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研究SHIP2基因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 leukemia,CM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定量PCR的方法分别检测43例CML患者,其中慢性期35例(包括未经格列卫治疗的慢性期患者25例;格列卫治疗者10例);加速、急变期患者8例(未经治疗)及10例健康对照中的SHIP2mRNA表达,比较各组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其意义。结果25例CML慢性期初治患者中,SHIP2基因平均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t=7.615,P〈0.01);经格列卫治疗的慢性期患者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t=4.572,P〈0.01),但高于初治组的表达(t=4.572,P〈0.01);加速、急变期患者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t=7.615,P〈0.01)及初治组(t=2.104,P〈0.05)的表达。结论SHIP2在CML中的表达减低,在急变后会进一步减低可能参与了CML的发病,而应用格列卫后其表达水平增高,提示其表达可能受BCR/ABL基因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L)的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78例AL的免疫表型。结果(1)5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率为31.0%,其中CD13阳性率29.3%,CD33阳性率13.8%,T-ALL和B—ALL髓系抗原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阳性ALL的髓系抗原表达率78.6%明显高于CD34阴性ALL的髓系抗原表达率20%(P〈0.01)。ALL髓系相关抗原表达(My^+ALL)的完全缓解(CR)率33.3%明显低于My^-ALL的CR率82.5%(P〈0.01)。(2)2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淋系抗原表达率为30%,其中CD715%,CD1910%,CD225%,CD7主要分布在AML-M1和AML-M2亚型中。CD34^+AML的淋系抗原表达率明显高于CD34^-AML的淋系抗原表达率(66.6%与9.1%,P〈0.05)。淋系抗原表达的AML(Ly^+AML)的CR率低于Ly—AML的CR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与71.4%,P〉0.05)。结论成人AL的抗原错译表达与治疗缓解率负相关;ALCD34的表达率与抗原错译表达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罗样激酶1(polo样激酶 PLK1)和抗凋亡蛋白(Survivin)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CC)检测54例AL初治患者骨髓细胞中PLK1和抗凋亡蛋白Survivin的表达水平,经过标准化化疗方案化疗后分为缓解组、未缓解组。并取19例健康体检成人(同期闻在本院确诊的非血液病患者)骨髓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PLK1和Survivin在初治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其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LK1和Survivin高表达组CR率低于低表达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LK1和Survivin的过表达对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不同程度地影响,有希望成为急性白血病预后判断的监测指标。PLK1和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提示PLK1的过表达可能促进Survivin的表达,增强Survivin的抗凋亡活性。  相似文献   

4.
程荣辉  张荣艳 《江西医药》2009,44(4):306-309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初次诱导化疗缓解前后caveolin-1蛋白表达的变化及Caveolin-1蛋白的表达与AL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5例AL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组Caveolin-1蛋白的表达。结果65例初治组AL患者表达Caveolin—1蛋白的阳性细胞率(2.31±3.62)%、平均荧光强度(69.88±21.17),分别较10例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细胞率(77.50±1.76)%、平均荧光强度(289.87±7.92)明显下降(P〈0.01);38例AL患者诱导化疗缓解后表达Caveolin-1蛋白的阳性细胞率(3.03±3.87)%与初治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平均荧光强度(152.74±25.81)较初治组明显升高(P〈0.01)。各种类型的急性白血病表达Caveolin-1蛋白的阳性细胞率、平均荧光强度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急性白血病的Caveolin-1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明显下降,且AL初次诱导化疗缓解后Caveolin-1蛋白的表达较初治时有所恢复.提示Caveolin-1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AL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者在不同疾病发展阶段血浆中D-二聚体(DD)含量变化。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50例AL住院患者分为AL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AL组按病程又分为初治组、持续缓解组、复发组。比较AL组与对照组以及初治组化疗前、后的DD水平。结果AL初治组、复发组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L持续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初治组化疗前明显高于化疗持续缓解后(P〈0.05)。结论AL患者在初治组、复发组时DD水平明显升高,持续缓解时将为正常,AL初治组、复发组时存在凝血与纤溶系统激活,有继发纤溶亢进,随着化疗,完全缓解后继发纤溶亢进解除。AL中DD与病情状态密切相关,可以预测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介素-34(IL-34)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表达和血浆水平变化,探讨其在DC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明确诊断为DCM的患者(DCM组),24例心力衰竭的患者(HF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PBMCS的IL-34 mRNA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IL-34水平。结果DCM组PBMCs表达IL-34 mRNA水平明显高于HF组及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F组及N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IL-34的灰度值比和血浆蛋白含量明显高于HF组和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F组及N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的IL-34 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与射血分数(EF值)呈明显负相关(r=-0.517,P〈0.01;r=-0.512,P〈0.01)。结论IL-34可能在DCM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凋亡抑制基因MCL-1、livin、ave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3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3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及20例对照组患者(缺铁性贫血1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例)的新鲜骨髓液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MCL-1、livin、aven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及表达率。结果 AL组和MDS组MCL-1、livin、aven mRNA表达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L-1与livin基因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6,P〈0.05),MCL-1与aven基因的表达呈正相关(r=0.603,P〈0.05),liven基因与aven基因表达无相关性(r=0,P〉0.05)。结论 3种凋亡抑制基因MCL-1、livin、aven基因mRNA在急性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表达均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老年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并分析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对32例不同时期老年急性白血病(AL)患者及5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白血病细胞Survivin基因mRN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以1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32例老年AL患者白血病细胞Survivin mRNA阳性表达率为71.87%,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Survivin mRNA表达率为71.42%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细胞76%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均高于对照组(χ2=5.90、6.81,P〈0.05)。初治和复发AL患者白血病细胞Survivin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01%、84.15%,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2.61、9.23,P〈0.05),老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白血病细胞中无Survivin表达。结论老年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可能与Survivin基因的过度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张晶  何周康  赵昕 《肿瘤药学》2011,(3):206-208
目的探讨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ALL)中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与VDLP方案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70例初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并选取同时期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及复发患者S-LDH水平,并与对照组LDH水平比较,分析LDH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ALL患者LDH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通过治疗(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患者S-LDH明显下降(P〈0.01),NR患者虽出现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R/PR治疗前s-LDH水平亦低于NR治疗前(P〈0.05);获得CR/PR患者复发后,S-LDH又明显升高,复发患者治疗前S-LDH水平高于未复发患者(治疗前)(P〈0.05)。结论S-LDH可能可以作为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Fms样的酪氨酸激酶3(FLT3)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老年AML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36例老年AML和11例良性血液病为对照组FLT3表达水平。结果36例老年AML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复发难治组最高,初治组居中,完全缓解组最低,三者表达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LT3在老年AML中存在过度表达,提示FLT3在老年AML的发病机制中有一定作用。FLT3表达水平与疾病进展及预后相关。在检测微小残留病,估计残留白血病细胞负荷量,也可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苏梅芳 《安徽医药》2018,22(6):1078-1081
目的 探讨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蛋白在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收集髓系白血病患者(髓系白血病组)60例,非肿瘤性血液病患者(对照组)15例,患者骨髓制备石蜡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PML在细胞内的分布和表达;提取骨髓单核细胞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PML mRNA的表达情况;提取骨髓总蛋白,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PML蛋白的表达情况;K562细胞分别转染空质粒(MSCV组)、截短失活PML(DN组)和野生型PML(Wt组),测定PML基因对K562细胞增殖和集落产生的影响.结果 非肿瘤性血液病患者的PML表达聚集在细胞核内,而髓系白血病患者的PML分散表达在细胞核和胞质内;髓系白血病组PML mRNA水平0.356±0.09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表达0.536±0.066(t=7.11,P<0.01);髓系白血病组PML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189±0.032显著低于对照组0.323±0.025(t=16.10,P<0.01);DN(转染截短失活PML)组,MSCV(转染空质粒)组和Wt(转染野生型PML)组在450 nm波长下吸光度值(Optical Density450,OD450)和集落生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的数据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28,25.39,P<0.05),q检验结果显示,均为Wt组的数值低于DN组和MSCV组.结论 髓系白血病患者中PML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可能是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比较伊达比星联合阿糖胞苷(IA组)与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组)治疗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效果、住院总费用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选取了102例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分别给予伊达比星联合阿糖胞苷和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的一疗程(3+7)模式治疗,统计治疗效果和住院期间各项费用,结果IA组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均高于DA组(60.00%vs.30.56%,86.67% vs.69.44%),虽然伊达比星的费用远高于柔红霉素,IA组患者住院总费用显著高于DA组(P<0.05),但成本效果分析显示IA方案优于DA方案,也就是说在与阿糖胞苷联用时,伊达比星与柔红霉素相比更为有效、经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白血病患P27(Kipl)的表达及其与白血病预后的关系。方法: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加化学发光法研究23例急性白血病患骨髓或外周血中白血病细胞的P27(Kipl)蛋白表达。结果:P27(Kipl)总阳性率为78.26%(18/23),但表达强度不一。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阳性率82.35%(14/17),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2例阳性一,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ML-BC)为阳性,1例淋巴肉瘤白血病为阳性。P27(Kipl)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生存率无显差异。13例已死亡的ANLL中P27(Kipl)高表达组总生存期长于低表达组(秩和检验P=0.05)。所有进行化疗的18例患达到完全缓解(CR)P27(Kipl)平均表达强度高于未完全缓解(NR),但无统计学意义(秩和检验P>0.05)。诊断时外周血白细胞数、血乳酸脱氢酶水平与P27(Kipl)无相关性。结论:P27(Kipl)的表达与ANLL的预后可能相关,高P27(Kipl)预后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AML1/ETO(AE)基因mRNA在成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AML-M2)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表现、疗效的关系以及在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巢式RT-PCR技术,首先分析AML-M2型患者AE基因mRNA的表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比较AE基因mRNA表达阳性(A组)与阴性(B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反应并进行随访研究。结果:23例成人AML-M2型患者中12例检测到AE基因mRNA表达,其中,M2a11例,M2b1例。A组患者较B组平均年龄轻,易出现发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偏低,原始细胞数较高。化疗后,A组中9例患者达到缓解,而B组中仅有4例患者达到缓解。B组患者中有1例在缓解后的第4个月复发并因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而死亡,另有1例在缓解后的第7个月复发;A组患者在8个月随访中无一例复发。结论:部分成人AML-M2患者表达AE基因,这些患者易出现发热,但治疗效果较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目的是比较伊达比星联合阿糖胞苷(IA)与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治疗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效果、住院总费用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从而解决综合成本和效果考虑两种方案中哪种是更加可取的这一问题。回顾性选取了102例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分别给予一疗程伊达比星联合阿糖胞苷或者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的3+7模式治疗,统计治疗效果和住院期间各项费用,结果IA组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均高于DA组(60.00% vs. 30.56%,86.67% vs. 69.44%),但是因为伊达比星的费用远高于柔红霉素,IA组患者住院总费用显著高于DA组(P<0.05),成本效果分析显示IA方案优于DA方案,也就是说在与阿糖胞苷联用时伊达比星与柔红霉素相比是更加有效经济的药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乳酸脱氢酶(LDH)、血清铁蛋白(SF)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酶反应速率法、放射免疫法检测118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8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3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93例经化疗诱导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37例经诱导化疗完全缓解后1年内复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和60例健康志愿者的LDH、SF表达水平,并进行各组间比较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急性髓系白血病组LDH、SF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LDH、SF表达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组LDH、SF表达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组/初治前组、缓解后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后复发组与急性白血病组/初治前组、正常对照组与完全缓解组LDH、SF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H及SF可作为急性白血病患者观察病情发展、预后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薄剑  王全顺  李红华  赵瑜  靖彧  于力 《天津医药》2008,36(4):273-275
目的:探讨MAOP方案治疗初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特点。方法:比较分别用MAOP方案和DOLP方案治疗的36例和32例初治ALL的缓解率及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MAOP方案组29例达完全缓解(CR率为80.6%),2例达部分缓解(PR率为5.6%);总有效率为86.1%。该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以及轻度肝功能异常等,无严重不可逆的脏器功能损害发生。与DOLP方案组比较,完全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平均持续时间方面要短(P<0.05)。结论:MAOP方案诱导治疗初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具有缓解率高、骨髓抑制时间短、患者耐受性好等优点,可作为诱导缓解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备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8.
P-glycoprotein (P-gp), a membrane transporter encoded by MDR1 gene, influences pharmacokinetics of anti-cancer drugs and contributes to multi-drug resistance phenotype in adult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 In this study, we explored prognostic and functional role of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C3435T in MDR1 gene in 44 adult Caucasian patients with ALL. We found that the outcome of chemotherapy as well as MDR1 gene expression, P-gp expression and P-gp activity in isolated ALL blast cells were comparable among the patients carrying different MDR1 genotyp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C3435T polymorphism in MDR1 gene is not a major prognosticator in adult ALL.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淋巴细胞PIM-2蛋白的表达。方法将6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41例,达到完全缓解(CR)者25例;急性淋巴系白血病(ALL)患者24例,达CR者14例。免疫印迹法检测2组淋巴细胞的PIM-2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观察组ALL及AML患者各期PIM-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ALL及AML患者急性期PIM-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CR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LL及AML患者各期PIM-2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淋巴细胞PIM-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上调,急性期ALL与AML患者PIM-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CR期。PIM-2蛋白表达上调可能在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