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本院诊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在发病1~4h、4~8h,以及12~24h,对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Tn-T),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4h肌红蛋白显著升高,4~8h达到肌红蛋白的峰值,急性心肌梗死发病4~8h是肌钙蛋白显著升高的阶段,发病12~24h是肌酸激酶同工酶显著升高的时段。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肌红蛋白是最敏感的心肌标志物,可为早期诊断提供快速的理论依据,但是还需要与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指标,进行联合检测,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心肌标志物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快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2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T(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分别在发病1~4h、4~8h以及12~24 h时进行检测.结果 肌红蛋白于发病1~4 h内明显升高,4~8h时达到高峰;肌钙蛋白干发病4~8h时明显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在12~24 h时显著升高.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检测中,肌红蛋白是最敏感的心肌标志物,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快速诊断中的一项重要的指标,但是还是需要肌钙蛋白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等项目的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55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对两组患者血清肌红蛋白( Mb)、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含量及血清中肌钙蛋白( cTn-I)含量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Mb、CK-MB、cTnI水平与参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病1~4 h内肌红蛋白升高;4~8 h内患者肌红蛋白达到峰值、肌钙蛋白出现明显升高;12~24 h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明显上升。结论通过对Mb、CK-MB、cTnI水平诊断,能够快速准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同时患者经济负担明显降低,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肌标志物测定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28例为观察组,同期来我院体检正常的128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分析两组心肌标志物肌红蛋白(myoglobin,Mb)、肌钙蛋白(cTn)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和阳性检出率。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病发14 h Mb水平明显上升,44 h Mb水平明显上升,48 h Mb的水平达到峰值,发病48 h Mb的水平达到峰值,发病48 h cTn水平显著上升,发病128 h cTn水平显著上升,发病1224 h CK-MB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心肌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肌红蛋白的阳性检出率为65.63%(84/128),肌钙蛋白的阳性检出率为59.39%(76/128),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检出率为52.34%(67/128),Mb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cTn和CK-MB(P<0.05)。结论 Mb、cTn、CK-MB等心肌标志物的检测可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早实施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诊断价值。方法 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时期健康者70例,设为对照组。对其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检测,分析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Mb,cTn-I,CK-MB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b+cTn-I联合检测真阳性率在4~8 h为100%,与Mb+cTnI+CK-MB结果一致。结论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过程中,Mb、cTn-I、CK-MB可以快速准确检测,争取及早治疗时间,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肌损伤指标动态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87例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2 h内ST段抬高型AMI患者,根据患者均予以再灌注治疗,对于患者再灌注前、治疗后2 h、6 h、12 h、24 h、36 h、48 h、3 d、7 d等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动态检测,包括蛋白肽类标志物人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Tn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时检测酶学类标志物,包括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结果 AMI患者再灌注前各指标含量明显升高,显著高于治疗后7 d,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蛋白肽类标志物MYO、cTnl、hs-CRP再灌注治疗24 h内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酶学类标志物CK-MB、LDH、AST,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的心肌损伤指标在不同治疗之间达到峰值不一,其中MYO、cTnl在治疗12~24 h即可到达峰值,hs-CRP、CK-MB在治疗24~36 h到达峰值,LDH峰值在治疗48 h~3 d,AST为治疗后36~48 h.结论 蛋白肽类标志物和酶学类标志物均可作为急性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的病情监测指标,其中蛋白肽类标志物更快速,有效反应病情变化,临床可采用多种心肌监测指标观察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MB(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7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予以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CK-MB)的检测,对两组受检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各项指标的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的真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受检者的CTnI、MB、CK-MB值除入院时CK-MB值外,余均显著低于AMI患者各个时间点的检测值(P<0.05),且可见MB的灵敏度最高。对CK-MB进行单项检测时,对AMI的早期诊断意义不大,CTnI+MB+CK-MB及CK-MB+MB在入院时检测的真阳性率较CK-MB+CTnI显著提高(P<0.05)。而采取MB+CTnI的联合检测能够在8 h明显诊断AMI,且能够排除漏诊的可能。结论尽早的进行心肌标志物的联合检测,能使AMI患者获得早期确诊。同时,在采取CTnI、MB及CK-MB的联合检测时,可剔除CK-MB的检测,对检测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两种确定标志物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心肌损伤的确定标志物一般指发病后4~9小时血浆浓度增高并持续数天,对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的生化标志物.目前公认的确定标志物有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T(TNT).本文对我院心血管科32例心肌梗死患者(AMI)和32例健康人进行TNT和CK-MB测定,并对32例AMI患者在心绞痛发作后1 h、2 h、3 h、4 h、6 h、12 h、24 h、72 h、96 h、120 h、144 h跟踪检测TNT和CK-MB,并作比较,以探讨这两种标志物对心肌梗死患者的论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定为研究组,并选取3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血清中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结果 Mb、cTn-1联合应用检测真阳性率于4~8h达到100%满意度,与cTn-I+Mb+CK-MB联合应用效果相同。结论 Mb、cTn-1同时检测即能够获得较好的目的,可以减少CK-MB检测,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清肌红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AMI患者85例为试验组,来自本院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疑似AMI患者均从接诊3~6h、12h各抽血1次,对照组于早晨空腹抽血,所有标本均采血3ml,分离后及时检测血浆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对照组CK-MB活性及Mb值均在正常范围;试验组Mb值及CK-MB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心肌标志物的检查具有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特别是Mb、CK-MB等心肌标志物的检测,是AMI早期诊断的必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接受全面检查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为研究组,另外随机抽选我院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为对照组,患者于入院2h内采集静脉血液,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浓度,并进行对比。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 Tn 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mass)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8.03%,90.36%及84.62%;准确度88.46%,89.42%,及83.65%;特异性分别为78.84%,88.46%及82.69%。研究组三项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Myo,c Tn I及CK-MB联合检测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准确度及灵敏度,其作为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白细胞计数和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早期就诊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是在胸痛后2 h以内入院,分别在入院后、胸痛发生4~8 h,12~24 h采集静脉血,检测白细胞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心肌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胸痛发作2h以内,肌红蛋白,肌钙蛋白阴性时,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肌红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阳性后,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白细胞计数和血清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对于其早期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心肌标志物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快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142例AMI患者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cTnT特异性显著高于MYO、CK-MB,误诊率显著低于CK-MB与MYO;CK-MB敏感性显著高于cTnT与MYO(P<0.05).结论 在AMI快速诊断中,cTnT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误诊率低,是对AMI早期诊断的金标准,三项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促使AMI快速诊断准确率提高,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的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8例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时以同期体检正常健康者78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2~6 h、6~12 h、12~24 h、1~3 d、3~7 d采集血样,检测两组的心肌肌钙蛋白I变化情况。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2~6 h、6~12 h、12~24 h、1~3 d、3~7 d,血样测定结果表明心肌肌钙蛋白I的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2.41%、82.41%、98.15%、99.07%、96.30%。结论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定量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高,诊断时间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56例AMI患者于胸痛发作0~4h、8h、12h、24h、48h、3d、5d和7d的血清,以及对照组48例的空腹血清同步进行cTnI与Mb的动态检测。结果AMI组血清cTnI、Mb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AMI患者的早期0~4hMb的灵敏度明显高于cTnI;而8h以后cTnI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Mb。结论CTnI、Mb作为心肌损伤的早期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我院在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共接诊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对患者在发病后的不同时间进行快速检测三种心肌标志物,同时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对比其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120例疑似病例确诊80例,其中心肌标志物快速检测结果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6.3%、92.5%,显著高于心肌酶谱(70.0%、8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相比,其中Mb的敏感性最高(100%),CTnI的特异性最高为96.7%。结论与心肌酶谱检测结果相比,快速联合检测心肌标志物可明显提高检测结果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可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提供准确及时的临床依据,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检测心肌梗死三项(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根据患者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16例和未感染组78例。分别在入院时、发生肺部感染后(感染组)/入院48 h后(未感染组)、出院时检测患者的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水平,对比两组患者3次检测的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第1次检测心肌梗死三项水平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第2次检测肌钙蛋白水平为(0.42±0.06)ng/mL,CM-MB水平为(8.30±0.38)ng/mL,肌红蛋白水平为(104.17±6.43)ng/mL,均显著高于第1次检测结果(P<0.05);而未感染组第2次检测的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的水平均显著低于第1次检测结果(P<0.05);两组患者第3次检测的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第2次检测结果,而感染组第3次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的检测结果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肺部感染可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三项指标进一步升高,可能会影响临床医师对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的判断,在临床诊疗时要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及肌红蛋白(MYO)测定用于诊断临床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6例AMI患者,应用免疫金标法分别测定患者血清CK-MB、cTnT及MYO三种标志物的水平,统计比较各自作为AMI诊断价值的差别。结果 AMI患者发生胸痛6h内MYO的敏感性最高;在6~24h内cTnT的敏感性最高。CK-MB的敏感性显著低于cTnT和MYO,cTnT的特异性显著高于CK-MB和MYO,cTnT的漏诊率显著低于CK-MB和MY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nT在CK-MB、cTnT及MYO三种标志物中检测AMI的准确度、特异性、敏感性最高,尤其在AMI发病早期具较高的诊断价值;三者联合检测用于AMI的检测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98例临床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于2~6小时、6~12小时、12~24小时和1~3天、3~7天采集血样,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的变化,并以体检正常健康人38例为对照组。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2~6小时、6~12小时、12~24小时和1~3天、3~7天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阳性率分别为78.6%、80.6%、98.0%、99.0%和95.9%,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心肌肌钙蛋白I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更宽的诊断时间及高度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肌钙蛋白Ⅰ( 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单项及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AMI患者(AMI组)发病后2、4、8h血液中Mb、CK-MB、cTnI浓度,与非AMI心胸疾病(UA)患者(UA组)进行比较,并分析Mb、CK-MB、cTnI单项及多项联合指标对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AMI组在2、4、8h各项指标与UA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发病2h,Mb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其他单项指标和联合指标相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发病4h,Mb、CK-MB、cTnI的敏感性为87.5%、53.13%、43.75%,特异性为70.97%、74.19%、80.6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联合指标Mb+cTnI、Mb+CK-MB和cTnI+CK-MB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发病8h,Mb、cTnI和CK-MB敏感性均达到100%,特异性分别为87.09%、90.32%、96.77%;联合指标以Mb+cTnI+CK-MB敏感性及特异性最高.结论 对AMI患者早期进行cTnI、Mb和CK-MB的联合检测,既可尽早确诊,又可避免误诊,对提高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确诊的速度和确诊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