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庆  魏嵋 《新中医》2011,(10):128-129
便秘是指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排便时间延长,排便困难,粪便干结,或欲大便而坚涩不畅的一种病症。中医学认为,便秘病位在大肠,病因病机虽有多种,但对于老年人总以虚证为多,阴阳失调,气虚血弱,津液不足,脏腑功能衰退而致大肠传导不利为主要关键。清代名医刘鸿恩谓:“诸病多生于肝,肝为五脏之贼。”周学海《续医随笔》云:“肝者,贵阴阳,统气血……握升降之枢也。  相似文献   

2.
便秘是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的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为特征的病症。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常常影响人类健康,甚至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中医在便秘的治疗及防护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现简述如下。1敷脐疗法脐通五脏,乃真神往来之门户。是人体先于脏腑与  相似文献   

3.
便秘其发病主要与肝、脾、胃、大肠等脏腑功能失调相关 ,大便排泄的正常与否 ,既与大肠的传导密不可分 ,又与肝的条达疏泄息息相关。情志不畅则肝气郁滞 ,大肠之气不得肝之疏泄 ,则传导失司 ,糟粕蓄而不去引起便秘。  相似文献   

4.
<正>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结肠运动无力症,出口阻塞综合征等,祖国医学认为与热结、气滞、血虚、气虚,阳虚等有关,本人经临床实践观察,认为与五脏气机关系尢为密切。 气在人体,内则脏腑经络,外则肌肤皮毛,周流不息,运行不止,无处不到。在各个脏腑功能的协调配合下,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同样,大肠传化功能的正常运行,大便的通畅调合,也赖于各个脏腑气机运行的调畅。脏腑发生病变,自然可影响到大便。肺为华盖,主一身之毛,为五脏六腑布散津液,与大肠相表里,若肺气失宜,壅滞不降,致大肠传导阻滞则发便秘。脾与胃相  相似文献   

5.
疏肝润肠法治疗便秘所致肠易激综合征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中医药学刊》2003,21(4):565-565,572
便秘其发病主要与肝、脾、胃、大肠等脏腑功能失调相关,大便排泄的正常与否,既与大肠的传导密不可分,又与肝的达貌泄息息相关。情志不畅则肝气郁滞,大肠之气不得肝之疏泄,则传导失司,糟粕蓄而不去引起便秘。  相似文献   

6.
武庆梅  赵金彩  顾焕新 《河北中医》2012,34(9):1411-1412
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变。中医学认为,便秘系因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粪质干燥或坚硬,艰涩难下,与脾、胃、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如阳明胃热过盛,热灼津液,津伤液耗,肠道失润;脾气不足,则气虚而传送无力;肝气郁结,气机壅滞,则"气内滞而物不行";气郁  相似文献   

7.
肛门坠胀辨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肛门坠胀是肛肠科常见的症状 ,其表现或为便意频频 ,或为里急后重 ,或为肛门下坠感 ,或为肛门内异物感。临床上有些患者以肛门坠胀为主诉 ,通过肛门指诊、肛门镜、直肠镜及钡剂造影等检查 ,排除肛肠科手术之征后 ,笔者分型论治而效果颇佳。1 病因病机肛门的正常生理功能依赖肺气之宣肃、脾气之升清、肝气之疏泄、肾气之开阖。若肺脾肝肾等脏腑有病 ,均可引发肛门病变。正如《血证论》中论述 :“魂门之病 ,有由中气下陷 ,湿热下注者 ;有由肺经遗热 ,传于大肠者 ;有由肾经阴虚 ,不能润肠者 ;有由肝经血热 ,渗漏魄门者 ,乃大肠之末与各脏腑相…  相似文献   

8.
五味入口,经胃之腐熟,脾之运化,泌其精微,敷布一身,其糟粕下传大肠为大便。《儒门事亲》中说:“胃为水谷之海,日受其新,以易其陈,一日一便乃常度也。”每日大便是人体排泄糟粕的生理功能。 习惯性便秘多由于元气虚弱,大肠蠕动减弱所致,多见于老年人、产后、术后或脑力劳动缺少活动的人。这类患者便秘史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平时须依赖通泻剂排便,日久效渐减弱,深以为苦。多伴  相似文献   

9.
正《医学入门》提出"肝病宜疏通大肠",指出"肝病"可从中医之大肠论治,治疗应以疏通大肠为要。临床诸多医家将疏通大肠法运用在现代肝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我们从中西医角度出发,通过理论探究、现代医学研究、临床应用等角度进行探讨,以期为肝病的治疗提供临床指导。1理论探究最早提出"肝病宜疏通大肠"乃明代著名医家李梴。《医学入门·脏腑》云:"肝与大肠相通,肝病宜疏通大肠"。李梴之后未见有阐释"肝病宜疏通大肠"的专论。对于肝与大肠  相似文献   

10.
<正>直肠黏膜脱出于肛门外即为脱肛,又称直肠脱垂。轻度脱肛仅在大便时感觉肛门坠胀,且有物脱出,但便后能自行回复。重度者开始大便时直肠即脱出,必须用手托起直肠,以助其回复。脱肛除了与大肠有关外,还与肺、胃、脾、肾脏腑有关。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肾开窍于二阴,主一身之元气。以上脏腑有病变都有可能影响大肠,发生脱肛。脱肛病机不外虚实两端。  相似文献   

11.
便秘当重理肺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便秘乃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它是指大便经常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质软、有便意而排便困难的一种病证,并不是病名,只是消化系统多种疾病因素形成的原发性或继发性排便障碍的一类症候群。隋《诸病源候论.大便不通候》云:"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脏不和,冷热之气不调,热气偏入肠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痞结,壅塞不通也。"其病位在肠,为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故临床多责之脾胃,以通下论治,然五脏相生相克、相侮相乘,便秘日久,必涉他脏。清.陈士铎《石室密录.大便闭结》亦云:"大便闭结者,人以为大肠燥甚,谁知是肺气燥乎?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而肾经之水仅足以自顾,又何能旁流以润溪涧矣?"  相似文献   

12.
肺与大肠通过经络上的络属关系,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的相互络属关系:1)肺主宣发是大肠得以濡润的基础,大肠润滑有度,则大便通畅.2)肺主肃降是大肠传导的动力,肺气通畅,则大肠腑气通,大便亦通.3)当发生病变时,肺与大肠亦相互影响,即脏病及腑,腑病及脏.临床上用肺病治肠法,如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哮喘急性发作等病证配用通腑法,...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认为便秘发病主要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病位虽在大肠,但与肝、脾、肾、肺、胃等脏腑密切相关,因此治便秘需从脏腑入手,从整体着眼,辨证施治,使诸脏调和,则大便自通。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974-1976
目的:为观察和验证电针大肠俞募穴治疗功能性腹泻患者大便症状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CT方法将40例功能性腹泻的患者通过中央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采用电针大肠俞募穴治疗;对照组16例,用西药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结果:俞募配穴组在治疗4周、8周后随访时对周排便次数的改善、在8周后随访时对大便性状的改善均优于洛哌丁胺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便情况总体疗效差别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大肠俞募穴在改善功能性腹泻患者大便情况方面疗效明显,但与对照组相比其临床疗效并未明显优于盐酸洛哌丁胺胶囊。  相似文献   

15.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脏腑相关的特色理论之一,肺与大肠在生理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上相互为用.文章从肺对大便的调节作用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在生理、病理和治疗上的相互影响.肺主要通过对气机和津液的调节两个环节影响着大便,由肺病所致的大便异常,无论便秘或泄泻,均可从肺论治,此法称为“肠病治肺”.“肠病治肺”的具体方法如宣肺肃肺理肺气、补益肺气、补益肺阴等.  相似文献   

16.
肺之化源欲绝是指肺不主气,生气之源衰竭的病理变化。肺吸纳天气,复与水谷精气结合,积于胸中,即为宗气。其上出喉咙以司呼吸,通过心脉而布散全身。百脉皆取气于肺,脏腑、经络、形体均受其荣华。故《中藏经》云:“肺者,魄之舍,生气之源,乃五脏之华盖也,外养皮毛,内荣肠胃,与大肠为表里,  相似文献   

17.
李瑞  林扬 《中医杂志》2003,44(11):827-829,842
通腑法并非只是以荡涤肠道、通导大便为目的。大肠之畅通与否直接关系着六腑乃至于五脏气机的升降,同时,气机升降正常则可转输精气,排泄糟粕,使人体达到正常的阴阳平衡,即新陈代谢。因此,通腑法是指通过通利腑气,使大便畅通,达到疏调脏腑气机的目的,从而治疗各种与腑气有关的病症。通腑法最早见于  相似文献   

18.
活血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韩柯  王茂男 《吉林中医药》2007,27(12):16-16,18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为饮食所伤、情志失调、感受外邪、脏腑虚弱;其病位在大肠,但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脾虚胃热乃发病之本,湿热为发病之标,血瘀肉腐为局部病理变化。故治疗应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9.
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在临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临证须以中医思维为主导,结合患者证情、体质辨证施治,以调畅气机为主要治疗法则。通过宣畅肺气、健运脾气、和降胃气,进而使脏腑气机调畅,大肠腑气得通,大便有常,但不可过用攻伐,伤人体质。  相似文献   

20.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水样物为特征的病证。泄泻乃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理变化在肠,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临床多责之脾胃、肝肾。疗效差强人意时,从肺论治却得到出乎意料的疗效。以下阐述从肺论治泄泻的一些经验,与同道探讨。1理论探讨肺与大肠乃阴脏阳腑,二者皆禀大气中金气而生,亦有相互络属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