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载药壳聚糖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英魁  杨学东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7):1292-1295
 目的介绍载药壳聚糖纳米粒的研究进展,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很多,由于具有无毒、黏膜黏附性、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可降解性等性质而广泛用作药物载体,主要用于传送亲水性大分子如疫苗、多肽、蛋白及某些抗肿瘤药。结论载药壳聚糖纳米粒是近年来国内外在控释技术及靶向给药领域的研究热点,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推动载体给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盐酸倍他洛尔-蒙脱石脂质体(Mt-BH-LP)的处方及制备工艺,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和渗透性能。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硫酸铵梯度法制备Mt-BH-LP;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Mt-BH-LP的处方;通过透析法考察Mt-BH-LP的体外释放性能;以家兔离体角膜为模型,采用体外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研究Mt-BH-LP的渗透性,以人永生化角膜上皮细胞(i HCEC)为模型,研究Mt-BH-LP的渗透性。结果:Mt-BH-LP处方工艺条件为卵磷脂-BH(5∶1),卵磷脂-胆固醇(9∶1),硫酸铵浓度0.15 mol·L~(-1),卵磷脂质量225 mg。Mt-BH-LP包封率(75.85±2.15)%,载药量(11.41±0.29)%,平均粒径(218±22.32)nm,Zeta电位(17.03±0.25)m V;体外释放试验表明Mt-BH-LP在10 h累计释放度达到60.2%,离体角膜透过试验结果表明Mt-BH-LP的角膜水化值[(76.72±2.68)%]在正常范围内。结论:采用乙醇注入法-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的Mt-BH-LP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缓释性能良好,具有良好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16,(3)
目的制备载高乌甲素壳聚糖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以三聚磷酸钠为交联剂,采用微乳液-离子交联法制备纳米粒。以包封产率和载药量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其制备工艺。结果纳米粒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334 nm,在30 h内稳定。高乌甲素的包封产率和载药量分别为(35.34±0.94)%、(2.25±0.08)%。结论该工艺简便可靠,制备的纳米粒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脱乙酰度及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CS)对壳聚糖纳米粒体外性质的影响,为载药壳聚糖纳米粒的处方优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去甲斑蝥素(NCD)为模型药物,以不同脱乙酰度、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为主要膜材,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CS-NP),考察纳米粒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药物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特征。结果该方法制备的CS-NP外观呈圆形,粒径均匀。随着CS的脱乙酰度的降低,纳米粒粒径增大,Zeta电位降低,药物包封率及载药量均下降,且体外释药速度加快;随着CS的相对分子质量降低,纳米粒粒径变小,Zeta电位、药物包封率及载药量无明显变化, 但体外释药速度增加。结论CS的脱乙酰度、相对分子质量对纳米粒的体外性质有较大的影响,可通过选用不同脱乙酰度或相对分子质量的CS,制备得到不同粒径的壳聚糖纳米粒,并达到调节药物释放速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胰岛素壳聚糖纳米粒。方法采用酶水解和超滤膜分离技术,得到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由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纳米粒,研究纳米粒的空间结构,测定其粒径、表面电位(zeta电位)、模型药物胰岛素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结果通过控制酶水解条件,经超滤分离得到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分别为10 289,41500和101 870。经溶剂扩散法制备得到的壳聚糖纳米粒,呈类圆形球体,粒径分布较窄,且随制备工艺中乙醇加入量的增加、分散用超声次数的增多,以及壳聚糖分子量的降低,粒径变小。壳聚糖纳米粒带正电荷,zeta电位值大于+30 mV。放射免疫法测得的药物包封率为72.66%。在壳聚糖酶存在条件下,前1 h体外释放药物较快,1 h后趋于平稳,并能持续释放6 h。结论选用合适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制备胰岛素壳聚糖纳米粒,方法简便,药物包封率高,并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以粒径为壳聚糖纳米粒的评价指标,通过对乳化交联法和离子凝聚法(Sodium Polyphosphate做交联剂)制备壳聚糖纳米粒的影响因素考察,确定摩尔分子量是影响制备壳聚糖纳米粒的关键因素.对于乳化交联法,分别考察了机械搅拌法和高压均质法这两种乳化的方法的各种影响因素。对于离子凝聚法,考察的影响因素包括加入顺序、不同规格壳聚糖、药物曲尼司特、多聚磷酸钠的浓度和用量等。结果证明乳化交联法只能制备出微米级的粒子,而离子交联法只能制备出粒子浓度特别低的纳米粒溶液。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盐酸倍他洛尔-蒙脱石离子交换微球制备成眼用混悬剂,为新型微球混悬剂的眼部给药提供参考。方法:筛选盐酸倍他洛尔-蒙脱石离子交换微球混悬剂的辅料并进行制剂学评价,通过刺激性与离体角膜透过性试验考查混悬剂的生物学性质。结果:以0.15%卡波姆934P为助悬剂,0.01%聚山梨酯-80为润湿剂,制备的制剂稳定性良好,pH(7.0),渗透压(302 mOsm·kg-1),黏度(4.1 mPa·s)和刺激性均符合眼用制剂要求。刺激性试验显示微球混悬剂对眼部组织无明显刺激性,贝特舒组结膜出现部分淋巴细胞浸润。角膜透过性试验中微球混悬剂表观渗透参数1.78×10-5 cm·s-1,约为盐酸倍他洛尔溶液(3.57×10-5 cm·s-1)的1/2倍和市售贝特舒(0.85×10-5 cm·s-1)2倍。结论:离子交换微球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药物的角膜透过性,虽然缓释性不及贝特舒,但刺激性显著低于贝特舒,具备一定的缓释性与低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甘草酸二铵-壳聚糖纳米粒(DG-CS NPs),评价其制剂学性质及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喷雾干燥法制备DG-CS NPs,正交设计法优化;考察纳米粒的形态、粒径分布及体外释放特征。硫酸葡聚糖诱导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以疾病活动指数法评价DG-CS NPs的治疗效果。结果:DG-CS NPs大小在300~600 nm,载药量为(51.25±1.75)%。DG-CS NPs的药物释放受环境pH的影响,对UC具有显著的治疗与改善效果。结论:喷雾干燥法制得DG-CS NPs对UC模型小鼠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表面氨基游离的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制备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表面氨基游离的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制备方法,以便连接配体实现主动靶向。方法:采用氯化钠沉淀法制备表面氨基游离的壳聚糖纳米粒;比较不同固化程度纳米溶液的浊度、体外释放、包封率、载药量和粒径等性质。结果:固化程度不同的纳米溶液经超声或水浴加热处理后,浊度降低值不同;含不同固化剂的纳米溶液均有明显缓释效果,随固化剂加入量增加,释放速度减慢;固化程度对包封率和载药量无明显影响。加固化剂200 μL的壳聚糖纳米粒粒径为487 nm,多分散指数为0.144。结论:制备的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粒径相对较小,表面氨基游离,可用于主动靶向给药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壳聚糖苦丁茶纳米粒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和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采用梯度体积分数乙醇提取苦丁茶总黄酮,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检测波长510nm。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苦丁茶纳米粒,考察其形态、粒子分布、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情况。结果:苦丁茶中总黄酮质量分数31.84%。纳米粒呈球形,粒径200~400nm,多分散系数0.137。壳聚糖苦丁茶纳米粒最佳处方为壳聚糖1g·L-1,三聚磷酸钠1g·L-1,苦丁茶总黄酮1g·L-1。体外释放试验显示该纳米粒在前2h有突释效应,释放量45.6%~48.9%,24h总释放量91.9%。结论:壳聚糖纳米粒可作为苦丁茶的优良载体,为新型降脂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提高胸腺五肽口服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制备胸腺五肽pH-敏感壳聚糖纳米粒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释放及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离子胶凝法制备胸腺五肽壳聚糖纳米粒并用Eudragit S100包衣制备pH-敏感纳米粒;透射电镜和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粒度及表面电位分析仪测量纳米粒的粒径及Zeta电位;超速离心法测定载药纳米粒的包封率;动态透析法研究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特性;模拟人工消化液考察纳米粒中胸腺五肽的生物稳定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评价制剂的生物活性。结果pH-敏感胸腺五肽壳聚糖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75.6±17)nm,Zeta电位为(28.44±0.5)mV,包封率为(76.70±2.6)%。胸腺五肽pH-敏感壳聚糖纳米粒具有良好的pH依赖性:在0.1 mol·L-1HCl溶液中累积释放24.65%,在pH5.0 PBS溶液中累积释放41.01%,在pH7.4 PBS溶液中累积释放81.44%。pH敏感壳聚糖纳米粒制剂中的胸腺五肽在人工胃液中稳定,在人工肠液中半衰期为15 min。淋巴细胞体外转化实验表明,胸腺五肽pH-敏感壳聚糖纳米粒保留了TP5的生物活性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pH-敏感壳聚糖纳米粒可能是口服胸腺五肽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HCPT)氯化壳聚糖(CS-HCl)包衣纳米脂质体(nanoliposomes)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HCPT脂质体,用CS-HCl包衣后乳匀,得到CS-HCl包衣的HCPT纳米脂质体(平均粒径<100 nm)。除去游离HCPT后,测定其包封率(EE%)、平均粒径、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以5 mg·kg-1羟基喜树碱的剂量小鼠尾静脉注射HCPT注射液、普通HCPT脂质体、HCPT纳米脂质体、包衣HCPT纳米脂质体,测定血浆及肝、脾组织中的血药浓度。结果包衣HCPT纳米脂质体的EE%为(61.2±1.20)%,平均粒径为(91.9±8.78)nm,Zeta电位为(55.1±1.04)mV(n=3)。包衣HCPT纳米脂质体在血液中AUC0~48为HCPT纳米脂质体的1.3倍,为普通HCPT脂质体的4.7倍,为注射液的25.4倍。AUCplasma/AUCRES表明,包衣HCPT纳米脂质体为HCPT纳米脂质体的1.4倍,为普通脂质体的8.7倍,为注射液的3.4倍。结论该包衣HCPT纳米脂质体具有大小均匀,带有较大正电荷,能显著延长药物在血液循环中的时间,减少RES对脂质体的吞噬作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方法以三聚磷酸钠作为离子聚合剂,在弱酸性条件下制备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考察pH值、壳聚糖与离子聚合剂浓度、白藜芦醇加入顺序、搅拌时间及探头超声等因素对纳米粒性质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制备的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呈球形;平均粒径为38nm,多分散指数为0.13;包封率与载药量分别为(61.6±2.3)%和(13.1±1.1)%;与白藜芦醇壳聚糖溶液相比,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显示了明显的缓释效应。结论离子聚合法可用于小粒径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提高胰岛素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制备生物黏附性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并与PLGA普通纳米粒相比较,考察纳米粒的理化性质、体外释放、生物活性及活体动物的体内分布。方法 采用复乳法制备PLGA普通纳米粒,并经壳聚糖修饰制备生物黏附性纳米粒。粒度及表面电位分析仪测量纳米粒的粒径及Zeta 电位;超速离心法测定载药纳米粒的包封率,HPLC测定体外释放特性,建立糖尿病模型大鼠评价口服纳米粒的降血糖水平,活动物成像系统观察口服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及转运。结果 纳米粒粒径均一,PLGA普通纳米粒及生物黏附性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21.3±13)和(134.4±15)nm,Zeta电位分别为(-1.72±0.2) 和(43.1±0.3)mV,包封率分别为(46.87±2.23)%和(52.76±3.48)%。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由突释期和缓慢释放期组成,壳聚糖包裹的生物黏附性纳米粒减低了突释量,由(28.34±1.63)%降至(17.92±1.14)%;大鼠灌胃给予15 u·kg-1胰岛素,生物黏附性纳米粒的药理相对生物利用度与普通纳米粒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由(8.3±0.7)%提高至(11.4±0.6)%。壳聚糖修饰的PLGA生物黏附性纳米粒具有生物黏附性且促吸收作用明显,口服给药后8 h仍在小鼠肠道中大量分布。结论 壳聚糖修饰的PLGA生物黏附性纳米粒是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给药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海藻酸钠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具有较高药物包封率的胰岛素海藻酸钠纳米粒(insulin-loaded sodium alginate nanoparticles,INS-SA-NP),考察其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以胰岛素为模型药物,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胰岛素海藻酸钠纳米粒,考察制备工艺对纳米粒粒径和电位的影响,测定药物包封率。采用糖尿病模型大鼠经呼吸道插入给药,评价胰岛素海藻酸钠纳米粒的降血糖作用。结果胰岛素海藻酸钠纳米粒的平均粒径416.4 nm,Zeta电位值(-92.6±1.8)mV,平均包封率(89.72±3.90)%;该纳米粒经呼吸道插入给药后,以皮下注射胰岛素溶液1 u·kg-1为对照,其相对生物利用度达到61.64%,维持降血糖作用的时间明显延长。结论以溶剂扩散法制备得到的胰岛素海藻酸钠纳米粒,具有较高的药物包封率,该纳米粒经大鼠呼吸道插入给药后,降血糖作用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制盐酸川芎嗪脂质体并考察其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以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盐酸川芎嗪脂质体,用 HPLC测定经尾静脉给药后小鼠体内血液及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制备的盐酸川芎嗪脂质体包封率为48.82%;平均粒径 6.5 μm。与盐酸川芎嗪普通注射液对照,它们在小鼠的心、肝、脾、肺、肾组织中的分布特性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盐酸川芎嗪脂质体在肺组织的浓度是对照组的4.7倍。结论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盐酸川芎嗪脂质体可行,产物具有明显的肺靶向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乙二醇壳聚糖-胆固醇接枝物(CHGC)载多柔比星(DOX)自聚集纳米粒,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 采用透析法制备乙二醇壳聚糖-胆固醇接枝物载多柔比星纳米粒(DCN);应用动态光散射粒度仪和原子力显微镜测定载药纳米粒的Zeta电位、粒径与形态,考察DCN的稳定性;以pH(5.5,6.5,7.4)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作为释放介质,考察DCN的体外释放行为;采用HPLC测定多柔比星在大鼠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随着投药量的增加,DCN的载药量、Zeta电位和粒径增大;粒子形态呈球形;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释放介质的pH值越低,药物释放越快,且释放速率随着纳米粒载药量的增大而降低;大鼠体内药动学实验结果表明,DCN-10组的AUC(0-∞)是游离DOX组的5.84倍(P<0.01);DCN-10组的MRT0-∞是DOX组的21.90倍(P<0.01)。结论 CHGC作为高分子药物载体材料,载多柔比星纳米粒的体外释放行为具有缓释和pH依赖特征;DCN能够在血液中长时间滞留,明显提高DOX 的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以CHGC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