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目的 观察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保肛手术与传统Miles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肛手术30例(保肛术组),行传统Miles手术10例(Miles术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随访24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生存率、复发率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与行传统Miles手术的患者比较,行保肛手术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生存质量显著提高(P < 0.05).结论 保肛术与Miles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均相仿,而保肛术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Miles术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效果。方法将24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2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试验组额外给予FOLFOX4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保肛率、复发率、生存率、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保肛率、生存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具有较高的保肛率、生存率和疗效,同时不增加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单孔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疗效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手术质量,促进患者更好康复.方法 选取28例实施单孔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者为试验组,同时选取以往实施传统手术的2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方法 、手术效果及术后机体恢复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优于对照组且在大便控制和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单孔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效果显著,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与研究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疗效。方法 选取56例低位直肠癌者且给予腹腔镜下保肛手术处理作为观察组,另外再选取以往采取传统手术(经腹部会阴切除术联合永久性结肠造口术)者作对比研究,即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效果、术后排便功能且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效果及术后排便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掌握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前提下,腹腔镜辅助下保肛手术是处理低位直肠癌可行且有效的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双吻合器保肛治疗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血白蛋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6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Mi-1es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双吻合器保肛治疗。术后常规进行化疗。治疗结束后评价患者的血白蛋白和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比术前有所提高,并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的血白蛋白均有提高,并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提高更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双吻合器保肛治疗可以明显提高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血白蛋白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保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日排便次数、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效果优于应用传统Miles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直肠冲洗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2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在保肛手术中进行直肠冲洗,对照组采取单纯保肛手术,比较2组局部复发率和5年内的生存率。结果治疗组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进行直肠冲洗,可显著提高患者预后质量,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吻合技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90例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9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采用不同吻合技术进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其中30例患者采用双吻合器技术为A组,30例患者使用人工吻合技术为B组,30例患者采用肛门脱出技术为C组,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90例患者经过手术后均无需转入开腹术,各组手术指标中,除术中出血量存在差异外,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B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吻合器技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而掌握不同的吻合技术可以提高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保肛率,因此,应该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适合的吻合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讨对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9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应用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分析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保肛术治疗中下段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68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将其分为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保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82%)显著低于对照组(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保肛术治疗中下段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Miles术乙状结肠造口方式治疗老年人直肠癌的疗效。方法选取78例行Miles术老年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操作Miles术,对照组行开腹式Miles术。比较两组安全性、早期并发症情况以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6个月造口功能临床优良率分别为5.13%、66.67%,均优于对照组的38.46%、20.51%(χ2=12.70、9.69,均P<0.05);观察组排便感优于对照组(χ2=29.40,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躯体功能方面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t=3.30,P<0.05)。结论腹腔镜下Miles术乙状结肠造口治疗老年直肠癌较传统开腹手术疗效更好,在降低近远期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着明显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侣军  张颖莹 《医药世界》2010,(9):980-982
目的探讨术前放化疗对中晚期进展期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7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对照组患者同期直接手术。随访分析两组患者保肛率及3a生存率。结果近期疗效上,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远期疗效上,两组3a生存率及术中淋巴结阳性率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保肛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加用放化疗在提高直肠癌患者保肛率的同时,可以提高患者3a生存率和降低淋巴结转移率,减少手术并发症和局部复发率。但其最终结果和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对直肠癌手术患者抑郁情绪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一般性沟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及生命质量的测评问卷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抑郁率为23.64%,低于对照组的70.91%(P<0.01);观察组干预后的躯体功能评分为(73.02±15.07)分、角色功能为(61.29±17.94)分、情绪功能为(77.41±20.74)分、认知功能为(74.73±19.38)分、社会功能为(67.74±22.49)分、总生活质量为(69.57±16.91)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5.89±19.85)、(49.71±14.35)、(65.23±18.39)、(64.75±20.19)、(56.03±21.47)、(55.49±15.75)分(P<0.05或P<0.01)。结论治疗性沟通系统可改善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Miles)患者围术期机体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则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在术前1d和术后第1、2、3天分别抽取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对辅助性T淋巴细胞(Th)内所包含的Th1与Th2两个亚群的细胞含量、白介素-6(IL-6)、白介素-2(IL-2)以及Th1/Th2含量进行检测。分别在术前1d、术后第3天对CD3+CD汀细胞进行检测,同时检测CD3^- CD56^+ T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2与IL-6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_3^+ CD_56^+ T细胞及CD_3^- CD_56^+ NK细胞。结果观察组患者体内Th1含量在术后1d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内Th2含量在术后第1、2、3d均低于对照组,Th1/Th2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第2d体内IL-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期观察组患者体内IL-6细胞含量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两种不同的术式下,患者体内CD_3^- CD_56^+ NK与CD_3^+ CD_56^+ T两种细胞所受到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机体出现的免疫功能抑制能够得到-定程度的保护,较好地支持了肿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与经腹TME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祥鑫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5):185-186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TME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腹腔镜组和经腹组,每组29例,两组患者分别行腹腔镜和经腹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输血量、手术切口、肠道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和经腹组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输血量、手术切口、肠道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低于经腹组(P〈0.01或P〈0.05);腹腔镜组总术后并发症为6例(20.1%),经腹组总术后并发症为16例(55.2%),腹腔镜组明显低于经腹组(χ^2=5.85,P〈0.01)。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TME切除术技术上是可行的,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相关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住本院的8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采用常规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所需的手术时间、局部复发率、5年生存率以及术中出血量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疗效显著,能够减少术后复发率与转移,且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短期放疗联合腹腔镜根治直肠癌手术的临床效果,为治疗直肠癌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来我院治疗Dukes B和C期直肠癌的1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40例,A组采用术前短期放疗联合腹腔镜方式,B组采用未短期放疗联合腹腔镜方式,C组采用未短期放疗联合开腹手术方式,观察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短期放疗联合腹腔镜方式根治直肠癌手术切除率和保肛率明显高于未短期放疗联合腹腔镜方式以及未短期放疗联合开腹手术方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短期放疗联合腹腔镜方式根治直肠癌手术远处转移率、局部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未短期放疗联合腹腔镜方式以及未短期放疗联合开腹手术方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短期放疗联合腹腔镜根治直肠癌手术具有很好的保肛率和根治率,在临床上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应用于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5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上和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和传统的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相比具有安全可靠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奥沙利铂130 mg·m-2,ivd qd;观察组予奥沙利铂130 mg·m-2,ivd qd,替吉奥胶囊80 mg·m-2·d-1。两组均完成4个周期治疗,并于第4周期治疗完成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药品不良反应、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FN-γ)等水平均较前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升高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结肠癌患者,其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抵抗力和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