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食管癌合并高血压患者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58例限期手术的食管癌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全麻组(B组),每组29例。分别测定麻醉前、气管插管时、胸腔探查时、术毕拔管时血浆皮质醇、胰岛素、血糖水平及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A组与麻醉前比较血浆皮质醇、胰岛素、血糖、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麻醉前及同时段A组比较,血浆皮质醇、血糖及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与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8例(27.59%)心肌缺血患者在术中有5例ST段及T波有所改善;B组6例(20.69%)术中均无改善,且有2例术前无心肌缺血术中出现ST段、T波改变。A组术中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比B组少(P〈0.05),且苏醒快。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能减轻食管癌合并高血压患者手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妇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以永康市妇幼保健院200例妇科住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单采用全麻,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后5 min (T1)、手术开始后30 min (T2)、手术结束时(T3)、拔管后5 min (T4)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维持麻醉药用量、术后苏醒时间;采用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价患者早期恢复质量,比较两组术前1 d、术后24 h、术后48 h QoR-40评分;比较两组术前2 h、手术结束时、术后48 h血糖、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结果观察组T2、T3、T4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丙泊酚用量、顺阿曲库铵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术后48 h QoR-40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手术结束时、术后48 h血糖、皮质醇、肾上腺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结论妇科手术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术中血压、心率波动小,有利于减少麻醉药用量,促进术后苏醒及早期恢复,还能缓解术后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后患者细胞因子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1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93例,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6)和复合组(n=47)。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全麻,复合组患者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并比较不同时间点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手术前后炎症因子、肾上腺素、血糖水平变化,记录2组患者呼唤睁眼恢复时间、指令反应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复合组患者在T1、T2、T3时SBP、DBP、MAP及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间段;复合组患者术后2 h时TNF-α、IL-6、IL-8、AD、NE及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复合组患者呼唤睁眼恢复时间、指令反应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有效降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和应激反应,且对患者肺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高血压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实施腹腔镜胆囊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两组术前均行常规检查及给药,对照组给予单纯全麻,观察组给予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插管时、手术中、拔管后3个时间段两组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肾上腺素、皮质醇、内皮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HR、DBP、S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可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应激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心血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体芬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7):3391-3392
[目的]观察在硬膜外麻醉和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HR、BP的变化。[方法]将40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全麻(GA)组和硬膜外(EA)组,每组20例,监测麻醉前,气腹前10 min、气腹后及放气后5 min各时点血浆NE、E浓度。[结果]EA组术中各时点NE浓度无明显变化,气腹前及气腹后E明显增高(P﹤0.05),术毕基本恢复(P﹥0.05);GA组气腹后NE和E均明显增高(P﹤0.05),术毕E仍未恢复(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术中均存在明显心血管应激反应,硬膜外麻醉下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心血管应激反应较全麻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食管癌合并高血压患者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58例限期手术的食管癌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全麻组(B组),每组29例。分别测定麻醉前、气管插管时、胸腔探查时、术毕拔管时血浆皮质醇、胰岛素、血糖水平及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A组与麻醉前比较血浆皮质醇、胰岛素、血糖、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麻醉前及同时段A组比较,血浆皮质醇、血糖及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与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8例(27.59%)心肌缺血患者在术中有5例ST段及T波有所改善;B组6例(20.69%)术中均无改善,且有2例术前无心肌缺血术中出现ST段、T波改变。A组术中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比B组少(P<0.05),且苏醒快。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能减轻食管癌合并高血压患者手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例老年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3例实施全麻,B组25例实施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检测诱导前即刻(T0)、切皮时(T1)、切皮后2h(T2)、切皮后4 h(T3)、停药时(T4)、拔管后5 min(T5)的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白细胞介素6(IL-6)、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变化,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结果两组切皮后Cor、E、NE、IL-6水平均高于基础值,切皮后3~5h达到最高峰,T2-T3时段B组Cor、E、NE、IL-6水平低于A组;B组术中rSO2较基础下降幅度小于A组;B组术后1d、3dMMSE评分高于A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科手术使老年患者应激激素升高,硬膜外麻醉对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作为老年胸科手术的首选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剖宫产术中应用水针穴位注射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剖腹产孕妇60例,随机分为水针穴位注射硬膜外麻醉组(Ⅰ组)和单纯硬膜外麻醉组(Ⅱ组),每组30例。术前、术中、术毕3个时点观察产妇应激激素水平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Ⅱ组术前、术中、术毕血浆肾上腺素、皮质醇浓度明显低于Ⅰ组。结论水针穴位注射复合硬膜外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抑制应激反应,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母婴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探讨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3月在郑州市某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3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7)。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前输注右美托咪定复合帕瑞昔布钠,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前输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比较2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白细胞介素 6(IL 6)]、应激激素水平[皮质醇(CORT)、去甲肾上腺素(NE)]。结果 在手术即刻,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 h与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即刻,2组患者IL 1β及IL 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 h与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IL 1β及IL 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即刻,2组患者CORT及N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 h与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CORT及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降低炎症因子与应激激素水平的提升幅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欣母沛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的止血效果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前置胎盘行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98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宫腔纱条填塞(宫纱填塞)止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欣母沛注射液。对2组患者的出血量、氧化应激水平及应激激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产后2 h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活性氧簇(ROS)及丙二醛(MDA)水平均较术前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ROS及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OD及CA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及皮质醇(Cor)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NE、E及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注射液辅助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效果显著,且能有效降低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减轻应激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试验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和麻醉情况。结果麻醉前、插管后,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10min、30min,试验组HR、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拔管及意识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麻醉效果较好,苏醒所需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选用不同药物进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价值.方法:纳入80例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研究(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选用右美托咪定麻醉诱导,对照组选用等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两组患者均接受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节化护理措施对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于本院行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细节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以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疼痛评分为(1.16±1.11)分,低于对照组的(4.36±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化护理措施可降低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对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具有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折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98例老年骨折患者,按数字随机抽取分成观察组(n=49)与对照组(n=49),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简易精神状况检测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认知功能障碍及血流动力学。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 h、12 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T2时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比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可减少老年骨折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方式(A组)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方式(B组)进行比较。结果: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单纯全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39,t=2.184,t=2.259;P<0.05);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和安氟醚4种维持麻醉的麻醉剂用量明显少于单纯全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09,t=2.089,t=2.564,2.360;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作为老年患者腹部手术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马赞 《中国校医》2022,36(3):200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与全麻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82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应用CSEA,对照组则采用全身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相关指标,术后6 h、12 h、24 h的精神功能状态以及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min)、完全清醒时间(min)分别为(8.19±1.04)、(28.67±5.60)与对照组的(10.17±2.12)、(37.25±6.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3.51±1.12)与对照组的(4.27±1.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时的MMSE评分分别为(22.27±1.46)、(26.23±1.26)、(28.19±1.24),均高于对照组的(21.46±1.35)、(24.68±1.23)、(26.37±1.19)(P<0.05);观察组短期内POCD的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采用CSEA,不仅能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和完全清醒的时间,减轻疼痛,而且对患者精神功能的影响小,可有效减少短期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肝胆管结石手术病人循环及应激反应状态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择期肝胆管结石手术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对照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研究组).观察记录循环指标、全麻药用量、麻醉后清醒时间.结果对照组病人全麻插管时应激反应重,血压、心率较插管前显著增加(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全麻药用量明显高于研究组(P<0.01).麻醉清醒时间长于研究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肝胆管取石术病人可减轻应激反应,循环状态稳定,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硬膜外联合静脉全麻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0例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不同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硬膜外麻联合全麻)和对照组(静脉全麻)各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术后气管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术后躁动、恶心、呕吐、手术时间、住院总费用及追加镇痛药物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效果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0%)(P0.05);术后气管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时间、清醒时间明显更短,术后躁动发生率及术后追加镇痛药物使用率等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术中麻醉效果优于单纯静脉全麻,未增加手术不良反应及住院总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麻醉苏醒护理,观察组给予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气管拔管时的生命体征指标以及苏醒指标、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气管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在腹腔镜胆囊手术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70例ASAI—Ⅱ级58-81岁胆囊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为单纯全麻组(A组),观察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B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监测记录SBP、DBP、HR、PETCO2、SpO2、气道压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B组麻醉药用量及苏醒时间少于A组。切皮、手术1h及手术结束时的MAP低于A组,HR明显低于A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O.01)。结论硬膜外阻滞能不同程度抑制手术所致应激反应,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合适的麻醉方法,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