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建立感冒灵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制定感冒灵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实验依据,完善感冒灵颗粒的质量控制理论及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确定野菊花含量。结果野菊花的薄层色谱具有鉴别特征,薄层色谱斑点清晰,无阴性干扰。结论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专属性,为制定感冒灵颗粒的质量控制指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柴黄双解颗粒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鉴别方中黄芩、大黄、青蒿、大青叶和草果。结果薄层色谱鉴别中色谱斑点清晰,阴性空白无干扰。结论所建立的鉴别方法专属性强,方法可靠,可作为柴黄双解颗粒的定性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柴黄双解颗粒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鉴别方中黄芩、大黄、青蒿、大青叶和草果。结果薄层色谱鉴别中色谱斑点清晰,阴性空白无干扰。结论所建立的鉴别方法专属性强,方法可靠,可作为柴黄双解颗粒的定性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天龙熄风颗粒中天麻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改进,薄层色谱较部颁药品标准中的原方法清晰背景干扰少,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5.
益气通鼻颗粒中白术鉴别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益气通鼻颗粒中白术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不同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进行定性鉴别。结果文中所采用的6种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好。结论本试验可为本品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盆炎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狗脊和鸡血藤等药材进行鉴别。结果在薄层色谱中能清晰地鉴别出盆炎颗粒中的狗脊和鸡血藤,并且阴性无干扰。结论已建立的鉴别方法可行,斑点清晰,分离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作盆炎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廖巍  王小英 《今日药学》2009,19(2):44-45,35
目的 建立复方益母草颗粒中主要成分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研究该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分析方法对该制剂中的益母草、黄芪、延胡索等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各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各自对照品色谱相同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该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作为该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关键调:复方益母草颗粒;益母草;黄芪;延胡索;薄层色谱法  相似文献   

8.
对天龙熄风颗粒中天麻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改进,薄层色谱较部颁药品标准(试行)中的原方法清晰,背景干扰少,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9.
对天龙熄风颗粒中天麻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改进,薄层色谱较部颁药品标准(试行)中的原方法清晰,背景干扰少,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0.
亓伟  张皓 《北方药学》2013,(1):13-13
目的:建立风热感冒颗粒的荆芥穗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方法:对荆芥穗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所用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风热感冒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张先林  孙蕾  吴旭彤 《中国药师》2014,(8):1421-1423
目的:建立脑瘤克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鉴别成方制剂中姜半夏、莪术、石菖蒲、猪苓;采用HPLC法对吉马酮含量进行定量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 (2)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50:50),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6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5μl.结果:TLC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阴性对照无干扰;吉马酮线性范围为7.824~78.240 μg·ml-1(r =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1%,RSD=2.09% (n=9).结论:该法简便、灵敏、重复性好,所建标准可用于脑瘤克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李育民 《中国药业》2013,(23):33-35
目的 建立鉴别香芍颗粒质量的薄层色谱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方中香附、白术、白芷、淫羊藿进行鉴别.结果 薄层色谱上均鉴别出制剂和各种药材的特征斑点,阴性对照色谱中无此斑点.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操作简单,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王坤  张祖亮 《海峡药学》2014,(11):89-91
目的建立十味疏风通窍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颗粒中黄芪、甘草进行定性鉴别,并用HPLC-ELSD法测定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在TLC色谱中均能检测出黄芪甲苷和甘草,阴性无干扰。黄芪甲苷浓度范围在60.06μg·m L^-1~300.30μg·m L^-1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4%,RSD为1.50%(n=6)。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十味疏风通窍颗粒的质量标准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建立定眩颗粒质量控制指标。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天麻、蔓荆子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中的天麻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鉴别的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含量测定天麻素的进样量在0.083~1.65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33%(n=9),RSD为2.38%。结论该方法简便,专属性强,可作为该颗粒的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5.
杨励  左亚杰  鲁虹  曾建国 《中国药业》2012,21(10):26-27
目的 建立益肺通络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黄精、紫花地丁、百部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矮地茶的主要成分岩白菜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在薄层色谱中可检出黄精、紫花地丁、百部的特征斑点,且斑点清晰,易于观察;岩白菜素进样量在0.054~0.5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形关系良好(r=0.99906),平均回收率为98.54%,RSD为1.31%(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梁永平 《中国药业》2011,20(7):20-21
目的探讨复方通肠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大黄、枳实、赤芍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辛弗林的含量。结果在薄层色谱鉴别中,检出了枳实、大黄、赤芍;在含量测定中,辛弗林进样量在0.412~1.64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平均回收率为100.18%,RSD=1.26%(n=9)。结论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稳定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复方通肠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莲蒿颗粒的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定性鉴别莲蒿颗粒中的一枝蒿、干姜及甘草;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荭草苷及一枝蒿酮酸的含量。结果莲蒿颗粒中一枝蒿、干姜及甘草的TLC图谱斑点清晰、重复性好、分离较好、专属性强、方法简便,阴性对照无干扰。荭草苷和一枝蒿酮酸的质量浓度分别在9.42~75.36(r=0.999 5)和4.83~77.28μg·mL-1(r=0.999 8)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47%和98.57%,RSD值分别为1.82%和1.38%;2个指标测定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准确度实验RSD值均低于2.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8.
胡美芳  林桂涛 《齐鲁药事》2005,24(4):211-213
目的 建立盆炎赤金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金荞麦、延胡索、浙贝母、夏枯草、车前子进行鉴别;采用RP -HPLC法测定制剂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 在TLC中以金荞麦、夏枯草、车前子对照药材为对照,能较好的鉴别出制剂中的金荞麦、夏枯草、车前子,以延胡索乙素、贝母甲素对照品为对照,能较好的鉴别出制剂中的延胡索、浙贝母;RP -HPLC法能准确的测出制剂中芍药苷含量,其浓度在0 . 0 6~0. 6mg·m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 9997,平均回收率为99. 5 4 %,RSD 为1. 31%。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可行,能准确的对盆炎赤金胶囊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复方羊角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复方羊角颗粒中的白芷和川芎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荆中的欧前胡素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检测波长为300nm,流速为1.00mL/min。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易于识别;欧前胡素进样量在0,0988-1.97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RSD为0.44%,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复方羊角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茵陈大黄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以薄层色谱法鉴别处方中的茵陈、醋大黄和甘草,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茵陈大黄颗粒中茵陈、醋大黄、甘草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黄芩苷在0.12-1.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16758.63X-3532.15,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6%,RSD=1.4%。结论:茵陈大黄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分离度好,可控制该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