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汪海岩  张德芳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0):3444-3446
目的:比较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3例一线治疗失败的NSCLC患者,接受厄洛替尼治疗的患者42例,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41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大致平衡,并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生存时间(MST)和毒副反应.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中位PFS,中位OS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组较吉非替尼组患者药物毒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两组患者肿瘤病理类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组中肺鳞癌患者的生存期较吉非替尼组明显延长.结论:在标准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中,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的总体疗效相似,对于肺鳞癌患者厄洛替尼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吉非替尼组患者.  相似文献   

2.
胡欣 《天津护理》2009,17(6):323-324
通过对18例接受靶向药物厄洛替尼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行护理,经积极护理,绝大多数患者顺利完成了治疗。总结分析了晚期NSCLC患者服用厄洛替尼的护理体会,提出护理要点为针对厄洛替尼最常见的毒副作用皮疹和腹泻,加强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及饮食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5例老年晚期NSCLC初治患者治疗前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非老年晚期NSCLC患者及健康老年人进行比较,并对老年晚期NSCLC患者EGFR-TKIs治疗前后、不同用药(吉非替尼组、厄洛替尼组)的T细胞亚群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老年晚期NSCLC组与老年健康组对比,CD3+、CD4+、NK、CD4+/CD8+明显下降,CD25+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中青年晚期NSCLC组比较,CD4+、CD4+/CD8+下降更明显(P<0.05);老年晚期NSCLC患者在EGFR-TKIs治疗后比治疗前CD3+、CD4+、CD4+/CD8+明显上升(P<0.05),CD25+明显下降(P<0.05);与吉非替尼组相比,厄洛替尼组CD4+/CD8+上升幅度更明显(P<0.05),CD25+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老年晚期NSCLC患者存在着明显的免疫抑制,EGFR-TKIs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厄洛替尼比吉非替尼作用更突出。  相似文献   

4.
<正>人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在晚期肺癌(尤其是亚裔、女性、腺癌、不吸烟)患者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盐酸埃克替尼(icotinib hydrochloride,商品名:CONMANA,凯美纳)是一种高  相似文献   

5.
1例口服盐酸厄洛替尼致间质性肺炎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酸厄洛替尼(Tarceva)商品名特罗凯,是一种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可特异性针对肿瘤细胞作用,抑制肿瘤的形成和生长^[1]。主要适应证是既往接受过化疗失败或不适应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2]。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医院肿瘤中心自2006年12月至今,口服厄洛替尼治疗NSCLC患者4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第一代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向药物对驱动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疗效及对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21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112例驱动基因阳性的NSCL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各28例。4组均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于此基础上,埃克替尼组采取埃克替尼,国产吉非替尼组采取国产吉非替尼,进口吉非替尼组采取进口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组采取厄洛替尼。治疗3个月后,比较4组治疗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清CEA、NSE、CY2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随访12个月,统计4组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期。结果治疗3个月评价,4组治疗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CEA、NSE、CY211水平和血清VEGF、bFGF、Ang-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4组Ⅰ~Ⅱ级皮疹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厄洛替尼组为高(P<0.05),4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埃克替尼组、国产吉非替尼组、进口吉非替尼组和尼洛替尼组完成随访患者的生存率(77.78%、67.86%、74.07%、69.23%)、无进展生存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治疗方案成本-效果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第一代抗EGFR靶向药物治疗驱动基因阳性的NSCLC患者,均能取得良好疗效,显著下调患者血清CEA、NSE、CY211水平,有效抑制新血管生成,提高患者1年生存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其中采用厄洛替尼治疗的成本-效果较好,但存在皮疹发生率高的不足,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合适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厄洛替尼治疗吉非替尼耐药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生活质量.方法 41例老年NSCLC脑转移患者分为吉非替尼组(21例)和厄洛替尼组(服吉非替尼曾经有效耐药后改服厄洛替尼,20例).服吉非替尼250 mg/d或服厄洛替尼150 mg/d;直到疾病进展、死亡或发生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吉非替尼组有效率14.3%(3/21)稍高于厄洛替尼组10.0% (2/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吉非替尼组疾病控制率38.1%(8/21)稍高于厄洛替尼组30.0%(6/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吉非替尼组Karnofsky评分提高+稳定者57.1%(12/21)、厄洛替尼组25.0%(5/20),吉非替尼组生活质量改善高于厄洛替尼组(P<0.05);吉非替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厄洛替尼组(P<0.05).两组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非替尼及厄洛替尼均可作为治疗老年NSCLC脑转移的治疗选择,服用吉非替尼曾经有效的患者改服厄洛替尼30%病情可得到控制,但吉非替尼耐药后再服用厄洛替尼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吉非替尼(商品名易瑞萨)及厄洛替尼(商品名特罗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9例的不良反应报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9年6月49例化疗失败或不宜化疗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给予口服吉非替尼250mg/d或厄洛替尼150mg/d,至病情进展或山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停药。主要观察目标为评价药物不良反应,次要目标为总生存时间、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结果吉非替尼组PR13例,SD5例,临床获益率72.0%。厄洛替尼组PR16例,SD4例,临床获益率83.3%。与药物相关的常见不良反应有:1.皮肤干燥,皮疹和瘙痒:吉非替尼组5例(60.0%),厄洛替尼组20例(83.3%);2.厌食,恶心,腹泻:吉非替尼组5例(20.0%),厄洛替尼组5例(20.8%);3.粘膜炎,毛发异常;4.肝功能损害:吉非替尼组出现1例(4.0%),厄洛替尼组2例(8.3%);5.间质性肺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1例。结论吉非替尼及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获益率高,生活质量改善显著,安全性好,严重的不良反应少,但其潜在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厄洛替尼联合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给予相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厄洛替尼治疗,观察组给予厄洛替尼联合DC\CIK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均顺利完成治疗;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NSCLC患者给予厄洛替尼联合DC\CIK维持治疗及有效护理,可明显减轻患者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埃克替尼与吉非替尼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安全性和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老年III期或IV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埃克替尼组80例和吉非替尼组70例,分别采取相应药物治疗,当患者发展至进展期或无法耐受时停药,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采用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LICP-LU)评定患者生存质量,随访2年后评估两组生存情况。结果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恶心、呕吐及肝功能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埃克替尼组QLICP-LU生存质量评分为(171.38±12.81)分,显著高于吉非替尼组的(166.25±11.45)分(P=0.0111),其中躯体活动、社会功能、共性症状及不良反应模块评分均高于吉非替尼组(P0.05)。埃克替尼组平均无进展生存期高于吉非替尼组,但Kaplan-Meier生存曲线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168)。结论埃克替尼用于一线治疗老年NSCLC较吉非替尼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口服吉非替尼 250 mg,1次/d或厄洛替尼 150 mg,1次/d,直至病情进展,比较两组的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29.2%和25%(P=0.757),疾病控制率为83.3%和75%(P=0.162),无进展生存时间为7.6个月和6.2个月(P=0.99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如腹泻、皮疹等发生也相似.结论 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治疗晚期NSCLC疗效和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盐酸厄洛替尼(Tarceva)商品名特罗凯,是一种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可特异性针对肿瘤细胞作用,抑制肿瘤的形成和生长[1].主要适应证是既往接受过化疗失败或不适应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2].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医院肿瘤中心自2006年12月至今,口服厄洛替尼治疗NSCLC患者41例,其中最普遍的不良反应是皮疹、腹泻、乏力,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间质性肺炎.现就口服厄洛替尼致间质性肺炎1例的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肺癌中80%~85%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随着药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药物研究的热点。分子靶向药物主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家族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多靶点的酪激酶抑制剂及其他几类药物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在晚期NSCLC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目前国内外上市的已有三代。本文分别对三代EGFR-TKIs代表药物(吉非替尼、阿法替尼、奥希替尼)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不良反应和耐药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徐斌 《天津护理》2010,18(3):161-162
特罗凯(厄洛替尼)是一种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作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代表性药物,可通过对肿瘤细胞EGFR结构的特异性结合阻断细胞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促其凋亡。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中疗效确切,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二线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33例晚期NSCLC患者,每天口服150 mg厄洛替尼治疗,直到肿瘤进展或患者不能耐受时停止,观察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33例患者中无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24.2%(8/33),稳定(SD)48.5%(16/33),进展(PD)27.3%(9/33),缓解(CR+PR)率为24.2%(8/33),疾病控制(CR+PR+SD)率为72.7%(24/33)。毒副作用主要为皮疹、腹泻和轻度肝功能损害,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厄洛替尼治疗晚期NSCLC有一定的疗效,严重毒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靶向治疗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接受治疗的7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口服厄洛替尼治疗,观察组口服吉非替尼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0周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靶向治疗中疗效相当,但吉非替尼治疗中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7.
李岚 《临床荟萃》2009,24(22):2015-2016
吉非替尼是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是第一个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分子靶向药物。与传统化疗药相比,吉非替尼口服的耐受性良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以及肝功能异常,很少需要停药。现就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对于晚期患者,多次化疗后通常引起耐药性,其他治疗的疗效差。吉非替尼是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点的分子靶向治疗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信号传导,以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凋亡。临床研究表明,吉非替尼对治疗失败的晚期NSCLC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已被推荐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  相似文献   

19.
肺癌已成为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所有肺癌的80%[1],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2]。厄洛替尼作为新一代靶向治疗癌症药物的出现,可试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化疗方案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三线治疗。  相似文献   

20.
支红梅 《天津护理》2011,19(2):112-113
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需行姑息治疗,尤其是年龄较大或功能评分较差的患者,不能耐受肿瘤的一线和二线治疗方案来控制肿瘤(阻止或延迟肿瘤持续生长和进展)和提高生活质量。随着人们对肿瘤生物学、转移因子及细胞机制的深入研究,产生了新一代化疗药物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盐酸厄洛替尼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