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胆总管囊肿根治性切除 胆道重建术为目前治疗胆总管囊肿的首选术式 ,但该手术操作较复杂、创伤大 ,特别是囊肿巨大伴有全身虚弱、局部严重感染时。作者对 2 3例胆总管囊肿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 ,其中 1 0例作了根治性切除 ,疗效较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5例 ,女 1 8例 ,男女之比约为 1 :3 5。年龄最大的 53岁 ,最小的 1 4个月。其中 3岁以内 2例 ,3~ 1 0岁 6例 ,1 0~ 2 0岁 1 0例 ,2 0岁以上 5例。有上腹部及右上腹疼痛 2 1例 ,占 91 3% ;黄疸 1 5例 ,占 65 2 % % ;腹部包块 1 3例 ,占56 5% ,伴有畏寒发热 ,白细胞计数增高…  相似文献   

2.
B超诊断胆总管扩张35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总管扩张是胆道超声检查的常见表现 ,我院于近年来共检出355例胆总管扩张 ,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组355例中 ,男198例 ,女157例 ;年龄5~72岁 ,平均52岁。使用HPImagePointB型超声仪 ;探头频率3 5MHz。常规扫查肝胆区 ,对胆总管≥7mm提示胆总管扩张 ,≥11mm提示梗阻〔1〕 ;测量其内径 ,观察扩张部位病变情况 ,寻找阻塞部位。2结果本组355例中胆总管结石191例 ,占53 8 % ;胆总管蛔虫症87例 ,占24 5 % ;胰头癌13例 ,占3 7% ;胆总管囊肿8例 ,占2 3 % ;壶腹癌6例 ,占1…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在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增强前后横断面扫描图像和增强后MPR技术在诊断可疑低位胆道梗阻患者中差异,探讨MPR技术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6例胆道扩张的患者行MSCT扫描.两位医师进行盲法阅片,以手术或胆道造影为标准,比较增强前后横断面扫描图像对胆总管结石检出的差异,评价了增强后横断面扫描图像和增强后MPR图像的价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以上三者对不同类型结石的诊断差异.结果 增强前后横断面扫描图像对胆总管结石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2.1%和89.3%,特异性分别为77.8%和88.9%,准确性分别为80.4%和89.1%.在结石诊断中,增强后MPR图像的价值显著高于增强后横断面扫描图像(P<0.05).增强前后横断面扫描图像和增强后MPR对软组织密度结石(6/8例,8/8例,8/8例)和胆汁密度结石(0/4例,2/4例,4/4例)的检出不同.结论 增强后MPR提高了低位胆道梗阻的鉴别诊断能力,有利于常规平扫或增强横断面扫描图像难以发现的胆汁密度结石及小结石的检出,且能直观显示胆道内结石的数目.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运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经验.方法:运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手术方式,包括胆总管切开、胆管镜取石、液电碎石、扩张狭窄、放置塑料支架、经胆囊管残端输尿管导管胆管引流、T管引流、胆总管切口即时缝合等,有选择地对732例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732例,中转开腹5例.术中胆管镜取净结石614例,术后胆管镜取净残留结石113例,术后十二指肠镜取净残留结石3例,再次开腹取净残留结石2例.术后胆漏35例.胆总管切口即时缝合区狭窄2例,拔T管后胆总管切口区狭窄1例.其他多种并发症均经非手术综合疗法治愈.术后死亡3例.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对于有较高胆管镜和腹腔镜技术者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1].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我院近5年收治的11例M 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NagakawaⅠ型4例行单纯胆囊切除;Ⅱ型3例行胆囊切除胆管壁修补T管引流;Ⅲ型1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Ⅳ型3例,2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胆管检查(ENBD),1例行单纯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  相似文献   

6.
任建立  刘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123-6123
现将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 CBD)延误诊断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2岁.间断性右上腹痛2个月于 2010-10-19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痛,间断发作5~6次,无规律,痛时伴恶心,无呕吐,偶有发热,大小便正常.院外诊为胆囊炎予抗炎治疗,持续2~3 d,症状缓解,近3 d腹痛较前加剧,口服阿莫西林无好转而来院.既往健康,无肝炎及黄疸病史.查体:T 38.1℃,P 120 次/ min, R 26 次/ min.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皮肤黏膜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右上腹轻压痛,Murphy征阳性,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存在.  相似文献   

7.
我院1982年1月~1998年7月共收治胆总管穿孔11例,术前无1例确诊。现将本组病例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本组11例中男6例,女5例;年龄4~65岁,平均年龄45岁。1.2临床表现11例均有腹痛,腹胀9例,发热6例,2例呕吐物中有...  相似文献   

8.
小切口胆总管探查术的观察和护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分析小切口胆总管探查术的疗效,总结护理经验和应对措施。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别对290例小切口和120例传统切口行胆总管探查术的患者,对术中意外伤、术后并发症、残留结石、术后一般情况和护理资料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禁食时间等,小切口组(MCE组)均少于传统切口组(OCE组);术后血浆管引流量,MCE组亦少于OCE组,两组T管引流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MCE组术中意外损伤发生率、术后结石残留率、结石复发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切口感染发生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胆总管探查手术是一种有效、预后良好、恢复时间快的手术方式,密切观察T管、血浆管引流,及早发现并发症的发生,及早处理。  相似文献   

9.
沈瑞林 《临床误诊误治》2004,17(11):794-794
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基本方法 ,文献报道 10 %~ 2 0 %的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1] 。我院1999~ 2 0 0 3年共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 2 5 6例 ,术中经常规触摸胆总管检查发现胆总管结石 5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 ,其中男 1例 ,女 4例 ;年  相似文献   

10.
徐金升  王悦芬  李同妙  李亚林  俞启遥  何雷  左连富 《临床荟萃》2010,25(23):2043-2046,F0003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A2(Eph A2)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E-钙黏蛋白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癌组织68例、正常肾组织24例中EphA2、E-钙黏蛋白的表达,并采用CD34抗体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EphA2、MVD、E-钙黏蛋白与肾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的相关性.结果 肾癌组织中EphA2阳性表达及MVD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E-钙黏蛋白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肾组织(均P<0.01).EphA2在肾癌组织的高分级组、高分期组、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低分级组、低分期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或<0.05);MVD在肾癌组织的高分级组、高分期组、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亦显著高于低分级组、低分期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均P<0.01);MVD值还与肿瘤直径有关(均P<0.01);E-钙黏蛋白在肾癌组织的高分级组、高分期组、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于低分级组、低分期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或<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EphA2蛋白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555,P<0.01),与E-钙黏蛋白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483,P<0.01).结论 EphA2蛋白的高表达预示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其机制可能通过影响或协同E-钙黏蛋白和微血管生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曲面重建(CPR)在胆总管梗阻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2例胆总管梗阻性病变患者的CT资料,患者接受256层螺旋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后对图像进行CPR。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平扫+增强检查与联合CPR的诊断效能。结果 良性梗阻占74.42%(128/172),恶性梗阻占25.58%(44/172);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胆总管不同部位狭窄、中断及不同程度肝内外胆管扩张。CT平扫+增强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3.02%(160/172),低于联合CPR的95.93%(165/1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8);CT平扫+增强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7.21%(150/172),低于联合CPR的95.35%(164/172)(P=0.007)。结论 256层螺旋CT平扫与多期增强联合CPR可提高胆总管梗阻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提供更客观、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胆囊疾病是普外科常见疾病,胆囊切除是治疗胆囊疾病的最有效方法。近年来以胆囊切除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在临床广泛应用,它包括直视下和腹腔镜下两种方法。2001年12月至2004年3月间,我科进行直视下微创胆囊切除术8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顾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585-4586
目的探讨胆囊瓣修补胆囊胆总管内瘘+经皮空肠胆管引流的应用价值。方法改进组20例行胆囊瓣修补内瘘+经皮空肠胆管引流,传统组25例行内瘘修补+T管外引流;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均随访2 a。结果两组术后胆道出血、胆瘘、胆汁性腹膜炎、胆管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明显少于传统组(P<0.05)。结论胆囊瓣修补内瘘+经皮空肠胆管引流是一种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15.
朱潜 《临床医学》1997,17(11):45-46
在传染科病房经常发现一些误诊为病毒性肝炎的其他系统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肝损害,或因黄疸待查住院,或因肝炎入院。现将部分资料比较完整的误诊为肝炎的病例作一介绍,供同道参考。 1 胰体癌 例1:男,51岁。腹胀、纳差2月、尿黄、呕吐1月住院。患者于入院前2月腹胀、食欲不佳。1月前开始频繁呕吐,7~8次/日,量少,为胃内容物和胆汁,无发热。一周前黄疸加深,尿三胆阳性,肝功能全面损害,拟“病毒性肝炎”入院。既往无肝炎及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护理1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3月-2005年12月我科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共为18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疾病患者进行了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张MSCT增强扫描在胆总管壶腹部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低张CT增强扫描的胆总管壶腹部梗阻患者的CT表现。结果所有病例经手术或临床治疗得以证实。胆总管轻度扩张17例,其中3例为炎症性狭窄,14例为结石;中度扩张18例,15例为结石,3例为壶腹癌;重度扩张12例,均为壶腹癌。肝内胆管软藤状扩张15例,均为壶腹癌;残根状扩张19例,均为胆总管结石;不典型肝内胆管扩张13例,其中3例为炎症性,10例为结石。壶腹癌中9例可见“双管征”,5例可见“双环征”,3例可见“半月征”,8例可见乳头状软组织结节影。29例结石在梗阻部位可见点状略高密度影。3例炎症性狭窄显示梗阻端胆管逐渐变细。结论低张MSCT增强扫描在胆总管壶腹部梗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患儿女 ,5岁。因持续右上腹疼痛、发热 ,伴恶心、呕吐入院。查体T 4 0℃、P 12 0次 /分 ,患儿痛苦面容 ,皮肤黏膜轻度黄染 ,右上腹可触及 10cm× 12cm包块 ,质中 ,压痛明显 ,余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检查 (见图 ) :门静脉内径 0 .7cm ,前方可见大小 12cm× 13cm液性包块 ,边界尚清晰 ,内可见少许细小光点回声。肝内胆管轻度扩张 ,左右肝管内径 0 .6cm。由于囊肿巨大 ,与肝内胆管似相通 ,无法清晰显示其位置关系。胆囊增大 8.8cm× 3.0cm ,肝脏向右上移 ,内未见异常。超声诊断 :①先天性巨大胆总管囊状扩张可能性大 ;肝囊肿 ,…  相似文献   

19.
超声对胆囊切除术后胆管疾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技术在胆囊切除术后对胆管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超声仪检测36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肝内外胆管,测量胆管内径,观察管腔内回声。结果36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探及梗阻性胆管扩张,手术证实诊断符合。其常见病因包括胆总管结石、胆道蛔虫、胆道狭窄及胆总管癌。结论超声检测可在胆囊切除术后的常规随访中,及早发现胆管扩张,为及时手术提供图像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