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我科近两年来将静脉留置针应用到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通过临床观察,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不但大大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保护了患者的血管,而且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先进的转型输液器材,具有管软、易操作、节约材料等优点.近年来,医院不断推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既解决了给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同时也是保护静脉的措施之一,特别是危重病人更适合应用.因此,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技巧,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疼痛及不良的心理负担,并完善使用留置针操作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这对病人接受留置针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起到了积极和促进作用.所以,掌握正确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技巧,才能充分发挥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此外,还更好地及时为抢救危重患者赢得了时间,赢得了生命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 做好静脉留置针前的准备,正确掌握静脉留置针的置入和封管方法.结果 减轻病人痛苦,保护血管.结论 静脉留置针有效的减少了反复穿刺,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黄仕善 《微创医学》2005,24(5):865-867
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实践证明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益、减轻广大患儿的痛苦,因此得到护理工作者及患儿家属的青睐,并且在护理工作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扩展,现将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和护理方法.方法从正确的留置、封管、和护理三方面总结使用留置针的体会.结论静脉留置针广泛的临床应用是最佳选择,不仅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还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心胸外科的正确使用与护理方法,提高心胸外科护理工作质量.方法 给636例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以正确的使用和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处理在临床应用中的相关问题.结果 患者对临床使用静脉留置针效果较满意,同时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减少了并发症.结论 正确的使用静脉留置针,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患者的痛苦,提升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肿瘤病人化疗应用中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随机将12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分成两组,静脉留置针组80例,普通7号输液器组40例,比较两组操作时间、并发症及成功率.结果 静脉留置针可提高输液通畅率、减轻疼痛及减少了化疗药物的外渗.结论 静脉留置针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护士工作量,在肿瘤病人的化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护理工作在整个医疗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琐碎而繁重.近年来,为了抢救危重病人并减轻病人的痛苦及护理工作的繁重,临床上已广泛开展了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在我院各科室亦普遍应用,这在给广大患者减少了穿刺的痛苦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负担,有利于护理工作者能够有更多的精力观察危重患者病情的变化、提高护理质量.但是若静脉留置针使用不当也会给病人增加痛苦,如引起静脉炎等.那么如何避免这些"不当"呢?因此在静脉针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老年病人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观察与护理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本院进行疾病治疗中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的200例老年病人,并对其观察结果进行详细记录与综合分析。结果:200例老年病人中,有193例病人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性穿刺成功,并且无任何不良状况产生,成功率达96.5%。结论:对老年病人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应该注意留置针留置前期及留置后期护理,做好留置前、后期的护理工作,能够避免病人并发症的产生,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静脉留置针又称为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抢救危重病人、输注化疗药物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而且减轻了护理的工作量,临床已广泛应用.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因此,在静脉留置针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使用方便,尤其是全身水肿病人,可避免反复穿刺的痛苦和对血管损伤.对于急、危重病人,保持静脉通畅便于抢救.对禁食水及24h持续静点病人,减少针头不便于活动和不能长时间留置烦恼.同时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自2011年以来我科收治病人中110例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留置在临终病人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 92例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 (颈外静脉留置针 )和对照组 (外周静脉留置针 )。结果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对临终病人的应用中可以保留较长的时间 ,减轻了反复静脉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5 )  相似文献   

13.
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先进的转型输液器材,具有管软、易操作、节约材料等优点。近年来,医院不断推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既解决了给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同时也是保护静脉的措施之一,特别是危重病人更适合应用。因此,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技巧,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疼痛及不良的心理负担,并完善使用留置针操作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这对病人接受留置针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起到了积极和促进作用。所以,掌握正确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技巧,才能充分发挥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此外,还更好地及时为抢救危重患者赢得了时间,赢得了生命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4.
黄仕善 《医学文选》2005,24(5):865-867
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实践证明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益、减轻广大患儿的痛苦,因此得到护理工作者及患儿家属的青睐,并且在护理工作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扩展,现将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综述如下。1操作方法1·1留置针及血管的选择1·1·1留置针型  相似文献   

15.
浅静脉留置针在消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超  郝金玉  谢鑫 《黑龙江医学》2004,28(11):875-876
近年来 ,留置针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科自 2 0 0 2年以来采用留置针静脉输液 ,通过对消化科病人临床观察 ,发现选择合适的静脉是提高留置针成功的重要因素 ,根据病情选择不同型号的留置针 ,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以及留置针的优点 ,充分肯定了留置针对消化科上消化道出血、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抢救治疗具有临床价值 ,即可方便病人又利于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护理工作 ,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如何促进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工作的应用,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方法:30例需要输液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均使用静脉留置针。结果:规范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使用正压接头,弹力绷带固定,减少静脉留置针对病人病痛的影响及留置针的脱针率,堵塞率,漏针率;不仅保护了血管,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赢得抢救了时间。结论:护士安全掌握护理基本工作和提高业务素质及技能,有效的减少留置针的安全事故,避免意外发生,为临床中治疗、抢救带了方便,所以有利于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急诊留观病人使用静脉留置套管针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急诊留观病人使用静脉留置套管针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5例病人穿刺部位疼痛不适,30例病人表示不同程度的担忧.结论 应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护理,应用静脉留置套管针的过程中除了要提高忽视的操作水平以外,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责任心,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另外,急诊护士应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合作,从而提高静脉留置套管针的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静脉留置针因其操作简单,保护血管,减少穿刺次数,减轻病人疼痛,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很多临床工作中因未正确使用留置针而至使留置针使用时间缩短、患者血管受损.现将留置针使用中存在问题和改进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老年慢性病患者和婴幼儿.但在临床使用中,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阻碍了其广泛应用,给病人造成了痛苦.通过原因分析,我们找到了三项造成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加以改进.患者缺乏自我护理知识、固定方法的改进、封管方法的改进,实施一年后使得留置针的并发症明显下降,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交流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使用及护理经验.方法 对125例患儿在临床应用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既减轻患儿的痛苦,又方便护理人员的工作,同时也减少了护患矛盾.结论 静脉留置针值得在儿科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