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献血后发生皮下出血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保护献血者安全。方法随机抽取2002--2011年8万份无偿献血者档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者若用一个手指按压针眼,其皮下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用3个手指按压针眼者;首次献血者皮下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按压10分钟以上者较少发生皮下出血。结论献血者用正确的指法按压针眼、护士具备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均可减少献血后皮下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减少或杜绝献血者穿刺部位皮下瘀血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分析3965例献血者穿刺部位皮下瘀血所产生原因的方法。结果全组3965例有43例(1.08%)出现穿刺针眼周围皮下瘀血;初次献血者2562例,有34例(1.33%)发生穿刺部位皮下瘀血;第二次及两次以上献血者1403例,仅有9例(0.64%)发生;两次比较P〈0.05(χ^2=3.927);局部瘀血发生的原因:①献血者献血后穿刺部位按压不当,精神紧张、恐惧、袖口太紧,极少数为血管原因;②采血人员技术及护理未能到位。结论根据上述原因,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轻献血者的痛苦,保护献血者,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3.
钟小奎  刘小娟 《当代医学》2006,12(11):25-26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部位及按压方法对皮下淤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静脉输液的20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多指按压法,部位为同时按压皮肤针眼和血管壁针眼;对照组采用传统按压法。结论多指按压法能有效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郑滢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6):1058-1059
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如静脉穿刺方法不佳或献血后按压不当,均可导致献血后皮下瘀血,轻者可给献血者造成心理负担,大面积的瘀血可给献血者带来疼痛等痛苦,甚至影响血站的声誉,给无偿献血工作带来困难.现对献血后皮下瘀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患者对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护士"一针见血",而且还要求达到无痛拔针及拔针后无针头滴血,皮下淤血的发生.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静脉输液后拔针及按压方法不当,容易造成回血及皮肤针眼出血或皮下淤血,增加患者疼痛及不适,影响再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王小利  刘侠  胡媛媛 《安徽医学》2010,31(7):835-836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血管时间长短,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107例静脉输液住院患者,按压不同时间计入相应组别,分析比较针眼按压最佳时间。结果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针眼最佳时间4 min,可避免皮下淤血的发生。结论静脉输液拔针后适当的按压时间有助于避免皮下淤血和保护静脉血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鱼际按压法、拇指握压、三指按压法在献血者静脉采血后预防针眼出血、局部血肿、皮下淤血等的效果。方法将8388例肘窝处静脉采血的献血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大鱼际按压法、拇指握压法及三指按压法压迫止血5~10 min后观察针眼周围情况,观察其止血效果。结果大鱼际按压止血组出血、皮下血肿及淤血的发生率明显少于拇指及三指按压法。全血组和单采组比较,不良症状发生率单采组低于全血组,两组间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χ2=7.08,P〈0.05)。结论大鱼际按压止血法优于拇指按压法和三指按压法,能有效的减少穿刺部位发生局部出血、血肿、淤血的发生率,是肘静脉采血止血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Ⅴ穿刺拔针后皮肤淤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2001年~2002年呼吸内科住院病人2023人中42例发生Ⅴ穿刺后皮下淤血,发生率为2%,对42例皮下淤血者原因的分析。结果Ⅴ穿刺拔针后引起皮下淤血的原因主要与Ⅴ穿刺是否一次成功,拔针后的按压方法和按压的时间长短有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15):1436-1437
献血后皮下瘀血是一种常见的献血副反应,常给献血者身心带来一定痛苦。献血后皮下瘀血主要原因有采血后按压不当、献血者袖口太紧或献血者精神紧张、恐惧、采血人员技术不佳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献血后皮下瘀血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对街头无偿献血者6418名发生皮下瘀血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418名献血者中有70名穿刺周围出现皮下瘀血,发生率占1.09%,皮下瘀血发生率初次献血者明显多于二次以上献血者(P<0.05).结论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采血人员穿刺水平,创造良好的采血环境,可有效预防皮下瘀血的发生,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健康有序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病人对不同拔针方法的疼痛反应及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情况。方法:对200例住院输液病人进行同体双侧手背部位静脉穿刺后拔针对比观察,专人操作。左侧采用旧拔针法(对照组,用无菌干棉签横向按压穿刺点皮肤针眼处,迅速拔出针头);右侧采用新拔针法(观察组,迅速拔出针头,用无菌干棉签按静脉血管方向同时按压静脉血管针眼和皮肤针眼两处)。结果:对照组疼痛反应及局部淤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新拔针法能显著减轻病人的疼痛,并能将静脉穿刺后局部淤血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方法,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将420例需接受静脉采血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210例,研究组采用大面积按压法,即拔针后棉签与大拇指平行按压在血管上,将针眼上下1 cm~3 cm全部压住,按压力量以按压者指尖皮肤即将苍白为宜,按压时间为3~5 min。对照组采用传统小面积按压,用棉签只按压针眼,用拇指指腹横向按压,力量以按压者指尖苍白为宜,按压时间同研究组。观察两研究组中皮肤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数据分析使用SPSS19.0软件,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结果研究组皮肤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大面积按压法可使患者的血管得到更好保护,有效减少皮肤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蔡春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2):1658-1659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拔针后皮下淤血率与按压针眼时间长短的关系,旨在寻求最佳按压时间且有效降低皮下淤血率,减轻采血者的痛苦。方法:将2 500例门诊健康体检采血者随机分为5组,按压时间分别为3min、4min、5min、6min、10min,观察每组皮下淤血的例数并做记录。结果:5组不同按压时间的效果比较,皮下淤血率3min组与其他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4min组、5min组、6min组、10min组4组之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采血拔针后按压针眼4~5min较为合适,不但能够有效防止皮下淤血,而且时间不太长,采血者很容易坚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无偿机采献血者献血后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站机采的2 298人次献血者中发生皮下血肿的状况。结果 2 298人次的无偿机采献血者中,18人次献血后出现皮下血肿,发生率为0.78%。其中女性7人次,发生率为1.50%;男性11人次,发生率为0.60%。结论针对机采血小板后献血者皮下血肿形成的具体原因,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提高献血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5.
陈佑碧 《海南医学》2009,20(10):165-166
目的探索精细化管理在现场批量体检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现场批量体检静脉采血者2000人按受检日期分为观察组(n=1100)和对照组(n=900)。观察组实施精细化管理:1)使用新的体检指引单,体检指引单明显位置上加印大红体字:采血后请用中指和示指并拢稍用力按压针眼5 min,注意不要揉。2)采血现场明显位置放置提示牌注明:采血后请用中指和示指并拢稍用力按压针眼5 min。3)采血中、采血后护士分别反复提醒:请用中指和示指并拢稍用力按压针眼5 min。4)导检人员随时提醒按压方法、时间、力度;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管理:即使用旧的体检指引单,护士在采血中、采血后分别说一遍:请按压针眼5 min,注意:不要揉。结果观察组皮下淤血发生率为4.13%,对照组为1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实施精细化管理能降低上门现场批量体检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的发生率,减轻受检者的痛苦,提高受检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的采血技巧及按压方法对皮下淤血和针头滴血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在采集血标本的最后一个管时即松开止血带,拔针后瞩患者立即用大拇指适力持续按压5-10分钟,使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同时按压,胳膊伸直不揉不打弯。对照组在采集血标本的最后一个真空管时,采足所需血量后(即无血液流入真空管)即松开止血带。按照常规的按压方法按压。结果实验组穿刺部位皮下淤血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针头滴血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拇指按压法及提前松止血带能有效减少皮下瘀血和针头滴血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更好保护病人穿刺血管、延长静脉使用寿命,增进护患关系。方法根据多年临床观察,总结出捏管拔针法及三步法按压止血效果,能使拔针后针眼流血、皮下淤血几率明显减少,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改善了护患关系。结论捏管拔针法及三步按压法联合运用,有效控制针眼流血、皮下淤血的发生,减少患者不适感,并增进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8.
韦丽喜 《吉林医学》2014,(1):202-202
目的:观察门诊输液患者输液后的皮下淤血。方法:采取询问式方法对115例皮下淤血患者进行询问。结果:穿刺失败后,按压时间不足,急于穿刺32例,占27.8%;拔针后,按压部位、力度方法不对56例,占46.8%。结论:由于门诊输液患者过多,护理工作人员的忽略,不重视,而造成皮下淤血。建议在工作中加强易被忽略的拔针后按压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静脉,避免皮下淤血的发生,给患者增加痛苦,增加临床工作的穿刺难度,影响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来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或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收集湘潭市中心血站2007年至2009年无偿献血者健康情况征询表、献血者不良反应记录和回告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挫伤了一些人对无偿献血的热情和积极性,是影响公民加入无偿献血队伍的主要因素之一.结论 通过改善献血环境,强化采血人员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加强心理护理,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赵金光 《甘肃医药》2010,29(2):218-219
目的:了解不同献血人群与献血反应发生的关系。方法:从献血反应的发生情况,观察分析不同献血人群与发生献血反应的关系,分析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献血反应的发生及反应的程度与献血人群有关。结论:保障献血者安全献血,在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基础上,要注重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