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 ,我们应用改良Hoffer胫前肌腱劈开移位术治疗痉挛性脑瘫姿势性内翻足 17例 ,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7例 (2 1足 ) ,男10例 ,女 7例 ;年龄 4~ 9岁 ,平均年龄6 4岁 ;双足 4例 ,右足 8例 ,左足 5例。单肢瘫 5例 ,偏瘫 4例 ,双肢瘫 8例。 14例为早产 ,2例为产后窒息 ,1例为幼时高热引起。所有患足于休息、放松位时内翻畸形不明显 ,在行走时 ,胫前肌腱明显紧张 ,可见胫前肌腱紧绷于足背内侧皮下 ,足跟内翻 ,有足内收、前足旋后畸形。 12例 (14足 )伴有不同程度的跟腱紧张及马蹄足。1 2 手术治疗 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方法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1例,男15例、女6例,单侧11例、双侧10例,共31足,均为单纯性马蹄内翻足。年龄5天~5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3.6个月,最长25个月。外观畸形消失,关节功能良好。X线表现正常。已行走的足发育良好,步态正常。结论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可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用自体半腱肌或异体同种胫前肌解剖重建腘腓韧带,治疗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以探讨该手术的方法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的患者13例,全部患者均为复合损伤,术前胫骨外旋程度与健侧相比均10°。患者均采用自体半腱肌腱或异体胫前肌腱解剖重建腘腓韧带的手术方法,手术前后均进行胫骨外旋角度、关节活动度检查、膝关节正侧位X线、膝关节MRI以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以评定膝关节功能损伤及恢复情况,比较结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前所有患者胫骨外旋角度与健侧相比全部10°,术后胫骨外旋角度与健侧相比减少0°~5°者8例,占61.5%,减少5°~10°者3例,占23.1%,减少10°~15°者2例,占15.4%。术前患者伸膝受限者2例,与健侧相比屈曲受限5°~10°者3例,11°~20°者5例,20°者3例;术后屈曲受限5°~10°者2例,占15.4%,屈曲受限10°者1例,占7.7%,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都有所改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的(38.3±2.9)分增加到术后的(82.5±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体半腱肌腱或异体胫前肌腱解剖重建腘腓韧带,是治疗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的良好方法,手术安全、操作简单,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T形钢板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桡骨远端骨折15例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结合外同定架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5例患者随访2~26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骨折愈合良好.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背伸45°±2°,掌屈54°±1°,尺偏33°±2°,桡偏27°±1°,前臂旋前88°±1°,前臂旋后82°±1°.所有病例均无内固定松动、骨折移位、针道感染、肌腱损伤等并发症.按照Gartland与Wedey评价标准,优13例,良2例.结论 T形钢板内固定可良好地维持骨折处对位对线,恢复关节面的平整;结合外固定架可以防止术后骨折再塌陷,维持桡腕关节间隙正常位置,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两套血供的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在老年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价值.方法 对足踝部软组织严重缺损的27例老年患者进行两套血供的小腿外侧岛状逆行转位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最大者23.0 cm× 8.0 cm,最小者7.0 cm×5.0 cm.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参照王澍寰教授对皮瓣移植功能的具体标准进行预后评价分析.结果 术后27例皮瓣均成功存活,供区创面均直接缝合,无器官移位畸形.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后皮瓣感染、坏死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6~12个月.其中17例患者皮瓣外观较满意,综合评分为优;9例患者皮瓣外观较臃肿,无踝关节屈伸功能异常,二期行皮瓣整形后外观较满意,综合评分为良;1例患者伸肌腱损伤,二期行肌腱移植后行走正常,综合评分为可.供区愈合良好.结论 小腿外侧岛状逆行转位皮瓣结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两套血供皮瓣对老年患者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对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云南中德骨科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依照患者接受的复位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开展前瞻性研究。对照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治疗优良率,手术与恢复情况,术前和术后1年踝关节功能与疼痛情况,术后1年踝关节活动度,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1年两组患者美国足与踝关节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跖屈、背伸、内翻、外翻等各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于踝关节骨折,相比于切开复位内固定,采用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效果更好,可以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伸肌下支持带移位治疗慢性外踝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踝关节镜下采用伸肌下支持带移位替代距腓前韧带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13例作为研究对象。术中先在踝关节镜下检查并处理踝关节内病变。镜下寻找伸肌下支持带,将其部分牵拉、移位至腓骨远端,以锚钉固定或穿过腓骨远端骨隧道,以挤压钉固定或打结固定。术后检查患者患踝症状、距骨内翻及前移角度、影像学检查进行疗效评价,并以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量表评分对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进行综合评估。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终末时均无踝关节不稳定及踝关节活动受限症状。术后检查距骨倾斜角度、距骨移位距离、踝关节内侧间隙分别为(3.5±0.8)°、(3.3±0.5)、(3.5±0.2)mm,均较术前的(12.5±3.5)°、(10.8±3.0)、(4.9±0.8)mm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AOFAS踝-后足量表疼痛、行走能力、步态异常、后足内外翻、屈伸活动、踝-后足稳定性、力线、总分分别为(4.95±1.30)、(7.9±1.6)、(5.1±1.7)、(5.6±0.8)、(5.2±0.9)、(4.9±0.5)、(5.1±1.6)、(47.6±0.8)分,与术后的(11.84±3.10)、(11.7±1.4)、(8.9±2.1)、(12.1±2.7)、(11.8±1.7)、(11.3±3.1)、(9.8±2.5)、(93.2±6.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均无感染、皮肤坏死、神经损伤、骨折等并发症出现。结论踝关节镜下伸肌下支持带移位替代距腓前韧带的手术方式创伤小,过程简单,治疗周期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治疗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的临床特征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86例。结果本组86例患者治疗效果,依据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症状和随访的X线片,主观感觉、功能检查,评定疗效。本组优62例,良13例,可5例,差6例,优良率为87.2%,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断钉等情况。结论术前认真检查、准确诊断,精确的解剖复位和有效内固定是提高踝关节损伤下胫腓联合分离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Ponseti方法微创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骨科应用Ponseti方法微创治疗(手法矫正加石膏固定加经皮跟腱切断加足外展支具治疗)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160例,按年龄分组为:新生儿期(出生~28天)45例,小婴儿期(1~6个月)52例,大婴儿期(6~12个月内)50例,幼儿期(1~3岁)13例.对各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按Pirani评价方法,158例245足(98.8%)获满意纠正.各年龄组别治疗前后Pirani评分为:新生儿期治疗前(4.56±0.43)高于治疗后(0.16±0.26),t=58.24,P<0.05;小婴儿期治疗前(4.72±0.48)高于治疗后(0.13±0.25),t=84.24,P<0.05;大婴儿期治疗前(4.54±0.53)高于治疗后(0.17±0.23),t=82.30,P<0.05;幼儿期治疗前(4.77±0.56)高于治疗后(0.23±0.25),t=43.08,P<0.05.142例患儿获得有效随访,现均处于支具使用期.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28个月,平均17.45±2.33个月.随访患儿外观畸形矫正,踝关节背屈>10°,内收内翻高弓均消失,已行走患儿跟腱有力,足发育良好,步态正常.结论 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疗效确切,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从2006年1月~2008年10月,实施42例踝关节骨折手术,对内踝骨折复位采用螺钉及张力带固定;外踝骨折行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大于关节面1/4时,从前方置入4.5mm加压螺钉固定;下胫腓韧带损伤者,以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结果随访6一12个月,平均8.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2~19周,平均14.5周。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30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为90%。结论良好的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及积极的术后锻炼可使大多数踝关节骨折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腓骨短肌肌腱转位加缝合锚钉治疗Ⅲ度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比较采用腓骨短肌肌腱转位加缝合锚钉与采用护踝保护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疗效,两种治疗方法分别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病例各12例。所有病例治疗后随访2年。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总分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段随访评分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手术后各时间段的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总分较对照组有所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项目评分中,治疗组术后3月的稳定性和放射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2年,除活动范围评分外,其它项目评分治疗组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治疗组有1例出现腓肠神经损伤,经治疗后可恢复。结论采用腓骨短肌转位加缝合锚钉解剖重建踝关节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明显地改善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Ponseti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及复发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1月在舟山市中医院被确诊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93例,均采用Ponseti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完成治疗后左下肢胫前肌、腓肠肌内侧头、腓骨肌的表面肌电变化并比较;比较治疗前、完成治疗后Pirani评分疗效变化情况,并从初始Pirani评分、支具依从性、初治年龄、性别、侧别、跟腱切断、初始石膏矫正次数进行复发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治疗完成后胫前肌、腓肠肌内侧头、腓骨肌在平均振幅上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在平均频率、中位频率上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Piran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接近正常、中度异常、重度异常比率分别为84.94%、9.68%、5.38%,显著高于治疗前的0.00%、10.75%、8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治疗后有8例复发,初始Pirani评分、支具依从性是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复发单影响因素(P0.05),而和初治年龄、性别、侧别、跟腱切断、初始石膏矫正次数无关(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初始Pirani评分、支具依从性是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复发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onseti法治疗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作为保守治疗首选方法。儿童支具依从性、初始Pirani评分高是复发独立危险因素,故临床上对初始Pirani评分高患儿要开展密切随访,提高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生物力学分析,制作新型马蹄内翻足矫形器。方法 通过3例不同病因导致的马蹄内翻足畸形,同过生物力学对其足部的骨骼、肌肉、韧带进行分析,制作新型马蹄内翻足矫形器。结果 患者经过半年至1年的试穿,通过矫形器的多个局部外加压力点,减轻了马蹄内翻足的各种畸形。结论 针对马蹄内翻足的各种畸形,通过有效的生物力学分析,充分利用力学原理制作的马蹄内翻足矫形器对治疗马蹄内翻足要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导向器辅助下经胫前拉力螺钉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11月,采用前交叉韧带导向器辅助下经胫前拉力螺钉治疗后踝骨折3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根据Lange-Hansen分型:Ⅲ、Ⅳ度旋后-外旋型21例,Ⅳ度旋前-外旋型13例,Ⅱ度旋前-外展型4例.后踝骨折均超过关节面的25%,均合并内、外踝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3~10d.结果 本组38例患者术后全部接受随访,随访时间(13.4±2.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均显示骨折已解剖复位,踝穴恢复正常,无踝关节脱位或半脱位.根据Meyer和Kumler的踝关节功能评估标准,38例患者中优23例,良11例,一般4例.优良率为89.47%(34/38).结论 前交叉韧带导向器辅助下经胫前拉力螺钉固定是治疗后踝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踝关节严重外旋型损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3月至2007年2月采用一期骨折切开复位治疗76例踝关节严重外旋型损伤患者,其中男48例,女28例,平均年龄39.6岁(17-69岁)。左侧43例,右侧33例。所有病例均有内外踝骨折。腓骨外踝骨折均行腓骨解剖复位1/3圆管形钢板内固定,下胫腓联合、后踝、内踝复位后用加压空心螺纹钉固定。术后石膏托固定4~6周。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2个月,根据Meyer和Kumler踝关节功能评估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76例中优42例,良21例,一般11例,差2例。优良率为82.9%。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严重外旋型损伤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描述前交叉韧带损伤早期的关节镜下重建,总结其初期临床结果。方法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25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4股自体半腱肌半膜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移植物采用圆头,软螺纹空心螺钉沿前内侧入口固定。根据Macnab和Lysholm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末次随访时,伸膝活动均正常,1例屈膝受限30°。根据Macnab分类标准,患者总体满意率为96%。患者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是0°~130°。膝关节功能按Lysholm评分,术前(57.48±6.27),术后(95.8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早期的关节镜下重建能起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并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一2013年5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56例,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和临床症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患者术前和术后均进行Kofeod踝关节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通过随访对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评分结果来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5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个月~4年,平均(25.7±12.7)个月。术后56例患者最后一次随访Kofeod踝关节评分平均为(89.2±5.4)分,与术前的(56.4±7.8)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为(88.7±6.2)分,与术前的(63.4±9.1)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同骨折类型的患者选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疗效显著,在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分子低温热塑夹板治疗早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高分子低温热塑夹板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方法。方法应用高分子低温热塑夹板固定患足,经过多次手法矫形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44例。结果矫正时间10.2~22.4个月,平均15.9个月。治疗效果参照Garceau改良评定标准,优30例54足,良11例13足,可3例3足,总优良率达95.71%。结论在早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中,高分子低温热塑夹板是一种效果明显、价格低廉且并发症较少的外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9.
吴虹 《医疗保健器具》2009,16(10):12-1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7例近三年来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患者,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7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同术前相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具有手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陈旧性下胫腓关节分离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手术策略。方法 6例陈旧性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中4例通过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确诊,2例在行踝关节外翻应力位X线片检查并与对侧比较后确诊。所有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并对断裂的下胫腓韧带、骨间韧带进行修复或重建。结果随访3~18个月,优5例,良1例。结论对于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准确的诊断和正确的外科治疗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