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张艳 《妇幼护理》2022,2(14):3223-3225
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在 PICU 危重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 2021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入住 PICU 的 143 例 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65 例)和观察组(78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心理干预。 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儿家属心理状态、压力感受水平、治疗依从性、配合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前后患儿家属的 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两组干预前后患儿家属的戴维森创伤量表评分比较无差异 (P>0.05)。两组干预后的戴维森创伤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而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的治疗配合度、 依从性好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U 危重患儿实施心理干预,能够减轻家属的焦虑程度,提高治疗配 合度,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张玮 《妇幼护理》2023,3(7):1646-1648
目的 观察在儿童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运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作用。方法 选取 2021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本院收治的需 进行输液的患儿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 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穿刺依从性、哭闹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的无痛穿刺依从性显 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及哭闹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对儿童静脉输液期间护理过程中,运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能提高患儿无痛穿刺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心理 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临床疗效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1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效果、治疗依从性及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0%vs.81.25%,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儿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25%vs.86.25%,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中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改善患儿焦虑、抑郁不良情绪,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探讨相关护理对策。方法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观察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心理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CL-90评分的躯体化、强迫、抑郁和焦虑等指标情况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易发生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需实施相关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石婷婷 《妇幼护理》2022,2(13):3015-3017
目的 研究针对性护理在激光治疗婴幼儿口腔颌面部疾病时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2 月至 2021 年 2 月在我院治 疗的 64 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静脉畸形的婴幼儿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在我院治疗的 64 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静脉畸形患儿作为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发生率、患儿家属满意率。结果 护理前,2 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及患儿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婴幼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静脉畸形患儿采用激光治疗时给 予针对性护理,可减轻家属焦虑抑郁情绪,减少不良反应,提升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6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采用健康状况评估量表(SF-36)、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抑郁情况,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抑郁发生率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有利于病人保持良好心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代币激励联合自制动画微视频在溃疡性结肠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2021年2月—2022年2月医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儿9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代币激励联合自制动画微视频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服药依从性、营养状况、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 代币激励联合自制动画微视频干预前,两组患儿家属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属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币激励联合自制动画微视频干预前,两组患儿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分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分等级高于对照组,组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健康行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情绪稳定、遵医服药、规律饮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  相似文献   

8.
赵雪莹  李秀亭 《妇幼护理》2022,2(5):1134-1137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在小儿消化不良性急性腹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消化不良性急性腹泻患儿 7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5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全程护理模式。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排便次数、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 察组的脱水纠正时间、止吐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的排便次 数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排便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 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 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消化不良性急性腹泻患儿采取全程护理 模式,能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减少排便次数,缓解不良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蔡晓英 《妇幼护理》2023,3(20):4872-4874
目的 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在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综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4 月 收治的 64 例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2 例。对照组采取 常规综合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认知行为干预方法。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胃功能、情绪状态及认知状态。结果 干预 后,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胃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认知状态评 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采取认知行为干预,可增强胃肠道功能,加强患儿及家属对病情的认知 水平,提升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女性抑郁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9例女性抑郁障碍患者按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两组给予相同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护理后HAMD、SCL-90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护理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SF-36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护理后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女性患者抑郁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治疗中的护理干预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2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将12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血液流变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6% vs 75.0%,P<0.05),观察组退烧时间(4.5±0.8 d vs 6.6±1.2 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4.9±0.8 d vs 7.3±1.2 d)、住院时间(6.5±1.3 d vs 10.2±1.6 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低切黏度(7.12±0.83 mPa·s vs 8.79±1.23 mPa·s)、血浆粘度(1.53±0.46 mPa·s vs 1.78±0.52 mPa·s)及聚集指数(1.84±0.24 vs 2.24±0.27)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79.7% vs 93.8%, P<0.05)。 结论 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在产后腰背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4例产后腰背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均采用艾灸结合理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干预前、后的腰背疼程度、焦虑及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良好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腰背疼V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均显著降低,SF-36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可有效提高产后腰背疼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缓解其腰背疼与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台心理护理对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不孕症患者疗效、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行辅时生殖技术治疗的女性不孕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台心理护理,两组护理干预时间均持续至治疗结束.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定焦虑状况,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抑郁状况,健康调查简表评定生活质量,统计两组妊娠率和优质胚胎率.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健康调查简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妊娠率(93.0%)、优质胚胎率(7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9.8%、50.0%)(P<0.05或0.01).结论综合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不孕症患者的负性情绪,显著提高妊娠率、优质胚胎率和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术中心理干预对子宫输卵管造影结果的影响,以提高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的可靠性。 方法 选取2014年1~10月在我院放射科行子宫输卵管造影及测压术的100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输卵管通畅情况及压力变化,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检查中疼痛情况。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输卵管造影压力17.24±5.24 kPa低于对照组25.36±4.24 kPa,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卵管通而不畅者(18.00%)、输卵管不显影/显影不全者(6.00%)占比显著少于对照组(36.00%,22.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疼痛评分为3.14±1.02分,对照组为4.56±1.28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中的紧张情绪和疼痛感,减少干扰因素,有利于顺利完成子宫输卵管造影提高诊断可靠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住院期间通过积极心理督导强化床上康复运动(郑氏康复操)后康复情况。 方法 将65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1),入院时均进行CAT、mMRC评分,采用SAS、SDS评价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康复运动量及6 min步行距离,对血气分析及肺功能进行评价;入院当天起两组患者每日均予郑氏康复操的指导,对照组指导完后离开床边不再干预,观察组指导完成后继续在床边督促患者完成整个康复过程;7 d后再次对上述指标进行评价,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AECOPD患者观察组康复运动量及6 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程度、CAT评估也稍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AECOPD患者床边督导每日进行郑氏康复操有利于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有利于运动耐力的提高,改善呼吸道症状,进而进一步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患者康复积极性提高,从而能积极主动参与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实现手术室人员、物品、设备信息智能化管理。 方法 选择我院接受手术的200例患者,其中100例作为观察组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另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人工管理方式,如医护人员与患者身份确认书人工核对、术前设备与物品的准备等方面;观察两组术前准备、物品出入库及术后感染情况,比较两组器械错送、设备使用率、手术频率及费用情况,对比两组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满意度和手术室工作质量。 结果 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物品出入库错误率及术后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使用率(99% vs 91%)、日手术量(5.38±1.23台 vs 3.17±0.74台),手术费用(5482.38±1231.23元 vs 7032.49±1536.74元)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医生满意度为94%,护士满意度为97%,手术室工作质量考核评分为92.37±3.1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射频识别有助于实现手术室人员、物品及设备的综合性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及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全人照护管理模式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诊治的100例肺炎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分别给予全人照护管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情绪状况、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并统计患儿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内化行为、外化行为和失调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能力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主客观依从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主观依从性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客观依从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肺啰音和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生活质量各项维度分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各维度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人照护管理模式应用于肺炎患儿的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改善负面情绪,促进症状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HHT)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主动脉顺应性的关系。 方法 以102例HHT为观察组,106例非HHT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病史、血脂、肾功能、肝功能等指标差异,测量肱动脉血压并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功能与主动脉顺应性,并分析各指标相关性。 结果 观察组高频进食海鲜(>1000 g/d, 20 vs 11)、高血压家族史例数(21 vs 10)、尿酸水平(437.28±129.32 μmol/L vs 339.58±117.89 μmol/L)、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9.65±4.82 μmol/L vs 10.38±3.19 μmol/L)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直径射血分数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收缩压、主动脉僵硬指数高于对照组,但舒张压、主动脉张力及膨胀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海鲜摄入量及尿酸与主动脉张力及膨胀性指数均呈负相关,而前两者与僵硬指数正相关(P<0.05)。 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尿酸水平高于非H型高血压患者,且尿酸及海鲜摄入量与主动脉顺应性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程化干预方案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12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全程化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血压指标、血压变异性指标、不良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晨峰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显著降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化干预方案可有效增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提高其血压控制效果,还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升生活质量,使患者更加满意于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生命力护理干预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1日~2019年3月1日收治的AMI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生命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机体功能状态[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干预后,两组SAQ中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疾病主观感受、治疗满意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HHI中对现实与未来的态度(T)、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I)、采取积极行动(P)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F-36中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肢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生命力护理干预应用于行PCI术的AMI患者中效果良好,能有效缓解AMI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