管反应较轻、术后并发症较少。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满足腹腔镜下行失血性休克的异位妊娠麻醉要求。两组间对血流动力学和术后并发症影响程度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吸入麻醉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在脑外科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ASAI~II级择期行脑外科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麻醉诱导不同时段MAP、HP指标变化。结果所有手术患者平均麻醉时间为(284.6±108.3)min,麻醉诱导各时点MAP及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插管后(T3~T4)MAP及HR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反应较小。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可以减轻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喉罩通气麻醉在脑动脉瘤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神经外科实施介入手术的38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作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9例.试验组术中给予喉罩通气麻醉,对照组术中给予气管插管通气麻醉.比较两组的瑞芬太尼与丙泊酚所用剂量、不同时段体征指标及麻醉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所用麻醉药物瑞芬太尼、丙泊酚的剂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HR、MAP、SpO2指标在T1、T2、T3时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HR、SpO2、MAP指标在T3时段与T1、T2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HR、SpO2、MAP指标在T3时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试验组的躁动、咽痛、呛咳等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罩通气麻醉在脑动脉瘤介入术中效果安全可靠,麻醉药物用量少、患者体征平稳、麻醉不良反应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顺式阿曲库铵和罗库溴铵在全麻中的效果比较。方法将360例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0例。所有患者经静脉注入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3μg/kg、丙泊酚1.02.0 mg/kg进行麻醉诱导,患者意识和睫毛反射消失后,对照组给予罗库溴铵0.6 mg/kg,观察组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之后行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使用七氟烷吸入、间推芬太尼、肌松药维持麻醉深度。比较气管插管条件评级及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中的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率(HR)的变化,记录临床肌松起效时间、插管时的肌松程度、肌松作用时间、肌松恢复指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气管插管总有效率分别为97.8%、9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MAP、HR和SpO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松起效时间较长,但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顺式阿曲库铵用于气管插管时能获得更为满意的插管条件,肌松起效较慢,但持续时间短,不良反应较少,是目前临床上较为理想的肌松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3种全身麻醉方法对患者麻醉苏醒期质量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选择6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年龄40~60岁,体质量45~70kg,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胃肠、肝胆、乳腺、甲状腺或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S组(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组)、P组(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组)及SP组(七氟烷、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组)各22例。三组患者均以脑电双频指数值等于60为时间起点记录此刻至患者睁眼及拔管的时间:用激越严重性量表(OAAS)对患者进行苏醒质量评分:观察并记录患者苏醒时的并发症如术后恶心呕吐(PONV)、苏醒期躁动(EA)、嗜睡等发生情况。结果SP组患者睁眼及拔管时间均较S、P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组OAAS评分在睁眼时及拔管时较SP组高,但三组各时点0A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EA及PONV发生率较P、SP组明显增高:而P组术后嗜睡发生率较S、SP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有1例患者发生术中知晓,但三组术中知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患者EA、PONV、术后嗜睡较单独使用七氟烷或异丙酚发生更少,患者麻醉苏醒期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七氟烷与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在全麻中是否存在协同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纳入在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行全麻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丙泊酚组予丙泊酚4~8 mg/kg,间断泵注瑞芬太尼2μg/kg及顺式阿曲库铵2~5μg/kg;七氟烷组泵注瑞芬太尼2μg/kg及顺式阿曲库铵2~5μg/kg。麻醉期间监测患者的BP、Hr、P、SpO2、PETCO2和麻醉气体浓度。并记录起效时间、无反应时间、四连串刺激(TOF)恢复时间、肌松恢复时间指数、苏醒时间等。结果七氟烷组TOF恢复时间、恢复指数及拔管时间均较丙泊酚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丙泊酚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七氟烷可明显缩短苏醒时间,同时亦能明显延长肌松时间,联合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使用,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单纯丙泊酚镇静和气管插管复合麻醉下行RFA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A组患者在单纯丙泊酚诱导及维持下行RFA,而B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复合麻醉下行RFA。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术中及术毕的SBP、DBP、MAP、HR、SpO2,观察术中的不良反应如舌根后坠、低氧血症、体动等情况。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术中的血压及心率比术前明显升高(P<0.05),SpO2有所下降;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单纯丙泊酚静脉镇静行RFA术中麻醉较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增高,麻醉和手术风险加大,而气管插管复合麻醉则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闫承文 《中国药房》2014,(44):4155-4157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患者采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与恢复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 O2)与本组麻醉前(T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插管后1 min(T1)、气腹后15 min(T2)的HR、MAP均较本组T0和观察组同时间点显著增加,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较好,术后苏醒迅速、恢复快,且可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同时安全性亦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异丙酚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利多卡因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对异丙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将ASAⅠ~Ⅱ级无痛胃镜检查患者80例按信封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异丙酚+瑞芬太尼混合液静脉注射;试验组先予以利多卡因20mg静脉注射后,再静脉注射异丙酚+瑞芬太尼混合液。2组患者均按照异丙酚1.5~2.5mg/kg静脉注射,给药速度为0.5~1ml/s,待患者入睡后再行胃镜检查,必要时追加异丙酚。对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注射痛发生情况进行评级;观察2组用药前、用药后3min及检查结束3个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合度(SpO2)的变化,以及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异丙酚总用量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麻醉效果、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异丙酚总用量及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3min时点MAP、HR均低于同组检查前;试验组注射痛评分、用药3min时点SpO2、呼吸抑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无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异丙酚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利多卡因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不仅麻醉效果显著,而且能有效预防异丙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并比较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手术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行无痛人流手术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芬太尼组和雷米芬太尼组,每组各90例;其中芬太尼组患者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雷米芬太尼组患者采用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体动发生率、麻醉前后生命体征变化、阿托品使用率及面罩供氧率等。结果芬太尼组和雷米芬太尼组患者体动发生率分别为35.6%,10.0%;芬太尼组患者体动发生率明显高于雷米芬太尼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芬太尼组和雷米芬太尼组患者麻醉前HR、RR、MAP及SpO2等生命体征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后两组患者RR、MAP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芬太尼组患者HR、SpO2指标变化明显高于雷米芬太尼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雷米芬太尼组患者阿托品使用率及面罩供氧率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手术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降低体动,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喉罩联合无肌松全麻对老年乳癌根治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乳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气管插管肌松全麻组(A组)、喉罩联合无肌松全麻组(B组),每组各40例。观察两组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P)、心率收缩压乘积(RP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对比两组呛咳、躁动等拔管反应以及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量、术后拔管(拔除喉罩)时间。结果 A组术中各时间点MAP、P、RPP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B组各时间点MAP、P、RPP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各时间点MAP、P、RPP高于B组(P〈0.05);A组呛咳、躁动评分高于B组(P〈0.05);A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高于B组;A组拔管时间长于B组(P〈0.05)。结论在老年乳癌根治术中采用喉罩联合无肌松全麻技术可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术后复苏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