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和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6例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检测仪对踝臂指数进行测定,对踝臂指数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评分等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有41例单支病变,32例双支病变,23例3支病变,50例无病变伴,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不断加重,踝臂指数逐渐减小。比较各组间的ABI值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和踝臂指数两个因素对GAS积分存在独立影响。结论 ABI和冠心病存在密切的关系,踝臂指数利于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预测,评价。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踝臂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HRV)与踝臂指数(ABI)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冠心病患者(A组)及76例非冠心病患者(B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取时域指标SDNN代表HRV,同时测量ABI,分析冠心病患者HRV与ABI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A组)与非冠心病组(B组)相比,其HRV明显降低,同时ABI也明显降低,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HRV与ABI呈正相关(r=0.358,t=2.338,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HRV及ABI降低,并且HRV是ABI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踝臂指数(AB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2例冠心病患者及64例非冠心病患者分别作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测量其各自的ABI以及相关生化指标(血糖、TC、TG、HDL、LDL、尿酸、C反应蛋白及总胆汁酸),比较并分析ABI与各检测指标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65.54±10.01VS58.53±9.42,P〈005)。ABI明显低于对照组(1.0395±0.1394VS1.0976±0.1347,P〈0.05),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冠心病组中严重病变者LDL明显高于对照组(106.55±77.48VS84.00±2698,P〈0.05),ABI显著低于对照组(0.9643±0.1926VS;1.0590±01173,P〈001),其他指标亦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实时的ABI监测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ABI可以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踝臂指数(ABI)、踝臂脉搏波速度(baPWV)及血尿酸(SUA)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高尿酸血症(HUA)患者341例,依据冠心病诊断标准分为HUA组190例和HUA合并冠心病组151例,另选取同期1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三组人群ABI、baPWV及SUA水平进行检测,以探讨三者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①HUA组ABI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HUA合并冠心病组ABI低于HUA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②HUA组baPWV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UA合并冠心病组baPWV高于HUA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③HUA组SU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UA合并冠心病组SUA水平高于HUA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ABI、baPWV及SUA水平与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相关,三者联合可用于预测及评估冠心病及其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与踝臂指数(ABI)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住院治疗且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ICVD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行ABI测量和常规生化检查。按血管狭窄程度及病变血管数量对患者进行分组,并进行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分型,比较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数量、部位以及不同类型脑卒中与ABI的关系,随访1年,记录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心脑血管事件与ABI的相关关系。结果:随着狭窄支数及程度增加,ABI异常率均呈增加趋势,ABI均值呈递减趋势(P<0.05~P<0.01);穿支动脉病变组的ABI值显著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P<0.01);ABI正常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ABI异常组的48.8%(P<0.01)。结论:ICVD颅内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病变支数、病变部位及预后与ABI相关,ABI对重度颅内动脉狭窄、3支以上病变及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分型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无创的方法测量踝臂指数(ABI),评价其作为老年男性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地位和作用。方法:随机选取符合实验设计条件的61例老年男性(>65岁)冠心病患者(30例)和非冠心病患者(31例)作为患者组和对照组,分别测量踝臂指数(ABI)和其它相关变量。采用t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踝臂指数(ABI)比较,患者组比对照组踝臂指数低(t=47.66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显示,ABI(OR=0.533,95%CI,0.399~1.521,P<0.05)与脉压(OR=1.367,95%CI,0.536~1.998,P<0.05)、C反应蛋白(OR=1.701,95%CI,1.363~1.952,P<0.05)等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一同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本实验设计从根本上排除了高血脂和糖尿病对血管造成危害而引起的混杂因素,从而更能说明ABI的降低可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人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相关性。方法:测量200例患者ABI,分为低ABI组(ABI<0.9)、正常ABI组(0.9≤ABI≤1.2)、高ABI组(ABI>1.2),然后检测每名患者的Hcy值,分析ABI与Hcy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ABI组比较,低ABI组、高ABI组Hcy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09,P=0.801),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ABI组比较,低ABI组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9)。结论:ABI与Hcy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踝臂指数(ABI)的关系。方法经冠脉造影,6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47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冠脉正常组,两组均行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踝臂指数的测定。结果 (1)冠心病组IMT大于冠脉正常组IMT(P<0.01),ABI小于冠脉正常组(P<0.01)。(2)冠心病组IMT与ABI呈负相关(P<0.01),冠脉正常组两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当发现有外周动脉硬化时就应行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以便降低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与踝臂指数(ABI)的相关性和意义。方法:选择行冠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治疗(PCI)术的68例冠心病患者,检测ABI、血脂等实验室检查指标,PCI术后予规范治疗,6个月后复查ABI、血脂等。结果:ABI在多支病变组低于单支病变组(P<0.01),Gensini积分在多支病变亦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ABI术前为(0.91±0.07),术后6个月后为(0.94±0.05)(P<0.01),术后ABI较术前明显升高,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病变越严重,ABI值越低,与冠脉病变有密切关系,在临床上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踝臂指数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踩臂指数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483例(年龄≥60岁)经冠脉造影诊断的冠心病患者,分为PAD组(ABI≤0.9,n=144)和非PAD组(ABI>0.9,n=339),随访1年。结果:PAD组共发生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住院、冠状动脉血运重建)49例(34.0%),高于PAD组的59例(17.4%);(P=0.001)。预测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为:ABI(OR=2.45),糖尿病(OR=2.01),年龄(OR=1.74),陈旧心肌梗死(OR=1.65)。结论:ABI是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联合踝臂指数(ABI)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8至2010年在日照市人民医院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患者194例,术前对其进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以及踝臂指数测量,血液生化检查,病史采集,并根据ABI≤0.90为阳性,ABI〉0.90为阴性,IMTI〉0.9mm为阳性,IMT〈0.9mm为阴性,设定为两项指标均为阴性为A组,ABI阳性为B1组,阴性为B2组,IMT阳性为C1组,阴性为C2组,两项指标均为阳性者为D组,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得出各组冠心病发病率。结果A组中冠心病发病率为9.1%,B1组为64.8%,B2组为29.9%,C1组为70.8%,C2组为28.4%,D组为89.1%,从以上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踝臂指数阳性能较好预测冠心病发生(B1:64.8%比B2:29.9%,P〈0.05);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对冠心病的预测也有重要意义(C1:70.8%比C2:28.4%,P〈0.05),两项指标均为阳性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要高于单一项指标(D:89.1%比B1:64.8%,C1:70.8%,P〈0.05),且两项指标阴性对冠心病的排除价值也要高于单一项指标阴性者(A:9.1%比B2:29.9%,C2:28.4%,P〈0.01)。结论联合应用ABI、IMT两项指标对冠心病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外周动脉硬化指标踝臂指数(ABI)、脉压(PP)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20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将其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然后将冠心病组按Gensini积分多少分为轻度病变组(≤20分)和重度病变组(>20分);所有对象均进行ABI及血压测定,比较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并分析ABI、PP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ABI较对照组低,重度病变组ABI较轻度病变组低.重度病变组ABI异常发生率高.冠心病组PP较对照组高,重度病变组的PP较轻度病变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ABI呈负相关,与PP呈正相关.结论 ABI、PP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病变越重,动脉弹性越差.且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ABI越低、PP越高可能冠脉病变越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对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0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ABI测量、血液生化检查、病史采集及冠状动脉造影;主要观察ABI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按照冠状动脉病变最大狭窄程度分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间ABI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状动脉造影多支病变组与冠造正常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AB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回归分析提示ABI≤0.90是预测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可靠指标。结论ABI≤0.9对冠状动脉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预测价值;ABI与冠状动脉病变最大狭窄程度呈显著相关性,可作为对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评估的一项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踝臂指数(ABI)和颈动脉斑块积分(Crouse积分)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住院并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94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病变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分为严重病变组(64例)和非严重病变组(130例),分析ABI及颈动脉Crouse积分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严重病变组和非严重病变组的ABI和颈动脉Crouse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相关性分析结果,ABI与冠脉病变情况呈负相关(r=-0.518,P<0.01),颈动脉Crouse积分与冠脉病变情况呈正相关(r=0.616,P<0.01).ABI诊断严重冠脉病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278,以ABI≤0.9为截断值,其预测冠脉严重病变的敏感性为23.4%,特异性为95.4%;颈动脉Crouse积分诊断严重冠脉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27,以颈动脉Crouse积分≥1.9为截断值,其预测冠脉严重病变的敏感性为70.3%,特异性为41.5%.结论 ABI和颈动脉Crouse积分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对于预测严重病变的冠状动脉,二者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踝臂指数(ABI)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5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的分为3组,A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40mg/d阿托伐他汀钙;B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10 mg/d阿托伐他汀钙;C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3组患者血脂、血压、ABI与PWV等的变化。结果 A组和B组治疗后血压与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C组治疗前后改善不明显。A组血脂和血压下降程度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ABI和PWV均有改善,C组改善不明显。A组ABI提高程度和PWV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对患者的血压、血脂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小剂量,且对ABI的提高和PWV的下降也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行冠脉造影检查者196例,按3种分组方法,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再把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合并为轻度病变组,3支病变组为重度病变组,把有冠状动脉病变者合并为冠心病组。比较以上各组间踝臂指数,同时探讨踝臂指数与冠脉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及双支病变组的踝臂指数明显高于3支病变组,但3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和轻度病变组的踝臂指数明显高于3支病变组,但两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踝臂指数与冠脉Gensini积分成负相关(r=-0.25,P〈0.05)。结论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成负相关,踝臂指数≤0.9对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