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了脑梗塞患者急性与恢复期血清SOD活力和MDA含量.表明:急性期SOD活力明显下降,达62.3±7.6Nu/ml;MDA含量上升,达5.1±1.41μmol/L,与正常相比,二者差异显著(P<0.01)。恢复期SOD与MDA接近正常。提示自由基在脑血管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并提出抗氧化治疗对本病有效。  相似文献   

2.
脑梗塞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黄嘌呤氧化法 (测定SOD)、硫代巴比妥盐法 (测定MDA)测定 4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 (发病 72h内 )、2 0例患者恢复期 (发病 3周后 )及 33例对照者血浆SOD、MDA含量 ,并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期时患者血浆中SO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恢复期时患者血浆中SOD、MDA含量接近对照组 (P >0 0 5 )。神经功能缺损积分 ,中型组患者血浆中MDA高于轻型组 (P <0 0 5 ) ;重型组患者血浆中SOD明显低于轻型组 (P <0 0 1) ,MDA明显高于轻型组 (P <0 0 1)。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后 ,患者血浆SOD含量明显降低 ,MDA含量明显增高 ,并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 ,随病情的好转SOD、MDA的含量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3.
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了脑梗塞患急性与恢复期血清SOD活力和MDA含量.表明:急性期SOD活力明显下降,达62.3±7.6Nu/ml;MDA含量上升,达5.1±1.41μmol/L,与正常相比,二差异显(P<0.01)。恢复期SOD与MDA接近正常。提示自由基在脑血管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并提出抗氧化治疗对本病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与急性脑血管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了46例脑梗死、43例脑出血及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结果 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0);且脑梗死与脑出血急性期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恢复期明显升高(P〈0.05)。结论 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可能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舒瑞源  李昆  郭鑫  白小红 《四川医学》2013,(12):1910-1912
目的 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微血管学相关指标改变.方法 选择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检测其血液流变学、血小板指标、ET及SOD等指标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血液流变学4项指标,脑出血组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脑梗死组;脑梗塞死组3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脑出血和脑梗死组血小板计数和SOD均低于对照组,而ET则高于对照组.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微血管学指标有明显改变,血液有流变性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不同时期血清一氧化氮(N0)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0例脑梗塞患者不同时期血清NO含量,50例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脑梗塞组急性期血清NO水平较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脑梗塞组恢复期血清NO水平较急性期明显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P〉0.05);重度梗塞组NO含量高于中度及轻度梗塞组(P〈0.05),中度梗塞组NO含量高于轻度梗塞组(P〈0.05),恢复期三者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O在脑梗塞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检测血清NO含量有助于脑梗塞早期诊断、观察病情演变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心钠素(AN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66例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ET,ANP和SOD的浓度。结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浆ET、ANP、SOD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恢复期血浆ET、SOD浓度与急性期比较明显下降(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ET、ANP、SOD水平的变化是疾病所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的结果,它们的检测特别是联合检测,能反映患者病情,推测预后,及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
刘镇平  杨义成 《河北医学》2009,15(6):639-641
目的:探讨荨麻疹患者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erythrocuprein,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和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NO)的水平变化与荨麻疹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用分光光度计及硝酸还原酶法测定25例急性荨麻疹、2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及30名正常健康者SOD活性、MDA及NO的水平。结果:急性荨麻疹患者SOD活性均低于慢性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1),且慢性患者又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荨麻疹患者MDA和NO的水平高于慢性患者(P〈0.01~0.05)和正常对照组(P〈0.001~0.01),慢性患者其水平又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氧化失衡存在于荨麻疹发病中,SOD、MDA和NO可能在荨麻疹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寻找能更好地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症发生情况的指标。方法:对血浆胆固醇正常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和健康人进行红细胞膜胆固醇含量测定和比较。结果: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测定红细胞膜胆固醇对于出血性脑血管病无临床意义,可作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一项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性质脑血管病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状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82例脑血管病患者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浆GMP-140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恢复期上述指标脑出血和脑梗死组均明显下降,但脑梗死组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NO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不同时期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5Q例脑梗塞患者不同时期血清NO含量,50例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脑梗塞组急性期血清NO水平较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脑梗塞组恢复期血清NO水平较急性期明显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P>0.05);重度梗塞组No含量高于中度及轻度梗塞组(P<0.05),中度梗塞组NO含量高于轻度梗塞组(P<0.05),恢复期三者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O在脑梗塞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检测血清NO含量有助于脑梗塞早期诊断、观察病情演变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2.
魏虹霞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8):1102-1102,F0003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脑卒中或中风,是一组急剧发病,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脑循环障碍,造成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病事件。在恢复期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程序将直接影响着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康复。近6年来,我们对5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有效的恢复期护理对疾病的康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杨剑宏  吴宇飞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10):804-804,806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通过对50例急性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与20例脑血管正常的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率测定,对照研究脑血管意外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况;脑血管意外合并肺部感染与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CD4 T细胞比率(33.67%)低于正常对照组(46.00%),且低CD4 T细胞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机会(32%)明显高于对照组(5%),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更易并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清CRP、NO、S0D及血脂的变化,探讨番茄红素对OSAS患者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预防作用.方法:对受试者OSAS组(n=43)和正常对照组(n=30)进行番茄红素干预治疗,测定治疗前后CRP、NO、soD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前OSAS组CRP高于对照组(P<0.01),NO、SOD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OSAS组CRP第4周开始下降,第6周、10周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NO、SOD第4w已明显升高(P<0.05),并维持在这一较高水平,2组.TC、TG、TC/HDL-C轻度降低(P>0.05).结论:番茄红素可以降低OSAS患者血清CRP含量,提高血清NO含量和SOD活性,可能对预防OSAS患者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胃癌患者血清中NO、T—SOD及TNF—α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NO)、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变化。方法: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胃癌患者血清NO、T-SOD含量;用ELISA法测定胃癌患者血清TNF-α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患者血清NO及T-SOD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而血清TNF-α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本实验还对胃癌患者中的10例进行了肿瘤根治术前及肿瘤根治术后10天左右标本的对比检测。结果表明,肿瘤根治术后该病患者血清NO及T-SOD含量较术前明显升高(P值均<0.05),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而血清TNF-α含量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NO及T-SOD含量降低:TNF-α含量增高,多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对其发病机理探讨,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均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含量变化。阐明其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脑损伤程序的关系。方法:将40例HIE患儿分为轻,中,重3组,分别采用酶免法和比色法测定其急性期,恢复期血浆ET和NO含量,设15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测定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急性期中,重度组ET含量明显于对照组,重度组明显高于中度组,轻度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恢复期轻,中度组降至正常水平,而重度组仍保持较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急性期患儿血浆NO含量变化规律与ET相似,而恢复期轻,中,重度组均降至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IE新生儿血浆ET和NO含量水平升高,且与脑损伤的程度呈正相关,如ET水平持续不降,提示脑损伤程度较重,预后差,如能早期阻断ET和NO所致神经毒性作用,有可能减轻HIE患儿神经细胞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7.
脑梗塞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及其与内皮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对43例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NO及ET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脑梗塞急性期血清NO、ET含量显著升高,NO与ET呈显著正相关;脑梗塞恢复期血清NO含量虽较对照组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提示NO及ET在脑缺血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在治疗脑梗塞时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血管性痴呆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神经生长因子或脑活素治疗,对两组原发病的治疗方法相同。待患者进入恢复期后进行智能测定,以判断是否有血管性痴呆。结果:治疗组痴呆发生率为392%,对照组为18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脑血管意外患者早期使用神经生长因子确有预防血管性痴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外周静脉血清、新生儿脐静脉血清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及在IC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ICP组28例为研究组,测定其外周静脉血清及新生儿脐静脉血清中的NO、ET、MDA和SOD,以年龄相近的24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ICP患者的MDA和ET含量较正常晚期妊娠显著增高(P<0.01),ICP患者的NO和SOD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母血清中NO、ET、MDA含量均较新生儿脐静脉血清中的含量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妊娠期体内氧化和抗氧化失衡及ET水平的增高可能与ICP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0.
金基德  朴金花  李勇杰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9):1036-1037,1097
目的:探讨超声在糖尿病的颈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及脑血管意外的相关性。方法:用超声测量正常组(无脑血管意外组)和脑血管意外组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出现率、血流频谱测值。结果:脑血管意外组TMT值、斑块面积、斑块出现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无脑血管病组)。两组患者的血流频谱测值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颈动脉可作为一个良好的体表窗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糖尿病的脑血管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