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实行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慢阻肺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肺功能的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6min步行试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痰湿阻肺证的效果。方法: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半夏厚朴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半年内急性发作次数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肺功能指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痰湿阻肺证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湿壅肺证的效果。方法:8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结果:观察组西医疗效和中医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湿壅肺证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方法:11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6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肺宁胶囊内服,观察组加用黄芪建中汤内服,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6min行走距离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参芪补肺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阴两虚型)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冬病夏治丸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评分、CAT评分、半年内急性发作次数。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12%,对照组为85.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评分、CAT评分、半年内急性发作次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病夏治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气阴两虚型)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治疗方案为依据,将本院收治的10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肺功能和临床疗效、随访5个月的急性加重发作次数。结果:经过治疗,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肺功能均得到改善,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0%、78.0%,随访5个月的急性加重发作次数分别为(1.4±0.25)次、(2.8±0.8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能更好地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患者肺功能,临床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慢阻肺稳定方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半年内急性发作次数、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的73.3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半年内急性发作次数、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慢阻肺稳定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减少病情急性发作,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金元保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两虚型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茶碱缓释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金元保汤口服,疗程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变化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元保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两虚型具有良好的疗效,未发现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养肺益肾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两虚型)的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两虚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养肺益肾汤治疗,两组均治疗28 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肺功能、中医症状体征评分、PaO_2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8 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咳嗽、咳痰、喘息、气短、自汗、易感冒、耳鸣、腰膝酸软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PEF、FEV_1、FEV_1/FVC、PaO_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养肺益肾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两虚型)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肺功能,促进症状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确切,可改善肺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足三里注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脾两虚型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的有效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以2013年6月—2014年8月接收诊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脾两虚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联合足三里黄芪针注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值的变化情况及肺功能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50例患者的有效率为66%,观察组50例患者的有效率为88%,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缓解程度,肺功能改善状况均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贴敷联合足三里注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两虚型患者效果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陈国伟 《新中医》2016,48(12):30-31
目的:观察六君子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肺脾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六君子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3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功能性呼吸困难分级(MMRC)评分、体重指数(BMI)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咳嗽、气短、食少、咯痰、腹胀等症状均有好转,各项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MI变化不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MMRC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MR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89.36%,对照组70.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君子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两虚证患者,临床疗效肯定,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4.
高宝银 《河南中医》2015,35(2):323-325
目的:观察自拟康肺方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和肺康复训练,中西医结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康肺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及治疗1a后血气分析,肺功能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a后,中西医结合组血气分析结果、肺功能检测结果均明显优于西医组(P均0.05);中西医结合组有效率为79.1%,西医组有效率为52.1%,中西医结合组优于西医组(P0.05)。结论:自拟康肺方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有效加速患者呼吸功能和肺功能的恢复,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自拟补肺平喘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60例中医证属肺脾两虚,肺肾两虚型的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80例给予舒利迭治疗,并联合补肺平喘汤.连用12周.对照组80例仅给予舒利迭治疗,总疗程12周.结果 2组比较,综合疗效、FEV1%预计值、6MWD、COPD急性加重频次(1年内的COPD急性加重次数)、指脉氧饱和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补肺平喘汤可以改善肺脾两虚,肺肾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肺功能减退,降低COPD急性加重频次,改善患者活动能力及指脉氧饱和度;可以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治疗,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兰海 《广西中医药》2017,40(4):23-2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两虚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配合舒弗美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肺补肾止喘方(茯苓16 g、熟地黄16 g、生晒参16 g、炒白术15 g、黄芪15 g、当归12 g、苏子12 g、巴戟天12 g、五味子12 g、炒莱菔子12 g、炙甘草8 g、肉桂8 g)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孟鲁司特钠片治疗,观察组加用冬屏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肺功能。结果: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死亡率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Pa O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Pa CO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RP及α1-A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CRP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效果。方法:68例分为两组各34例,两组均用西药常规治疗,实验组用加味补肺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实验组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FEV1%、FVCL、FEV1/FVC水平改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固本调肺方配合益肺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固本调肺方配合益肺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最大呼气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EF、FV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肺灸联合固本调肺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肾气阴两虚型的疗效。方法: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薯蓣纳气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肺功能指标,6min步行距离,CAT评分,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EV1/FVC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CAT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肺肾气阴两虚型COPD稳定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