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汪柏林  石家齐  贾本忠 《贵州医药》2004,28(11):991-992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已成为前列腺癌最敏感的瘤标,在筛选检查、临床分期、疗效检测、预后判断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是影响PSA血清水平的重要因素,PSA增高表明有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疾病是影响血清PSA水平的重要因素,PSA能提示前列腺疾病情况,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结石对PSA是否有影响,目前研究报道不多。我们对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52例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结石患者PSA水平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我院自 2002年 3月 ~2004年 4月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割术 (TUPKVP)治疗前列腺增生 7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70例,年龄 58~90岁,平均 72岁,均有明显的下尿路梗阻症状,最大尿流率 <15ml/s,国际前列腺症状积分 (IPSS) 18 ~37分,平均 25分,留置导尿管 12例,最长达 1年余,其中合并冠心病 14例,原发性高血压 15例,肺气肿 4例,糖尿病 5例,脑血管意外 2例,膀胱肿瘤 7例,膀胱结石 5例,腹股沟斜疝 2例。1. 2 治疗方法 本组均为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冲洗液采用生理盐水,应用等离子切割系统及影…  相似文献   

4.
陈向东  张顺兴 《江苏医药》1998,24(6):448-449
从1994年3月至1995年3月,我们采用上海交通大学生产的F-****一压单通道前列腺射频治疗仪,治疗86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并进行了3个月(81例)、6个月(68例)、12个月(45例)的随访,兹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86例,年龄58~84岁,平均71.2岁。排尿困难病史4个月~15年,平均5.7年。有尿储留病史者23例,膀脱造疫者3例。肛诊检查前列腺1度增生11例,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21~25,Terns法前列腺测重19~259,最大尿流率(MFR)为8O~11.sml/s,残余尿量为O~6Oml;I度59例,I-PSS为13~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良前列腺增生症的安全性,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巴南区第三人民医院2005年至2010年间213例行开放性前列腺手术患者的资料。结果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显示多数患者疗效满意。结论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仔细的手术处理和术后的护理,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良前列腺增生症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F—PSA/T-PSA比值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前列腺疾病患者190例。以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中F-PSA、T-PSA的含量,计算F.PSA/T—PSA比值,并与1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F—PSA、T-PSA含量分别为(1.72±0.87)μg/L、(7.83±6.02)μg/L;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F-PSA、T-PSA含量分别为(3.19±1.24)μg/L、(26.34±10.56)μ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99、14.024,均P〈0.05)。当T-PSA介于4~10μg/L时,BPH、Pca患者血清T—PSA含量分别为(6.44±1.46)μg/L、(7.02±1.72)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18,P〉0.05),但其F.PSA/T-PSA分别为(0.33±0.11)、(0.08±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73,P〈0.05)。结论PSA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联合检测F—PSA、T-PSA以及F/T比值明显优于单项检测PSA。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患者的常见多发病,传统治疗方法一般选择前列腺电切术或前列腺摘除术。2005年7月以来采用经尿道无水乙醇前列腺注射的方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取得了很好效果。现将手术的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余肾明  胡红霞 《贵州医药》1999,23(3):216-217
我院自1996年4月起,应用美国Circom-Acmi前列腺电切镜及汽化电极,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治疗前列腺增生症36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年龄62-sl岁,平均71.4岁,病程5月-8年,平均3.4年,治疗前均有排尿困难、尿频、尿线变细及射程变短等症状,14例有尿路感染,7例有肉眼血尿,6例因尿储留置导尿管。症状积分按I-PSS评分标准:10-20分15例,>20分21例,平均>20分。肛查:前列腺I度增生22例,II度增生11例,III度增生3例。最大尿流率平均<8.3ml/s,残余尿均>10…  相似文献   

9.
罗飏  南小新 《中国基层医药》2002,9(12):1114-1115
前列腺增生症 (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症 ,随着年龄的增长 ,该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TUVP)是近几年开展的腔内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方法。我院 1998年 11月至 2 0 0 1年 1月采用TUVP治疗BPH 78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78例 ,年龄 5 4~ 82岁。进行性排尿困难 0 5~ 16年 ,平均 7 5年。并发急性尿潴留 12例(15 38% ) ,膀胱结石 4例 (5 13% ) ,肾功能不全 5例(6 4 1% ) ,高血压心脏病 6例 (7 6 9% )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14例 (17 95 % ) ,糖尿病 3例 (3 85 % )…  相似文献   

10.
李锋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8):1310-1311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气化(TUVP)联合电切(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TUVP联合TURP治疗BPH218例。结果手术顺利,出血量少,视野清晰,手术时问缩短。术后随访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均有显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TUVP联合TURP应用于BPH,易掌握、安全、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用汽化切割电极对67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77min,平均出血量55ml,输血4例,200ml~400ml,切除前列腺平均60.8g,未发生TUR综合征。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除术,出血少,切除前列腺彻底,无TUR综合征,其余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发病与前列腺慢性炎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感染因子、尿液返流、代谢综合征、衰老过程和自身免疫应答在内的几种刺激,通过相应分子途径引起前列腺免疫细胞的组织定位和组成成分发生广泛改变,从而导致免疫系统失调,之后引发的组织损伤和缓慢愈合,导致了BPH发生和进展。本文通过总结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慢性炎症的相关性的临床研究结果,前列腺免疫细胞在病理生理机制层面与前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抗炎药物对BPH-LUTS的干预作用,以其为BPH-LUTS的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KEP术的疗效。方法将BP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PKEP术及TURP术,对术后一般指标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KEP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时间、住院时间及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腺穿刺(PB)术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变化与前列腺疾病良恶性的关系。方法对特定的36例住院患者进行直肠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后进行血清PSA测定,同时进行病理检查。根据患者的穿刺活检结果将其分为非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癌组,进一步深入研究。结果①PB前非前列腺癌组(22例)PSA平均值为(11±7)ng/mL,该组PB后10、30、60、90minPSA平均值分别为(42±32),(35±27),(31±23),(30±21)ng/mL。PB前与PB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B前前列腺癌组(14例)PSA平均值为(75±24)ng/mL,PB后前列腺癌组10、30、60、90minPSA平均值分别为(85±24),(84±25),(82±26),(83±26)ng/mL。PB前与PB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A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穿刺后血清PSA水平会突然升高,非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PSA升高程度要较前列腺癌患者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态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和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及F-PSA与T-PSA比值(F/T)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2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21例前列腺癌(PCa)患者的血清F-PSA、T-PSA水平,并计算出相应的F/T值。结果两组患者T-PSA、F-PS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F/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PSA的诊断灰区(T-PSA值4.0~10tμg/L),两组患者的T-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PSA、F/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PSA及F/T比值的测定,可提高PSA对BPH及PCa(尤其在PSA诊断灰区)鉴别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结石是指前列腺组织或腺泡中形成的结石。前列腺长结石并不罕见,50岁以上男性的前列腺内大多会生长结石。只是多数患者没有表现出症状而已。  相似文献   

17.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经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 分析39例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手术后痊愈;7例术后并发症(17.95%),均经处理而恢复。结论 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心、肺肝、肾疾病或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糖尿病时,开放手术危险性大,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是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开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切开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17例。结果 17例平均手术时间22 min,无一例输血,术中无经尿道电切综合征及穿孔等并发症出现,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为4~5 d,拔管后16例排尿通畅,术后随访3~10个月,暂时性尿失禁3例,继发性出血1例。术后3个月时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平均10.5分,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平均2.6分,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切开术是一种较为有效、安全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6,(17):225-228
目的观察并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8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前列腺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对照组42例前列腺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置管时间及术中出血明等指标显优于对照组(P0.05);根据IPSS及QOL评分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前列腺增生情况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最大尿流率提高,残余尿量减少,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效果明显,前列腺功能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勋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185+188-185,188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5月~2010年10月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手术患者40例。均应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PKEP)完成手术。结果:本组4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为45~150min,暂时性尿失禁9例,均1~3周后自愈。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切除增生腺体彻底,失血量少,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