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观察滋肾调神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滋肾调神法治疗(治疗组)及单纯针刺夹脊穴治疗(对照组)。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症状与功能评分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滋肾调神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压灸百会穴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压灸百会穴配合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压灸百会穴配合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66.7%,对照组愈显率为4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灸百会穴配合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愈显率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铍针配合普通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铍针配合普通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前后两组均采用改良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定。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铍针配合普通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疗效优于单纯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天麻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用静滴天麻注射液,治疗组再针刺颈夹脊穴、风池穴,治疗20天。结果:治疗组愈显率73.4%,总有效率93.4%;对照组愈显率40.0%,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天麻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天麻注射液治疗。  相似文献   

5.
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海  张海峰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0):603-604
目的 :观察针刺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颈性眩晕共计 6 0例 ,针刺 C3~ C5颈夹脊穴、风府、大椎、风池、百会加减为针刺治疗组 30例 ,与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 30例比较。结果 :针刺组与药物组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针刺组优于药物组 (P <0 .0 1)。结论 :针刺 C3~ C5颈夹脊穴是治疗颈性眩晕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升清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艳  马俊华 《四川中医》2007,25(10):122-122
目的:观察采用升清法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玉枕透风府、承浆、攒竹等穴,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治疗颈性眩晕,并与选用常规夹脊穴治疗作为对照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8%,对照组为83.3%,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升清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穴位透刺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头针配合穴位透刺法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74%,对照组为76.3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配合穴位透刺法可以更有效地改善眩晕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韦氏"整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西安市中医医院脊柱科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小醒脑开窍"针刺法和"韦氏"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和"韦氏"整脊手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韦氏"整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风池、完骨、天柱、颈部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35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6%,针刺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风池、完骨、天柱、颈部夹脊穴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推脊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推脊配合针刺穴位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穴位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0%和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和84%(P0.05);治疗组在改善症状及颈部血流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脊配合针刺治疗颈型眩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五步调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福建省龙岩市中医院康复科就诊的颈性眩晕患者9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中药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配合五步调颈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功能评估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为(39.98±2.95)分,对照组为(30.14±2.27)分,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42,P<0.05);治疗组的改善指数为(0.41±0.04),小于对照组(0.23±0.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1,P<0.05)。治疗组治愈率+显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8,P<0.05)。结论中药配合五步调颈手法可改善颈性眩晕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12.
邱玲  张敏  张吉  方旭华  胡琰 《陕西中医》2007,28(4):475-476
目的:观察温阳调衡针刺法配合牵引治疗青壮年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将284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2例,针刺取大椎、风池、夹脊穴,对照组142例采用传统针刺,两组均配合牵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2%,对照组总有效率82.4%。提示:温阳调衡针刺法配合牵引能更有效缓解颈痛及小肌肉痉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颈五针穴微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黄石爱康医院中医科就诊的1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分别采用微针刀治疗和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27例,好转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0%(48/50);对照组治愈19例,好转2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8.00%(39/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五针穴微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颈性眩晕7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严 《陕西中医》2007,28(8):1063-106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颈性眩晕病人158倒,随机分成针刺组78例与对照组80例,对照组予推拿、理疗、药物等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刺,取风池、风府和颈椎夹脊穴。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94.87%,对照组总有效率85%。提示:针刺疗法治疗颈性眩晕操作简便易行,无不良反应,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点刺颈夹脊穴结合火针透刺风池穴,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针刺四神聪治疗颈性眩晕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四神聪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四神聪结合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比较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四神聪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分析中药加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 14 5例颈性眩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30例 ,治疗组 115例。治疗组采用中药配合针刺等疗法 ;对照组采用西比灵、谷维素、维生素 B1 ,口服 ,配牵引疗法。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治愈率加好转率 )为 98.3% ,对照组有效率为 6 0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中药合针刺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昆仑穴与常规穴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1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针刺双侧昆仑穴,对照组按常规穴针刺,对治疗后的症状进行评估,同时治疗前后分别经颅多普勒检查,观察双侧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针刺后两组的LVA、RVA、BA的平均流速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治疗后RAV平均血流速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针刺昆仑穴优于常规穴,针刺昆仑穴治疗颈性眩晕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颈性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应用颈椎牵引疗法。两组连续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95%CI=82.75%~99.20%),对照组为83.33%(95%CI=69.99%~96.67%),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131 9,P=0.033 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明显降低症状积分参数(t=-3.590 9,P0.01)、眩晕积分参数(t’=-8.934 2,P0.01)。结论:采用旋提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优于颈椎牵引疗法,其收益为OR=0.17(95%CI=0.02~1.58),NN=7(95%CI=3.51~61.84)。  相似文献   

20.
针刺颈枕八穴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颈枕八穴对颈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48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颈枕八穴;对照组采用口服抗眩药及静脉滴注扩血管药。分别于第1疗程结束后和第2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痊愈率。结果第1、2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痊愈率分别为55.8%、71.7%,对照组痊愈率19.6%、25.4%,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同时,治疗组无骨性病理改变病例痊愈率为80.5%,有骨性病理改变病例痊愈率为64.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针刺颈枕八穴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口服抗眩药加静脉滴注扩血管药,对无骨性病理改变的颈性眩晕病例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