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王锡鲁 《山东卫生》2004,(1):22-22,25
对“一把手”的监督,制度固然重要,目前情况下,自我约束更重要。我一直做的就是给自己上个“紧箍咒”,文件上有规定的执行不能走了样,没有规定的也不能放松自己。我们单位经费开支不仅坚持集体理财,我还提议由我的“一支笔”签字变为“几支笔”联签,没有我和分管所长以及当事人的签字,一切票据  相似文献   

2.
男女间互有过去,有的可以公开,有的不能。不能公开的永远都不要公开,否则会很麻烦。“下午我认识了几个新朋友,有个人说她有个朋友叫小贝,以前认识你。”某天晚上,我老婆这么跟我聊了起来。当时我正在看电视,我很清楚老婆不是告诉我她新认识了朋友,而是要我回答我和小贝的关系。这时我该怎么办?当然装蒜。于是我说:“什么小贝,还打麻将‘手气背’咧。”“听说小贝长得高高瘦瘦,留长头发,长得不错呢。”  相似文献   

3.
反哺的日子     
尤怡芗 《家庭健康》2014,(11):10-10
一向做事利落的母亲去集市买豆腐脑,回来时被门垫绊了一下,保温桶里的豆腐脑洒了一地,母亲无奈地看着说:“真可惜不能吃了。”第二天清明节,和母亲去给父亲扫墓,中午回来做好饭菜准备吃饭,看到母亲靠在沙发上睡着了,我叫了几声,母亲慢慢睁开眼睛说:“你是谁呀?我这是在哪儿?”我当时吓坏了,大声嘁:“妈,您怎么了,您可不能痴呆呀,我是您的女儿啊!”半天母亲回过神来说:“我现在是个没用的人了,还不如去陪你父亲。”  相似文献   

4.
我得了乳癌     
说来奇怪,医生告诉我乳房有恶性肿瘤时,我的反应并不激烈。 想起喜剧演员乔治病重时说:“我还不能死,我的演期已排好。” 医生为我安排检验和手术,日程都挤满了:一切来得太快,自已仿佛在一条输送带上,甚至不能稍微停下去宣泄自己的愤怒与畏惧。但我私下开解自己,已经有成千上万的妇女切除了一边的乳房,如前总统福特的夫人 术后第二天早上,准备出院时,医生问:“看过你的切口吗?” “你想我会看吗?” “我可不会让你回到家淋浴时才痛哭。最好,也让你的丈夫看一看。”  相似文献   

5.
生多胎有捷径? “医生,我想生双胞胎,能不能帮我做试管婴儿?”“医生啊,我们做一次试管婴儿不容易,花了不少钱能不能多放几个胚胎提高受孕机会?”“医生,能不能不减胎?我想多生一个。”  相似文献   

6.
“我不是个坏女人。”这是她坐下后说的第一句话。“这我相信。”不论是出于心理医生职业的要求还是对她的直觉,我都应该这样说。 “可您如果知道我所做的一切,您就不会这样说了。” “为什么呢?”我不解地望着眼前这位打扮入时、颇有几分姿色的年轻少妇。 “我叫阿玲,今年30岁,结婚已6年,曾在一家大型工厂做过财务会计,由于单位经济效益不好,便狠心辞职干起了个体,与一位颇有生意头脑,平时关系还不错的已婚男同事合伙开了一家时  相似文献   

7.
我知道自己的病情很偶然,我的胸突然开始长大了。我很高兴,女友却说:“快去看肿瘤医生!”医生对我说:“亲爱的,你干什么去了,癌症最后一期,大概能再活3个月的时候你才来?”这不可能,我说,这永远都不可能。我还有3个孩子,年迈的妈妈和当时还健在的婆婆,我还有几条狗,猫,我不能死啊。  相似文献   

8.
我和丈夫的恋爱时间很短,只有几个月,其中他用一个月时间向我求婚,当时我觉得时机还不成熟,所以就婉言拒绝。他见一切毫无成效,只得无可奈何地叹道:“唉,你怎么就不想结婚呢?结婚多好,有人为你洗衣做饭!”我是一个懒人,心想嫁个愿意给自己做饭的男人也不错,于是心一软嫁给了他。  相似文献   

9.
问:我和丈夫结婚3年了,偶然一次机会,发现他竟然自慰!我一切很正常,这是为什么?答:许多男性在婚后仍改不了自慰的习惯,令女性同胞大惑不解。一般女性发现丈夫自慰的第一个反应是:吃惊。比较缺乏自信的女人会担心“我对他已经没有吸引力?”“他不再爱我了吗?”“我不能  相似文献   

10.
幸福在路上     
正当失恋与工作的双重打击降临到我身上的时候,一时间我不知道该如何排解,我不禁问父亲:“这辈子,我还会拥有幸福吗?”父亲轻声说:“会的,你的幸福正在路上,等等就来了。”他用简单的几句话,慢慢地抚平着我的创伤。时间是医治一切伤痛的良药,那句“等等就来了”,成了我对抗烦恼与痛苦最好的方法。生活似乎就是这样的起起伏伏,无论你身处何地,高峰也好,低谷也罢,  相似文献   

11.
闲话眼镜     
和几个北京人去工厂参观,戴眼镜的老赵东张西望一头撞在机床上。我惊呼:“啊呀,眼镜掉在地上了!”北京人大惊失色围上来,哦!是‘眼镜儿’掉在地上了。他们回过头就教育我:“这叫‘眼镜儿’,不能叫‘眼镜’。‘眼镜’‘眼睛’叫起来一个音,眼睛眼珠子掉地下还了得?” 小朱积了几个月的钱,总算买了一副美国进口名牌眼镜,往咖啡馆一坐,很有风度。对座两位喝客一直指指点点,小朱很得意。夜深了,走出馆来,刚刚拐进弄堂,后面突然上来一个人把他连臂带腰一把抱住,前面又上来一  相似文献   

12.
《药物与人》2014,(3):44-44
编辑同志:我前两天刷牙时突然觉得不对劲,嘴角合不拢,常有口水流下来。到医院就诊,医生的诊断是面瘫,除给我开了不少口服药外,还建议我尽早进行针灸治疗。这让我心里犯了嘀咕,因为几个月前我在一份报刊上看到一则文摘说“在面瘫急性期针刺会加重面神经的炎症水肿,要求患者病情稳定再去针灸”。请问面瘫发病初期到底能不能针灸呢?  相似文献   

13.
两个久未见面的老朋友在街上碰到了,其中一个拄着拐杖。“你怎么了?”另一个关切地问。“我六个月前遇到了车祸。”“这么严重,现在还用拐杖!”“医生认为可以丢掉了,但我的律师认为还不行。”笑不笑由你——不能丢  相似文献   

14.
当初,我看到济南市立第一医院挂出了“脚病治疗中心”的牌子,心中好笑。我干了一辈子外科医生,也没碰上几个脚病,还值得成立个专门的治疗中心?近日陪朋友走进中心去看了几次脚病,才让我真地大开眼界。原来运载人生的这双“船”,还真是“多事之舟”  相似文献   

15.
“老夫老妻了,还说什么爱情?”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老年人的爱情,一个被忽视的角落。其实,晚年,正是爱情的黄金阶段。 在人的一生中,要经历爱情的4个阶段:花前月下的幻想期;磕磕碰碰的婚后磨合期;中年以后的稳定期和相濡以沫的辉煌期。只有进入晚年,一切都水乳交融,了解得不能再了解,包容得不能再包容。工作已经  相似文献   

16.
向孩子说“不”是门学问孩子像个冒险家,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不知轻重的,什么都想试一试。而我们呢,做个尽职的管家,只能跟在他后面,不停地告诉他:宝宝,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碰!说多了,“不”变得不管用了。你说,他照做,甚至有时还会和我们对着干。别看这个“不”字简单,可要说得太多,或者说得不是地方,孩子要不被你管得缩手缩脚,感官认知能力、智力和思维的发展以及人格的建构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要不叛逆心特重,等到孩子一岁半以后也会经常说“不”,孩子和家长之间也越来越难沟通。什么时候说“不”,该怎么说,还真是门学问!  相似文献   

17.
唐义 《家庭健康》2012,(10):22-23
退休之后我生活的最大乐趣就是上网,只要有空,我几乎每天都要上网几个小时。久而久之,我的腰、腿、颈椎就开始发僵,有时脖子转动起来还“咔咔”作响。一天,遇到在医院工作多年的老朋友,便与她谈起了我的近况。她说:“你可能是患上了轻微的颈椎病。”她给我介绍了几个保健小动作,要我经常做。  相似文献   

18.
“你能否帮我开几种药:双黄连,板蓝根,羚羊片……”近日,一位朋友托在医院工作的笔者开了一大堆“泻火”的药。在医院门诊,我经常看到不少人都习惯性请医生在药方里加开一些“凉药”,并宣称是因为一家老小很容易上火,症状倒都各有不同,小孩常常干咳,老公的口疮总是长个不停,自己最近则失眠烦躁,而一切的诱因部是上火了。  相似文献   

19.
小孩与花     
乡道上,一个小孩正低下身子,和路边的花说着一些我听不明白的话。我站到他旁边,低头问:“你对花儿说了些什么呢?”孩子听不见,继续与花对话。我只好蹲下来,再问一次。这回他听到了,向我解释:“我对花说,你今天开得真好。”还告诉我,如果要对花说话,一定要蹲下来在花的耳边说,花才听得见。 孩子的话使我呆站路边良久,想着:“如果我们这些成人不能蹲下来,不能与孩子平起平坐,又怎么能和他们作真心的交流呢?”  相似文献   

20.
刘颂 《保健医苑》2024,(3):36-38
<正>前几天我在老年大学下课后接到一位八旬开外的老学员托人转来的一张纸条,读后心中百味丛生。老人在纸条里说,他长年患多种疾病,三十多年的高血压、十多年的糖尿病、5年多的心脏病,是“医院常客”,“每个月去医院的次数比去超市还多”。可就是“把医院当成半个家”的这样一位老人,在最近一次就医时听到医生说“人老了,就是这样啦”,顿感凄凉,乃至绝望,问我:“上年纪的人活着有意思吗?”我登门相慰,虽然老人情绪有所平复,但能感到医生的那句话给他心中投下的阴影不能完全挥之而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