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呼吸困难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116例呼吸困难患者分成心源性呼吸困难组(A组)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B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NT-proBNP浓度。结果A组NT-proBNP中位数浓度(2172pg,/m1)明显高于B组(156pg/m1)(P〈0.01),ROC曲线显示,cut-off值取900pg/ml时,NT-proBNP诊断患者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敏感性为91%,特异度为84%,阴性预测值为86%。结论NT-proBNP可作为呼吸困难患者鉴别诊断的一个简便快捷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呼吸困难患者中应用N端脑钠肽水平检测指导呼吸困难诊治。方法:选取临床呼吸困难患者125例均行NT-proBNP检查,结合病史、体征而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肺源性呼吸困难组,分别进经行观察、治疗。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液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肺源性患者;NT-proBNP对于诊断心衰有很强的预测价值,心源性呼吸困难随心力衰竭分级加重而N端脑钠肽水平升高。结论:利用N端脑钠肽水平可有效指导呼吸困难患者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在常见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胶体金法测定120例胸闷、呼吸困难患者血清NT-pro BNP浓度,其中心源性组60例;非心源性组60例,观察两组NT-pro BNP浓度。结果:NT-pro BNP浓度在心源性组明显高于非心源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源性组,NT-pro BNP浓度与心功能级别相关,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浓度检测在胸闷、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血管病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数值的检测在急性脑血管病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1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院时(A组)、发病第3~4周时的D-二聚体数值(其中未并发下肢DVT的为B组,并发下肢DVT的为C组).对三组间数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B组与A组(P<0.05),C组与A组(P<0.01),C组与B组(P<0.05)三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并发下肢DVT的病人D-二聚体明显升高.结论D-二聚体数值的测定可作为判断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下肢DVT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在老年呼吸困难的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8例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44例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对照,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NT-proBNP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是一种简单、便捷,同时具备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诊断和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远期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行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出院3个月以上的214例患者,在门诊进行凝血四项检查及D-二聚体检测,按照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不同分为三组,INR< 1.5为Ⅰ组(65例);INRl.5~2.5为Ⅱ组(117例);INR> 2.5为Ⅲ组(32例).结果 Ⅰ组D-二聚体阳性率20.0%(13/65),栓塞性并发症发生率6.2%(4/65);Ⅱ组D-二聚体阳性率4.3%(5/117),出血类并发症发生率6.8%(8/117),无栓塞性并发症;Ⅲ组D-二聚体阳性发生率3.1%(1/32),出血类并发症发生率15.6%(5/32),栓塞性并发症发生率3.1%(1/32);Ⅰ组D-二聚体阳性率和栓塞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P=0.001、0.015).D-二聚体阳性与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P=0.000).结论 D-二聚体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状态检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前一次INR< 1.5的患者中应同时检测.在没有检测D-二聚体的情况下发现INR< 1.5后应补充检测,以防止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血浆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在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困难鉴别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呼吸困难患者156例,其中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95例(心源性组),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61例(肺源性组),测定两组血浆Nt-proBNP水平,同时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心源性组血浆Nt-proBNP显著高于肺源性组[(1056±378)ng/L比(236±95) ng/L],LVEF显著低于肺源性组[(38±9)%比(6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随着NYHA分级越高,Nt-proBNP水平也越高,LVEF则越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血浆Nt-proBNP对于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在老年呼吸困难的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8例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44例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对照,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洲定血清NT-proBNP的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是一种简单、便捷,同时具备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诊断和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将200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组,分别测定其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的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呼吸困难组的血浆NT-proBNP浓度在心功能不同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浓度对于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可作为鉴别急性呼吸困难病因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在老年呼吸困难的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8例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44例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对照,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NT—proBNP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结论.血浆NT—pr0BNP水平是一种简单、便捷,同时具备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诊断和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白三烯B4(LTB4)、B型脑钠肽、胆碱酯酶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COPD患者106例,分为COPD稳定期组62例,COPD急性加重期组43例;收集同期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抽取各组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LTB4、B型脑钠肽、胆碱酯酶水平,比较各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pred)。结果 3组血清LTB4、B型脑钠肽、胆碱酯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OPD急性加重期组和COPD稳定期组血清LTB4、B型脑钠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胆碱酯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OPD急性加重期组血清LTB4、B型脑钠肽水平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组,胆碱酯酶水平明显低于COPD稳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LTB4、B型脑钠肽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FEV%pred值呈正相关(均P0.01),血清胆碱酯酶与FEV%pred值呈负相关(P0.01)。血清LTB4、B型脑钠肽、胆碱酯酶联合检测诊断COPD的诊断灵敏度为93.73%、特异性为95.28%、准确度为94.61%、阳性预测值为95.65%、阴性预测值为91.42%,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COPD患者中血清LTB4、B型脑钠肽高表达,胆碱酯酶低表达,与肺功能损伤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急诊检测BNP鉴别急性呼吸困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变化在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中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荧光免疫法测定48例以急性呼吸困难为主诉的住院患者血浆BNP水平。结果①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703±337)pg/ml与(74±28)pg/ml,p<0.01];②BNP≥100 pg/ml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敏感性为94.2%,特异性为92.6%,阳性预测值为91.36%,阴性预测值为94.4%;③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1)。结论急诊BNP检测有助于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揭示高血压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高血压病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14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多因素分析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高血压病血管病变的关系,ROC曲线分析血浆D-二聚体浓度对高血压病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血浆D-二聚体浓度是高血压病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5.673,P<0.01),且对高血压病血管病变有显著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0.790,P<0.01).结论 血浆D-二聚体可能参与高血压病血管病变的发生过程,其浓度能协助临床诊断高血压病并发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4.
刘昱  黄赞鸿 《现代医院》2013,13(8):78-80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110例DVT可疑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并对其作为诊断性实验指标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评价。结果DVT可疑组10例及对照组50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低于临界值水平,上述60例经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排除DVT;DVT可疑组剩余100例患者D-二聚体高于临界值,经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确诊DVT患者84例;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于DV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38.5%、84.0%和100%。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排除DVT的首选筛查试验,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柴晓利  刘翔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1):1542-1543
目的 探讨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对心源性及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酶免疫分析法测定104例呼吸困难患者血浆中的NT-proBNP浓度,包括心源性呼吸困难组(CHF组)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非CHF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的浓度.同时对不同心功能状态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NT-proBNP水平做比较分析.结果 CHF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非CHF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不同心功能分级LVEF及NT-proBNP浓度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浓度与LVEF呈负相关(r=-0.56,P<0.01).结论 NT-proBNP可作为鉴别心源性及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的简便易行的检测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小灶肺栓塞的诊断方法,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对本院78例肺栓塞患者(其中小灶肺栓塞12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动脉血气、纤维蛋白原(nB)、B型脑钠肽(BNP)]及影象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小灶PE发生率为15.4%,D-二聚体〉500μg/L8例(66.7%),BNP〉194ng/ml10例(83.3%),FIB〉4g/L11例(91.6%)。结论小灶肺栓塞容易误诊,联合D-二聚体、BNP及FIB可提高微小肺栓塞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血浆D-二聚体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诊断肺栓塞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分析40例经螺旋CT或肺动脉造影确诊的肺栓塞患者及4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栓塞组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栓塞患者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敏感性为100%,阳性率为96%,阴性预测值为90%,检测D-二聚体可作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D-二聚体在妇科恶性肿瘤方面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39例妇科的恶性肿瘤及98例妇科良性肿瘤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并与正常健康体检女性42例进行比较。结果:妇科恶性肿瘤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增高(P0.01),而妇科良性肿瘤血浆中的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妇科恶性肿瘤Ⅲ-Ⅳ期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卵巢癌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恶性肿瘤组(P0.01)。结论:D-二聚体检测对妇科良恶性肿瘤的判断及肿瘤的进展与分期有着重要的意义。D-二聚对卵巢癌的实验室诊断有着特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为二者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0例入院检查治疗患者,其中ACS患者60例,对照组20例。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时即刻抽静脉血行常规检查以及血浆D-二聚体、NT-proBNP检测,统计学分析血浆D-二聚体与NT-proBNP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血浆D-二聚体、NT-proBNP水平在ACS发生时明显升高(P〈0.01),两者间明显正相关(r=0.686,P〈0.01)。结论 ACS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NT-proBNP水平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NT-pro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急诊急救中鉴别诊断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全部急性呼吸困难的患者136例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同时设立49名正常人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浆NT—proBNP浓度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数据,计算心力衰竭阳性检出率,不同心功能分级(NYHA)之间NT—proBNP水平加以分别比较。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非心源性性呼吸困难组和正常对照组[(676.35--+-35.28)ng/I.VS(74.23±22.02)ng/LWS(25.88±6.96)ng/L,P〈0.05],心源性呼吸困难组NT—proB—NP浓度和超声心动图的心力衰竭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P〈o.05),心力衰竭检出率分别为94.87%和71.79%。心源性呼吸困难组T—proBNP浓度在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可作为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重要指标,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