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了解上海市闸北区企业职业危害监测情况,探索今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为科学寻找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针对性的建议。方法对2006--2012年辖区内244家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粉尘、毒物、物理因素7年的合格率分别为93.40%、98.01%、82.91%,超标项目主要为矽尘、木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苯系物和噪声。不同监测因素之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004,P〈0.01);不同规模企业职业病危害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91,P〈0.01),大型企业监测合格率低于中小型企业;不同经济类型间合格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19.682,P〈0.01),外资类企业监测合格率明显低于其他经济类型企业。结论应加强对涉及矽尘、木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苯系物等有毒有害因素的企业的监督监测,同时也应关注大中型企业、外资类企业,加强其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某街道工业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深圳市宝安区某街道252家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业企业的工作场所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测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2933个点,合格率为82.92%。其中噪声危害最严重,合格率仅为57.50%,不同规模企业职业病危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59,P〉0.05);不同行业企业职业病危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24,P〈0.001),检测合格率最高的为塑胶行业(90.59%),最低的为五金行业(72.85%)。结论该市应重视噪声和化学毒物的防治工作,加强监督监管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企业和员工预防职业病的意识,从而有效地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南宁市企业员工及接触职业病危害工人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年5家大型企业的2141名员工进行血压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41名员工高血压前期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x2趋势=9.307,P〈0.05);高血压检出率亦随年龄增长而提高(x2趋势=198.794,P〈0.01);2141名员工高血压前期检出率为50.4%,其中男性为54.1%,女性为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841,P〈0.01);高血压检出率为11.1%,其中男性为12.0%,女性为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50,P〉0.05);接触粉尘工人高血压检出率(12.9%)高于对照组(5.0%),x2=6.970,P〈0.01;接触有机磷工人高血压检出率(19.8%)高于对照组(5.0%),x2=17.298,P〈0.0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龄越长,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检出率越高。结论接触有机磷、粉尘等工人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检出率较无职业病危害接触人员(对照组)高,并与年龄、工龄、性别、接害因素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了解深圳市坪山新区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为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坪山新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资料、检测资料进行计算机录入、统计及X^2检验。结果2011—2012年已申报存在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生产企业有859家,主要集中在小、微型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所占的比例较高的行业分别是工艺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甲苯等。通过对84家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进行分析,物理因素的超标率为40.00%,化学因素为6.5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7.79,P〈0.01);粉尘超标率为38.10%,与化学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5.20,P〈0.01)。结论根据该辖区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和调查情况,应针对工艺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而噪声与粉尘是职业病防治的重点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某精密光学制品企业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为用人单位预防控制职业病提供依据。方法对该企业2008-2011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为86.02%,其中化学有害因素合格率为82.00%,毒物合格率为81.12%;物理因素检测122个,合格率为95.90%。化学因素合格率高于物理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4,P0.05),其中甲醇合格率较低(55.74%),噪声合格率为95.05%。2008-2011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合格率随年度波动,但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6,P0.05)。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P0.05)。结论该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对通风等防护设备的改进,改善生产工艺,同时督促工人正确佩戴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成都市武侯区各餐饮单位餐(饮)具消毒情况。方法采用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纸片法,对2007—2011年在辖区内的各餐饮单位消毒后餐(饮)具进行抽样检测,并运用SAS9.1.3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武侯区餐饮单位餐(饮)具的消毒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已超过90.0%(z毛势=1461.028,P〈0.01);大中型餐饮单位餐(饮)具合格率(82.42%)优于小型餐饮单位餐(饮)具合格率(7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温蒸汽及电子消毒柜消毒的餐(饮)具合格率(90.64%)明显高于化学药物消毒(7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保沽柜中的餐(饮)具合格率(90.64%)明显高于摆放在餐桌上的餐(饮)具合格率(50.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冬春季节餐(饮)具消毒合格率(85.01%)优于夏秋季节餐(饮)具消毒合格率(7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277.46,df=1,P〈0.01)。结论2007—2011年武侯区内餐饮单位消毒后餐饮具合格率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近年来存在或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的职业卫生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更有效地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相关依据。方法2004-2006年随机抽取朝阳区存在或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的建立。结果朝阳区2004-2006年相关企业生产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逐年上升(P〈0.01),检测样品合格率2004、2005和2006年分别为87.5%、91.3%和97.9%。结论通过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生产环境职业危害现状正在改善,但存在问题仍不容忽视,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王炜  徐聿函  杨蕾  张金龙 《职业与健康》2014,(21):3024-3026
目的通过对2013年无锡市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无锡市企业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一般情况,以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开展的效果,为开展职业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13年无锡地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中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卡进行整理分析,并按企业经济类型、监测因素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共检测301家企业,检测工作场所中作业点数7 825个,合格率为91.82%,与2012年的合格率(87.86%)相比明显升高(χ^2=78.037,P〈0.01)。粉尘、有毒化学物、物理因素的合格率分别为95.54%、98.41%、83.62%;其中粉尘和有毒化学物的合格率较高,物理因素的合格率最低(χ^2=505.583,P〈0.01)。结论各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强执法力度;增强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采取防护措施;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护意识,进一步切实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王芸 《职业与健康》2014,(1):102-104
目的掌握北京市延庆县公共场所室内空气卫生状况,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提高卫生质量,为制定相应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T18204—2000及GB/T17220—1998的规定,于2010--2012年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卫生状况进行监测,根据GB/T9663—1996-GB/T9666—1996、GB/T9670—1996进行结果评价。结果2010-2012年共监测公共场所室内空气卫生指标17398项次,合格率为96.91%;3年合格率分别为95.66%、97.23%、98.39%,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48,P〈0.01);第1到第4季度的合格率分别为96.04%、96.24%、98.37%、96.76%,4个季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43,P〈0.01);各类公共场所中,5个行业间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8.44,P〈0.01),文化娱乐场所合格率最高(100.00%),公共浴室合格率最低(88.21%);3年间室内微小气候、照度和噪声的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年间空气质量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77,P〈0.01)。结论北京市延庆县公共场所室内空气卫生意义合格率总体较高,能够满足人们的卫生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大理州州级直管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的消毒效果和空气质量。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004-2007年大理市内属于州级管理的4类公共场所:旅店业、KTV娱乐业、美容美发业和桑拿浴室业的公共用品和空气采样进行微生物检测,结果4个年度4类公共场所公共用品总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0.38%、94.11%、96.56%和96.30%.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χ^2=28.93P〈0.01).其中旅店业上升幅度较大,由91.62%上升到97.84%,有显著性差异(χ^2=29.9,P〈0.01)。4个年度空气细菌合格率分别为94.26%、96.97%、94.24%和97.92%,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6.71,P〈0.01)。结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通过强化管理.消毒效果不断好转.卫生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陈冰霞  龚利强 《职业与健康》2014,(14):1973-1975
目的了解常熟市模特生产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为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按相关标准规范对作业场所开展职业卫生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7家模特生产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树脂粉尘、滑石粉尘、混苯、苯乙烯。树脂粉尘空气浓度合格率为52.8%,滑石粉尘合格率为26.0%;混苯合格率为100.0%,苯乙烯合格率为75.8%。经统计学分析,壳体成形和修补岗位的苯乙烯浓度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P〈0.05),壳体成型岗位苯乙烯浓度合格率偏低,危害较重。结论树脂粉尘、滑石粉尘、苯乙烯超标率较高。壳体成型、切边修磨等岗位存在较严重的职业危害。模特生产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不容乐观,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监护和加强防护措施和工艺改造。  相似文献   

12.
胡玮  刘萍 《职业与健康》2010,26(12):1339-1341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职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和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方法对2009年72家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及233家用人单位的7735名职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按企业所属性质分类,联营企业样品合格率低于其余经济类型企业的样品合格率。按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分类,物理因素、粉尘因素样品合格率远低于化学因素样品合格率。检出听力损失296人,发生率为13.5%(296/2200);白细胞低于正常值216人,发生率为7.42%(216/2910),二者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6,P0.01)。结论受检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噪声为主,加强对噪声的治理和加强职业健康监护是今后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同时应加大对联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力度,加强对物理因素、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某外商独资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和防护措施,为用人单位预防控制职业病提供依据。方法对该企业2005~2013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调查,了解各年度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计算其合格率,并对调查期间检测的化学有害因素和物理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合格率为91.43%,其中粉尘和毒物的合格率分别为98.18%和95.21%,物理因素的合格率为83.80%。化学有害因素的合格率(95.88%)高于物理因素合格率(8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砂轮磨尘、臭氧、苯、甲苯、三氯乙烯、丙酮、紫外辐射、噪声超标外,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限值要求。结论用人单位重视工艺技术的改进和防护措施的完善,职业卫生状况有了较明显的改善。但涂装车间的清洗岗位应进一步完善防护措施,使工人接触甲苯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达到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4.
郭庆华 《职业与健康》2014,(18):2533-2536
目的识别、分析和评价洛阳某高科技有限公司超纯多晶硅制造企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与措施,防止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方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检验检测法。结果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石灰石粉尘、单质硅粉尘)、化学因素(氯化氢及盐酸、氟化氢、二氧化氮、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物理因素(噪声、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检测结果显示粉尘检测合格率为100%,化学因素检测合格率为100%,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的检测合格率均为100%,噪声检测合格率为47%。该企业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100名作业人员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目标疾病。结论噪声与氯化氢是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尽管采取了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但仍存在较严重的噪声强度超标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用人单位应按照相应法律、法规的要求,并结合建议要求进行整改与落实,使其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达到国家规定职业卫生限值的要求,预防与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陈金茹  赵转地  钟海盛 《职业与健康》2011,27(24):2927-2929
目的 探索职业卫生培训的新模式.方法 建立企业职业卫生培训师模式,并选取深圳市宝安区30家企业试运行1 a.结果 27家企业实施“企业职业卫生培训师模式”,一年共培训23 503人次,培训率达96.7%.实施该模式后与实施前比较,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x2 =1 431.1,P<0.01)、个人防护用品自觉佩戴率(x2=1 717.287,P<0.01)、健康监护档案建档率(x2 =5.909,P<0.05)、建立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率(x2 --8.533,P<0.01)、防护设施完善率(x2=6.857,P<0.01)等指标均有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企业的整体量化评分均有明显提高.结论 企业职业卫生培训师模式能有效提高职业卫生培训覆盖率,推动企业的职业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深圳市西乡街道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探讨防治对策,为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制定职业卫生服务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西乡街道2010-2012年工矿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采用Excel录人数据,利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2年该街道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总合格率为76.46%,其中粉尘类最高,为97.05%;其次是化学毒物,为96.19%;物理因素最低,为28.69%。不同危害因素检测中,二甲苯合格率最高,为99.78%;其次分别是苯、正己烷、甲苯、粉尘、三氯乙烯,合格率分别为99.52%、98.70%、98.59%、97.05%和87.04%;噪声合格率最低,只有28.69%。结论西乡街道工矿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以有机溶剂(三苯、正己烷、三氯乙烯)和噪声为主,其中对三氯乙烯和噪声的治理控制效果较差,检测合格率较低,用人单位应加强对三氯乙烯和噪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治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某环氧模塑料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情况,提出合理的防护措施,提高该企业的职业病防治水平。方法对该生产环氧模塑料产品的电子企业开展基本职业卫生情况、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及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情况等调查,收集企业2012年工作场所中职业性危害因素检测数据和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采用Excel 2003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录入,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较健全,管理的实施尚不到位。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矽尘、酚醛树脂粉尘)、化学毒物(丙酮、环氧树脂)、物理因素(噪声)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噪声岗位超标率为43.7%,粉尘(总尘)超标率为36.4%,矽尘(呼尘)超标率为37.5%。部分作业场所设置了防尘、防毒设施。503名工人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中,检出X线胸片和电测听异常共143人(28.43%),其中胸片异常人员主要集中在预成型、配料和包装岗位,电测听异常人员主要集中在球磨、配料、预成型、挤出等岗位,有26人属于职业性噪声聋观察对象。讨论该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均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发生职业病的风险较高,应采取综合防护措施,有效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了解砖厂职业卫生现状,以便为政府监督部门提供参考,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治对策。方法河池市某县10家砖厂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然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家砖厂在职业卫生培训和职业卫生管理上做得相对较好,合格率分别为80%和60%;而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防护用品等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方面较差,合格率分别为10%、20%、40%。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中,粉尘合格率较低(63.79%)、噪声合格率较高(98.39%)。结论要加强对砖厂这样分散的、小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监督执法力度,扫清职业卫生监督执法的死角,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佛山市顺德区职业卫生状况,以便加强今后的职业危害因素监督监测工作。[方法]对顺德区2006-2008年职业危害因素的卫生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8年合计检测样品21 663份,合格率为75.58%。检测合格率,2006-2008年分别为69.79%、75.33%、82.31%(P〈0.01);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分别为75.01%、89.14%、42.98%(P〈0.01)。[结论]2006-2008年顺德区职业危害因素总体合格率不高,尤其是物理危害因素超标较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