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Hem-o-lok夹闭法处理阑尾残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2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Hem-o-lok组与对照组,各41例。Hem-o-lok组阑尾残端采用Hem-o-lok夹闭,对照组采用丝线单纯结扎或结扎+缝扎。比较2组手术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Hem-o-lok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em-o-lok组无再次手术病人,2例病人中转开腹手术,对照组无再次手术病人,2组中转开腹手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m-o-lok组并发症合计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m-o-lok夹闭法处理阑尾残端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且操作简单,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使用丝线结扎+Hem-o-lok结扎锁夹闭阑尾残端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使用单盲法将汕头市潮阳区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18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93例。研究组阑尾残端采用丝线结扎+Hem-o-lok结扎锁夹闭,参照组阑尾残端丝线结扎后,予盲肠浆肌层荷包包埋,统计两组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参照组,手术总费用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4 h腹痛视觉模拟评分(VAS)、48 h腹痛VAS评分及电话随访2周腹痛VAS评分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LA中采用丝线结扎+Hem-o-lok结扎锁处理阑尾残端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单纯Hem-o-lok夹闭与荷包缝合包埋两种阑尾残端处理方法对阑尾残端瘘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14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采用Hem-o-lok夹闭法处理阑尾残端,对照组采取荷包缝合包埋法处理阑尾残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和术后恢复指标、阑尾残端瘘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二次手术情况。结果:(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均无二次手术者,术后阑尾残端瘘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m-o-lok夹的应用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阑尾残端处理中,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操作难度,不会增加残端瘘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当患者经济条件允许时,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LA)术中推行结扎后夹闭法处理阑尾残端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9月—2022年3月因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阑尾尾端采用单纯丝线结扎或单纯Hemolock夹夹闭,观察组阑尾尾端采用丝线结扎后Hemolock夹夹闭,术后7d评估患者效果,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肛门排气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7d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VAS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A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术中实施结扎后夹闭法处理阑尾残端,未增加手术创伤,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老年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90例老年阑尾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老年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残端单纯结扎法与荷包缝合包埋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176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登记薄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但阑尾残端处理方式不同,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单纯结扎法、荷包缝合包埋法。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操作用时短(P0.05),住院恢复时间和手术总费用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未增高,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采用残端单纯结扎法,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操作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会增加。该处理方式操作性较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几种常用的阑尾残端处理方式的优劣性。方法:LA治疗阑尾炎共352例,根据阑尾残端处理方式分为单纯丝线结扎(A组113例)、单纯套扎线套扎(B组137例)、经丝线结扎或套扎线套扎后加荷包缝合包埋(C组102例),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严重并发症。结果:三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中转开腹,荷包缝合包埋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纯丝线结扎组和单纯套扎线结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丝线结扎组与单纯套扎线结扎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的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严重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A阑尾残端单纯丝线结扎、单纯套扎线套扎、经丝线结扎或套扎线套扎后加荷包缝合包埋均是安全可靠的,术中可根据阑尾根部情况选择合理的残端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康复及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照组采取开腹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疼痛评分(VAS)并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5%(2/43),低于对照组的25.58%(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采取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可明显减少患者肠梗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缓解其疼痛感,促进其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前瞻性对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两种阑尾残端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LA阑尾残端处理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因急性阑尾炎接受急诊LA的患者200例,采用电脑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塑料夹组(Hem-o-lok组),各100例。对照组阑尾残端用丝线单纯结扎或结扎+缝扎,不包埋;Hem-o-lok组阑尾残端采用Hem-o-lok夹闭。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皮开始到缝合完毕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疼痛、肠梗阻、感染)发生情况,再次手术及中转开腹情况。结果 Hem-o-lok组98例顺利完成LA,2例中转开腹,1例因腹腔脓肿二次手术;对照组99例完成LA,1例中转开腹,无二次手术。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Hem-o-lok组(P<0.00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再次手术率、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肠梗阻再入院。结论 2种处理阑尾残端的方法同样安全有效,结扎+缝扎处理阑尾残端对术者腹腔镜操作水平要求较高,操作时间长。Hem-o-lok 夹闭阑尾根部节省手术时间,操作简单,可作为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选4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残端根部及系膜用塑料夹(hem-o-lok)夹闭。对照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残端根部及系膜用丝线打结结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手术平均时间比观察组多约17min,出血量、住院时间无差异,随访一年后其并发症(右下腹隐痛不适)发生率为1.14%,观察组后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9.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残端根部及系膜用丝线打结在治疗急性阑尾炎中能有效防止远期不适,提高患者舒适性。  相似文献   

11.
辛小仙  刘建胜 《吉林医学》2013,34(23):4756-4757
目的:探讨阑尾切除术30例采用不同阑尾残端处理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3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两组分别采用残端单纯结扎方法与残端结扎加荷包包埋。结果:两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没有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结扎法阑尾切除术简化了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民权县人民医院治疗的9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2%(3/46),低于对照组的23.91%(1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可移动性缝线悬吊法在减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阑尾炎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观察组采用可移动性缝线悬吊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三孔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中转开腹术率及中转三孔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移动性缝线悬吊法用于减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美观性较好,手术时间短,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阑尾残端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常规建立气腹及经脐置入腹腔镜探查,观察组行根部可吸收线结扎+荷包包埋:对照组行圈套器结扎+荷包包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43%)与对照组比较(14.29%),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采用可吸收线结扎或者圈套器结扎+荷包包埋法处理阑尾残端,临床效果均较好,可术中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方法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施以阑尾残端处理后获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9月~2017年09月收治的82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通过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在施以阑尾残端处理过程中,对应的干预方法分别为荷包缝合法以及高分子结扎钉方法;对两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每项指标差异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临床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优于对照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极为显著(P0.05);观察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住院时间同对照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临床利用高分子结扎钉的方法施以阑尾残端处理,同荷包缝合处理结果加以比较发现,对于肠道功能恢复发挥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从而优化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方法选取舞阳县中心医院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5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各项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进食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79%)低于对照组(4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助于患者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阑尾系膜Hem-o-lok结扎夹处理辅助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在阑尾炎患者治疗中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濮阳市人民医院87例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阑尾根部及系膜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夹闭组(n=44)和结扎组(n=43)。两组均行LA,夹闭组采取Hem-o-lok夹闭法,结扎组采取丝线结扎法。统计两组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费用、术后24 h疼痛程度),并发症,对比术前、术后24 h、48 h、72 h应激指标[白细胞介素-8(IL-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夹闭组手术时间短于结扎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结扎组,住院费用高于结扎组(P<0.05);术后24 h、48 h两组血清IL-8、TNF-α水平均高于同组术前,SOD低于同组术前(P<0.05);夹闭组并发症发生率(4.55%)与结扎组(11.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系膜Hem-o-lok结扎夹处理辅助LA应用于阑尾炎患者,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作为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急、慢性阑尾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对照组,50例为慢性阑尾炎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排气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适用于阑尾炎慢性阑尾炎治疗效果更佳,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于急性阑尾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阑尾残端不同处理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阑尾残端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双重丝线结扎组(A组)与结扎+荷包缝合包埋组(B组),各39例,比较两组手术及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手术费用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双重丝线结扎和结扎+荷包缝合包埋均可行,但使用结扎+荷包缝合包埋方式处理阑尾残端,安全性相对更高,但在临床可根据患者的经济基础及临床医师的操作娴熟度选择适宜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在消化道肿瘤切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切除肿瘤;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切除肿瘤。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切除消化道肿瘤,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