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锴 《中国医药指南》2013,(17):271-272
目的主要对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与偏头痛性眩晕两组病例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其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的患有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疾病的患者70例,患有偏头痛性眩晕疾病的患者68例,分为两组疾病进行临床观察,同时主要采取后循环缺血(PCI)的高危因素检查、眼动检查和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及头颅MRI等检查方法,分析其各自的特征体现。结果患有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疾病的患者会出现血压异常、血脂或(和)血糖异常、血管超声异常、突然起身眼前发黑或头晕、高刺激ABR异常、头颅MRI异常(腔隙梗死)等不同症状;而偏头痛性眩晕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病、运动敏感、畏光或(和)畏声、眼动异常、偏头痛、MRI异常、高刺激ABR异常等症状。结论通过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与偏头痛性眩晕两组患者的症状分析,可见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发病年龄要比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患者的发病年龄要小,并且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发病症状主要体现在运动病、运动敏感、畏光或(和)畏声,这是不同于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的发病症状。通过详细的鉴别可以对两种病理的临床治疗采取更加正确的方法,帮助患者对症下药,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2.
探讨神经内科眩晕患者临床表现、病因。选择我院2014年1—10月收治的216例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因予以确诊。216例眩晕患者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104例;后循环缺血(PCI)患者50例,包括小脑梗死12例,TIA15例,腔隙性脑梗死22例,颈动脉畸形1例;其他62例,包括小脑出血4例,神经症30例,心律失常5例,高血压病6例,梅尼埃病9例,前庭神经元炎5例,突发性耳聋2例,病因不明1例。眩晕发病诱因较多,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主要病因,其次为后循环缺血。因此,医生应该加强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及后循环缺血的认识,尽早行头颅CT、心电图检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VBIV)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临床上多发于有动脉硬化或颈椎病患者。其缺血的主要原因为血管本身的病变或由于脑血流循环障碍 ,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皮层短暂性缺血 ,均可引起眩晕发作。本文采用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并与低分子右旋糖酐组疗效相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0例 ,患者为 1 996年 5月~ 2 0 0 1年1 2月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 ,均为椎 -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且均符合以下标准[1 ] :①眩晕发作的诱因 :因头位或体位突然变动的诱发 ,情绪改变 …  相似文献   

4.
黄淑华  宋金玉 《天津医药》2011,39(8):761-762
眩晕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也是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的常见表现,病因复杂。明确造成患者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病因,对于选择药物或手术治疗方案、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1]。本文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后循环缺血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这20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后循环缺血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构音障碍、肢体无力、头晕;最主要的体征为闭目难立征、共济失调、感觉障碍。后循环缺血患者住院时间与前循环缺血患者相比,时间较长(P<0.05)。后循环缺血患者血管受累情况主要为颅外椎动脉受累、基底动脉受累、颅内椎动脉受累、大脑后动脉受累、锁骨下动脉受累、混合动脉受累等。后循环缺血主要部位为远段端、混合病变、中段病变、近段。与前循环缺血患者相比,后循环缺血患者较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以及感染等并发症(P<0.05)。结论后循环缺血患者具有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的特点,患者的并发症较多,年龄较大,且住院时间较长,若患者存在血管危险因素,则会增加患者后循环缺血的概率,多数后循环缺血患者的预后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 6 0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30例。治疗组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5 0~ 72岁 ,平均 6 2 .6岁。对照组 :男 17例 ,女 13例 ;年龄 48~ 75岁 ,平均 6 5 .5岁。1.2 诊断标准 [1 ] :(1)眩晕为旋转感或视物晃动感或不稳感 ,多因头位和 /或体位改变而诱发。(2 )眩晕同时至少尚有一种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的其它症状 ,如眼症 (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 )、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或无力、猝倒、昏厥等。(3)有轻微的脑干损害体征 ,如角膜和 /或咽反射减退或消失 ,调视和 /或辐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选择尼麦角林对后循环缺血(PCI)所致眩晕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PCI眩晕患者72例作为本次对比实验观察对象;观察组40例以及对照组32例患者分组依据为不同的PCI眩晕治疗方法;观察组:尼麦角林+尼莫同;对照组:倍他司汀+尼莫同;通过对比眩晕等级评分以及眩晕障碍评分以突出尼麦角林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眩晕等级评分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PCI患者之间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P>0.05);在眩晕障碍评分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PCI患者之间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对于PCI眩晕患者,临床治疗药物选择尼麦角林,在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方面可以获得明显效果,并且未表现出药物应用不良反应的现象,可以将患者的眩晕等级评分以及眩晕障碍评分显著改善,最终显著提高PCI眩晕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药实践》2015,(7):485-486
目的:探讨急性后循环缺血(PC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的PCI患者86例。根据并发症类型分组。对照1组43例,为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后循环缺血(NDMPCI)患者;观察组43例,为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后循环缺血(DMPCI)患者;对照2组43例,为同期选择健康人员。患者眩晕间歇期按照常规实施BAEP检测,与对照2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按照常规对其完成BAEP检测后,最终获得的阳性率为23.26%,同对照1组的16.28%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1组分别与对照2组(0%)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PCI患者选择BAEP方法进行诊断,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1例后循环缺血梗死致眩晕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 11例后循环缺血梗死致眩晕患者,根据疾病发展程度、临床表征等采取治疗措施,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血液平均流速以及血脂指标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治疗后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血液平均流速分别为(54.62±4.28)、(48.49±2.88)、(48.13±3.07)cm/s,均明显优于治疗前的(42.84±3.71)、(35.27±3.19)、(33.96±3.24)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98、10.202、10.529,P=0.000、0.000、0.000<0.05)。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为(1.89±0.32)、(1.41±0.28)mmol/L,均明显优于治疗前的(2.63±0.67)、(1.03±0.44)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05、2.417, P=0.004、0.025<0.05)。结论在后循环缺血梗死致眩晕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血液流速,控制血脂指标,对于病情改善及降低疾病危险程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晓丹  刘文  洪克 《现代医药卫生》2013,(22):3393-3394
目的探讨临床患者被误诊为后循环缺血的原因及对策,提高对后循环缺血误诊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11月门诊和病房诊治的29例被误诊为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误诊原因。结果29例被误诊为后循环缺血的患者最后确诊为脑出血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8例、梅尼埃病4例、前庭神经元炎2例、桥小脑角肿瘤3例(听神经瘤2例、脑膜瘤1例)、脑转移癌1例、脑胶质瘤1例、多发性硬化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贫血1例、低血糖2例。结论详细了解病史并进行仔细的神经系统检查,提高对头晕,眩晕的原因认识,合理理解、运用影像学及经颅多普勒检查,可减少患者被误诊为后循环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探讨ABCD2评分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该院211例以急性眩晕为唯一主诉的住院患者,分为后循环缺血组和非后循环缺血组,比较2组间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史、血脂、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入院时ABCD2评分等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拟祛风定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自拟祛风定眩汤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14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体比较及临床控制率、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0%和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祛风定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型眩晕可明显提高临床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眩晕宁片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后循环缺血患者10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给予眩晕宁片口服,对照组采用定眩胶囊口服治疗,90d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3%,对照组为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宁片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疗效优于定眩胶囊,是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心衰患者心脏介入手术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0月于该院就诊的480例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对术后诱发迷走神经反射56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经Logistic回归分析,情绪紧张、血容量不足、术后疼痛、拔出鞘管、空腔脏器压力为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危险因素。结论 情绪紧张、血容量不足、术后疼痛、拔出鞘管、空腔脏器压力与术后诱发迷走神经反射有一定的相关性,积极预防迷走神经反射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正>后循环缺血是各种原因造成椎基底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导致所支配区域的脑组织缺血的脑血管疾病,临床常见,其引起的眩晕症状,在诸多症状中,是比较常见且难恢复的。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恩必普注射液)联合治疗,眩晕等症状得到很好改善,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近2年我院后循环缺血患者113例,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眩晕症状,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头晕症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文自2017年4月开始挑选我院所收的后循环缺血患者,至2019年4月止,共挑选82例患者纳入此次研究。患者均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按照选定方法进行分组,最终分为每组41例的两个小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选方法为计算机表法。在两组治疗方案的选取上,两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联合血栓通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治疗。整理两组数据,比较两组治疗后多项指标(包括止晕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眩晕评分,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多项内容)。结果两组止晕效果,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和眩晕评分,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均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可显著改善患者头晕症状,改善其神经功能,且治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后循环缺血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主要原因为动脉硬化,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为头晕或眩晕,伴有肢体麻木、无力、复视、头痛等症状。本研究应用尼麦角林治疗后循环缺血并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观察应用尼麦角林(乐喜林)治疗后眩晕改善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后循环缺血(PCI)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 [1].现将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对96例临床诊断为PCI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组:男59例,女37例;年龄38~70岁,平均58.6岁;病程8 d~10年.  相似文献   

19.
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表现为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呼吸节律减慢,呼吸减慢),惊厥,瞳孔改变,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近年来,脑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病率在各大重症科室有上升趋势,此病的病死率已占80%以上,发病率没有年龄的限制。我科于2002年3月至2003年10月收治缺血缺氧性脑病病人10例,运用护理程序使这组病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奥扎格雷钠联合天麻素和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无局灶体征的后循环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无局灶体征的急性期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天麻素注射液600 mg、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160 mg,分别加入250 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天麻素注射液600 mg、ATP 20 mg/辅酶A 100 U,加入250 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能经口进食后两组均应用拜阿司匹林200 mg和立普妥20 mg,每日1次口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眩晕症状基本控制的平均起效时间,总有效率,出现临床症状体征加重、出血等不良反应的比例.结果 两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眩晕症状控制时间要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治疗用药均耐受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奥扎格雷钠联合天麻素和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无局灶体征的后循环缺血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