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的心血管系统合并症,有来自脑出血、肾功能不良以及恶性高血压等称之为高血压性者;也有由于高血压持续进展,动脉粥样硬化和微细动脉硬化引起的脑梗塞和缺血性心脏病等。降压疗法的目的就在于预防这些心血管系统合并症,其效果已为流行病学调查所证明。而降压疗法对预防脑血管障碍复发的效果,对脑出血是肯定的;而脑血栓,特别是65岁以上的患者,尚不能肯定其预防效果。脑梗塞病例中,高血压仍为一种危险因素,为了预防其复发以及预防其他心血管系统合并症,降压疗法是必要的。但在临床实践中还宜根据阻塞部位以及侧枝循环等具体情况,不能一律滥用降压疗法。本文就高血压和脑梗塞病例的脑循环调节障碍,尤其是脑血流和血压的关系加以叙述。  相似文献   

2.
酒精与循环系统疾病和高血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酒精与循环系统疾病和高血压上岛弘嗣众所周知,大量饮酒是以高血压为首的脑卒中和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另方面,少量到中量饮酒对缺血性心脏病还能起到预防作用。本文仅就酒精的饮用量对循环系统疾病的不同影响,以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成果为依据进行研讨,从预防循环系统疾...  相似文献   

3.
老年病     
一、高龄者的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性脑出血及穿通枝脑梗塞,主要由脑实质深部小动脉(穿通枝)的血管坏死所致。脑主干动脉及其分枝(皮质枝)的粥样硬化和血栓栓塞是导致皮质枝脑梗塞的原因。高血压更多影响的是穿通枝动脉,而皮质枝动脉则易受脂质代谢异常的影响,另外,糖尿病及吸烟也是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欧美各国从来都是冠状动脉疾病多于脑血管病,且脑血管病中脑出血少,而脑梗塞特别是皮质枝梗塞较多。相反,日本一直是脑出血  相似文献   

4.
作为脑卒中的一般危险因素 ,已知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吸烟等。最近 ,有报告称正常人存在的若干基因多型性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一、抗磷脂肮体在抗磷脂抗体中 ,有抗心脂质抗体 (a CL)和狼疮抗凝血因子 ,具有本抗体的系统性 SL E患者 ,不管是否有抗凝血因子 ,都容易并发血栓性疾病 ,从而受到广泛注目。之后 ,在 SL E患者以外也检查出了本抗体 ,a CL做为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也被进行了研究。美国的抗磷脂抗体协作研究组报告说 ,a CL 阳性者容易发生脑梗塞 ,危险率是阴性者的 2 .3 1倍 ,是 a CL 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日本 ,a CL…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的敏感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多因素疾病,其主要病因包括环境及遗传两方面.环境因素主要指生活习惯,如饮食、吸烟、饮酒、活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是脑卒中的主要致病因素.而遗传因素主要是指脑卒中的敏感基因.其基因多态性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共同作用将增加脑卒中发生的危险.今后,应力求将基因多态性的诊断方法引入日常诊疗中,从而实现对脑卒中的个体化预防和治疗.本文主要论述脑卒中(特别是脑梗塞)发病相关的基因多态性(表1).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是多因素疾病 ,其主要病因包括环境及遗传两方面。环境因素主要指生活习惯 ,如饮食、吸烟、饮酒、活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疾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是脑卒中的主要致病因素。而遗传因素主要是指脑卒中的敏感基因。其基因多态性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共同作用将增加脑卒中发生的危险。今后 ,应力求将基因多态性的诊断方法引入日常诊疗中 ,从而实现对脑卒中的个体化预防和治疗。本文主要论述脑卒中 (特别是脑梗塞 )发病相关的基因多态性 (表 1 )。一、高血压相关基因1 血管紧张素原 (AGT)基因血管紧张素原 (AGT)是肾…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与脑梗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佟彤  白松 《日本医学介绍》2005,26(8):365-366
高脂血症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与高血压相比其危害性易被医生忽视,因此脑卒中时的高脂血症远远不像心脏疾病时能够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近年来,随着大量实验性研究及临床研究的深入,脑卒中时的血脂异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2004年最新的《脑卒中治疗指南》指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应作为脑梗塞发生的一级预防药物。他汀类药物除能降低胆固醇外,还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表1)。因此,他汀类不但能预防脑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为心肌梗塞或脑梗塞等循环系统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故人们期待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善来预防循环系统疾病。一、热量的摄取与运动肥胖者多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性。该多种...  相似文献   

9.
青年脑卒中和心脏病木村和美青年人的脑血管病,有的与中老年的病因相同,但有时为特殊原因所致。脑血管病分为脑梗塞和脑出血,脑梗塞根据其临床病型又分为腔隙性梗塞、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塞、心源性脑栓塞及其它四个类型。其它的临床病型中,包括血液疾病、引起血管...  相似文献   

10.
目前认为。高血压为脑出血、脑梗塞这一类脑血管障碍的最大危险因索。最近WHO/ISH的zrcqa分析显示,实施积极的降压治疗对于脑卒中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其结果还迎合了近年“越低越好(lower the better)”这一信条。然而,虽说在脑血管障碍的一级预防方面获得了大量有利证据,但就目前以脑血管障碍病人为对象进行的二级预防研究而盲。有意义的结果却甚少。即便在2003年的脑卒中治疗指南中也同样如此——尽管仍旧推荐降压治疗用以预防脑卒中复发,但在具体的目标值以及究竟如何选择药物方面。尚未有明确的结论,有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血压的管理     
一、如何管理血压脑梗塞的超早期因有缺血病灶扩大的危险,一般禁止采用积极的降压疗法。但在心源性脑栓塞,异常的高血压可增加出血性梗塞的发生率,导致病情加重,故有的病例也要进行降压治疗。即根据脑梗塞的不同病型,选择不同的血压管理方法。二、高血压与脑梗塞1.作为脑梗塞危险因素的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梗塞的最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可致细小动脉硬化或促使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等主干动脉粥样硬化,结果将导致腔隙性脑梗塞、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塞。2.脑血流的自动调节功能 人体对血压的改变有一种维持各器官血流量恒定,即自动调节功…  相似文献   

12.
心脏性猝死的原因性疾病有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各种原因的心功能不全、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预激综合征、QT 延长综合征和心脏肿瘤等。对这些原因性疾病本身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根据病理解剖结果,缺血性心脏病和高血压引起的猝死所占比例最大;因此预防猝死首先应是通过定期的健康检查早期诊断,并按各个疾病进行生活指导,去除危险因素等。但是也有的心脏猝死原因完全不清楚,有些即使  相似文献   

13.
抗血小板药预防无症状性脑梗塞再发的功与过问题高桥弘明等一、预防无症状性脑梗塞再发的意义已知脑血管疾病的分类匹,是将无症状性脑梗塞列为脑梗塞的一个类型,同时也将其作为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之一。但是,还没有关于它的长期预后的研究报道,其真正的意义尚有待于今后...  相似文献   

14.
基于循证医学制定的无合并症的老年高血压治疗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高血压在成因及病理生理上与青、中年高血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而且,对于其诊断、合并症、治疗的顺应性、保持QOL等方面,在管理上都需要加以特别注意。目前,在日本,30岁以上者约3500万人患高血压。而且,高血压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65以上的老年人,约60%患高血压。在老年人,高血压也是心脏病。脑卒中等循环系统疾病共同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通过以老年高血压为对象的长期介入试验明确了降压药物治疗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病的有效性。作为高血压治疗指南,2004年美国的JNC-7,WHO/ISH和欧洲高血压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ESH/ESC)相继发表了新的指南,这些指南虽然在高血压分类或危险度的分层评估、治疗方法多少有些不同。但全部以近来的循证医学(EBM)为根据做出的。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病与无症状性脑梗塞松本昌泰等无症状性脑梗塞缺血被认为是症状性脑梗塞血管障碍的前期,人们期待着通过对其病态的研究,对脑卒中发作、血管性痴呆起到一次、二次预防。可是,随着X线CT特别是MRI的普及出现了新的临床概念,目前对其病态的危险因素、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无症状性脑梗塞与症状性脑梗塞的联系长尾哲彦等无症状性脑梗塞之所以无症状,只不过是病灶小或限局于静区,而本质上与症状性脑梗塞是无差异的。美国的NINDS的脑血管病分类(1990),也将无症状性脑梗塞、无症状性脑出血归纳为未来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中。但无症...  相似文献   

17.
一、流行病学·危险因子据加拿大1981年~1988年统计,此间脑出血发病率增加,脑梗塞发病率减少,这与日本的统计结果截然不同。据日本厚生省对主要死因的统计,因脑血管病死亡者,在1990年为12万2千人,约占全部死因的15%,与1970年比已降低。随着人口老龄化患病者增加和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患者增多等问题,今后研究的重点应放在预防发病上。关于脑血管疾病的各型发病率,据枥木县1988年度报告,以脑梗塞最多(57.7%),其次是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障碍并发高血压时的处理脑血管阻碍性疾患,分为发作性(脑出血、脑梗塞等脑卒中)和非发作性(血管性痴呆、无症状性)两种.作者仅对前者加以论述.脑卒中并发高血压的治疗目的在于防止脑卒中的再发.治疗方法虽与非并发高血压者基本相同,但对不同的并发病例,由...  相似文献   

19.
在无症状性脑卒中 ,实际上也有被漏掉的轻神经缺失症状。有的小的脑出血、腔隙梗死 ,在脑健康检查中被发现 ,因此 ,如果很好地听取病历 ,常常会遇到实际存在极轻症状的病例。虽然有人认为没有重大的缺失症状 ,如果其后病程经过良好也就无所谓 ,但这不仅对脑卒中的二次预防带来麻烦 ,也与脑发作的基本观点 ,即通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尽量阻止缺失症状进展的观点背道而驰。一、病历听取在脑卒中的诊疗中 ,为了不漏掉轻微的缺失症状 ,首先有必要正确听取病史。必须明确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纤颤、缺血性心脏病、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近年来,多数发达国家的脑卒中死亡率都在下降。在日本,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已由首位降到第三位。在美国,70年代与50年代相比,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在下降,尤以女性更为明显,这也与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的减少有关。而在中国的台湾,1972年到1983年12年间,并未出现脑卒中死亡率的下降,这主要是由于脑出血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所致。因此,加强都市以外地区高血压病人的管理是很重要的。芬兰是世界上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最高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