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通过对坐骨神经盆腔出口部的正常解剖学、组织学和组织液压测定的研究,并结合腰腿痛患者的临床观察,提出了“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文中对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作了探讨,并介绍了坐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展现坐骨神经全长的核磁共振扫描技术及其解剖特点,并探讨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20人(40条坐骨神经)进行核磁共振扫描,得到骶骨的斜矢状位影像,并将正常影像进行总结。结果:核磁共振斜矢状位可将坐骨神经盆腔出口区清晰展现。结论:核磁共振斜矢状位是展现坐骨神经较理解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从而提高了盆腔出口区神经异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以致对在此通过的坐骨神经干形成压迫,并出现坐骨神经干受累症状。我院于1999年2月~2005年5月收治该类病人并行手术治疗2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以致对在此通过的坐骨神经干形成压迫,并出现坐骨神经干受累症状[1].  相似文献   

5.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与坐骨神经痛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①目的探讨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与梨状肌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并为其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②方法对56侧成人下肢标本进行解剖,充分暴露坐骨神经盆腔出口及各血管神经束,并对其进行观察测量和统计学处理。③结果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由上口、下口及前壁、后壁、内侧壁与外侧壁构成,其最窄处宽仅为(0.7±0.2)cm。穿经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的各血管神经束总的横径为(4.5±0.6)cm。④结论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伸展性小,且有多条较粗大的血管神经束与坐骨神经伴行,当其受到外伤或寒冷刺激使局部组织水肿、渗出甚至黏连时,可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神经卡压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坐骨神经出口狭窄症为各种原因造成坐骨神经盆腔出口处嵌压,引起其所支配区的感觉与运动障碍。我们自1989年8月至1991年3月收治坐骨神经痛患者105例中6例诊断此病,均施行坐骨神经出口扩大术,术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2~50岁,平均39岁。症状、体征:6例均有臂、大腿、小腿后外侧疼痛,麻木;环跳穴压痛、  相似文献   

7.
张翼  王俊 《吉林医学》1996,17(5):281-281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松解术治疗干性坐骨神经痛(附16例报告)张翼,王俊,李莹,张映雪(通化市人民医院骨科134001)腰腿痛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病症,其中有一部分是由干性坐骨神经痛所致。这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坐骨神经盆腔出口处狭窄,而使坐骨神经受压后引起腰腿...  相似文献   

8.
对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的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坐骨神经盆腔出口部的解剖学、生理状态和组织液压测定等的研究结果,指出:在正常情况下,出口部通畅、光滑、无粘连,对坐骨神经无压迫、组织液压也正常。当该出口部出现狭窄时,由于坐骨神经受压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同时,组织液压升高,局部出现粘连、静脉瘀血扩张和水肿等病理改变。这一现象被称谓“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  相似文献   

9.
盆腔巨大肿瘤使邻近器官受压严重移位,解剖紊乱,常造成诊断困难。本文介绍1例恶性神经鞘瘤,起自坐骨神经,侵入盆腔发展为巨大肿块,酷似妇科病。CT对检出病变,确定部位、范围,分析其来源及发展过程起了重要作用。肿瘤密度对定性诊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颖  孙小伶  许倩  戚云杰 《吉林医学》2012,(36):7996-7997
目的:探讨磁共振PROSET序列对坐骨神经盆腔段的显示价值。方法:对28例受检者56条坐骨神经行3D-PROSET序列和常规T2WI、T1WI序列扫描,并对PROSET序列图像进行3D-MIP重建;对比PROSET序列图像和和常规T2WI、T1WI序列图像对盆腔段坐骨神经的显示率,并对三组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NR)进行比较。结果:PROSET组图像的CNR和对坐骨神经的显示率都明显高于T2WI组和T1W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PROSET序列对坐骨神经盆内段的显示价值明显高于常规T2WI和T1WI序列。  相似文献   

11.
盆腔出口综合征是坐骨神经经过骨盆的行程中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骨盆出口处组织液压升高 ,局部出现粘连 ,静脉瘀血扩张和水肿等病理改变 ,致使该出口处狭窄 ,而压迫坐骨神经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1]。本病为骨科常见病 ,临床上常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 ,误诊误治 ,给病人工作、生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对坐骨神经盆腔出口部的解剖学、生理状态和组织液压测定等的研究结果,指出,在正常情况下,出口部通畅、光滑、无粘连,对坐骨神经无压迫、组织液压也正常。当该出口部出现狭窄时,由于坐骨神经  相似文献   

13.
张兰华 《广西医学》2009,31(9):1289-1290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盆腔、腹腔积液原发疾病的方法。方法采用超声诊断仪对285例盆腔、腹腔积液进行探查,并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超追踪检查,结合其他辅助检查作综合分析。结果285例中,超声对276例盆腔、腹腔积液的原发疾病作出诊断,诊断符合率达97%,9例盆腔少量积液未明确确诊。结论超声诊断盆腔、腹腔积液原发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螺旋CT和MR(核磁共振)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的准确性。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8例女性盆腔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联合使用螺旋CT检查法和MR检查法对这118例患者盆腔囊性病变的性质和位置进行诊断。结果:经检查,这118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的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为恶性病变,有103例的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为良性病变。此后,我们对这118例患者进行了病理检查,结果发现,联合使用螺旋CT和MR对15例患者盆腔囊性恶性病变的诊断完全准确,但对103例患者盆腔囊性良性病变的诊断中有9例被确诊患有恶性病变。联合使用螺旋CT和MR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的准确率为92.4%。这118例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和MR检查后,有19例患者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发生在子宫,有98例患者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发生在卵巢,有1例患者的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发生在腹膜。此后,我们对这118例患者进行了开腹探察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这118例患者经螺旋CT检查和MR检查其盆腔囊性病变所在位置的准确率为100%。结论:联合使用螺旋CT检查法和MR检查法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的定性率和定位率均很高。此诊断方法可作为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性质和位置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盆腔肿瘤的诊断能力,更好的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经CT诊断和病理证实的盆腔肿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例患者中,良性肿瘤45例,恶性肿瘤35例.结论 CT已广泛应用于妇科盆腔肿块的诊断,并用于治疗后随访与效果评价.依据盆腔肿瘤的CT表现,能对绝大多数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对坐骨神经痛的病因及分类、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处理的认识。方法 对近10年收治的256例坐骨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6例患者中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39例占15.2%;继发性坐骨神经痛217例,占84.8%。结论 坐骨神经痛以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占多数,其中腰椎间突出最常见,其次为坐骨神经炎。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表现与病因密切相关,坐骨神经痛的治疗应针对病因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对坐骨神经痛的病因及分类、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处理的认识。方法 对近10年收治的256例坐骨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6例患者中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39例占15.2%;继发性坐骨神经痛217例,占84.8%。结论 坐骨神经痛以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占多数,其中腰椎间盘突出最常见,其次为坐骨神经炎。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表现与病因密切相关,坐骨神经痛的治疗应针对病因进行。  相似文献   

18.
唐蓉 《基层医学论坛》2023,(13):89-91+122
目的 探讨彩超对盆腔附件扭转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影像特征。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1年8月恩施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盆腔附件扭转患者,按发生位置进行分组,发生在左侧为A组,发生在右侧为B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表现,对比2组超声诊断结果,并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 120例盆腔附件扭转患者中,51例发生于左侧,69例发生于右侧。彩超诊断盆腔附件扭转的正确率为86.67%,彩超检查显示附件扭转,主要呈现“漩涡征”,术后随访结果良好。其中41例输卵管积液扭转,36例卵巢肿瘤扭转,27例输卵管系膜囊肿扭转,16例单纯输卵管扭转,另外34例合并妊娠。结论 盆腔附件扭转多发于右侧,超声诊断盆腔附件扭转的诊断正确率较高,能精准识别盆腔附件扭转不同类型的影像特征。应用彩超可尽早发现与诊断盆腔附件扭转,可将其作为临床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盆腔结核易被临床误诊的原因。方法对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8例盆腔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例盆腔结核全部经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并联合病理证实,术前诊断误诊率高,首诊诊断及入院诊断误诊率分别为88.9%和83%。结论加强医师对盆腔结核的进一步认识,提高临床诊断率,现代腹腔镜技术是最直观、便捷、准确的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CT、MR对女性盆腔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14例经病理证实的女性盆腔恶性肿瘤进行CT检查,其中11例做了MR检查。结果:根据14例女性患者的CT和MR的影像学特征进行诊断,14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中分别包含宫颈癌7例,子宫内膜癌3例、卵巢原发恶性肿瘤2例、卵巢转移瘤2例。结论:MR对女性盆腔恶性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上较CT具有明显优越性。但CT对女性盆腔恶性肿瘤的钙化性转移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