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认知行为训练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认知行为训练在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中的作用。方法使用Young的网络成瘾测量工具(YDQ)作为诊断工具筛选出81名网络成瘾大学生,对其中32名进行认知行为训练干预。并应用台湾陈淑惠教授的中文网络成瘾诊断量表(CIAS)、自尊量表(SES)、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和应付方式问卷进行训练前后测试。运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网络成瘾大学生接受团体干预组在诸多方面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成瘾总分(t=2.98,P=0.006)、自尊(t=-3.65,P=0.001)、情绪孤独(t=2.40,P=0.024)、社交孤独(t=2.29,P=0.030)、问题解决(t=-3.47,P=0.001)、自责(t=2.04,P=0.045)等几个方面较对照组改善明显。认知行为训练有助于网络成瘾大学生自我成长,提高自尊水平、改善其情绪社交孤独感受,并调整其归因及问题解决方式以达到改善网络成瘾程度的效果。结论认知行为训练对改善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症状和缓解相关问题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心理行为特点的在线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2,他引:26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及与人格特征和网络使用状况的相互关系。方法:使用《网络使用调查问卷》、《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对北京高校的811名大学生进行了在线调查。结果:①网络成瘾者比率为12.9%,男生成瘾比例稍高于女生;②成瘾者的每天上网时间显著多于非成瘾者,上网目的与非成瘾者不同,同时表现出性别差异;③成瘾者EPQ神经质得分显著高于非成瘾者,说谎得分显著低;男性成瘾者在外向性上的得分显著低于非成瘾者。结论:网络成瘾者的成瘾行为与其人格特征相关.并且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孤独感关系的凋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 用Young K编制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和Russell编制的UCLA 孤独量表,对73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网络成瘾组的孤独量表得分高于非网络成瘾组(U=11.52,P<0.01);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孤独感与网络使用特点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23  
目的:探讨孤独感与网络使用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UCLA孤独量表、感情与社交孤独量表及网络使用状况量表调查了160名大学生,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平均每周上网10小时,上网时间和孤独感显著相关;感情孤独高于社交孤独。结论:网络使用导致孤独感的增加,感情孤独更易受网络使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电脑游戏成瘾与网络关系成瘾倾向相关因素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旨在对电脑游戏成瘾和网络关系成瘾两种倾向的相关人格特质、情绪和认知因素进行考察.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游戏成瘾量表、关系成瘾量表、感觉寻求问卷、成就动机量表、自尊问卷、大学生羞耻量表、贝克抑郁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自编认知问卷,对北京市184名大学生进行考察.结果:①电脑游戏成瘾的倾向与感觉寻求、成就动机、对人际交往中自我和环境的负性评价以及对个人才智的正性评价这五个方面具有显著的正相关(P<0.001),与羞耻之间的相关也达到了P<0.05的显著性水平;②网络关系成瘾倾向与自尊、羞耻、外向性三个方面显示出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神经质的人格特点显示出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两种成瘾倾向在成因和影响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电脑游戏成瘾的病理性倾向更明显,对于大学生的功能损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相关心理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为网络成瘾的预防、诊断、咨询和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网络成瘾诊断问卷、青少年网络行为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EPQ)、UCLA孤独量表、内在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为工具,依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在长沙市的三所大学中抽取605名大中专学生作为被试进行调查.结果:①所测被试中,网络成瘾65人,检出率为10.7%.②网络满意度、孤独感、内控性、平均单次在线时间、平均每天在线时间、是否独生子女这6个变量可以较好地预测青少年是否网络成瘾.结论:通过青少年网络行为特点和心理特征可以较好地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7.
人格特质、网络使用动机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探讨人格特质、网络使用动机与网络成瘾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大五人格问卷(NEO-PI-R)、自编的网络使用调查问卷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调查了207名大、中学生被试。结果:①不同网络成瘾倾向组在经验开放性(O)、宜人性(A)和神经质(N)人格特质上存在显著差异,成瘾倾向与经验开放性、宜人性呈负相关.与神经质呈正相关;②不同网络成瘾倾向组在娱乐动机、学习动机、信息动机和交际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成瘾倾向高者动机更强;③信息上网动机、娱乐上网动机以及神经质人格维度可以对网络成瘾倾向进行有效预测。结论:人格特质、网络使用动机影响网络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8.
陈海龙  付春林 《校园心理》2012,10(6):374-376
为探讨孤独感、自尊水平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采用自尊量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机分校(UCLA)孤独量表对55名成瘾大学生和342名健康大学生进行调查,并综合运用t检验、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考察变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在孤独感上,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高于健康大学生(t=-2.986,P<0.05);在自尊水平上,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低于健康大学生(t=5.790,P<0.05);②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孤独感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242,P>0.05),而健康大学生孤独感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r=-0.413,P<0.05);③自尊水平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电脑游戏成瘾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调查大学生电脑游戏成瘾情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个案访谈,基于电子游戏成瘾和网络成瘾相关量表编制的电脑游戏调查问卷,以及大五人格量表,对322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①大学生电脑游戏成瘾率约为14%.男生比例显著高于女生;②个人闪素方面电脑游戏成瘾者存情绪稳定性、相容性和责任性三个人格维度上显著低于未成瘾大学生.在对电脑游戏的认知与评价上二者有显著差异;③环境因素方面,成瘾与玩电脑游戏的客观条件以及对学习压力的感知相关。结论:人格特质.对游戏的认知与评价、玩电脑游戏的客观条件、对学习压力的感知可能影响大学生电脑游戏成瘾。  相似文献   

10.
自尊与网络游戏成瘾—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自我控制在网络游戏成瘾与自尊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TOIAS)、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SCS)和自尊量表(SES)对453名男大学生网络游戏玩家进行测量。结果:①网络游戏成瘾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②回归方程纳入自我控制后,自尊对网络游戏成瘾的预测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结论:网络游戏成瘾、自我控制与自尊之间有着紧密相关,自我控制在网络游戏成瘾和自尊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拒网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 757名大学生完成自制问卷调查,包括网络成瘾诊断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拒网自我效能量表、自编的基本情况表.结果 ①大学生人群中网络成瘾(IAD)者占7.9%,男性成瘾率高于女性成瘾率(χ=13.93,P<0.01);②男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女大学生(t=2.6...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羞怯的关系,为大学生网络成瘾干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倾向量表》和《羞怯量表》对湖南省某高校587名大学生进行测量,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总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F=6.149,P〈0.01);②大学生羞怯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各因子均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39,0.34,0.33,0.36,0.28;P〈0.01)。结论大学生羞怯程度越高,越容易导致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人际交往特征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特征和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方法运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采用网络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结果①网络成瘾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F=11.267,P0.001);②人际交往当中与异性交往的情况对网络成瘾有一定的预测作用(t=3.289,P0.001)。结论异性交往情况影响网络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社会支持量表(SRSS)对34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网络成瘾者32名,成瘾率9.20%。其中男生成瘾率(12.58%)明显高于女生成瘾率(6.35%)。成瘾组与非成瘾组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评分均呈显著差异(t=2.71,P0.01)。结论拒绝、否认、缺少温情的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及利用度降低与网络成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高中生社会支持、自尊及社会回避与社会苦恼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作用。方法以广东省一普通中学502名高一、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学生网络成瘾量表考察高中生网络成瘾现状,同时也考察是否网络成瘾与领悟社会支持、社会回避及苦恼、自尊之间的关系。结果①网络成瘾检出率为5.2%;②不同年级(χ2=0.01,P>0.05)和是否离异家庭(2χ=0.02,P>0.05)在网络成瘾上差异不显著;③网络成瘾性别差异显著(χ2=4.62,P<0.05);④领悟社会支持和社会回避—苦恼等分别可预测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倾向。结论①男生比女生更容易上瘾,社会支持越少;②社会回避—苦恼倾向越高的学生,网络成瘾的倾向越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新时期军医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与心理健康、人格的关系。方法 355名被试完成Y oung网络成瘾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量表(EPQ)测试。结果调查发现军医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3.1%,准网络成瘾组SCL-90得分较高(F=26.90,21.059,23.509,28.931,32.568,18.197,29.029,39.825,37.248,28.495,34.615;P<0.001),准网络成瘾组和成瘾组的P、N得分高于非网络成瘾组(F=15.18,18.103;P<0.001),网络成瘾倾向与性别、年龄和层次负相关,与SCL-90及人格因子相关系数较高,波动在0.310~0.344之间。结论军医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较低,准网络成瘾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非网络成瘾组拥有更稳定的人格特点,女性、年龄较大者以及学历层次较高者网络成瘾倾向较低。  相似文献   

17.
自我控制对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特点及其与自我控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自我控制量表修订版及根特教养方式量表对96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网络成瘾倾向显著高于女生;青少年网络成瘾与自我控制、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相关显著;自我控制在父母教养方式的母亲的消极控制维度与网络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自我控制是青少年网络成瘾和母亲消极控制维度的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方法使用Young的网络成瘾测量工具(YDQ)作为诊断工具将800名大学生分为网络成瘾组和非成瘾组。应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评估其心理控制源。运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网络成瘾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结果①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心理控制源的机遇和有势力他人2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分别为2.951、4.605);②心理控制源对网络成瘾有预测作用:心理控制源偏向于外控性的个体网络成瘾倾向高(r分别为0.105,0.162),而偏向于内控的个体网络成瘾倾向较低(r=-0.051)。结论心理控制源是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之一,对网络成瘾的治疗应当考虑此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