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危妊娠孕期管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加强高危妊娠孕期监护管理水平,寻求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对宁波市鄞州区妇幼保健所妇女保健科高危门诊2005年9月-2006年9月高危妊娠孕妇的监测及管理进行分析。结果:孕妇总数为2858例,孕早、中、晚期筛查出高危孕妇608例,高危妊娠发生率为21.27%。结论:应将保健范围扩大到围婚期,提高早孕建卡率,及早发现高危因素并予以管理、监测、处理,才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妇女保健和产科质量,保证母儿健康。  相似文献   

2.
高危妊娠1029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管理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围产儿死亡率、孕产妇合并症及孕产妇死亡率的高低。因而.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是围产期保健的重点。本文对蛟河市2004年1月1日~10月30日发生的1029例高危孕妇的高危情况进行了分析,目的是提高围产保健的质量,防治高危妊娠的发生,减少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  相似文献   

3.
2 176例高危孕产妇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危孕妇的高危因素,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方法:采用《福建省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方法》中“简化高危妊娠评分表”的标准,对妇幼保健员培训,统一标准后进行筛查。结果:2176例高危孕产妇中,前6位高危因素为胎位异常、延期妊娠、孕产史≥2次、先兆早产、过期妊娠、妊高征。结论:应加强乡镇卫生院的产科建设,尤其是产科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时筛查高危,掌握转诊指征,提高对危重病例的诊治、急救和应急能力。县级医院作为处理高危的集中区,更应提高对急、危、重症的急救能力,使高危转为中危、低危,减少手术产,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高危妊娠临床分析,寻求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怀化市2007~2008年高危妊娠孕产妇4 7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同期住院无高危妊娠因素,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正常健康孕产妇4 79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12 530例孕妇中高危妊娠4 790例,高危妊娠发生率38.23%。人工流产≥2次居高危妊娠因素首位,发生率6.67%。高危妊娠组较对照组新生儿死亡数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χ2=77.2307,P=0.00000.001)。结论:加强孕期保健与监护,建立高危妊娠管理体系,对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提高孕产妇健康水平及人口素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加强高危妊娠监护管理,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确保母婴安全。方法:按照广东省高危妊娠监护评分标准,收集2001年8月~2004年8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围产期保健手册和高危妊娠监护结局评估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产妇总数2780例,高危孕产妇1222例,发生率43.96%。高危评分5分占24.87%,10~15分占62.03%;20~30分占8.84%,35分以上占4.26%;高危因素前5位是胎儿窘迫、头盆不称、过期妊娠、胎膜早破、羊水过少。产科质量与1999年比较,胎位异常纠正率61.21%,比1999年提高22.24%,产后出血发生率2.05%,比1999年下降22.44%,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96.17%,比1999年提高29.91%(P<0.01),围产儿死亡率10.79‰,比1999年下降16.49%,新生儿死亡率2.52‰,比1999年下降43.62%,无孕产妇死亡。结论:做好高危妊娠监护管理是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围产儿和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1606例高危妊娠产妇管理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加强高危妊娠监护管理.提高产科质量,通过对高危孕妇产前检查资料的分析,为制定预防高危妊娠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按照深圳市高危妊娠监护评分标准,收集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罗湖区中医院、罗湖区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围产期保健手册和高危妊娠监护结局评估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06例高危孕产妇中,前6位高危因素为年龄≥35岁、人流≥3次、产前出血、疤痕子宫、体重≥80kg和胎位不正。高危妊娠发生率为33.36%,单一高危因素占80.44%。结论应加强孕前保健意识,及时筛查高危并予以管理、监护和处理,使高危转为中危、低危,减少手术产,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做好高危妊娠监护管理是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围产儿和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提高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3年间在本市内系统管理的525例高危孕产妇的干预情况及干预效果。结果本市高危妊娠发生率为35.14%,高危因素按发病率高低依次为有剖宫产史、年龄≥35岁、妊娠合并糖尿病、臀位、贫血等。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对高危孕产妇科学、规范管理,给予最佳的保健服务,是保证良好的妊娠结局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徐灵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450-1452
目的:进一步识别高危妊娠的高危因素,加强高危妊娠的监护管理,不断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制定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青海省西宁市"降消"项目县级孕产妇急救网络建设和管理办法中《高危孕产妇评分标准》,调查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城东区妇幼保健站妇保门诊2 627例孕妇办理母子保健手册进行产前检查,筛查高危妊娠,统一建册,每月例会及时反馈于辖区各办事处、卫生服务站妇幼专干,定期随访管理。结果:高危妊娠发生率为17.66%,高危妊娠住院分娩率为96.12%,高危孕产妇死亡率为0,围产儿死亡率为26.91‰。结论:加强孕产妇保健知识健康教育,合理科学饮食指导,定期产前检查,及早识别和预防高危因素的发生发展,减少妊娠期合并症的发生,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保障母婴安全和健康。  相似文献   

9.
冯望德  宫树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6):2432-2433
目的:提高高危妊娠的监测质量,使高危妊娠管理更加规范化,降低母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根据河南省"降消"项目县级孕产妇急救网络建设和管理办法中《高危妊娠产前评分标准》,对2009年10月~2010年9月,信阳市妇幼保健院围产保健门诊4 650例孕产妇中的1 252例高危妊娠孕妇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高危妊娠发生率26.92%;高危妊娠住院分娩率98.40%;高危孕产妇死亡率为0;围产儿死亡率为1.60‰。结论:加强孕产妇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定期产前检查,及早识别和预防高危因素的发生和发展,是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及母儿死亡率、获得良好妊娠结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庄戊戍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2):3064-3065
目的降低孕产妇、围产儿和婴儿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减少出生缺陷及残疾儿发生。方法领导重视、网络健全,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建立产科抢救小组。重视高危妊娠管理,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从1995年起乡镇卫生院不再承担接生任务,由两所县级综合性医院产科负责全县接生。具体做法主要有完善制度、职责明确、抓住重点、提高质量,做好围产期保健和产科质量管理。结果孕产妇死亡率连续10年为零。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特别是高危妊娠管理,加强产科质量管理,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医疗质量,有效地降低直至杜绝孕产妇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高危妊娠2426例管理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和卫生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孕产妇系统管理是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其核心是高危妊娠的管理。高危孕产妇的筛选、孕期管理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围产儿死亡率、孕产妇并发症及孕产妇死亡率的高低[1]。为此,我院强化了高危妊娠三级管理,在怀孕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宁波市江北区农村孕产妇高危妊娠因素分布特点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加强高危妊娠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江北区2009-2011年5476名农村孕产妇中的821名中重度高危妊娠孕产妇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江北区2009-2011年农村孕产妇高危妊娠平均发生率为51.22%,不同年龄组、不同孕次孕产妇中重度高危妊娠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前5位高危因素依次为瘢痕子宫、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羊水过多、试管婴儿和人工授精儿,2种及以上高危因素占82.95%,高危分布以孕早期为主;高危妊娠组的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非高危妊娠组( P〈0.05)。结论加强高危妊娠孕产妇管理,可有效降低母婴死亡率,提高孕产妇保健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加强高危妊娠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人口健康水平和素质。方法 加强卫生行政管理,增强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高危妊娠筛出率,科学管理高危妊娠,提高高危妊娠住院分娩率;加强产科人员培训.完善危急孕产妇抢救工作。结果 7年来高危妊娠筛出率、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1996年的9.74%、79.12%上升至2003年的17.37%、93.82%;孕产妇死亡率由1996年的91.05/10万下降至2003年的51.75/10万。结论 通过提高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科学管理高危妊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高危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可以减少孕产妇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高危妊娠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少莲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292-1293
目的:为提高高危妊娠的监护和处理,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我院加强了对高危妊娠的管理。方法:成立高危妊娠管理小组,制定高危妊娠系统监护程序。结果:妊娠并发症占高危孕妇的94.42%,剖宫产率为80.80%,围产儿死亡率为1.39%,孕产妇死亡率为0。结论:通过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我院无1例孕产妇死亡,但降低高危妊娠围产儿死亡率及剖宫产率是今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陈瑜  杨大维  柴艳  王丽娟  梁正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4016-4018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2 ~ 2011年间新疆阿合奇县柯尔克孜族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高危因素,针对少数民族的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根据2002 ~ 2011年阿合奇县柯尔克孜族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孕产妇保健情况调查表,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孕产妇和围产儿主要高危因素及死亡率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2002~2011年柯尔克孜族孕产妇死亡率为169.9/10万,围产儿平均死亡率15.7%‰,死亡孕妇中住院分娩率低(27.3%);产科出血、新生儿窒息分别是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原因的首位,围产儿死亡与孕妇孕期保健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提高少数民族育龄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提倡住院分娩,加强产科绿色通道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产科质量是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重度高危妊娠是妇女在怀孕和分娩时威胁母婴安全的最大杀手,是孕产妇系统管理的重中之重,监测重度高危妊娠高危因素的变化趋势,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是提高我市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王剑 《浙江预防医学》1997,9(1):46-46,44
为提高孕产妇管理质量,及时发现高危妊娠并进行科学管理,达到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目的.对我县1995年1~12月4290例孕妇的高危管理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高危孕产妇产检资料的分析,寻求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管理方案.方法监测 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本院产检4408例孕妇,从中筛查出1243例高危孕妇.结果高危的发生率28.20%,单一高危因素占90.18%,出现最多的高危妊娠类型是胎位异常,胎位不正干预后转头位率明显高于未干预者(P<0.001),无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率0.88%.结论必须广泛宣传围产期保健知识,提高群众自我保健能力,及时诊治高危孕妇,才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953例高危妊娠管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24):19-20
目的通过对高危孕妇产前检查资料的分析,寻求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本院3 120例孕产妇中筛选出953例高危孕妇的管理情况,追踪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高危妊娠的发生率30.54%,单一高危因素占83.84%,出现最多的高危妊娠类型是胎位异常.胎位不正干预组转头位明显高于未干预组(P<0.01).经过对高危因素进行干预,胎位不正62.63%转为正常,羊水过多56.92%转为正常,先兆早产治愈率65.78%,IUGR治愈率达78.26%.无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率7.35‰.结论应将保健范围扩大到围婚期,甚至青春期,及早发现高危因素并予以管理、监护、处理,才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高危妊娠的监测质量,使高危妊娠管理更加规范化,降低母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根据我国孕产妇保健"降消项目"中高危妊娠评分标准,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师2010年10月—2011年9月围产期保健门诊筛查发现的392例高危妊娠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高危妊娠发生率26.31%;高危妊娠住院分娩率100%;高危孕产妇死亡率为0;围产儿死亡率为4.69‰。结论加强孕产妇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定期产前检查,及早识别和预防高危因素的发生和发展,是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及母儿死亡率,获得良好妊娠结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