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婚姻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与婚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对85名第一次婚姻、婚龄小于1年的、目前尚无子女、高中或以上教育水平的、参加婚姻健康教育项目的新婚女性,使用婚姻心理控制源量表、特质应对量表和婚姻调试测定量表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统计分析数据.结果:①婚姻心理控制源量表中的背景特征得分与婚姻调试测验总分呈负相关(r=-0.56),而与消极应对得分呈正相关(r=0.26);积极应对得分与婚姻调试测验总分呈正相关(r=0.32).②婚姻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可以预测婚姻质量45.8%的方差变异,其中心理控制源的贡献最大,解释40.4%的变异;婚姻生活的环境特征维度的外控性可以负向预测婚姻质量,婚姻生活的运气/机遇维度的外控性、积极应对可以正向预测婚姻质量.③应对方式不是控制源与婚姻质量关系的中介变量.结论:新婚女性的控制源和应对方式是预测婚姻质量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武警官兵面对不同勤务的应对方式、自尊和信任水平及其相关性,为部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自尊量表和信任他人量表,对243名担负不同勤务的武警官兵进行心理测试。结果①武警官兵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常模组(P〈0.05);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低于常模组(P〈0.05)。②武警官兵面对不同勤务的积极应对方式、自尊和信任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极应对方式差异显著(P〈0.05)。③不同勤务的武警积极应对方式和自尊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和信任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自尊和信任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武警官兵面对不同勤务在消极应对方式上存在差异,自尊和信任水平与应对方式的选择有关,应采取针对性干预对策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生殖器疱疹患者的应对方式及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8月在第三附属医院健康管理科体检的218例生殖器疱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记录相关资料。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疾病特点,医学应对问卷(MCMQ)以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共发放和回收有效问卷218份。比较不同一般情况患者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上的差异,并用偏相关分析法研究患者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218例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61.25±8.6)岁,面对维度得分为2.38±0.21,回避与屈服维度得分为1.72±0.14;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精力、一般健康状况得分分别为77.36±8.35、72.63±11.47、75.69±13.83、81.26±8.46、82.40±7.58、83.24±18.74、76.26±18.73、84.28±7.66。面对维度得分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得分呈正相关;回避与屈服维度与HRQOL得分呈负相关。结论 218例生殖器疱疹患者主要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积极的应对方式可改善生活质量。应加大对70岁以上、5年以上病程、消瘦、低收入患者的重视,鼓励患者保证正常睡眠时间、锻炼和接受中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主观应激、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急救人员心身健康的影响.方法 用中文版的知觉压力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SCL-90,随机抽取111名急救人员,男34人(30.6%),女77人(69.40%);平均年龄(36.4±8.62)岁,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技术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主观应激、社会支持和消极应对方式对心身健康均有预测性,其中主观应激的预测能力最强(62.6%),是影响心身健康的最主要因素.主观应激对心身健康既有直接作用,也可通过社会支持和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机制影响心身健康,其直接作用大于间接作用.社会支持急救人员可直接影响心身健康,也可缓冲应激的消极影响.结论 心身健康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主观应激和社会支持是急救人员心身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理弹性在女性不孕症患者病耻感和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就诊的234例女性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线资料调查表、不孕症病耻感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及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程序分析和验证中介效应。结果 女性不孕症患者病耻感得分为(66.29±18.64)分、心理弹性得分为(56.51±12.90)分、抑郁得分为(7.51±4.65)分;病耻感与抑郁呈正相关(r=0.514,P<0.01),心理弹性与抑郁成负相关(r=-0.397,P<0.01);心理弹性是病耻感和抑郁的中介变量(β=0.100,P<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9.2%。结论 心理弹性在病耻感和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应重视病耻感对不孕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患者心理弹性,缓解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HIV/AIDS患者认知功能、症状负担与服药依从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云南边境地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843例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负担量表、Morisky-8服药依从性量表及认知功能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HIV/AIDS患者服药依从性总得分为7.14±1.26,症状负担总得分为8.79±14.17,认知功能总得分为64.23±13.91。HIV/AIDS患者症状负担与服药依从性呈负相关(r=-0.123,P<0.001),认知功能与服药依从性呈正相关(r=0.127,P<0.001)。中介模型表明,症状负担对服药依从性的直接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153,认知功能在症状负担和服药依从性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间接效应值为-0.053,总效应值为-0.206,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5.73%。结论 HIV/AIDS患者症状负担严重程度较轻、服药依从性和认知功能需进一步提升。HIV/AIDS患者的认知功能在症状负担和服药依从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通过降低症状负担、提高认知功能可有效巩固和提高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婚姻冲突应对策略与婚姻质量、婚龄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方便取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选取已婚个体914人,使用亲密关系冲突应对方式量表和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考察已婚男女的婚姻冲突应对策略、婚姻满意度的差异性,及与婚龄之间的关系.结果:(1)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婚姻满意度、性格相容性、夫妻交流3个因子得分均低于美国常模,而角色平等性得分高于美国常模,且女性角色平等性的得分高于男性.(2)在冲突解决策略的回避和服从维度上男性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3)妥协对婚姻质量有正向的积极作用,而控制、服从、回避、分离和行为反应对婚姻质量有负向的消极作用.(4)男性的婚姻满意度、婚龄与回避呈显著正相关.(5)女性的婚姻质量中的夫妻交流与角色平等性与婚龄呈负相关,即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对夫妻交流的方式和交流量越不满意,对婚姻中的承担的角色评价越低.(6)逐步回归显示,男性婚姻应对方式中的行为反应、妥协、控制、分离可以预测婚姻质量42.8%的方差变异,其中行为反应的贡献最大,解释32.4%的变异;女性婚姻应对方式中的妥协、行为反应、回避、分离4个因子可以预测婚姻质量45.9%的方差变异,其中妥协的贡献最大,解释33.4%的变异.结论:婚姻冲突应对方式和婚姻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婚姻健康咨询服务实践中,应关注其性别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认知和行为治疗,使其学会应用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来应对现实生活应激事件,从而提高婚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其与失志、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至4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4例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线资料调查表、癌症患者自我管理测评量表、简化版失志量表中文版(DS-II)、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量表(FACT-G)对其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患者自我管理得分为(148.54±11.73)分。自我管理与失志呈负相关(r=-0.475,P<0.01),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375,P<0.01)。年龄、家庭住址、失志和生活质量是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34.1%。结论 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患者自我管理处于中等水平,与失志、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其自我管理的动态评估,控制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分析应对方式在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便利抽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南京鼓楼医院诊治的271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应用一般健康问卷、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及生活质量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结果 ...  相似文献   

10.
《中国性科学》2015,(8):79-81
目的:调查不孕症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及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随机抽样选取66名不孕症患者,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与Jalowiec应对方式量表(JCS)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不孕症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78.92±9.35)分,为中等水平;患者以乐观、支持、勇敢面对为主要的应对方式。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宿命、逃避、保守3项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5),与勇敢面对、寻求支持、乐观、自我依赖4项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而与感情冲动无相关性(P>0.05)。结论:医务工作者应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支持,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帮助其建立有效的应对方式,共同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外阴癌手术患者病耻感与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精神疾病自我病耻感量表(ISM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13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手术治疗的36例外阴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观察外阴癌手术患者病耻感与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1)在36例外阴癌手术患者中,无自我病耻感的患者占比25. 0%,轻、中、重度自我病耻感患者占比分别为25. 0%、27. 8%、22. 2%。外阴癌手术患者GSES各维度及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全国常模水平(P 0. 05);(2)与其他慢性病比较,外阴癌手术患者多采用回避、屈服的应对方式(P 0. 05);(3)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外阴癌手术患者病耻感中的歧视体验、社会退缩、疏远体验、刻板印象认同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的4个维度和面对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与回避、屈服应对方式呈正相关;病耻感抵抗与面对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回避、屈服应对方式呈负相关。结论:外阴癌手术患者的病耻感较高,自我效能水平较低,多采用回避、屈服的应对方式。临床工作者应当对外阴癌手术患者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自我病耻感,提高自我效能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自尊在母亲教养方式与女大学生非安全性行为倾向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母亲教养方式问卷、自尊量表对459名女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母亲拒绝的教养方式与女大学生非安全性行为倾向呈显著正相关;(2)母亲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女大学生非安全性行为倾向呈显著负相关;(3)母亲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与女大学生非安全性行为倾向相关不显著;(4)自尊在母亲拒绝和情感温暖教养方式对女大学生非安全性行为倾向的预测机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母亲拒绝和情感温暖教养方式可以较好地预测女大学生非安全性行为倾向,自尊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这一作用机制对于女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心理状态(知觉压力、焦虑、抑郁)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对其精子染色质结构完整性损伤的影响,为临床有效护理干预及健康指导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5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诊治的208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及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CPSS得分为(23.27±7.10)分(5~40分)。HAD焦虑维度得分为(5.94±3.12)分(0~16分),抑郁维度得分为(6.17±2.97)分(0~16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知觉压力、年龄为男性不育患者精子DNA碎片指数(DF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且呈正相关;每日久坐时长为精子高DNA染色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男性不育患者知觉压力、年龄、每日久坐时长是其精子染色质结构完整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要关注男性不育患者心理健康及其对精液质量的影响,尤其是对精子染色质结构完整性差的患者,需制定更有效的心理护理及专科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性科学》2015,(12):55-59
目的:探讨精浆中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水平与男性不育症精液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门诊就诊的男性不育症患者56例为不育组,另设有生育史的健康男性4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均检测精浆中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精液参数(精子的密度、活率、活力及畸形率),不育组测定血清性激素6项。结果:1.不育组与正常对照组年龄、禁欲时间无明显差异;2.不育组及正常对照组精浆AMH与a级精子率、精子活力、精子存活率呈正相关(P<0.01),与形态相关性,不育组与正常对照组精浆AMH值无明显差异;3.不育组精液分析正常患者精浆AMH显著高于弱精子症患者(P≤0.01),形态正常患者与形态异常患者精浆AMH无明显差异,不育组精浆AMH与性激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精浆AMH与a级精子百分率、精子活力、精子活率呈正相关。精浆AMH会随着不育症精液分析结果改善而提高,而与不育状态无关,可作为临床检验不育症治疗效果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安全感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法,选取安全感量表对绵阳市MSM进行安全感等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有效问卷1 114份,安全感评分:人际安全感(29.9±5.7)分,确定控制感(28.5±6.2)分,总分(58.5±11.2)分。HIV阳性MSM确定控制感评分低于HIV阴性MSM(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取向双性恋及其他、本地居住时间≥1年、社区朋友数≥10人、近6个月肛交数≥2人与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评分呈正相关,近1年接受预防服务、寻找性伴场所酒吧/浴室与其评分呈负相关;职业非学生、知晓艾滋病知识、近6个月肛交有保护与人际安全感评分呈正相关,性角色插入方与其评分呈负相关;年龄20岁、居住地区县级城市与确定控制感评分呈正相关,近1年参加社区活动、性生活很满意、HIV阳性与其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MSM安全感受人口学特征及性行为影响,与HIV感染风险相关,应进一步促进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同性恋者公众态度感知、领悟社会支持和孤独感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修订后的同性恋者公众态度感知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UCLA孤独感量表为测量工具,采取同伴推荐和网络调查等方式共收集有效问卷381份。结果:公众态度感知与孤独感显著正相关(r=0.29,P0.001),领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显著负相关(r=0.67,P0.001),二者对孤独感的联合预测解释率为50%;在公众态度感知对孤独感的影响中,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量为0.23(P0.01)。结论:领悟社会支持在同性恋者的公众态度感知和孤独感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病耻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心理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武汉市某三甲医院产科及妇科诊治的237例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社会影响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本研究阶段完成问卷249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37份。结果 237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病耻感水平总得分为(55.38±8.21)分;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和医保类型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对与病耻感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282、P0.05);回避、屈服与病耻感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480、P0.01;r=0.434、P0.01);文化程度、回避是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重要预测因子,累积解释病耻感总分的59.5%。结论医护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心理情况,依据标准化指南制定并开展个体化的心理疏导方案,积极加强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降低患者的疾病病耻感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年龄、不良生活方式、精液质量、精子DNA碎片指数(SDFI)等指标与不明原因性自然流产(SA)风险的相关性,辨析SA的风险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男科门诊收治的726例配偶有不明原因性SA病史的24~49岁健康男性作为研究对象,获取、测定精液常规参数和SDFI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吸烟量、饮酒量与SDFI、女方SA次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精子前向运动(PR)、总活力与SDFI呈负相关(P0.001),男女方年龄、SDFI与SA次数呈正相关(P0.05)。SDFI与吸烟量、饮酒量、精子PR等参数独立相关,SA次数与SDFI独立相关。男方年龄、吸烟量、饮酒量、SDFI、女方年龄等5个参数能够预测复发性SA风险。结论精液质量可能间接影响SA,男女双方年龄、吸烟、饮酒和SDFI是复发性SA的风险因素,男性因素在SA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男性不育症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I比值(ApoB/ApoA-I)和精子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对46例受试者(24例男性不育患者,22名正常生育力男性)进行精子质量评估,包括精液量、pH以及精子浓度、精子总活力、前向运动精子率和正常形态精子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受试者血清ApoB和ApoA-I水平;比较健康组与不育组精子质量和ApoB/ApoA-I水平;Spearman法分析不育组内ApoB/ApoA-I与精子质量的相关性。结果不育男性精子浓度、总活力、正常形态精子率和前向运动精子率均低于健康男性(P<0.001),但ApoB/ApoA-I比值高于健康男性(P<0.05);ApoB/ApoA-I与精子浓度、精子总活力、前向运动精子率和正常形态精子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 ApoB/ApoA-I比值升高与男性不育患者的精子质量受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668例麻风治愈者的生存质量与个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100)中文版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江苏姜堰市668例麻风治愈者和456名家属进行调查,以了解其生存质量与个性特征,为实施麻风治愈者生存质量干预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发现,麻风治愈者生存质量各领域评分均显著低于常模(P<0.05),生理、心理领域和总的生存质量及健康状况评分均显著低于家属组(P<0.01).麻风治愈者、家属组和常模的EPQ-P和EPQ-N因子粗分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E因子粗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L因子粗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风治愈者多倾向于病理性-内向-情绪不稳定型,其生存质量与EPQ-E因子呈正相关,与EPQ-P和EPQ-N因子呈负相关.建议针对其个性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