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4例临床及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64例,从窒息及其有关因素,出生1minApgar评分,临床表现,头颅CT检查,动脉血氧饱和度测定几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有窒息或窒息高危因素。其中1minApgar评分≤7分52例,>7分12例,HIE程度与1minApgar评分基本相符;头颅CT与临床HIE程度完全相符52例,占81.25%,9例CT未见低密度影。结论:在HIE诊断中,不能单以1minApgar评分高低或生后2~3天头颅CT无低密度改变而否定HIE,应以临床表现为主,结合孕产史、CT检查等动态观察综合分析评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的变化,分别研究aEEG分类与HIE临床分度、HIE头颅CT分度的关系,探讨aEEG在HI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48例有窒息史的HIE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分度分成轻、中、重度HIE组,分别为20例、16例、12例;根据头颅CT分度分成轻、中、重度HIE组,分别为18、18、12例。按aEEG分类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轻度异常和重度异常3种。观察48例HIE新生儿aEEG的特点。结果 临床轻、中、重度HIE患儿aEEG异常率分别为13.3%、86.7%、100%,aEEG异常程度与HIE临床分度密切相关(r=0.853,P<0.000 5);头颅CT轻、中、重度HIE患儿aEEG异常率分别为10.5%、82.4%、100.0%,aEEG异常程度与HIE头颅CT分度密切相关(r=0.825,P<0.000 5)。结论 aEEG异常程度与HIE临床分度、HIE头颅CT分度均密切正相关,在早期诊断HIE、判断HIE病情程度及预测预后方面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e protein,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的变化及其与CT临床分度、病程判断的价值。【方法】选择足月HIE患儿30例为观察组,(轻、中、重度分别为1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1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MBP含量,用放免法测定NSE,并于生后一周内行头颅CT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IE患儿急性期各组血清中NSE水平明显增高(P<0.05);重度组HIE患儿急性期MBP水平明显增高(P<0.01),对照组与轻、中度HIE组血清中MBP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重度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头颅CT分度与临床分度不完全一致。【结论】血清NSE可作为HIE患儿临床诊断、病情及病程判断的敏感指标,血清MBP检测可作为判断HIE脑损伤程度的参考指标,CT分度不能准确反映脑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患儿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hnbasicprotein,MBP)与头颅CT、行为神经(neonatalbehavioralneurologicalassessmentNBNA)的关系。【方法】选择足月HIE患儿43例为观察组,轻、中、重度分别为19、11、13例,选择无窒息史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新生儿10例为对照组。于出生后4d、10~14d分别取血清,用ELISA法测定血清MBP。生后1周内行头颅CT检查。并于生后4d、10~14d分别行20项NBNA评分。【结果】头颅CT分度为重度者,其血清MBP含量明显增高。生后第4dNBNA评分≤25分者,其血清MBP含量较>25分者明显增高。【结论】将头颅CT、NBNA和血清MBP结合分析,对更好地判断脑损伤程度、估计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头颅CT检查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6月丽水市妇幼保健院与合作医院收治的HIE患儿107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诊断分度将所有患儿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3组;所有患儿都使用同样的仪器及方法来进行头颅CT检查。观察比较头颅CT诊断分度与临床诊断分度之间的差异。3组的相关头颅CT检测指标值水平差异。头颅CT诊断分度与患儿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头颅CT诊断结果提示,轻度患儿67例,跟临床诊断分度相比符合例数为58例;中度患儿28例,跟临床诊断分度相比符合例数为24例;重度患儿12例,跟临床诊断分度相比符合例数为11例,通过数据相关检验结果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91,P0.05)。临床诊断重度患儿的脑灰质、脑白质及基底节水平显著低于中度患儿及轻度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度患儿的脑灰质、脑白质及基底节水平显著低于轻度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初诊患儿在3个月之后进行CT复查的结果提示,CT诊断分度越低者,其预后情况越良好; CT诊断分度越高者,其预后情况越差。结论头颅CT作为临床诊断新生儿HIE的主要检查方式,可以明确地显示出患儿的病变范围及情况;同时还可以通过患儿的头颅CT检查结果来评估患儿的预后及脑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围产期窒息新生儿血浆血栓素和前列环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将 2 2例围产期窒息新生儿及 2 0例健康新生儿生后 6h内血浆进行放射免疫测定分析。 【结果】 血浆TXB2 (pg/ml)和TXB2 / 6 Keto PGF1α水平 :围产期窒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窒息后HIE组明显高于窒息后无HIE组 ,二者之间及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0 1) ,6 Keto PGF1α水平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①窒息新生儿血浆TXA2 和PGI2 发生明显变化 ,此改变与窒息及其程度有关 ,并可能参与了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病过程和发病进程。②血浆TXB2 ( pg/ml)和TXB2 / 6 Keto PGF1α水平在围产期窒息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为药物干预围产期窒息提供依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血清中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5 1例 ,轻、中、重度分别为 18、2 3、10例 ,选择无窒息史 ,无神经系统疾病的新生儿 10例为对照组。生后 2 4~ 48h抽取血液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对照组与轻度HIE组血清中NSE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与中、重度HIE组比较则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血清中NSE含量及其变化与HIE患儿脑损伤程度有关 ,脑损伤程度越重 ,其血清中NSE含量越高且持续时间越长。因此 ,血清NSE水平及其变化可作为早期判断HIE脑损伤程度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etreencephlogram,aEEG)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e-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对照分析方法,分析2011年6月—2014年6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NICU)住院治疗的78例足月新生儿HIE患儿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分度、头颅CT分度及按aEEG分类标准,观察并比较三组患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结果及临床确诊情况。结果通过对HIE新生儿进行脑电图诊断分析,HIE临床分级越高,脑电图的异常率、异常程度就越大,对三组患儿的临床诊断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EG可有效地反映出HIE患儿大脑皮层的病变、脑功能状态及脑损伤程度等。aEEG异常程度与HIE临床分度、HIE头颅CT分度密切呈正相关,在早期诊断HIE、判断HIE病情程度及预测病情预后方面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在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表现及CT诊断价值,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对80例HIE患者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按1996年杭州会议修订的HIE临床分度标准,轻度45例,中度23例,重度12例。出生后1h至3d内行头颅第一次CT检查,检查时间最早于生后1h,最长生后3d,治疗7d行第二次头颅CT检查。结果CT分度与临床分度符合率为90%,合并颅内出血(ICH)23例;胎头吸引助产者均合并ICH;治疗14d后头颅CT结果异常12例,均为第一次头颅CT重度或中度合并ICH者。结论HIE患者头颅CT的严重程度能较客观反映HIE病变部位和范围,确定是否合并ICH,10d后第二次头颅CT结果对判断预后及确定早期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水平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的变化及其与临床分度的关系。 【方法】 选择HIE患儿30例为观察组,轻、中、重度分别为10 例,选择无窒息史,无神经系统疾病的新生儿10 例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血清MBP,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对照组与轻、中度HIE组血清中MBP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重度HIE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结论】 血清MBP检测可作为判断HIE 脑损伤程度的参考指标,并对估计预后、指导治疗、进行早期神经系统干预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德雄  陈丹  陈创鑫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1641-1642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脑电图及CT检查结果对HI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8~2009年住院新生儿中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5例进行脑电图检查及头颅CT检查,收集并储存脑电信号进行临床分析,确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及分度,结合临床进行比较并进行随访,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HIE的临床分度与脑电图异常程度基本一致,而CT分度与临床分度并不完全一致,而且头颅CT的表现与HIE对诊断异常率有差异。结论:脑电图早期评价脑功能的异常十分敏感,能准确判断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头颅CT评价脑功能的异常较差,但能分辨脑结构的异常。对HIE患儿应首选脑电图检查,EEG与CT结合起来对HIE的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窒息后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变化与脑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变化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 72例窒息新生儿和 2 1例正常新生儿血浆CGRP水平进行了动态检测 ,并分析其以窒息后脑损伤的关系。结果 正常新生儿生后血浆CGRP随日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窒息新生儿急性期血浆CGRP水平较恢复期明显增高 (P <0 0 5 ) ,并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 (P<0 0 5 ) ;急性期重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轻度组 (P均 <0 0 1) ;在重度组中 ,头颅CT显示有脑损伤者急性期CGRP明显低于CT正常者。结论 CGRP参与了新生儿窒息的病理生理过程 ,其对窒息后脑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董清荷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8):2515-2516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早期干预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的影响。方法:168例重度窒息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FDP治疗组,观察比较两组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经过及治疗结果、CT分度和行为神经评分测定。结果:FDP治疗组重度HI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生后7~8天和13~14天的行为神经评分<35分者所占百分比,FDP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FDP治疗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对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尽早使用FDP能显著减轻HIE发生率、脑损伤程度,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90例听力筛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对听力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瞬态耳声发射仪(TEOAE)分别对HIE儿和正常儿进行听力筛查,对于TEOAE不通过者,动态观察一定时间后用ABR听觉脑干诱发电位TIP-300型电反应测听仪进行诊断性测定。同时用X^2检验比较其TEOAE通过率,以及HIE儿的临床分度、NBNA、单项格格声、CT检查等与TEOAE结果的关系。【结果】正常儿与HIE儿TEOAE通过率在7d,42d,3个月差异均有显著性,不同临床程度的HIE儿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但是HIE儿TEOAE通过率与CT分度不一致,与单项格格声反应分度不一致。【结论】HIE对听力损伤明显,恢复较慢,应定期筛查,动态观察,适当延长治疗干预时间,ABR与TEOAE并用监测HIE可对蜗后性听力损失检出。HIE儿生后7~42d均可作为听力筛查时间;而正常儿则在42d筛查为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5.
广西贫困农村新生儿窒息死亡变化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西贫困农村新生儿窒息死亡变化趋势 ,提出干预对策。 【方法】 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 1995~ 2 0 0 1年广西 3 0个贫困县 2 5 .93万活产新生儿进行新生儿窒息死亡监测。 【结果】 广西农村新生儿窒息死亡率下降显著 ,从 1995年的 749.2 /10 5降至 2 0 0 1年的 5 13 .6/10 5,降低了 3 1.4%( χ2 =13 .75 7,P <0 .0 0 1)。出生窒息是广西贫困农村新生儿死亡的第一位死因 ,是同期广西城市新生儿窒息死亡率的 4.2倍。 7年中 ,窒息死亡占新生儿总死亡比增加了 6.4%( χ2 =7.15 4,P <0 .0 1) ,同期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总死亡比增加了 9.7%( χ2 =19.60 ,P<0 .0 0 1) ,婴儿死亡占 0~ 4岁儿总死亡比增加了 2 2 .2 %( χ2 =13 5 .5 9,P <0 .0 0 1)。住院分娩、产前检查率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呈高度负相关 (P均 <0 .0 2 5 )。 【结论】 农村是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的关键地区。继续增加农村妇幼保健公共卫生项目的投入 ,提高围生期监护急救技术水平和住院分娩率是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窒息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22例新生儿HIE的临床表现与CT的特点。结果:重度窒息组患儿发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且临床分度与CT分度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窒息越严重,脑损伤的发生率越高,CT不仅能确定病变的部位及范围,而且还能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颅B超对新生儿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308例新生儿常规作头颅B超检查,其中68例窒息新生儿检查B超同时作头部CT检查,B超、CT、临床表现作比较。结果:B超提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改变为65例,阳性率为95.59%,CT提示HIE改变为29例,阳性率为42.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18,P<0.01)。B超诊断为HIE 65例,临床有HIE症状者27例,有18例临床和CT均无表现,B超却有表现。结论:头颅B超为常规筛查新生儿早期有无颅内病变的首选诊断手段,探查缺氧缺血性脑病B超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窒息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含量变化 ,分析其与窒息后病理生理及脑损伤的关系 ,探讨二者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IGF 1、CGRP含量。 【结果】 ①第一天 ( 1d)窒息儿IGF 1含量降低 ,重度、轻度与对照组比较F =11.2 64 ,P <0 .0 0 1;CGRP升高F =11.180 ,P <0 .0 0 1。第七天 ( 7d)时IGF 1、CGRP含量接近对照组 ,重度组IGF 1仍低于轻度组 ;1dHIE患儿IGF 1含量低于单纯窒息儿 ,CGRP含量高于单纯窒息儿 ,7dIGF 1低于单纯窒息儿。②HIE患儿 1d轻、中、重三组IGF 1含量依次降低 ,均低于对照组 ,而CGRP依次增高。 7d轻、中、重三组IGF 1都上升 ,重度组仍低于对照组。③HIE患儿 1d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者CGRP含量高于无出血组。④窒息儿及HIE患儿 1dIGF 1与CGRP呈直线负相关。 【结论】 ①IGF 1、CGRP参与了新生儿窒息病理生理过程 ,与脑损伤病理机制密切相关 ;②CGRP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发挥作用 ;③窒息及HIE患儿早期IGF 1与CGRP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并发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的危险因素。 【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6月在本科住院的新生儿窒息患儿98例(胎龄≥37周),其中32例并发HIE。对比分析窒息新生儿并发HIE组(n=32)与窒息新生儿未并发HIE组(n=66)的围产因素。 【结果】 HIE组患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低Apgar评分率较非HIE组明显增加(P<0.05),5 min内复苏成功者(5 min Apgar评分>8分)发生HIE率较5 min内复苏未成功者明显降低(χ2=82.64,P<0.001)。HIE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HIE组患儿(χ2=74.49,P<0.001)。HIE组患儿孕母不规范产前检查、脐带脱垂、胎盘早剥、男性患儿和过期产患儿均明显高于非HIE组(P<0.05)。不规范产前检查、过期产和1 min低Apgar评分与HIE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高度关注HIE高危因素,减少新生儿窒息,做好产时复苏工作对预防HIE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新华  秦桂秀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4):3381-3383
目的: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及头颅CT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关系,使HIE诊断及预后评估更具科学性。方法:选择经临床检查诊断为不同程度的足月HIE患儿72例,分别于入院4~10天、28天进行头颅CT检查,并于同期及入院14天进行NBNA评分,3月、6月进行DQ值测定。结果:①生后4~10天CT分度与临床分度的一致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轻、中、重度HIE患儿在不同日龄NBNA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③中、重度HIE患儿NBNA测定14天≤35分患儿组的DQ值低于14天>35分组,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05);④生后28天脑CT改变与预后关系密切。结论:早期头颅CT分度与临床分度一致性差;应用NBNA评分可判断HIE的病情轻重;动态NBNA及生后28天左右脑CT检查可作为HIE预后的早期评估依据,而生后14天的NBNA评分判断预后意义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