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半定量PCR检测致龋性变形链球菌的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创建一种临床半定量检测致龋性变形链球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 采用靶基因与参照基因同步扩增法,根据变形链球菌葡聚糖酶(dexA)基因序列,作者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pET23b质粒DNA为参照基因。对196名儿童的唾液样品进行半定量PCR检测并进行常规培养法的对比研究。结果 196份唾液样品半定量PCR检测致龋性变形链球菌大于等于10^5CFU/ml(每毫升菌落形成单位)唾液的检出率为91.3%。与常规培养计量法的对比符合率为94.9%。结论 变形链球菌PCR半定量检测是一种早期发现龋病活性的新方法,具有快速可靠,特异性强,符合率高等特点,故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龋病患儿唾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变化与唾液中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检出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门诊确诊的重度龋病患儿60例(重度组)、轻度龋病患儿60例(轻度组)、无龋病患儿6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组患儿唾液中sIgA、MMPs水平,采用实时单量PCR技术检测3组儿童唾液中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水平,并分析sIgA、MMPs与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组患儿唾液中sIgA、MMP-2、MMP-9水平均分别高于对照组,轻度组sIgA、MMP-9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重度组患儿唾液中sIgA、MMP-2水平均分别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儿唾液中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水平均分别高于轻度组、对照组,轻度组唾液中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线性相关法分析,龋病患儿唾液中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sIgA、MMP-2、MMP-9水平与龋失补指数均呈正相关关系(r=...  相似文献   

3.
抗变形链球菌卵黄抗体的初步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用变形链球菌作为疫苗免疫蛋鸡,从鸡蛋中获得抗变形链球菌特异性抗体(抗S.mutans抗体)。方法 以变形链球菌Ingbritt珠(血清型c型)作为抗原免疫蛋鸡,取鸡蛋卵黄以水溶-硫酸铵沉淀-超滤提取纯化的卵黄抗体(IgY),以直接凝集法测定鸡血清及蛋黄中的抗体。结果 血清中首先产生抗变形链球菌的抗体,在初免后2周逐步增高,在4-5周达到高峰,而后抗体转移到卵黄中,制备的卵黄抗体经电泳检测,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10000,纯度达到75%以上,每只鸡蛋中能提取约150mg的IgY。结论 变形链球菌菌苗免疫蛋鸡可使鸡蛋产生高效价IgY。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已有很多文献报道佩戴固定矫治器后患者口腔内微生物菌群会发生变化。目的:探讨安装金属网底托槽正畸矫治器对青少年口腔内致龋菌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及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纳入23例需要安装金属网底托槽正畸矫治器的青少年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时选择18例无口腔疾病的青少年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安装矫治器即刻、安装后90,180 d收集两组唾液,检测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菌丛的变化,同时检测牙龈指数与口腔卫生指数。结果与结论:对照组3个时间点的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牙龈指数及口腔卫生指数变化无明显差异。试验组安装90 d、180 d的变形链球菌危险等级较安装即刻明显提高(P〈0.05),安装180 d的乳酸杆菌危险等级较安装即刻明显提高(P 〈0.05),安装90 d的牙龈指数牙龈指数、安装180 d的口腔卫生指数严重程度高于安装即刻(P〈0.05),安装180 d的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危险等级与牙龈指数及口腔卫生指数严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口腔内安装正畸矫治器会增加青少年口内的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细菌数量,导致口腔卫生状况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唾液中HSV-1抗体检测新法(ZhangZQ.Mi-crobiolImmunol,1993;37:773)近来,许多技术(包括抗体捕获法)检测某些病毒感染时唾液中的抗体已获成功。然而,大部分方法的费用高昂且难以推广。作者用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ABC...  相似文献   

6.
作者选了187例AIDS患者(含互、巨、IV期)和115名未感染者,每人同时取唾液和尿,各先用酶联荧光法(ELFA)过筛,抗体阳性者再以免疫印跤法(WB)证实。结果发现ELFA对唾液标本抗体检测具有最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对尿液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则较低,且尽波阳性标本,再以WB法只有96.8%肯定为阳性。故取唾液标本先用ELFA后用WB肯定试验检测HIV抗体可以取代血清标本作诊断,而用ELFA法检测尿中HIV抗体,可考虑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用酶联荧光和免疫印跡法检测临床标本中的HIV抗体  相似文献   

7.
陈宏  丁熙  王莹  W.ZHANG  Y.LI  S.LEE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6):894-896
目的:评估5种国产中草药牙膏对变形链球菌(S.mutants)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扩散法来评估5种国产中草药牙膏——关加净复合中草药牙膏(MAX)、洁银中药牙膏(JY)、田七特效中药牙膏(TQ)、中华中草药牙膏(ZH)、高露洁草本关白牙膏(ColgateH)对口腔变形链球菌的抑菌作用。结果:阳性对照组对变形链球菌产生明显抑菌区域,而阴性对照组未见产生抑菌区域。5种国产中草药牙膏对变形链球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膏状状态下的抑菌区域比稀释状态下有显著的增大(P〈0.05)。结论:5种国产中草药牙膏对变形链球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患者唾液中HBV DNA含量的检测方法,探讨唾液传播在该病传播流行中的意义。[方法]唾液的取样:自然留取唾液1 ml,取500 μl定量检测,采用Trizol方法裂解唾液中DNA,氯仿-异丙醇方法进行分离和提取。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BV DNA,对30例慢性HBV感染者唾液和血液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30例慢性HBV感染者唾液和血液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50%和87.7%,平均HBV DNA含量(数量级)分别为4.56+0.44和6.08+1.14copies/ml,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5)。血清乙肝5项模式与唾液中HBV DNA含量无明显相关性(χ^2=l.286 ,P〉0.05),而与血液中HBV DNA含量关系密切(χ^2=6.9,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唾液中含有一定数量的乙肝病毒,经唾液传播在HBV的流行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快速、自测式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用于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制成免疫层析检测试条。血清中HBsAg与测试条上金标记抗体结合后沿着硝酸纤维素膜移动,与膜上的固相抗体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线条。结果GICA试条只与HBsAg有特异性反应,与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e抗原等无交叉反应。检测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HBsAg标准品,灵敏度可达1ng/ml。用GICA与酶免疫法比较检测了395份不同血清标本中HBsAg,两法符合率为99.0%。结论GICA检测血清中的HBsAg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无需特殊仪器设备,有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作者用ELISA法检测唾液中IgG和IgA与标准的胃镜活检标本生化和病理检查作比较。经112例儿童检查结果表明,唾液IgG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和82%,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和92%,而准确率为87.5%。唾液中的特异性IgA则感染者和非感染者无区别。虽然检测血清中的门螺菌IgG较唾液中IgG稍高(3%~6%),但检查唾液中IgG因无伤害性,故对儿童的门螺菌的普查过筛极为有用。利用唾液IgG诊断儿童幽门螺菌感染  相似文献   

11.
闫文娟 《中国临床康复》2012,(38):7107-7110
背景:前期实验发现外源性单磷酸鸟苷环二聚体能够抑制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其体外黏附能力。变形链球菌内部存在的单磷酸鸟苷环二聚体是否具有同样作用。目的:成功构建了变形链球菌内部单磷酸鸟苷环二聚体相关基因gcp的失活菌株,观察gcp基因失活后变形链球菌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方法:将gcp失活菌和野生菌菌悬液在96孔酶标板中厌氧培养48h,用结晶紫染色,乙醇/丙酮混合液显色,测量A575nm值,以定量反映生物膜形成量;荧光标记gcp失活菌和野生菌,与唾液包被的羟基磷灰石粉末共同孵育后,测定羟基磷灰石沉淀的荧光值,比较黏附率的差异。结果与结论:gcp失活菌生物膜形成量低于野生菌,gcp失活菌在唾液包被羟基磷灰石表面的黏附率低于野生菌(P〈0.05)。提示gcp基因的失活可抑制变形链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在生物体表面的黏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早期食管癌患者与健康人群口腔唾液菌群的构成及差异,探讨早期食管癌的发生与口腔唾液菌群的关系,以期为早期食管癌的筛查提供潜在标志物。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39例早期食管癌患者(早期食管癌组)和51名健康人群(健康对照组)的唾液标本,提取总DNA,采取Illumina测序实验流程,将测序数据进行可操作分类单元(OTU)聚类、物种组成分析、多样性分析及物种差异分析。结果两组唾液标本共获得3 012 385条序列,平均有效序列数为33 471,其中早期食管癌组聚类OTU为(378±48),健康对照组聚类OTU为(345±53)。物种分析表明,两组唾液菌群的菌落构成基本相同,多样性差异小,但相对丰度不同。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早期食管癌组门水平上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及梭杆菌门丰度比例升高,而变形菌门比例明显降低;属水平上的普雷沃菌属、链球菌属、韦荣氏球菌属丰度比例升高,而奈瑟菌属比例明显降低。早期食管癌组和健康对照组的Shannon和Simpson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相较于健康对照组,早期食管癌组唾液中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及梭杆菌门的菌群丰度相对升...  相似文献   

13.
抗链球菌溶血素"O"定量测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链球菌溶血素"O"定量测定法杜守利,赵琨(山东邹平县人民医院检验科,256200)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的测定,目前多用溶血抑制法(Todd溶血法)、胶乳凝集法,但两者均为半定量及定性检测,尤其前者较为繁琐。依Todd法原理,设计了一种溶血抑制...  相似文献   

14.
口腔内复杂多样的微生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维持微生态平衡。当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致病菌不断增殖成为优势菌,便导致龋病等口腔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唾液链球菌作为常见的益生菌,在治疗和预防口腔相关疾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唾液链球菌在维持口腔健康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介绍其在防治龋病、口腔异味、咽炎扁桃体炎、口腔念珠病和口腔扁平苔藓(OLP)等常见口腔疾病中的应用,并对其机制进行相关阐述,以期为后续唾液链球菌防治口腔疾病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出血液链球菌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细菌室(200040)黄志基,陈为欢血液链球菌S.sanguis在新版(1986)《伯杰氏细菌分类手册》中,被列为非致病性口腔链球菌群。当口腔粘膜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因外伤、手术等原...  相似文献   

16.
吴护华  徐珊 《疾病监测》1997,12(2):60-62
全血凝集法检测HBsAg与RPHA、EIA法的比较福州市卫生防疫站(350004)吴护华徐珊杨礼荣反向血凝法(RPHA),酶联免疫吸附法(EIA)是目前检测HBsAg最常用的方法。近来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新推出的全血凝集法,本文对全血凝集法检测HBsA...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HCV)感染者唾液HCV RNA定量检测的流行病学意义及诊断价值,比较唾液中HCV RNA阳性与否和肝脏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对8例慢性HCV感染者唾液和血液标本中的HCV RNA进行定量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血凝仪进行ALT、CHE和PTA的检测。[结果]8例慢性HCV感染者唾液和血液HCV RNA阳性率分别为30%和70%,唾液中HCV RNA阳性与肝脏功能损伤的程度关系密切。[结论]在国内首次在慢性HCV感染者唾液中进行HCV RNA定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慢性HCV感染者唾液中含有HCV,可能有一定传染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肺炎链球菌抗原检测在肺炎链球菌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下呼吸道感染患儿300例,同时采集患儿痰标本、血标本、尿标本,对痰、血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采用胶体金法检测尿肺炎链球菌抗原。结果300例患儿中,痰培养、血培养和尿肺炎链球菌抗原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0.33%(31/300)、15.67%(47/300)和19.33%(58/300),尿肺炎链球菌抗原检测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种方法,血培养检测阳性率高于痰培养(P<0.05);尿肺炎球链菌抗原检测诊断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98%(39/47)和92.49%(234/253)。结论尿肺炎链球菌抗原检测可作为儿童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220例婴幼儿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负压吸引法吸取220例婴纪肺炎。支气管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作厌氧培养,厌氧菌总检出率为61.4%。其中单独厌氧菌感染为11.4%,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为50.0%。厌氧消化链球菌(Peptostreptococcus anaeroblus)、黑色素杆菌(Prevotella melaninogenica)和核梭村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是婴幼儿下呼吸道厌氧菌感染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抗变形链球菌鸡卵黄抗体对正畸儿童牙面菌斑中细菌总数和变形链球菌数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正畸儿童,随机分为三组,洗必泰组涂布40%洗必泰涂料,实验组用1.5%抗变形链球菌鸡卵黄抗体(IgY)含漱,对照组用PBS缓冲液含漱。分别于戴入矫治器前、戴入矫治器一月后采集上颌前牙唇面菌斑,测定菌斑中细菌总数及变形链球菌数。结果:对照组戴入矫治器后细菌总数及变形链球菌数较戴入前显著增加(P〈0.01),IgY组、洗必太组细菌总数变形链球菌数均低于对照组,IgY组、洗必太组之间无显著差别。结论:戴入固定矫治器后,牙面菌班中细菌总数及变形链球菌数较戴入前显著增加,应用连必太及IgY均能明显抑制总数及变形链球菌数的增加,两者之间效果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