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颞叶癫痫的MRI表现及临床意义吴晓鸣徐运军黄石玲颞叶癫痫(temporallobeepilepsy:TLE)是一种难治性疾病,目前通过手术治疗部分病人可治愈或好转。因此,术前准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随着磁共振成像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协助TLE诊断大大...  相似文献   

2.
颞叶癫痫影象学研究进展颞叶癫痫(temporallobeepilepsy,TLE)是一常见的癫痫类型。它的诊断、定位和定性以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往往需要依赖现代科技手段如脑电图(EEG)、核磁共振(MRI)、以及正电子核磁共振光谱分析(protonmag...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EG、MR对颞叶癫痫(TLE)术前定位。方法:用MR、EEG对20例TLE病例进行术前定位,与术中EEG和术后随访结果比较。结果:20例病例中17例依据MR及EEG获得定位,主要在海马区域病变12例,前颞叶5例,另3例MR检查正常,依据多次EEG检查获得定位,随访疗效满意。结论:EEG是诊断TLE的重要手段,MR可对继发性TLE作出正确诊断,MR对海马硬化检查可协助EEG对TLE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量正常成人及颞叶癫痫病人海马体积,讨论其在颞叶癫痫(TLE)致痫灶定侧中价值。方法:本组包括52例正常成人和26例颞叶癫痫病人,后者有22例为顽固性癫痫。均作垂直于海马轴的冠状位SE序列T1加权像、Turbo SE T2加权像,测量颞叶、海马体积和颞角、环池宽度,肉眼观察T2加权像海马信号强度改变。采用海马体积绝对值对TLE定侧。结果:获得了正常成人海马体积。22例TLE海马体积缩小,其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发作间期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99mTc-己撑半脱氨酸(ECD)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对顽固性颞叶癫痫(TLE)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53例脑电图(EEG)定位明确的顽固性TLE患者分别行发作间期18F-FDGPET和99mTc-ECDSPECT检查。其中21例磁共振(MRI)显示有结构性病变并与EEG定位结果一致。结果:MRI异常组均在PET和SPECT相应部位出现低代谢和低灌注表现。MRI正常组,PET定位准确性为84.5%,显著高于SPECT的56.3%(P<0.05)。结论:对于无结构性病变的颞叶癫痫,发作间期PET检查有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SPECT的临床意义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
颞叶癫痫MR海马容积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量正常成人及颞叶癫痫病人海马体积,讨论其在颞叶癫痫(TLE)致痫灶定侧中价值。方法:本组包括52例正常成人和26例颞叶癫痫病人,后者有22例为顽固性癫痫。均作垂直于海马轴的冠状位SE序列T1加权像、TurboSET2加权像,测量颞叶、海马体积和颞角、环池宽度,肉眼观察T2加权像海马信号强度改变。采用海马体积绝对值对TLE定侧。结果:获取了正常成人海马体积。22例TLE海马体积缩小,其中3例为双侧性;6例海马硬化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体积正常且致痫灶位于海马周围者海马硬化轻。3例TLE病人同侧前颞叶萎缩;部分TLE病侧颞角、环池宽度增加;萎缩明显的海马T2加权像信号弥漫性增高。结论:海马体积缩小、T2加权像信号弥漫性增高是海马硬化萎缩的直接征象,与病变严重程度、致痫灶在颞叶的部位有关。前颞叶萎缩和颞角、环池增宽是海马硬化的辅助征象  相似文献   

7.
发作间期PET和 SPECT检查对颞叶癫痫定位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建林  王莉 《临床脑电学杂志》1998,7(3):139-140,145
目的:探讨发作间期^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99mTc-已撑半胱氨酸(ECD)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对难治性颞叶癫痫(TLE)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53例脑电图(EEG)定位明确的难治性TLE患者分别行发作间期18F0-FDGPET和^99mTc-ECDSPECT检查。其中21例磁共振(MRI)显示有结构性病变并与EEG定位结果一致。结果:MRI异常组  相似文献   

8.
发作间期PET和SPECT检查对颞叶癫痫定位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发作间期^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99mTc-已撑半脱氨酸(ECD)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对顽固性颞叶癫痫(TLE)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53例脑电图(EEG)定位明确的顽固性TLE患者分别行发作间期^18F-FDGPET和^99mTc-ECDSPECT检查。其中21例磁共振(MRI)显示有结构性病变并与EEG定位结果一致。结果:MRI异常组均在PET和S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 EEG、MR对颞叶癫癎(TLE)术前定位。方法:用 MR、EEG对 20例 TLE病例进行术前定位,与术中 EEG和术后随访结果比较。结果:20例病例中17例依据MR及EEG获得定位,主要在海马区域病变12例,前颞叶5例.另3例MR检查正常,依据多次EEG检查获得定位,随访疗效满意。结论:EEG是诊断TLE的重要手段,MR可对继发性TLE作出正确诊断,MR对海马硬化检查可协助EEG对TLE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0.
我院在1995年10月~1997年10月间,对住院的顽固性癫痫患者53例,探讨发作间期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99mTc-已撑半胱氨酸(ECD)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对顽固性颞叶癫痫(TLE)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53例...  相似文献   

11.
蝶骨电极对颞叶癫痫致痫灶手术的定位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蝶骨电极脑电图对颞叶癫痫致痫灶手术的定位价值。方法 对52例颞叶癫痫病人在手术前用常规电极和蝶骨电极描记脑电图,确定癫痫病灶。在手术中描记皮层电图(EC0G)及深部脑电图(DEEG)。结果 用蝶骨电极描记者无前痫样放电(100%),其中90%局限于颞叶;而常规头皮电极发现有痫样放电46例(88%),局限于颞叶者只占46%。术中EC0G和DEEG证明所有病人的颞叶表面、海马或杏仁核均有痫样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28例颞叶癫痫的MRI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5例(54%)出现颞叶变小,12例(43%)海马萎缩,11例(39%)颞叶MRIT2像有局灶高信号,9例(32%)颞角扩大。共18例(64%)具有MRI异常改变,其中16例(89%)与EEG癫痫灶在同侧。本文还发现有早期儿童高热惊厥史患者的海马萎缩发生多。  相似文献   

13.
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顽固性颞叶癫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选择性涨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颞叶癫痫的机理、适应征及手术入路。方法 对20例经EEG和MR诊断为颞叶内侧癫痫病例实施海马杏仁核切除。结果 10例颞叶癫痫患接受经颞底入路选择性涨马杏仁核切除,另10例接受经颞极入路海马杏仁核切除。术后随访,所有患癫痫发作控制满意,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选择性海马杏仁2核切中通过消除癫痫灶或阻断癫痫环路来治疗颞叶癫痫,深部电极提示有颞叶内侧放电或MR发现  相似文献   

14.
蝶骨电极检查对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位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52例蝶骨电极对颞叶癫痫致痫灶的手术定位,发现蝶骨电极均能查出痫样放电,局限于颞叶者为90.38%(P<0.01)。手术中皮层电图(ECoG)及深部电极(DCoG)描记,证实全部病例颞叶表面或海马、杏仁核均有痫样放电,表明蝶骨电极检查的可靠性,不仅可提高颞叶癫痫脑电图的阳性率且有助于手术定位  相似文献   

15.
用MRI和CT对5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同时进行MRI(0.5T)、CT扫描,并进行对照。结果:MRI异常41例(82%),病灶70个,多发灶22例,颞叶异常30例(73.17%);CT异常28例(56%),病灶36个,多发灶8例,颞叶异常16例(57.14%),X2检验P<0.0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但是,确定病灶要用MBI、SPECT和EEG检测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6.
安定抑制试验在颞叶癫痫病灶定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颞叶癫痫患者在脑电图(EEG)描记过程中,常常表现为双侧颞叶痫样放电(多数为同步性放电,少数为不同步放电)。在这种情况下,要鉴别原发性(即病灶侧)同步放电和继发性同步放电是一个难题,这也是手术治疗颞叶癫痫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安定抑制试验来解决了这个问题。方法:在美解眠诱发过程中,当双侧蝶骨电极出现明显的痫样放电或是出现癫痫发作时,立即停注美解眠,再缓慢静脉注射安定10~20mg并继续描记EEG。结果:40例双侧痫样放电的颞叶癫痫患者,经该试验检查后都确定了痫灶,在手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均描记出明显的痫样放电,痫灶切除后ECOG放电消失或明显减少。病理检查发现其中的16例有病理改变,术后经过半年至7年的随访,疗效评价为优36例,良4例。结论安定抑制试验是一个能准确鉴别出颞叶癫痫病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颞叶切除治疗癫痫的一些改进谭启富颞叶切除是治疗顽固性颞叶癫痫(复杂部分性癫痫)的一种经典而最常使用的手术方法,经长期观察有2/3的病人效果优良。随着诊断与手术技术的改进,疗效可达90%以上。从1980年起我们积累了80余例的前颞叶切除的经验,认为:一...  相似文献   

18.
颞叶癫痫患者脑内细胞凋亡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颞叶癫痫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15例颞叶癫痫患者为我院手术的病人,选取同一时期死于非神经系统疾病的5例患者作为对照。采用TUNEL方法原位标记DNA片段,观察这15例颞叶癫痫患者手术切除的海马标本和5例死于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尸检的海马标本的细胞调亡现象。结果(1)TUNEL阳性细胞在海马各个部位分布不均匀,有区域性差异。(2)在海马细胞层结构中,主要分布于CA1-CA3区的腔隙分子层及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外侧。(3)颞叶癫痫患者海马CA3区TUNEL阳性细胞平均百分率(51.19%)与死于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15.8%)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与癫痫发作的病程、年龄及发作频率无关。结论细胞凋亡参与颞叶癫痫的发病过程,但可能并非其发病的特异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枕叶癫痫2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枕叶癫痫的临床特征,对21例枕叶癫痫患者的临床发作特征(视觉发作、偏转发作、自动症和全身大发作)进行评估,并比较了头皮EEG和颅内EEG对枕叶癫痫的诊断价值。结果发现,起于抽搐的对侧者11例,10例有同侧偏转。头皮EEG罕有助于枕叶癫痫的定位,且常常是错误的。颅内EEG记录可正确证实枕叶异常放电的起源,且有Sylvian裂的内侧或侧方上下不同癫痫扩散类型。20例作了CT、MRI及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检查,证实有枕叶病变,1例只作了CT与SPECT检查证实。19例作了病变及致痫灶切除,2例作了颞叶切除。手术结果:除1例因智能低下需照料外,均获得良好效果,随访2~5年,20例均已恢复学习或工作。结果提示,枕叶癫痫虽表现复杂,甚或导致错误的诊断,但如注意到早期发作先兆或症状,应用CT、MRI、SPECT及颅内电极记录,常可作出正确诊断。手术结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分析颞叶癫痫发作间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和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对致癫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手术治疗的80例单侧颞叶癫痫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术前进行PET-CT和VEEG监测定位致痫灶,以术中监测结果为定位致痫灶的金标准。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ET-CT放射性分布不对称指数(AI)对颞叶癫痫致癫灶的诊断价值。结果 PET-CT、VEEG确定致癫灶的灵敏度分别为88.73%、47.89%,特异度分别为88.89%、66.67%。颞叶癫痫发作间期病灶侧AI显著高于非病灶侧(P<0.05),同时也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颞叶内侧AI(P<0.05)及颞叶外侧AI(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I=0.153诊断颞叶癫痫致癫灶的曲线下面积为0.730,95%置信区间在0.544~0.916。结论 颞叶癫痫发作间期PET-CT脑显像定位准确率优于VEEG,对手术治疗准确定位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且AI为0.153时诊断癫痫灶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