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医学创新》2017,(23):138-141
目的:分析保留髌下脂肪垫的膝关节镜高位前侧入路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11月78例膝关节镜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入路进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保留髌下脂肪垫的膝关节镜高位前侧入路进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膝关节镜手术治疗优良率,手术平均操作时间、关节腔平均引流量、术中平均出血量,干预前后患者膝前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感染、出血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膝关节镜手术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手术平均操作时间、关节腔平均引流量、术中平均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膝前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试验组膝前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感染、出血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留髌下脂肪垫的膝关节镜高位前侧入路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效果肯定,可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创伤出血。该手术能有效减轻患者膝前疼痛,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膝关节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髌下脂肪垫的膝关节镜高位前侧入路在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膝关节镜手术60例。其中32例采取膝关节镜高位前侧入路保留髌下脂肪垫;28例采取常规入路,术中刨削部分髌下脂肪垫。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关节腔引流量,并于术后6个月进行膝前疼痛VA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结果:膝关节镜常规入路切除髌下脂肪垫组与膝关节镜高位前侧入路保留髌下脂肪垫组临床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2.9%和93.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手术时间、关节腔引流量、术后6个月VAS评分、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手术中,保留髌下脂肪垫对比切除髌下脂肪垫术后疗效优势明显。膝关节镜高位前侧入路在保留髌下脂肪垫的同时保证手术视野的充分暴露,利于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术后膝前疼痛,有利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对胫骨骨折患者术后膝前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西峡县人民医院治疗的104例胫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两组均进行髓内钉内固定术,观察组接受经髌上入路,对照组接受经髌韧带入路,随访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患者膝前疼痛程度,采用Lysholm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VAS均较手术前降低,Lysholm评分均较手术前升高,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有利于减轻胫骨骨折患者术后膝前疼痛,对膝关节功能改善及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2):136-139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保留髌下脂肪垫对近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终末期骨关节炎患者82例,将患者分为切除组和保留组,每组41例。2组患者全身麻醉后均予以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切除组患者在术野暴露过程中彻底切除髌下脂肪垫;保留组患者在术中保留或部分保留髌下脂肪垫。对2组患者进行1 a随访,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 a的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前疼痛评分,并对2组患者术后1 a的髌腱短缩程度及膝前疼痛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 2组患者术前膝评分、功能评分、膝前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a膝评分、功能评分及屈膝度均显著高于术前,膝前疼痛评分及屈曲挛缩度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2组患者术后1 a膝评分、功能评分、屈膝度及屈曲挛缩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保留组患者膝前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切除组(P<0.05)。2组患者术后1周髌腱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保留组患者髌腱长度大于切除组(P<0.05),髌腱短缩长度小于切除组(P<0.05)。切除组和保留组患者术后1 a膝前疼痛发生率分别为22.0%(9/41)和2.4%(1/41),保留组患者膝前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切除组(χ~2=7.29,P<0.01)。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保留髌下脂肪垫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前疼痛,降低术后髌腱短缩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行以膝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择取7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行以保守治疗,研究组35例患者行以膝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对照分析,从临床总有效率来看,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膝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IKDC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Tegner评分高于对照组,IKD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行以膝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确切,可以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程度,还可以改善膝关节功能以及活动情况,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关节镜清理联合髌股周围去神经化手术治疗髌股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髌股关节炎膝前疼痛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关节镜清理术联合髌股周围去神经化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治疗后的Lysholm和Kujala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VAS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总分分别为(80.93±4.21)、(74.29士4.48)分,观察组患者跛行、关节绞索、承受重量、疼痛、不稳定、上下楼、关节肿痛、下蹲起立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Kujala评分总分分别为(76.48土6.54)、(68.34±6.22)分,观察组患者跛行、步行距离、承受重量、下蹲、上下楼、跳跃、跑步、膝关节疼痛、长时间屈膝、髌股异常活动、膝前肿胀、膝关节曲弯受限、大腿肌肉萎缩的髌骨Kujal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节镜清理联合髌股周围去神经化手术治疗髌股关节骨关节炎能够明显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和髌股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法治疗髌下脂肪垫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髌下脂肪垫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松解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总体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VA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愈显率96.7%,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刀松解法治疗髌下脂肪垫炎在膝关节功能改善和疼痛缓解程度上明显优于针刺疗法,且治疗周期短,缓解时间长、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膝关节髌股关节炎者行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手术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分析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诊治的114例膝关节髌股关节炎患者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将行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治疗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联合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手术治疗5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且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对照组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髌股关节炎者行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手术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51-54
目的 观察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应用膝关节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8年1~12月我院膝关节滑膜炎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而实验组则实施膝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并对患者进行有效期为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随访时的膝关节功能、疼痛评分,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步频、步速、步态周期等步态时间距离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随访时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明显升高,而VAS评分均明显减少,其中实验组患者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而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5.00%(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步频、步速、步态周期等步态时间距离参数变化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治疗中,采取膝关节镜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较为安全的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针刀镜配合分筋恢刺法治疗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于本院风湿免疫科确诊并收入院治疗的15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药物治疗,试验组给予针刀镜配合分筋恢刺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关节Lysholm评分。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ROM、VAS评分及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ROM、Lysholm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ROM、Lysholm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镜配合分筋恢刺法治疗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能够显著提高关节活动功能,降低关节疼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探讨膝关节镜技术联合胫骨高位截骨(HTO)治疗膝内侧骨性关节炎疗效及对围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21年6月88例膝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8)及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膝关节镜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膝关节镜技术联合HTO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炎症因子、并发症、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ROM)、Lysholm评分、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膝关节液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满意度自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膝内侧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膝关节镜技术联合HTO具有良好的疗效,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术后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炎症反应,且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3):84-87
目的 探讨改良关节镜入路在肩胛下肌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肩胛下肌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通过常规关节镜入路进行肩胛下肌损伤修补,试验组通过改良关节镜入路进行肩胛下肌损伤修补。术后两组均经过正规康复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24 h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以及治疗前、治疗后半年患者ASES评分和UCLA评分。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长(61.95±15.61)min,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长(71.15±22.2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 d VAS评分为(3.24±1.68)分,优于对照组评分(5.11±2.63),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半年ASES评分及UCLA评分分别为(82.05±3.30)分、(33.65±2.46)分,高于对照组ASES及UCLA评分(76.55±4.30)、(28.70±2.4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关节镜入路对于肩胛下肌损伤修补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疼痛轻、术中暴露更清楚、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红花化瘀汤熏洗在膝关节镜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VAS评分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90例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术膝股四头肌收缩、直腿抬高、压腿练习等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红花化瘀汤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膝关节肿胀值以及膝关节活动度;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VAS评分明显减少(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膝关节髌骨上缘2cm、髌骨中点、腓肠肌最粗点肿胀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且治疗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术后康复治疗中联合使用红花化瘀汤熏洗治疗,有助于缓解疼痛,消除肿胀,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卢兆安 《中外医疗》2014,(33):112-114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清理加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得出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髌骨外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膝关节镜清理加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疗法,根据国际医学生生协会制定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2~16个月时进行随访,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有效率分别为72.5%和97.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均有所提升,但是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膝关节镜清理加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压制髌骨外侧关节疼痛,术后康复时间快,并发症较少,膝关节功能回复时间短,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胫骨嵌入术对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疼痛症状及生活质量(QO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9月本院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关节镜下胫骨嵌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5、10、15 d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前后QOL评分及膝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后5、10、15 d,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及角色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及角色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及角色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Lysholm膝关节评分以及KT-2000关节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KT-2000关节测量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胫骨嵌入术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疼痛症状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关节镜结合中药综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治疗,试验组在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熏洗治疗,随访期2年,以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定方法、术后综合评估评价膝关节镜结合中药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6个月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2年,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综合评估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较对照组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2年,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膝关节镜结合中药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达到良好的效果,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可重复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粘连僵直型膝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4月本科室收治的粘连僵直型膝关节僵硬患者21例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10,开放手术)与观察组(n=11,关节镜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屈伸角度、术后出血量、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屈伸角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愈合均一期甲级愈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微创治疗粘连僵直型膝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好,具有出血少、疼痛轻、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刘瑶  周柳晓  徐欢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7):1202-1205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后应用推拿手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5月在浙江大学丽水医院行膝关节镜下关节半月板成形术的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行推拿手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 d、术后1周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 < 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 < 0.01)。治疗前,2组患者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 d和术后1周与治疗前相比较,Lysholm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和术后1周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 < 0.05)。在膝关节功能疗效方面,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9.68%,对照组为64.58%,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χ2=8.491,P=0.004)。  结论  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后对患者采用推拿手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患者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亚低温冷敷技术在膝关节镜术后治疗肿胀、疼痛等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膝关节镜手术患者120例,分为三组。实验组采用亚低温技术冷敷,对照组采用冰袋冷敷,空白组不行冷敷。观察肿胀、疼痛的程度及Lysholm评分,并对结果量化分析。结果实验组术后关节肿胀、疼痛缓解明显,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膝关节镜术后应用亚低温冷敷,可有效减轻关节肿胀疼痛,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膝关节镜微创手术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可行性,在优选手术治疗的基础上促进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治疗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2019年期间骨科收治治疗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总计90例.采取随机法,进行9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分组手术治疗.观察组45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采取膝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45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采取开放式手术治疗.对比2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手术后临床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Ly-sholm膝关节以及疼痛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临床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关节肿胀、关节感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Lysholm膝关节以及疼痛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比开放手术治疗,膝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更具安全性、有效性价值,促进了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