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行Ⅰ期切开引流挂线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光泽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所有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引流组和切开引流挂线术组各40例,单一引流组行切开引流术治疗,切开引流挂线术组行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肛门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创面水肿和疼痛程度;术后1个月患者直肠最大耐受阈值、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及生活质量;两组术后3个月内肛瘘及脓肿复发情况。结果 切开引流挂线术组住院时间、肛门切口愈合时间较单一引流组短,术后7 d创面水肿和疼痛评分较单一引流组低,术后1个月直肠最大耐受阈值、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较单一引流组大,生活质量评分较单一引流组高,术后3个月内肛瘘形成率、脓肿复发率较单一引流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给予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Ⅰ期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可缩短住院时间及肛门切口愈合时间,减轻肛门疼痛及水肿程度,促进肛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肛瘘形成率及脓肿复发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李新儒  黄飞 《中国校医》2001,15(4):287-288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在高校学生中发病率较低 ,诊断容易 ,治疗简单。但由于局部解剖位置特殊 (腔隙多 ) ,术后愈合时间长 ,假愈现象较多 ,影响同学们的生活和学习。为此我院外科对 30例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患者采用肛周皮下脓肿切开术、低位脓肿切开皮下贯通引流术、高位脓肿切开加胶管引流术以及高位挂线术等术式治疗 ,均获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0例中男性 2 5例 ,女性 5例 ,年龄 18~ 2 4岁 ,平均 2 1岁。病程 2~ 7d ,平均 3d。肛周皮下脓肿切开术 10例 ,低位脓肿切开皮下贯通引流术 9例 ,高位脓肿切开加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切开双挂线引流术治疗蹄体型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切口起于肛门括约肌的外侧,在后侧齿状线处用探针寻找内口或可疑肛窦,于后侧脓腔一并切开.彻底清除感染肛窦、肛腺及肛腺导管.后侧括约肌上挂橡皮筋.打开肛周切口与后侧切口之间脓腔间隔,中间皮桥旷置,用橡皮筋挂虚线引流,用0.5%的甲硝唑冲洗脓腔.结果 本组24例全部治愈,疗程14 ~ 22d,平均18d.术后半年至1年复查,无一例发生肛门失禁、肛管直肠狭窄或肛门畸形,肛门功能均正常.结论 切开双挂线引流术治疗蹄体型肛周脓肿,最大程度保护了肛门括约肌功能及肛周正常组织,无术后肛门变形、狭窄、失禁等后遗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郁增强 《中国校医》2012,26(2):112+114-112,114
2007年5月-2011年5月,利用寻找内口切开引流,挂线一次性根治68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无1例遗留肛瘘、肛门失禁、肛门狭窄等并发症,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董建良 《现代保健》2011,(33):49-50
目的探讨扁桃体周围脓肿期行扁桃体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探索总结扁桃体周围脓肿一次性根治的临床治疗经验,评价其疗效,为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61例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于脓肿期先行穿刺排脓或切开排脓,3—4d后行扁桃体切除术。结果61例中全部一次手术成功,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及手术风险无明显增大,术后无1例复发。结论扁桃体围周脓肿期行扁桃体切除术安全可行,能迅速解除患者痛苦,脓肿切开引流和扁桃体切除两次手术一次完成,病程短,费用低,疗效好,一次性根治,无复发,是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武玉杰 《药物与人》2014,(5):137-138
肛瘘大多为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继发病,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排脓后,脓腔逐渐缩小而形成瘘道,内口多在肛门直肠脓肿原发感染的肛窦处,外口多在肛门直肠脓肿破溃,或切开处。内口借瘘道与外口相通。肛瘘占肛门直肠疾病的4.6%。此病常见于20到40岁的年轻人,男多于女。本人近两年来对收治的67例肛瘘患者进行分型,并相应采取切开法,瘘管剔除法,挂线法,切开挂线法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彭澎 《工企医刊》2001,14(4):11-12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简称肛周脓肿)以往手术治疗多采用先切开排脓引流,待脓腔缩小形成管腔后,再行二次手术。我院采用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13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81例,女55例;年龄14个月~68岁,平均39岁;病程3天~17天,平均7天。脓肿部位:肛周浅部脓肿90例,坐骨直肠窝脓肿28例,骨盆直肠窝脓肿6例,蹄铁形脓肿7例,直肠粘膜下脓肿5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无内口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2012年9月采用不同术式治疗无内口的直肠肛管周围脓肿5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一次性愈合53例,1例形成肛瘘,治愈率98%.结论 正确认识并理解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概念,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减少手术创伤,取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王金凤 《健康必读》2008,7(2):65-65
我科自2000年4月至2006年5月,收治10例直肠周围脓肿,其中骨盆直肠窝脓肿3例,直肠后间隙脓肿6例,高位后马蹄形脓肿1例,均采用直肠内壁挂线术治愈,随访无一例复发。  相似文献   

10.
我科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达到一期根治的目的,效果较佳,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47例,女115例,年龄16岁~68岁,病程3天~12天。1.2 治疗方法根据脓肿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脓肿部位在下),局部常规消毒,局麻,在脓肿处作放射状切口,排净脓液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脓腔,然后用软质球头探针,通过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肛周脓肿一次切开挂线术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对2004-01/2009-01在怀柔区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120例肛周脓肿患者均实施脓肿一次切开挂线术.结果 一次手术成功116例,治愈率96.7%,后遗肛瘘4例(3.3%),疗程14 ~29 d,平均18.7 d,无1例发生肛门失禁,肛管直肠狭窄及严重的肛门畸形等并发症.结论 肛周脓肿一次切开挂线术成功率高,既减少了患者二次人院手术的痛苦,又节约了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治疗与切开引流术在哺乳期乳腺脓肿治疗方面的差异,探讨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该院58例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穿刺冲洗组27例和切开引流组31例。穿刺冲洗组患者中15例行经皮穿刺抽液、脓腔冲洗,12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置管引流冲洗。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脓肿完全吸收时间,统计两组治疗失败及复发例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脓肿发生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冲洗组脓肿直径较切开引流组小(P=0.023),对两组进行亚组分析,脓肿直径3 cm的患者中,穿刺冲洗组12(44.4%)例,切开引流组22(7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穿刺冲洗组平均穿刺次冲洗数(5.32±1.27)次,切开引流组平均切开换药次(6.21±2.34)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冲洗组中2例患者穿刺+冲洗治疗脓肿未愈,遂切开引流治疗。穿刺冲洗组患者脓肿完全吸收时间(4.27±2.60)d,较切开引流组的(7.60±1.94)h短(P0.01)。切开引流组瘢痕直径较切开引流组更加明显(P0.01)。对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发现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随访3~12个月,穿刺冲洗组2例患者4个月后脓肿复发手术治愈。结论哺乳期乳腺脓肿的微创穿刺治疗相对于切开引流操作简单、创伤小,尤其对单发、较小的脓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王健  王春辉 《职业与健康》2004,20(6):116-117
1988~2000年,我们对160例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采用一期对口引流法治疗,均一期治愈. 1临床资料 本组男132例,女28例;年龄10~82岁,病程5~8 d,脓肿位于肛门一侧的21例,位于肛门双侧的39例,其中马蹄型的19例.脓肿分型,皮下脓肿17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102例,肛管后间隙脓肿19例,其他混合型脓肿22例.内口位置,齿线处151例,肛门肛直环上9例,在戴石位6点90例,2点22例,3点18例,9、11点各9例,12点12例.病理检查:36例取脓腔内壁组织作病理,报告均为非特异性炎性肉芽组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脓肿型、溃疡型淋巴结核切开引流病灶清除,脓腔内利福霉素纱条填塞换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受治疗的73例脓肿型、溃疡型淋巴结核患者,在全身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脓肿切开、脓腔及窦道内病灶清除及利福霉素钠纱条腔内填塞换药的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脓腔在21~45 d内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5.7 d,仅有2例在1年内复发,经再次同样处理后治愈。结论采用脓肿切开引流、病灶清除脓腔内利福霉素钠纱条填塞换药的方法治疗脓肿型、溃疡型淋巴结核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王金强  陈行琼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1):1761-1762
目的分析并评价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共治疗80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病人。结果本组80例病人全部治愈出院,实施一次切开手术者的治愈时间平均为7~15日;实施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手术者的治愈时间平均为19~35日。全部病人术后进行随访半年~2年,未见后遗症病例,无复发病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在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治疗方面疗效理想,该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安全、见效迅速、不易复发、无后遗症、疼痛较小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切开引流和一次根治术各有哪些优缺点?目前临床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切开引流术和一次切开根治术。切开引流只是放脓减压,常需要二次手术,一次根治即一次将脓肿(包括清除内口)彻底治愈。一般来说,肛周感染一旦成脓,很难自行吸收,即使向外自行穿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狭窄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将24例肛管直肠狭窄分为高位、低位狭窄,而分别采取挂线术(7例)、纵形切开(横缝成形12例,“Y-V”皮瓣成形5例)术。结果24例患者均治愈,随访1-5年,无复发。结论肛管直肠狭窄原因很多,形成复杂,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证,个体化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加强术后管理,是治疗肛管直肠狭窄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顾明 《中国校医》2014,28(9):692-692
目的比较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肛周脓肿患者按照其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分别标记为挂线组、引流组。挂线组50例患者进行切开挂线术治疗,引流组46例患者进行切开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挂线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且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挂线组患者术后肛瘘形成率为6.25%,脓肿复发率为5.00%,引流组患者术后肛瘘形成率为23.75%,脓肿复发率为22.50%,2组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相比,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患者术后恢复快,减少住院费用,明显降低肛瘘形成及术后脓肿复发的可能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腹部多房多腔脓肿是由于脓腔大.经过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病程反复迁延,脓腔逐渐纤维化.由单一的脓肿而逐渐形成多房多腔脓肿。往往手术难以一次性完整的切除.如果这样的脓肿又位于深部隐蔽处。例如:肝左叶脓肿、膈下脓肿、盆腔脓肿等,因无法直视,手术操作非常困难.被视为外科难治性脓肿。我院自2000-2005年共收治20例肝脓肿、膈下脓肿、盆腔脓肿患儿。均采用经腹手术,切开脓肿,留置双腔负压冲洗管,术后含药液反复冲洗脓腔.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许瑞明 《中国校医》2009,23(4):452-452
肛周脓肿,即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普外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常规的治疗手段是切开引流.笔者自2001年4月至2006年5月随机将患者分成2组,一组常规行切开引流,另一组采用切开挂线.2组疗效有显著差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