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福建省老年医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82例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A组)和195例老年单纯慢性肺心病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两组比较是易患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比例有显著差别(P〈0.05),临床表现陈旧性心肌梗塞史、完全性左束枝传导阻滞(LBBB)、心界向左或向左下扩大、持续缺血的ST—T改变、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电轴右偏和重度右心衰竭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若有陈旧性心肌梗塞史、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或LBBB、心界向左或左下扩大应考虑合并冠心病。  相似文献   

2.
孙磊  叶玲娣 《心电学杂志》2007,26(2):82-83,106
目的 了解不同性别ST-T改变对诊断左心室肥大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符合心电图左心室肥大Sokolow-Lyon标准的67例男性、43例女性,根据左心室导联ST-T改变情况分成劳损组(29例)、早期劳损组(19例)和正常组(62例),观察其与超声心动描记术诊断左心室肥大(左心室后壁厚度〉12mm)的符合情况。结果 劳损组中超声诊断为左心室肥大者男性为94%,女性为50%(P〈0.05)。早期劳损组中左心室肥大者男性为73%,女性为25%(P〈0.05)。正常组中男女性患者左心室肥大比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QRS电压结合ST-T改变诊断左心室肥大的准确性高于单纯QRS电压标准,尤其是在男性。  相似文献   

3.
向征  王敏  曾娟  张燕  宋毅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2007-2009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0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合并组)和25例单纯肺心病(单纯组)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并行心脏DSCT冠脉成像检查.结果 经检查后,合并组误诊率22.5%,单纯组误诊率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种危险因素包括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组较单纯肺心病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与传统诊断方法(临床表现、胸片、心电图、颈动脉彩超等)相比,而无创、相对价廉的DSCT有助于作出更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循环中白细胞计数的临床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实验观察了高血压、冠心病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循环中白细胞计数,以探讨白细胞在这些疾病形成中的作用机制。观察组81例,对照组33例。结果:高血压组、冠心病组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的白细胞计数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的白细胞计数和单纯高血压病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和单纯冠心病组无显著性差异。白细胞计数的增高在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具体病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单纯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观察组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观察组呼吸困难、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缺血性ST-T异常、电轴左偏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左心室肥大、双心室肥大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慢性肺气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应该利用多种诊断方法对两种相似临床表现的病症进行区别,避免漏诊误诊,耽误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静息心电图(ECG)慢性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93例接受冠脉造影的非心梗老年患者的ECG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冠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结果进比较.结果 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160例,其ECG ST-T改变阳性率为59.37%(95/160),单支、双支及多支冠脉狭窄者阳性率分别为56.66%、60.41%、61.53%;ECG呈慢性ST-T改变者中90%(86/95)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肥大、左房扩大或瓣膜钙化,49例超声心脏结构正常者ECG ST-T异常阳性率〈19%.结论 ECG慢性ST-T改变与左心室、左心房肥厚或扩张及瓣膜病变有重要关系,不能做为冠心病的确诊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内源性甲胺浓度、氨基脲敏感性胺氧化酶活性以及内源性甲醛浓度的变化,以及3者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健康人42名、高血压34例、冠心病37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25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血浆甲胺浓度、氨基脲敏感性胺氧化酶活性以及甲醛浓度.结果 4组甲胺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冠心病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氨基脲敏感性胺氧化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并高血压组的氨基脲敏感性胺氧化酶活性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高于单纯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冠心病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甲醛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高血压组、冠心病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间甲醛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基脲敏感性胺氧化酶活性与甲醛浓度存在直线相关性(r=0.4463,P<0.01).结论 血浆的氨基脲敏感性胺氧化酶活性和甲醛浓度在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明显升高,提示氨基脲敏感性胺氧化酶活性和甲醛浓度异常升高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始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肺心病伴发冠心病18例病理与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经尸检证实肺心病伴发冠心病18例,与单纯肺心病30例对照,结果两组在心脏重量、右室厚度及左室厚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肺心病晚期也可累及左室,不管是否合并左室疾患。本组临床诊断正确率为33.3%,漏诊冠心病为38.9%,漏诊肺心病为27.8%。临床单因素分析以年龄、高血压史、心绞痛史、心肌梗塞史、A_2>P_2、束支传导阻滞、异常Q波、心电轴左偏或正常、程显声诊断标准和Selvester心梗筛选标准对诊断伴发冠心病有显著意义(P<0.05)。多元前进法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心绞痛史、Selvester心梗筛选标准和程显声标准为独立预告因子(P<0.03和0.000)。上述结果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及早做冠脉造影可能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OPD所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并肺血栓栓塞(PTE)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COPD所致肺心病合并PTE与单纯的COPD所致慢性肺心病40例进行对比。结果 肺心病合并肺栓塞组顽固性右心衰的发生率高、肺动脉压明显升高;氧分压明显下降,与单纯肺心病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诊断COPD所致慢性肺心病时,遇有难于解释的顽固性右心衰、高肺动脉压及低氧血症时应警惕合并PTE,尽快作胸部CT肺动脉造影或磁共振肺动脉造影(MRIPA)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伴ST-T改变的ECG-Cornell电压(Rnvl+Sv3)电压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按照美国超声学会(ASE)推荐使用的操作常规(ASE Convention)检测90例中国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脏质量指数(UCG-LVMI),心电电压各参数反复测3个心动周期,取均值,评价伴ST-T改变的ECG-Cornell电压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结果 伴ST-T改变(劳损)的Cornell电压(LVH)与不伴ST-T改变的Cornell电压(LVH)对应的UCG-LVMI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ST-T改变(劳损)的ECG-Cornell电压与左室肥厚程度(UCG-LVMI)呈明显相关性(r=0.928,P〈0.01),对高血压左室肥厚诊断的准确度为100%.结论 ECG-Cornell电压达标同时伴Cornell ST-T改变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具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患者肺动脉压(PAP)、动脉氧分压(PaO。)、C反应蛋白(CRP)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4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0例,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另选2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治疗后各组PAP、PaO:、CRP、ET-1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75%比90%),PaOz[(83.87±14.53)mmHg比(92.95±13.54)mmHg]显著升高,平均肺动脉压(mPAP)[(55.43±9.65)mmHg比(45.52±8.89)mm-Hg]显著下降,CRP[(6.37±2.12)mg/L比(3.29±0.84)mg/L]和ET-1[(52.37±20.79)ng/L比(40.29±16.04)ng/L]水平明显下降(P〈0.05~〈0.01)。两组治疗后LVEF升高幅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丹参JIJ芎嗪注射液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右心功能,降低平均肺动脉压,改善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心力衰竭(HF)患者中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者(HFNEF)与射血分数降低(SHF)患者的临床和心脏结构的特点。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连续收治,符合研究条件者共241例,其中HFNEF88例,SHF153例,分析其病因、心脏结构特点和HF危险因素。结果:与SHF患者相比,HFNEF患者的年龄较大[(75.43±10.43)岁比(80.25±7.74)岁],女性患者较多(占78.4%),P均〈0.001。HFNEF患者的直接病因以高血压病(33.0%)、冠心病(25.0%)最多见,SHF患者的最常见病因为冠心病,尤其是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HF—NEF患者中心房颤动的患病率较高,左心室肥厚多见(P均〈0.001),但左心室重构的程度较轻;SHF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显著降低(P〈0.001),肌酐水平亦降低(P〈0.05)。结论: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患者多为老年女性,主要病因中以高血压和冠心病最多,左室肥厚和房颤的患病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息心电图正常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6例心电图正常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其危险因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者为18例(39.1%),多支病变者28例(60.9%);前降支病变32例,右冠状动脉病变22例,左回旋支病变16例,左主干病变2例;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多支病变组合并糖尿病(33.3%比75.0%)及慢性肾病(22.2%比53.6%)比例相对较高,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静息心电图正常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多支病变较常见,且合并糖尿病及慢性肾病者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8例冠心病CHF合并贫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B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A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EPO,使其血红蛋白浓度≥110g/L。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6min步行距离及BNP水平等均改善(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上述各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EPO可减轻冠心病CHF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老年患者相关临床特征和再发心脏事件的关系,评价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访216例老年冠心病SMI患者2~7(平均5.01)年。记录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心肌梗死病史、室性心律失常、左室肥厚、SMI持续时间、ST段压低程度等临床特征和动态心电图参数,并记录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发生情况。结果共有27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或心源性死亡,7年累积再发心脏事件率为14.54%。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左室肥厚、心肌梗死病史和高脂血症是再发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积极消除或减轻上述危险因素,将有助于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由冠心病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口服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HR)明显下降(P〈0.05),QT间期(Q-Tc)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降血脂以及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6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行CMR检查,分别测量并计算右心室与左心室的短轴缩短率、舒张末期直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排血量、射血分数等心功能参数及主动脉、肺动脉直径,同时评价室间隔运动、心肌延时强化.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左、右心室功能参数,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室间隔运动正常组和异常组的右心功能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室间隔运动异常与心肌延时强化的关联.结果 右心室舒张末期直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均显著高于左心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均显著低于左心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患者中,14例室间隔运动异常,14例出现心肌延时强化.室间隔运动异常组心肌延时强化出现比例明显高于室间隔运动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室间隔运动异常组的右心室舒张末期直径、舒张末期容积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短轴缩短率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血分数低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结论 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功能较左心功能差,室间隔运动异常患者的右心功能更差,室间隔运动异常患者出现心肌延时强化比例高.CMR能够提供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左、右心室功能及相关结构信息,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睾酮水平与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靶器官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睾酮水平与靶器官损伤的关系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4例年龄65~80岁的男性患者,分冠心病组62例,对照组62例。检测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并根据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心脏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测量24h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nminuria,MAU).比较两组间T,IMT,LVMI,MAU水平差异及分析T水平与IMT,LVMI,MAU的关系。结果两组间年龄、体重,高血压、高血脂比例,MA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IMT,LVMI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俨〈0.01)。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组T水平分别与MAU、IMT、LVMI呈负相关(P〈0.01)。对照组T水平分别与MAU、IMT、LVMI呈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睾酮呈低水平状态,睾酮水平低下可能与靶器官损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并慢性心衰(CHF)患者血浆含TSP结构的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ADAMTs-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冠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89例,其中并CHF 68例(CHF组),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心功能正常21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ADAMTS-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其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SYNTAX积分法评价两组冠脉病变程度。分析ADAMTs-1、MMP-2、MMP-9与NT-proBNP、LVEDd、LVEF和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CHF组NT-proBNP、MMP-2、MMP-9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随心衰程度加重呈递增趋势(P〈0.05);其MMP-2与NT-proBNP、LVEDd、LVEF有良好的相关性,MMP-9与NT-proBNP、LVEDd、LVEF有良好的相关性(P均〈0.01)。CHF组ADAMTs-1无明显升高(P〉0.05),但其与SYNTAX积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浆MMP-2、MMP-9可能参与CHD并CHF的心室重构过程,检测CHD并CHF患者的MMP-2、MMP-9有助于其诊断和心衰程度评估;ADAMTs-1可反映CHD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