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男,71岁.胸闷气急1个月于2006年2月17日入院.胸片示右上纵隔旁团块影,似有分叶征象,考虑为纵隔占位性病变,CT示:右上纵隔见不规则囊实性肿块,约11.9 cm×12.0 cm,增强后见囊壁及分隔明显强化,囊壁不规则,可见壁结节,囊内液CT值约15 Hu,肿块部分层面与升主动脉、上腔静脉间脂肪间隙消失,肿块突向右侧胸腔.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36岁.因发现"肝占位"4天入院.患者先于4天前因"前列腺炎"在其它医院行B超检查,超声提示:肝脏测值增大,肝右叶异常回声,考虑肝占位性病变.CT平扫示:肝形态未见异常,于后叶见一10.1 cm×12.8 cm大小卵圆形低密度肿物,密度大致均匀,其内可见条索低密度影,CT值38 HU.占位明显,胆囊,胰腺,脾未见异常,未见腹水征及肿大淋巴结.CT增强示:动脉期肿块、呈不均匀性明显强化,境界清晰,CT值90 HU.肝右前叶见1.0 cm强化结节灶,静脉期肝实质明显强化,CT值90 HU,肿块密度减低,CT值75 HU.延迟4~7 min,肿块密度明显降低,CT值55 HU(图1).考虑肝占位性病变:(1)巨块型肝癌;(2)不典型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为进一步确诊,来我院就诊,并以肝占位性质待查,收治入院.手术所见:肝脏呈红色,右叶增大,肝脏表面光滑,其右后叶顶部可见14 cm×10 cm×8 cm的肿块,质软,可触及波动感.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29岁.于2009年11月21日体检时发现脾脏有一占位性病变.常规检查未见异常.CT示脾脏囊性占位,其内可见约8.3 cm×6.7 cm大小低密度影,边缘清晰,其壁呈明显环形钙化影,左侧肾脏稍受压(图1).X线示腹部脾区见一圆形环状致密钙化影.手术所见:脾脏大小15 cm×10 cm ×6 cm,与周围无粘连,其内包块质硬.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2岁,未婚.患者自1个月前开始出现血精,并伴有排尿困难于2005年8月入院,无腹部不适.B超检查:膀胱后方探及囊实性肿块,可见漏斗样出口通向精阜,肿块上下径90.4 mm,前后径42 mm,左右径87 mm.肿块内实性部分范围39 mm× 28 mm,实性部分可见点状血流信号,肿块内可见絮状高同声飘动.左肾窝未见正常肾存在;右肾未见明显异常.前列腺内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CT检查:紧贴膀胱后方见巨大囊实性病灶7.8 cm× 10.5 cm,边界清,右侧可见不规则增厚(图1).增强扫描后,囊性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其右侧壁可见强化.膀胱未见明显异常.前列腺外形未见增大、钙化及占位性病变.影像学诊断:(1)精囊腺囊实性占位,恶性可能;(2)左肾缺如.遂行肿块切除术.术中所见:肿块位于膀胱直肠窝,前端伸入膀胱颈下,紧贴前列腺.两侧输精管进入肿块.周围组织器官完好,未见明显浸润及粘连.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6岁.因言语不清10余天,于2012年10月18日入院.MRI示左侧额顶叶占位性病变,肿瘤呈类圆形异常信号,大小约3.3 cm×2.6 cm×2.2 cm,呈长T1长T2信号,内可见分隔及附壁结节,周围可见大片状水肿带,同侧胼胝体及侧脑室明显受压,中线见移位,T1W增强示肿瘤周边呈环形强化(图1).既往史:患者于23个月前曾行胸部MRI检查发现右肺上叶占位,22个月前行右肺上叶切除术,病理结果示右肺上叶分泌性腺癌(图2),支气管断端未见癌累及,淋巴结内见转移癌(图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CK7、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E-cadherin阳性,p53、survivin弱阳性,CK5/6、突触素、嗜铬粒素A(CgA)、c-erbB-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50%.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82岁,因进食不畅感,恶心1个月入院。电子胃镜示食管癌,活检病理示食管原位癌,局部浸润可能。术前常规CT检查示:左肺下叶空洞性病变,界限清楚,内部可见血流信号(图1)。患者行左侧剖胸食管癌切除术及左下肺楔形切除术。病理检查眼观:左下肺楔形切除标本,大小7.0 cm×4.5 cm×1.3 cm,切面可见一直径2.0 cm的囊性结节,囊内可见黏液样物质,囊壁可见小突起。镜检:低倍镜下见肿瘤无包膜,界限不清,沿肺泡壁生长,形成乳头状结构,可见黏液湖形成(图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脏囊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通过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临床和病理证实的16例肝脏囊性恶性肿瘤、19例肝脓肿和30例肝囊肿进行分析。根据声像图中病变的形态、囊壁厚度、病灶数目、囊内分隔、囊壁结节、血流信号的性质及部位、囊内回声等,对三种病态的患者的声像图进行比较评分。结果肝囊肿、肝脓肿及肝囊肿型恶性肿瘤的声像图变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囊性恶性肿瘤患者中,囊壁及囊壁结节、囊内分隔、囊壁或分隔内侧测定的血流信号和囊液透声性与其他两种病变患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病灶形态、病灶数目和边界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二维超声在肝脏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起到一定作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囊壁、分隔或乳头肌上的血流信号检测方面对肝脏囊性恶性肿瘤诊断有很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女性,59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2个月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影像学检查提示肝多发囊肿,北京大学第三人民医院远程医疗影像会诊:肝左叶囊实性占位,考虑胆管囊腺癌;肝囊肿。患者于全麻下行部分肝+肝肿物切除术。病理检查 眼观:部分肝+肝肿物切除标本,总体积8 cm×8 cm×5 cm, 切面见一囊实性肿物,大小6.5 cm×6 cm×5 cm, 囊内可见一结节,直径约3 cm, 囊内壁光,  相似文献   

9.
例1男性,35岁,因发现颈部肿块2年入院.查体:甲状腺多发结节,较大者约2 cm,质中,界欠清.B超:甲状腺左、右叶分别可见1~2个低回声结节,直径分别为1.0 cm、1.5 cm和2.3 cm;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针吸检查:触及右侧较大结节行穿刺术,进针后感觉质稍脆,抽出少许血样物.例2女性,55岁,因右颈逐渐增大的肿块半年余而入院.查体:右颈肿物,大小5.0 cm×4.5 cm,质硬,边界欠清,吞咽困难.B超:甲状腺实性占位;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针吸检查:进针后感觉质脆,抽出富含细颗粒的白色黏稠物少许.  相似文献   

10.
正患儿男婴,1个月5天。因家属无意间发现其右大腿包块入院。腹部B超发现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直径3 cm;肝实质内散在低回声结节;右大腿实质性肿块,2.5 cm×0.8cm大小。血生化检查:AFP 1 000 ng/ml,HCG 0.8μg/L,NSE 35.851 ng/ml。病理检查眼观:皮肤组织一块,3 cm×2 cm×1.4 cm大小,切面灰白色。镜检:肿瘤位于真皮及皮下组织,被纤维组织分隔成巢团状(图1),肿瘤细胞较小,圆形,染色质粗颗  相似文献   

11.
<正>患儿男,2岁7个月,因双手指物抖动,步态不稳3天入院。入院后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无抽搐和意识障碍。术前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示右顶枕叶可见类圆形占位影,大小6. 4 cm×5. 7 cm×5. 4 cm,信号不均,内部呈稍短长T1,稍长T2,FLAIR稍高信号影;病变呈大囊大结节改变,实性部分内可见多发小囊状、小片状长T1长T2,FLAIR低信号影,病变右后部位可见中央囊性信号与周围囊性改变相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65岁,因体检发现左肺上叶占位1个半月入院。患者既往体健。 DR片示:左肺门旁下方可见团块状高密度影,边界清晰,直径约2.4 cm,肺门影不大,纵膈不宽,心影大小形态未见异常,两膈光滑,肋膈角锐利。 CT平扫:左肺上叶尖后段见类圆形结节(图1),大小2.4 cm×2.3 cm×2.2 cm,CT增强扫描结节呈不均匀强化。手术行左侧肺上叶切除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男性,65岁。一周前因体检发现甲状腺肿物而入院,无疼痛不适感。外科检查:颈部不对称,甲状腺右侧可触及一大小4 cm×3 cm肿物,质较软,边界清,活动度可。B超示(右侧)甲状腺多发实性及囊性结节。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后,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中见甲状腺右叶外侧见一大小4 cm×3 cm×3 cm的结节,游离甲状腺右叶上下级,注意保护喉返神经,切除甲状腺右叶大部,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在诊断甲状腺腺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4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的彩超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瘤体大小0.8~4.5cm,平均2.7cm,共48个结节,其中单发结节32例,多发性8例.位于左叶者17例,右叶者20例,峡部2例,双侧叶多发者1例.甲状腺内的实性占位,边界清晰、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包膜光滑,内部呈均匀实性回声或囊实混合性回声,具有相对一致性,周围可见低回声晕,后方回声无衰减,周围组织回声正常.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血供情况视腺瘤大小,较大腺瘤血供较丰富,一般腺瘤可见少许血管,大部分可见血流信号围绕.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腺瘤能作出较准确的诊断,容易给病者作出定位及定性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但还需与临床其它检查密切结合,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患者,60岁,因绝经后阴道流血1天入院.B超示:右侧卵巢肿瘤.妇科检查:右侧下腹部扪及一直径约6.0 cm包块.追问病史,患者伴有双侧乳房胀痛1月余.遂行右侧附件切除术. 病理检查 眼观:右侧附件,结节状标本,大小5.5 cm×4.5 cm×3.0 cm,包膜完整,切面囊实性,囊性区域2.0 cm×1.5 cm大小,内含清亮液体,实性区域灰黄分叶状,肿瘤内无出血及坏死.上附输卵管1条,约5 cm长,直径0.5 cm,切面未见特殊.镜检:条索状和梭形细胞的间质间见大量分布不均的腺管结构,似子宫内膜样腺体,腺管上皮增生明显,呈假复层排列,3~5层,部分细胞极性消失,异型明显,偶见核分裂象,部分区域可见腺体共壁及筛状结构;部分区域腺体出现鳞状上皮化生.囊性区域可见囊内壁被覆单层立方上皮,未见内容物,上皮下见纤维性间质(图1).送检组织取材7块,均未见明显浸润性生长.免疫表型:腺上皮CKpan(图2)、CK7、EMA、ER(图3)和PR均(+),CEA腔缘(+),Ki-67增殖指数5%~10%(图4),纤维性间质:vimentin(+),SMA(-).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女性,55岁,上腹部闷胀不适1个月余入院。MRI检查示:肝S8近第二肝门区可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大小5.4 cm×5.0 cm×6.4 cm, 边界尚清,信号混杂,影像学诊断:肝S8占位性病变,考虑肿瘤性病变并瘤内少许出血、囊性变,原发性肝细胞癌可能。腹腔镜探查:肝脏体积正常,颜色鲜红,质地硬,表面呈结节性改变,肝中叶S8段膈面见一肿块,稍突出肝脏表面。肿瘤与肝右静脉紧密粘连,交通血管支较多,腹腔镜下难以暴露,决定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17.
Yang XD  Xu G  Lü B  Li K  Xu Y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4):274-276
患者男,47岁.因"发现右大腿包块5个月余"于2010年4月8日入院.体检:右大腿前内侧可扪及6.0 cm×7.0 cm×12.0 cm大小包块,质地坚韧及活动度差,表面光滑,无明显压痛,双下肢等长,下肢活动,感觉正常.既往体健,否认手术史及骨折史.影像学检查:(1)右大腿内侧肌肉内肿块改变:MRI示右侧大腿长、短收肌区可见椭圆形低T1、长2信号影,大小约7.0 cm ×5.8 cm×10.0 cm,边界清晰,信号较均匀,增强后无明显强化,似有分隔,与右股骨分  相似文献   

18.
囊性肾瘤1例     
患者女性,46岁,右腰部隐痛不适3个月,在当地医院发现右下腹巨大包块,抗感染治疗1周无效而于2008年10月入我院治疗.体检:右侧腹可扪及20 cm×20 cm包块,右侧边界清,下方边界欠清.肝脾肋下未及,双肾无叩击痛.全腹部CT示:右侧肾区内可见一巨大的囊实性肿块影(图1),与肾实质分界不清,其内密度不均匀, CT考虑:(1)肾癌;(2)马蹄肾并双肾旋转不良.血、尿常规及肾功能正常.临床拟诊肾肿瘤,行肿块切除联合部分右肾切除.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7岁.因摔伤后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于2009年10月10日入院.腹部CT提示:肝左外叶及上腹部临近肝左叶可见2个低密度影,增强时可见局灶性强化(图1).B超提示左肝占位.实验室检查:丙型肝炎病毒阳性,乙肝丙型肝炎病毒、甲胎蛋白(AFP)阴性.体检:上腹部靠近剑突可触及一大小约10 cm×8 cm肿块,压痛明显.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54岁.因下腹隐痛6个月,发现盆腔包块1个月余入院.B超示:左侧附件区占位4.1 cm×3.0 cm×4.3 cm,右侧附件区查见弱回声团5.8 cm×3.6 cm×5.1 cm,右侧中腹囊实性占位6.7 cm×4.1 cm×6.1 cm,盆腔积液深1.7 cm.术中见:双附件区均可见直径约5 cm肿物,双卵巢与双输卵管形态可见,子宫正常大小,其后壁浆膜面及盆腹膜、直肠、乙状结肠表面均可见弥散分布的灰白色乳头状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