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竹萍  陈陵际 《肿瘤》1997,17(3):154-155
细小病毒H┐1抗肿瘤的实验研究——(Ⅱ)对原位裸小鼠肝癌HCC┐93范竹萍1萧树东1童菊芳1陈陵际2张素胤关键词细小病毒PVH┐1肝癌HCC┐93/动物实验作者单位:1.上海消化疾病研究所(200001)2.中科院药物所细小病毒H-1(Parvovi...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新城鸡瘟病毒L系(NDV-L)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MΦ)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和^3H-脱氧胸苷(^3H-TdR)标记肿瘤细胞的方法。结果 NDV-L可诱导小鼠PEMΦ产生TNF-α其产生的量随NDV-L感染量的增加而活性增强,当NDV-L感染剂量一定时,TNF-α释放量在NDV-L作用PEMΦ24h时为最强(100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新城鸡瘟病毒L系(NDV-L)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MΦ)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MTT)和3H-脱氧胸苷(3H-TdR)标记肿瘤细胞的方法。结果NDV-L可诱导小鼠PEMΦ产生TNF-α,其产生的量随NDV-L感染量的增加而活性增强。当NDV-L感染剂量一定时,TNF-α释放量在NDV-L作用PEMΦ24h时为最强(100U/ml)。用3H-TdR标记肿瘤细胞(小鼠乳腺癌细胞系Ca761-86和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做TNF-α的细胞毒试验,表明其具有明显的杀伤活性。结论NDV-L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TNF-α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4.
原位微环境与nm23-H1、H-rasmRNA量及肝癌肝内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原位微环境与转移相关基因nm23-H1、H-rasmRNA量及肝癌肝内转移的关系。方法对25例肝细胞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采用RT-PCR法定量检测其nm23-H1、H-rasmRNA量;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微环境之重要因素微血管密度(MDV)及癌细胞增殖情况指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伴肝内转移癌组织其MDV(P=0.005)、PCNA(P<0.01)指标明显高于不伴肝内转移组,其nm23-H1mRNA量则相反(P<0.01),H-rasmRNA量相差不显著(P>0.05);MDV与PCNA指数呈正相关(P<0.01),nm23H1mRNA量与PCNA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肝癌转移前有一明显的微环境不佳及癌细胞增生受抑制的过程。提示肝癌生长中其原位微环境不良在转移发生中起重要的选择性作用;nm23-H1mRNA量可反映高转移潜能癌细胞的优势化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 nm23-H_1 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8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nm23-H1蛋白在72例(87.5%)有表达。研究表明nm23-H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与ER、PR水平呈正相关(P<0.01,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PCNA指数及MDR1-Pgp的表达无关(P>0.05)。  相似文献   

6.
卵巢癌药物敏感基因治疗实验研究——(Ⅰ)体外实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徐丛剑  张惜阴  许秀兰 《肿瘤》1999,19(3):177-180
为探索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基因/羟甲基无环鸟苷(HSV1-tk/GCV)药物敏感基因治疗系统应用于卵巢癌,本文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这里先介绍体外实验结果。材料与方法1.卵巢上皮癌细胞系AO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病毒生产细胞(VPC)...  相似文献   

7.
倪灿荣  张松平 《肿瘤》1996,16(5):528-531
本文应用2种抗转移抑制基因编码蛋白nm23/NDPK亚型(H1-H2和H1),免疫组化(IH)方法定位140例人肝细胞癌(HCC)及癌旁组织。结果nm23H1和H1-H2阳性检测率分别为60.71%(85/140)和76.42%(107/140)。nm23亚型均主要表达在细胞浆内,但在核内和胞膜上也可阳性。HCC旁伴肝硬化和不典型增生肝细胞有29%(40/140)呈弱阳性反应。其表达形式呈明显的异质性,阳性细胞或片状或弥散或灶性单个散在分布。2种nm23亚型与HCC转移和存活期相关。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HBV感染,p53蛋白表达无直接的相关性(P>0.05)。H1与HCC复发关系密切(P<0.05),而H1-H2无相关性(P>0.05)。AFP检测阳性病例与H1-H2表达相关(P<0.05)。  相似文献   

8.
抗VEGF抗体及抗flt抗体对人喉癌HEP-2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志宏  黄维国  金岩 《癌症》1999,18(1):50-51,97
目的:观察抗VEGF抗体及抗flt抗体对HEP-2人喉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VEGF对HEP-2细胞的作用及作用方式。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抗VEGF及抗flt抗体分别加入HEP-2细胞的培养液中,培养5天后测HEP-2细胞的活性(MTT法)。结果:不同浓度的VEGF抗体作用于HEP-2细胞时,浓度从10μg/ml至1μg/ml时,对HEP-2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当VEGF浓  相似文献   

9.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16例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灶和癌旁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所用三对引物S1/S2、C1/C2和X1/X2分别选自HBV DNA的S区、前C和C区,以及X区。以质粒提取HBVDNA作灵敏度测定,PCR-EB可达10-2pg,PCR-SBH可达10-6pg。以S、C和X引物扩增,阳性率分别为43.8%(14/32) 71.9%(23/32)和71.9%(23/32);以C引物和X引物扩增,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S引物扩增,阳性率与C引物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X引物比较,差异颇大(0.10>P>0.05)。16例肝中均检出HBVDNA片段。结果提示,防治HBV感染为我国HCC一级预防的重要方面。X基因整合导致细胞恶变,C基因表达受阻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可能是临床肝癌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HCE方案治疗常规方案失效的非小细胞肺癌156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卡铂(CBP)和足叶乙甙(VP-16)联合治疗常规方案(MVP)失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15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常规方案2 ̄4周期治疗失效后改用HCPT+CBT+VP-16(HCE)化疗:HCPT 6mg/m^2,iv,dl ̄5;CBP 300mg/m^2,iv,dl;VP-16 100mg,iv,dl ̄5。28天为1周期,每例用药2周期。观察  相似文献   

11.
在加与不加S9两种情况下,用V79中国仓鼠细胞检测了B(a)P诱HGPRT突变频率和细胞毒性。结果表明,无论加与不加S9混合液,B(a)P对V79细胞都具有明显毒作用,但在不加S9时,不会导致6-巯基嘌呤抗生细胞发生率的明显增加。在存在S9混合液时,B(a)P诱导的HGPRT突变频率随B(a)P浓度的加大而明显增加。剂量在0.5-8μg/ml范围时,每1μg/mlB(a)P诱发的V79细胞HGPR  相似文献   

12.
广州地区肝细胞癌与HCV,HBV感染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范小玲  周元平 《癌症》1995,14(5):328-330
在肝细胞癌(HCC)中度流行区广州地区,对64例HCC患者抗-HCV和HBsAg状况按性别、年龄配对和1:2数量比设对照组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HCC组抗-HCV和HBsAg阳性率分别为18.75%(12/64)和84.38%(54/64),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4%(3/128,P<0.001)和14.06%(18/128,P<0.001)。与抗-HCV、HBsAg双阴性组比较,仅抗-HCV阳性,仅HBsAg阳性时发生HCC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6.71和43.79,二者双阳性时上升至70.07。显示HCV、HBV均与HCC显著相关,两者重叠感染具有协同致癌作用。作者提出预防和控制HBV、HCV感染对降低HCC发病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与肺放射性损伤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正常肺组织放射损伤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免疫酶联法(ELISAs)、免疫组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维多利亚蓝(VB)染色等方法观测血清和组织中TGF-β1的表达与放射损伤的关系。结果 照射后血清中TGF-β1平均水平高于对照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不同剂量组血清TGF-β1平均水平亦高于照射前,差异有有显著意义(P〈0.05)。HE染色各  相似文献   

14.
转换抑制基因nm23—H1在人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人肺癌中nm23-H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9例人肺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表达产物NDPK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人肺癌组织中nm23-H1的表达水平与其性别、年龄、PTNM分期、组织类型无明显关系,而与肺癌细胞分化程序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肺癌组织中的nm23-H1表达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有收结转移的肺癌原发灶中nm23-H1的表达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原发灶(P〈0.05)。肺癌转移灶(淋巴结)中的nm23-H1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肺癌原发灶(P〈0.01)。分化差的肺癌中的nm23-H1表达水平低于分化较好的肺癌(P〈0.05P〈0.005)。结论 nm23-H1基因与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并可能  相似文献   

15.
CHARACTERIZATIONOFAHUMANHERPESVIRUS-6(HHV-6)ANDEPSTEIN-BARRVIRUS(EBV)ASSOCIATEDLEUKEMICCELLLINE,J6-1WuKefu吴克复;JanosLuka;Shant...  相似文献   

16.
胆管癌细胞中nm23-H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胆管癌细胞中nm23-H1的表达水平与胆管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对52例人胆管癌细胞中nm23-H1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结果:nm23-H1低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60.0%)高于正常表达者(19.0%,P〈0.05),并且nm23-H1基因的表达水平和胆管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存在明显相关(P〈0.05)。结论:nm23-H1的低表达在胆管癌的淋巴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谢志春  杜绍财 《肿瘤》1995,15(6):449-451
1992年曾用Abbott公司第二代酶免疫试剂盒检测186例广西肝癌病人抗-HCV抗体,结果阳性率仅5.4%,但抗-HCV阴性并不能排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了更确切地了解广西肝癌病人中的丙肝病毒感染状况,本研究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59例抗-HCV阴性肝癌病人血清及17例石蜡包埋肝癌组织进行了丙肝病毒核酸(HCV RNA)检测,结果59例血清中检出HCV RNA阳性6例(10.2%),但1  相似文献   

18.
通过细胞计数、蛋白合成率、克隆形成率及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LDH)活力测定,观察L-缬氨酸(L-Val)浓度对培养胃癌细胞(MKN45)及对照细胞(纤维母细胞IMR-90)的影响,发现将L-Val减少至标准MEML-Val浓度(4.6mg/100ml)的1/16或1/8时,胃癌细胞计数、蛋白合成率及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而培养基中LDH活力显著上升(P<0.05),纤维母细胞则无类似变化。L-Val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中nm23-H1基因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乳腺癌nm23-H1基因的表达情况与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SP法,研究了156例乳腺癌中 nm23-H1基因的表达。结果 nm23-H1基因的表达与病人年龄,组织学类型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术后生存期有明显关系(P<0.05)。结论 检则nm23-H1基因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研究中的重要指标,对乳腺癌的预后判定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nm23—H1基因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盛乾  吴若华 《癌症》1996,15(5):324-326
用LSAB免疫组化法测定200例大肠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蛋白,结果发现:(1)nm23-H1在200例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28.5%,其中在乳头状腺癌,高分化腺癌,粘膜内癌及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它各型(P〈0.01)。(2)nm23-H1阳性病例比阴性病例有较高的生存率和较低的复发率(P〈0.01)。结果表明nm23-H1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在抑制肿瘤复发及转移中起了重要作用,可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