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赞英 《护士进修杂志》2014,(20):1904-1905
目的 探讨利用穴位按摩腹带进行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对维持性血透便秘病人的效果。方法 将60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便秘病人按透析日期的单双号分成两组,观察组用穴位按摩腹带联合中药贴敷,对照组服用大黄粉,两组其余治疗方法相同。观察两组便秘治疗的有效率和首次排便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4.83±2.67)h,对照组首次排便时间(8.15±5.67)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摩腹带的应用联合中药贴敷可以使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因便秘引起的不适,提高生活质量,且使用简单方便,患者能自行操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贴敷神阙穴配合腹部穴位按摩在眩晕病实秘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眩晕且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腹部穴位按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大黄等中药贴敷神阙穴,比较两组便秘总发生率、第一次排便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组便秘总有效率、第一次排便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中药贴敷配合腹部穴位按摩,可有效降低眩晕病实秘患者便秘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腹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神阙穴预防颅脑损伤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8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入院24h内行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神阙穴,对照组行中药贴敷神阙穴,比较两组患者便秘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为10%,对照组便秘发生率为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神阙穴能预防颅脑损伤患者便秘,不良反应少,通便作用缓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预防奥施康定所致便秘的效果。方法 将70例首次服用奥施康定的患者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4),观察组首次服用奥施康定时,除进行预防便秘的饮食指导外,还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对照组只进行预防便秘的饮食指导。第7日、第10日观察两组便秘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第7日便秘发生率为13.9%,第10日为25.0%,对照组第7日、第10日便秘发生率分别为32.4%、55.9%。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对奥施康定所致便秘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脐对中风后便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中风后发生便秘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 ,予以口服酚酞片,外用开塞露纳肛,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并中药敷脐,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排便性状和排便感觉以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大便性状和排便畅快感优于对照组(P0.01),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脐能改善中风患者的排便功能,能有效治疗中风后便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周丽  黄秀 《全科护理》2021,19(15):2067-2070
目的:探讨择时中药贴敷配合穴位按摩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病人便秘的防治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PC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实施择时中药贴敷配合穴位按摩疗法,比较两组病人便秘评分、首次排便时间及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便秘评分低于对照组,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病人躯体不适、心理社会不适应、担心焦虑、满意度4个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在中药贴敷和穴位按摩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择时中药贴敷配合穴位按摩可有效防治PCI术后病人便秘症状,缩短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秦慷  陈璇  陶艳  张旋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3):69-70,73
目的探讨温度对中药穴位贴敷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60例糖尿病合并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糖尿病治疗、饮食和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患者使用单纯中药穴位贴敷,观察组患者采用取暖贴结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便秘症状的改善情况、首次排便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为(4.5±1.2)h,观察组患者为(3.6±1.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皮肤发红者5例,皮肤瘙痒者3例,出现小水疱者1例;观察组患者皮肤发红者8例,皮肤瘙痒者2例。结论温度能影响中药穴位贴敷的疗效,暖宝宝贴结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合并便秘患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腹部按揉预防疝气术后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90例疝气术后患者按人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穴位按摩联合腹部按揉,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排便性状和排便感觉。。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平均(36.7±12.8)h,对照组为(54.3±15.7)h,观察组排软便例数和排便畅快感例数多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按摩联合腹部按揉能促进疝气术后患者排便,减少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脐贴结合穴位按摩对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因功能性便秘住院的80例患者,采取编码抽签形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通便药物,试验组增加中药脐贴(沉气散)敷脐和腹部穴位按摩。观察两组疗效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治愈2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97. 5%。对照组治愈8例,有效15例,无效17例,有效率为57. 5%。试验组治疗便秘效果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 05)。结论中药脐贴联合腹部穴位按摩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方法简单易行,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王宁红 《全科护理》2013,(34):3184-3185
[目的]观察早期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按摩法对脑卒中病人便秘发生的影响.[方法]将84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入院24 h内采取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按摩法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首次排便时间、便秘和再次便秘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便秘、再次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按摩法能减少脑卒中病人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热奄包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排标准的180例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穴位贴敷组、中药热奄包组、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热奄包组各60例。穴位贴敷组贴敷神阙、足三里,每次6 h,1次/d,7 d/疗程,共2个疗程。中药热奄包组热奄包顺时针按摩腹部,后放于神阙热敷,疗程同上。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热奄包组,先给予穴位贴敷,再予中药热奄包治疗,穴位及方法分别同穴位贴敷组及中药热奄包组,疗程同上。结果便秘疗效比较,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热奄包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穴位贴敷组和中药热奄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贴敷组和中药热奄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3组患者便秘主要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热奄包组患者便秘主要症状评分均低于穴位贴敷组及中药热奄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热奄包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便秘患者具有不良反应小,疗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左新花 《当代护士》2014,(12):122-123
目的探讨腹部穴位按摩配合中药四子散熨敷腹部穴位治疗老年骨折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本科2012年3月~9月80例住院的老年骨折合并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腹部穴位按摩后用四子散熨敷腹部穴位,对照组施行预防便秘的常规方法,观察5天内的排便情况。结果第2天~第5天治疗后观察组肠鸣音次数多于对照组,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便秘患者采用腹部按摩配合四子散熨敷腹部效果优于常规预防便秘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查勤芳  位娟  梁燕 《护理研究》2014,(17):2100-2101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经络拍打治疗混合痔术后便秘的效果。[方法]选择混合痔术后便秘病人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便秘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和经络拍打。比较干预后两组病人首次排便时间、临床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为(1.658±0.627)d,临床症状积分为(6.395±1.386)分;对照组首次排便时间为(2.471±0.861)d,临床症状积分为(8.177±2.49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按摩联合经络拍打能够使病人首次排便时间提前,临床症状改善,有效治疗混合痔术后便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敷脐结合穴位贴压解决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敷脐结合穴位贴压。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大便性状以及排便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大便性状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排便后半小时内均无出现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结论中药敷脐结合穴位贴压能有效调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胃肠功能,有效解决患者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中晚期肿瘤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61例中晚期肿瘤合并便秘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神阙和足三里穴,每日6 h,共7 d。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便秘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便秘治疗总有效率为87.1%,对照组为5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肿瘤便秘患者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腹部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3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干预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中药穴位贴敷,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术后7 d内发生并发症例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可以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减少腹胀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各型便秘的疗效。方法:将80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14 d的每天排便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排便改善的情况。结果:治疗组便秘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能有效改善便秘,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敷脐结合耳穴贴压预防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120例,脱落11例,实际入组患者109例,按照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5)和干预组(n=54),从入院第1 d起,对照组进行心理疏导、饮食指导、腹部按摩和活动指导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药敷脐和耳穴贴压,两组患者如入院4 d未大便者,第5 d给予通便药口服或开塞露灌肠,共干预2周。比较两组患者周排便次数、首次排便时间及首次排便前后心肌耗氧量的变化。结果:干预组患者周排便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首次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排便后5 min心肌耗氧量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敷脐结合耳穴贴压能更有效地调理胃肠蠕动功能,促进排便,并且能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排便时的心肌耗氧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穴位贴敷神阙穴联合辨证施治中医定向透药对脊柱骨折患者术后便秘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术后予以骨科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40例)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子午流注穴位贴敷神阙穴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比较2组术后各证型便秘发生率、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1周排便次数、症状改善时间、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便秘发生率较对照组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缩短,1周内排便次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便秘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穴位贴敷神阙穴联合辨证施治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能有效降低脊柱骨折患者术后便秘的发生率,提高舒适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神阙穴贴敷联合中频治疗对改善中晚期癌痛患者服用奥施康定相关性便秘的效果观察,为解除癌痛患者便秘提供新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肿瘤科因服用奥施康定镇痛治疗导致便秘的中晚期癌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神阙穴贴敷联合中频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便秘改善效果、肠功能指数、出院后一周排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阙穴贴敷联合中频治疗对中晚期癌痛患者便秘的改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