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格拉司琼在术前和术后预防性给药预防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90例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Ⅰ组(对照组)不预防性给药;Ⅱ组(术前格拉司琼组)于麻醉诱导前给予格拉司琼3mg;Ⅲ组(术后格拉司琼组)手术结束时给予格拉司琼3mg。记录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及用药情况。结果Ⅱ组患者在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0.0%,略高于Ⅲ组的16.7%,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Ⅲ组与Ⅰ组的46.7%相比,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和程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应用止吐药物剂量亦明显低于Ⅰ组(P<0.05)。结论在手术前或手术结束时,应用本研究所用剂量的格拉司琼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华薇  吴爱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1):1599-1600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60例ASAⅠ-Ⅱ级妇科疾病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格拉司琼组(B),各30例。A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滴注0.9%生理盐水10ml;B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滴注格拉司琼3mg。结果:B组PONV发生率和程度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格拉司琼显著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对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讨论雷莫司琼在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方面的作用。方法50例择期在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雷莫司琼组n=25)和B组(对照组n=25)。A组在诱导前静脉给予雷莫司琼0.3mg,B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0.9%生理盐水10ml。观察每位患者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术后24h雷莫司琼组和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6%和52%,有明显的差别(P〈0.05)。结论雷莫司琼在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方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黄中华  秦丹丹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7):2611-2612
目的评价格拉司琼预防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将50例腹腔镜下进行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格拉司琼组,B组为对照组,每组25例。A组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格拉司琼3 mg,B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 mL。观察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拉司琼可以减少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PONV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颜伟  潘云 《海峡药学》2010,22(9):122-123
目的比较昂丹司琼与托烷司琼在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妇科160例行择期腹腔镜手术的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诱导前给托烷司琼组(T1),术毕给托烷司琼组(T2),诱导前给昂丹司琼组(A1),术毕给昂丹司琼组(A2),每组40例。观察4组患者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以比较昂丹司琼与托烷司琼预防恶心呕吐的疗效。结果 4组患者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昂丹司琼和托烷司琼均能有效地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临床用药可以更多的考虑药物的成本。  相似文献   

6.
吕桂萍  倪卫国 《中国药业》2012,21(23):81-8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格拉司琼联合阿托品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格拉司琼组(静脉注射格拉司琼3mg)以及联合给药组(肌肉注射阿托品1mg和静脉注射格拉司琼3mg),每组各40例,术后24h观察患者恶心、呕吐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80.00%)相比,格拉司琼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30.00%)明显降低(P〈0.05);与格拉司琼组相比,联合给药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10.00%)显著降低(P〈0.05)。结论格拉司琼联合阿托品能有效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阿扎司琼和格拉司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将病人分为三组,在开始缝皮前静注格拉司琼(G组,n=40)3mg、阿扎司琼(A组,n=40)10mg、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n=40)。结果在术后6小时内和24小时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G组(175%、325%)和A组(125%、175%)明显低于C组(400%、675%)(P<001),A组在术后6小时内恶心呕吐与G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术后7~24小时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G组(50%vs15.0%)(P<005)。结论阿扎司琼和格拉司琼均可显著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对于预防早期恶心呕吐两者疗效相当,但阿扎司琼对晚期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要优于格拉司琼。  相似文献   

8.
黄中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3):1947-1947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应用昂丹司琼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麻醉方法相同,随机分为对照组、昂丹司琼组。昂丹司琼组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 mg。双盲法观察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术后24小时昂丹司琼组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昂丹司琼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能有效预防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昂丹司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 100例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昂丹司琼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昂丹司琼组给予昂丹司琼,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0~12 h恶心、呕吐发生率昂丹司琼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昂丹司琼组术后0~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挽救药物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静脉推注昂丹司琼显著降低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格拉司琼用于预防术后 PCA 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10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手术术后均行病人自控硬膜外吗啡镇痛( PCEM A 的患者随机分为 2组,每组 50例。Ⅰ组为格拉司琼组, 组为对照组,进行临床 ) Ⅱ分析。结果 格拉司琼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 16.7%,对照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 53.2%,格拉司琼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格拉司琼应用于术后 PCA 能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提高 PCA 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孙胜军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1):172-173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呕吐临床疗效。方法:抽取8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于术前和术毕分别预防性使用格拉司琼和甲氧氯普胺进行观察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次数和发生率。结果: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使用格拉司琼组明显低于使用甲氧氯普胺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阑尾炎手术后患者使用格拉司琼能明显降低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率,其作用优于传统药物甲氧氯普胺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昂丹司琼+阿托品+液体治疗量预防玻璃体切割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 180例有玻璃体切割术手术指征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昂丹司琼组、阿托品组、液体治疗组,每组60例。三组患者麻醉诱导方法及用药一致,昂丹司琼组手术结束前仅单一给予昂丹司琼静脉推注;阿托品组手术结束前给予阿托品+昂丹司琼静脉推注;液体治疗组手术结束前给予阿托品+昂丹司琼+液体治疗量。比较三组患者术后24 h内的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昂丹司琼组患者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8.3%(29/60),其中术毕即刻、术后1~6 h、术后6~12 h、术后12~24 h发生恶心呕吐10例(16.7%)、8例(13.3%)、6例(10.0%)、5例(8.3%);阿托品组患者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0.0%(18/60),其中术毕即刻、术后1~6 h、术后6~12 h、术后12~24 h发生恶心呕吐6例(10.0%)、5例(8.3%)、3例(5.0%)、4例(6.7%);液体治疗组患者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5.0%(9/60),其中术毕即刻、术后1~6 h、术后6~12 h、术后12~24 h发生恶心呕吐4例(6.7%)、3例(5.0%)、1例(1.7%)、1例(1.7%)。昂丹司琼组患者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阿托品组和液体治疗组,阿托品组患者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液体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昂丹司琼、阿托品及液体治疗用于眼科玻璃体切割术患者中,效果更加显著,更能降低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帕洛诺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对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 120例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帕洛诺司琼组、对照组,预计手术结束前30 min,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帕洛诺司琼组静脉注射帕洛诺司琼0.25 mg,联合组静脉注射帕洛诺司琼0.25 mg和地塞米松10 mg。观察三组术后24 h发生恶心呕吐情况并作比较。结果联合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洛诺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可降低甲状腺切除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格拉司琼和恩丹西酮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洁卫  祝贵州 《海峡药学》2004,16(3):99-100
目的 研究格拉司琼和恩丹西酮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80例全麻病人.静脉注射格拉司琼3mg或恩丹西嗣8mg。结果 恶心、呕吐总发生率以恩开西酮组较多(20%).但24h内PONV发生率较格拉司琼组低。结论 格拉司琼的维持时间更长.而恩丹西嗣在术后24h内作用比格拉司琼强。  相似文献   

15.
肖哲文  卢建朴 《海峡药学》2005,17(5):128-129
目的探讨盐酸格拉司琼在预防妇科术后恶心呕吐的应用.方法用格拉司琼Ⅰ组于硬膜外阻滞完善,切皮前30min静滴格拉司琼3mg.格拉司琼Ⅱ组于关腹后静滴格拉司琼3mg,另设对照组不用格拉司琼.观察3组病例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格拉司琼Ⅰ组和Ⅱ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于切皮前或术毕静滴格拉司琼3mg均能有效地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李敏  柳利 《北方药学》2014,(10):46-47
目的:探讨术前预防性应用格拉司琼合用甲氧氯普胺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试验组I和试验组II。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措施,试验组I和试验组II分别在腹腔充气前5min给予格拉司琼3mg和格拉司琼3mg联合甲氧氯普胺20mg。观察手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试验组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试验组II低于试验组I(P<0.05)。结论:格拉司琼联合甲氧氯普胺能有效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复合地塞米松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吐效果。方法:随机将A SAⅠ~Ⅱ12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分为3组,每组40例。格拉司琼复合地塞米松组(G+D组)于术毕时静脉注射格拉司琼8 m g和地塞米松5 m g;格拉司琼组(G组)于术毕时静脉注射格拉司琼8 m g;对照组(C组)则于术毕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观察术后24 h内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G+D组恶心发生率为5%(2/40),明显低于G组的17.5%(7/40)和C组的35%(14/40)(P<0.05)。G+D组呕吐发生率为2.5%(1/40),明显低于G组的15%(6/40)和C组的32.5%(13/40)。G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亦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格拉司琼复合地塞米松控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格拉司琼。  相似文献   

18.
地塞米松与昂丹司琼预防手术后恶心呕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丽丽  王龙 《医药导报》2007,26(12):1467-1468
(1. [摘要]目的观察地塞米松与昂丹司琼联合用药对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妇科择期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昂丹司琼组术毕静脉推注昂丹司琼8 mg;联合用药组术毕静脉推注昂丹司琼8 mg和地塞米松10 mg;对照组术毕静脉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术后观察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并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昂丹司琼组和联合用药组均能有效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P<0.05=;与昂丹司琼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抗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更佳(P<0.05=。结论地塞米松与昂丹司琼联合用药对手术后引起的恶心、呕吐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昂丹司琼、格拉司琼和帕洛诺司琼预防食管癌术后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昂丹司琼组、格拉司琼组和帕洛诺司琼组,各20例,均行顺铂等药物化疗,并分别给予昂丹司琼、格拉司琼和帕洛诺司琼预防恶心、呕吐反应;观察3组患者恶心、呕吐的控制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昂丹司琼组、格拉司琼组和帕洛诺司琼组患者恶心、呕吐控制急性期有效率分别为55%、60%、75%,帕洛诺司琼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期有效率分别为40%、45%、75%,帕洛诺司琼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洛诺司琼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效果较昂丹司琼、格拉司琼更优,安全性相似,且临床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注射液与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对化疗引起呕吐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格拉司琼用药组(50例)和应用甲氧氯普胺作为对照组(42例),格拉司琼组患者在化疗前30min静脉注射格拉司琼注射液3mg,化疗结束时再静脉注射格拉司琼注射液3mg。甲氧氯普胺组在化疗前30min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mg,化疗结束时再肌肉注射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mg。结果:格拉司琼组对急性恶心呕吐有效率为98.0%;,甲氧氯普胺对照组对急性恶心呕吐有效率为47.6%,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格拉司琼注射液能有效控制静脉化疗方案治疗肿瘤引起的恶心、呕吐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