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辖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制定周口市乙型脑炎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0至2011年周口市乙型脑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时间集中在7~9月份,年龄分布<15岁占94.48%,散居儿童居多。结论进一步普及乙型脑炎疫苗接种,加强乙型脑炎疫情监测,以农村地区为重点,是降低周口市乙型脑炎发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1995~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我省1995-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情况,为我省的乙脑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西省1995~200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乙脑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995~2006年江西省共报告乙脑病例3857例,死亡189例,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分别为0.86/10万和0.04/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7~8个月,占全部报告病例的72.02%;赣州市和上饶市乙脑发病一直居全省前列;病例主要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全部报告病例的90.67%.结论 加强乙脑疫情的监测,在薄弱地区努力提高乙脑疫苗的接种率,积极开展以防蚊、灭蚊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是今后我省控制乙脑流行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近年来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本县2010年1月~2012年12月231例经实验室与临床病理学诊断确诊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县乙型脑炎发病率存在直接降低趋势,病情发生时间主要集中于7~9月份,年龄〈15岁患儿为94.5%,散居儿童为大多数。结论普及乙型脑炎疫苗接种,提高乙型脑炎疫情监管力度,重点监测农村地区,以便减少乙型脑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高莉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5):264-265
目的了解昭通市乙脑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0~2009年昭通市乙脑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现况分析方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0~2009年乙脑发病基本呈周期性波动趋势,10年共报告乙脑病例1151例,发病率最高5.1049/10万,最低0.8779/10万,年均发病率2.3509/10万,死亡40例,年均死亡率为0.0861/10万。10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68.30%;男性比女性多,疫情在6月开始上升,8月为高峰期,9月开始下降。结论发病呈现明显的夏季(8月)高峰;发病年龄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结论预防控制乙脑疫情的有效措施主要是以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及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辅以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卫生宣教和疫情监测、预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5.
陈圣俊  雷显希 《贵州医药》2006,30(11):1046-1048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蚊传播的急性病毒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多发于夏秋季节,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病后5%~20%的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1],病死率高达6%~7%[2].仁怀市2000~2003年乙脑报告发病率分别是27.78/10万、24.12/10万、26.24/10万和11.47/10万,2004年5月,我市组织接种了5万余人的乙脑疫苗,当年乙脑发病呈大幅下降,报告发病率仅为5.42/10万.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及病原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河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特征,探讨病原型别,为有效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乙脑监测管理系统信息、个案调查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阳性脑脊液标本采用RT-PCR方法进行分型。结果2006年发病率、病死率较2005年有较大幅度上升;发病季节性特征明显,发病多为15岁以下的儿童,RT-PCR分型结果显示病例脑脊液标本感染乙脑病毒为Ⅲ型病毒,与我国常见型别一致。结论2006年河北省乙脑疫情加重,但流行特征仍符合乙脑的一般流行规律。感染的乙型脑炎病毒为Ⅲ型病毒。加强对15岁以下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是防控乙脑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中国乡村医药》2004,11(7):72-73
一、流行病学 1传染源及储存宿主主要传染者是家畜、家禽.猪、马为重要动物传染源.蚊体可终身带毒,甚至经卵传代,因此蚊虫既是传播媒介也是储存宿主.蝙蝠也可作为储存宿主.  相似文献   

8.
51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磊晶  肖庆生 《贵州医药》1997,21(2):114-114
本院从1986~1995年9年间共收治流行性乙型脑炎下称(乙脑)594例,其中死亡51例,占8.59%。本文对死亡病例作一总结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死亡的51例中,男性31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41岁。其中1岁以下3例,1~5岁26例,6~9岁9例,10~13岁6例,14岁以上7例,以1~5岁发病率最高。有48例病人来自农村,占94.1%。其中儿童44例,占86%。发病到入院确诊时间1~10d,入院至死亡时间2h~10d。2诊断依据及临床分型根据《传染病学》的动脑诊断及分型标准。普通型7例,重型25例,极重型19例。3临床表现发热sl例(100…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闽南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闽南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观察泉州市国专医院儿科黄向阳为观察闽南地区乙型脑炎(乙脑)的发病规律,提出防治措施,我们对1990年~1992年收治乙脑病人(A组)在流行季节、年龄分布、临床分型以及预后方面进行分析,并与1965年~1969年收治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观察与治疗效果.方法 对8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经治疗治愈48例,好转27例,死亡5例.结论 对症治疗为主的综合 治疗措施,处理好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状是抢救乙脑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张建道 《淮海医药》1999,17(4):19-20
目的 探讨乙型脑炎并发院内获碍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 对我院1993—1997年收治乙型脑炎并发院内获得性肺炎46例进行临床回顾分析。结果 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在乙型脑炎重型42例(91.3%)。发生在极期的昏迷患儿38例<84.6%),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58.81%)。结论 院内获得性肺是与乙型脑炎病情轻重、昏迷时间的长短呈正相关,侵入性操作增多或不规范是乙型脑是并发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依据、流行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防控措施等。方法选择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120例,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并从公共卫生的角度出发,给出防控措施。结果患者经对症治疗后,治愈82例,好转20例,未愈出院9例,死亡9例。结论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杜绝传播途径和传染源,才是根治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上策。  相似文献   

13.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奥德金)在流行性乙型脑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77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1.1%,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神志清醒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疗效较好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纳洛酮对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01mg/(kg·次)静滴,每6h一次(4次/d),疗程3~5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退热、抽搐停止、神志转清及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或0.01);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乙脑可显著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干扰素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干扰素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抑制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病毒滴定法,在培养病毒增殖系中投入干扰素(IFN),观察其对病毒增殖的影响。结果:用IEN300IU·ml-1处理后病毒产生量在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IMR-32中分别为对照的14%和1.6%。结论:IFN对乙脑病毒的增殖有显著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东兴区乙型肝炎发病情况,为制定乙型肝炎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疫情资料和病例个案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对统计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东兴区2008年至2011年共报告乙型肝炎3269例,其中男性2148例,女性1121例,20~55岁为发病高峰年龄组。发病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业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08年至2011年东兴区乙型肝炎发病率逐年升高,加强以接种疫苗为主的防控措施是预防乙型肝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45例乙脑患者(男29,女16,年龄8±5a)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胞磷胆碱,成人0.25-0.50g/d,儿童10mg/(kg·d)加入10%葡萄糖液100-250mL静滴,qd,疗程7-10d。与常规治疗无胞磷胆碱组43例相比,结果显示总有效率前组91%,后组84%(P>0.05),但治愈率前组91%明显高于后组74%(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昭通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现况分析研究方法对已报告和确认的手足口病例作回顾性分析,使用Excel表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1年昭通市共报手足口病例1203例,死亡1例,年均发病率为6.02/10万,死亡率0.05/10万,病死率为0.08%。结论昭通市手足121病呈散发态势,具有4-6月高发的特点,中心城区发病率略高于周边城区,5岁以下儿童为手足口病高危人群,男性发病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9.
甘草甜素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常规治疗加用甘草甜素(强力宁)2mL/(kg·d)于5%葡萄糖250mL静滴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8mo-7yr,平均3.4±SD1.8yr。治愈好转率95%,而对照组为83%。未发现明显副作用,提示甘草甜素可增加乙脑的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乙型脑炎患儿的病情、预后及脑脊液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干扰素(IFN)的影响。方法把33例重型极期乙脑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地塞米松组18例给予静脉地塞米松针4~5d;对照组15例则不用地塞米松。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过程和脑脊液TNF-α与IFN的变化。结果入院时两组的主要临床特点和脑脊液TNF-α与IFN的水平相似,4~5d后地塞米松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但两组的脑脊液TNF-α与IFN的水平却无明显改变,并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地塞米松组的恢复期症状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对重型极期乙脑患儿给予静脉地塞米松可以改善病情,减轻症状,减少恢复期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