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9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介素-17(IL-17)、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在小儿支气管哮喘诱导痰液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组61例和缓解组61例,自身对照,选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5例为正常对照组。常规痰涂片染色进行炎性细胞计数并分类,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17、IL-4、IFN-γ在诱导痰上清液中浓度。结果IL-17、中性粒细胞计数在急性发作期组明显高于缓解期组,缓解期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4、噬酸性粒细胞计数在急性发作期组高于缓解期组(P〈0.01),缓解期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FN-γ在急性发作期组低于缓解期组(P〈0.05),缓解期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发作期组IFN-γ与IL-4、ILl7呈负相关(r=-0.51,P〈0.05),IL-17与IL-4呈正相关(r=0.58,P〈0,05),缓解期则无相关性。结论IL-17、IL-4参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和发展,IFN-γ对哮喘的气道炎症有抑制作用,IL-17能更准确的反映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慢期气道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白细胞介素-8(IL-8)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哮喘重症急性发作期患儿(发作期组)、哮喘临床缓解期的患儿(缓解期组)、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各30例,采用超声雾化吸入4%高渗盐水法采集诱导痰标本,以ELlSA法测定诱导痰中TSLP、IL-8水平,并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发作期组诱导痰中TSLP水平(3.13±1.15)Pg/mL和缓解期组TSLP水平(1.50±0.79)pg/mL均高于对照组TSLP水平(0.96±0.81)pg/mL,均P〈0.05;且IL-8水平发作期组(296.14±39.63)pg/mL和缓解期组(191.87±22.27)pg/mL均高于对照组.(134.22±9.12)pg/mL,均P〈0.05,且急性发作期组高于临床缓解期组,均P〈0.05;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SLP与IL-8水平呈正相关(r=0.221,P〈0.05)。结论TSLP、IL-8可能在哮喘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望作为儿童哮喘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SP)、白介素-18(IL-18)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血清CCSP、IL-18水平,经治疗后于缓解期采血复查,并与28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儿童血清CCSP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儿童低(P〈0.01)。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血清IL-18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P〈0.01)。无论是急性发作期还是缓解期血清CCSP与IL-18无相关性(P〉0.05),发作期IL-18与IgE呈正相关(r=0.947,P〈0.01)。结论CCSP具有抗炎作用,CCSP的减少可诱导或加重哮喘儿童的呼吸道炎症。IL-18在哮喘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2(Eotaxin-2)和IL-17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轻度(9例)、中度(14例)、重度(10例)]和15例正常对照者,通过人工诱导的方法获得痰液,ELISA法检测Eotaxin-2、IL-17表达水平。结果:中、重度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Eotaxin-2和IL-17水平均较轻度组、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Eotaxin-2和IL-17水平随哮喘程度加重而明显增加。嗜酸粒细胞与Eotaxin-2水平、中性粒细胞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5、0.418,P均〈0.05),经过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5周后,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Eotaxin-2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IL-17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诱导痰中Eotaxin-2及IL-17水平可能作为判断哮喘气道炎症程度的参考指标,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不能显著降低诱导痰中IL-17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6(IL-36)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小儿内科门诊就诊及病房住院哮喘儿童65名,其中哮喘急性发作期组儿童30名,缓解期组儿童35名,健康儿童25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IL-17、IL-36水平,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常规方法检测外周血EOS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急性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IL-17水平分别为(45.73±8.86)pg/ml和(21.06±5.51)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29±4.29)pg/ml(P<0.01);且急性发作期组IL-17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P<0.01)。2)急性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IL-36水平分别为(53.76±10.60) pg/ml和(24.45±6.59) 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46±4.86) pg/ml(P<0.01);且急性发作期组IL-36水平高于缓解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哮喘患儿中,IL-17和IL-36水平呈正相关(P<0.01);且IL-17和IL-36水平分别与EOS计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 IL-17和IL-36参与儿童哮喘发病过程,其血清水平可作为儿童哮喘诊断和病情评估较好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研究其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将7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哮喘缓解期组30例,轻度急性发作期组10例,中度急性发作期组12例,重度急性发作期组18例;正常对照组15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并检测肺功能和测定诱导痰细胞的计数及分类。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血浆一氧化氮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急性发作期组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1),急性发作期组中轻度、中度、重度三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一氧化氮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发作有相关性。研究对象所处的状态(健康、哮喘缓解期及哮喘发作期)与血浆一氧化氮水平明显相关(r=0.786,P〈0.01)。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水平与FEV1.0%预计值(r=-0.872,P〈0.01)和诱导痰巨噬细胞百分比(r=-0.820,P〈0.01)呈负相关;与诱导痰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诱导痰嗜酸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分别为0.857、0.816和0.825,P〈0.01)。结论: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升高,与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相关,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病,内源性一氧化氮作为一种无创性指标监测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活动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常见四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发作期和缓解期诱导痰中炎性细胞计数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4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I组),1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II组),40例肺炎患者(III组),3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IV组)发作期和缓解期,采用诱导痰液沉渣涂片法检测组中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并分析比较。结果哮喘发作期组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哮喘缓解期组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哮喘发作期组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较哮喘缓解期组明显升高(P﹤0.05)。COPD发作期组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OPD缓解期组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OPD发作期组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较COPD缓解期组明显升高(P﹤0.05)。肺炎、支气管炎发作期组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肺炎、支气管炎缓解期组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肺炎、支气管炎发作期组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的比例较缓解期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诱导痰技术将会成为一种常规检查,为更多呼吸系统疾病提供更快捷、便利、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白细胞介素(IL)-13浓度及其变化,探讨它在成人支气管哮喘(哮喘)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同时检测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探讨它们与IL-13的相互关系。方法以31例哮喘患者(哮喘组)及9例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诱导痰及外周血标本,制作成涂片进行细胞学分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13、TNF-α及IL-10浓度。结果哮喘组血清IL-13浓度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9.88±36.75)ng/L和(27.03±12.19)ng/L,P〈0.01],诱导痰中浓度也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9.14±24.48)ng/L和(18.74±8.87)ng/L,P〈0.01],且血清中的浓度高于诱导痰中的浓度(P〈0.05);激素使用患者诱导痰中浓度比非激素使用患者低(P〈0.05),诱导痰中IL-13浓度与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r=0.54,P〈0.05)。哮喘组诱导痰中TNF-α及IL-10浓度均较对照组高[TNF-α分别为(66.32±18.74)ng/L和(5.36±6.86)ng/L,P〈0.01;IL-10分别为(118.08±55.17)ng/L和(5.66±8.03)ng/L,P〈0.05]。哮喘组中,发作期诱导痰中IL-10浓度高于稳定期浓度(P〈0.05)。轻度哮喘患者诱导痰中TNF-α浓度与重度哮喘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3是与哮喘发病病理过程相关的细胞因子,与嗜酸粒细胞的活动关系密切,参与哮喘气道炎性反应及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哮喘患者在激素治疗后其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 (IL-17)和白细胞介素-35 (IL-35)检测评估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绍兴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2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发作期患儿104例为急性发作组、临床缓解期患儿96例为临床缓解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儿童101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IL-17、IL-35水平及肺功能。比较3组儿童血清IL-17、IL-35水平,比较急性发作组与临床缓解组患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17与IL-35的相关性,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17和IL-35与FEV1/FVC%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发作组、临床缓解组与对照组儿童血清IL-17水平依次下降,血清IL-35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急性发作组患儿的FEV1/FVC%低于临床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血清IL-17与IL-35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 05)。血清IL-17水平与FEV1/FVC%呈负相关关系(P0. 05),血清IL-35水平与FEV1/FVC%呈正相关关系(P0. 05)。结论哮喘患儿的血清IL-17和IL-35存在异常表达,鉴于其相互拮抗关系及其与FEV1/FVC%的相关性,临床上可以考虑将其作为哮喘患儿病情评估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过敏性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25 (IL-25)、白细胞介素-17受体B (IL-17RB)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7例过敏性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分为轻度哮喘组(17例)、中度哮喘组(19例)、重度哮喘组(21例)。选取同期肺功能正常的20例儿童为对照组。应用肺功能仪检测肺通气功能指标;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数;采用ELISA检测外周血血清IL-25及IL-17RB水平。结果对照组FEV1、FVC、FEV1/FVC、PEF水平显著高于其余3组(均P0. 05)。随哮喘病情加重,FEV1、FVC、FEV1/FVC、PEF水平明显下降(均P0. 05)。4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及白细胞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数显著低于其余3组(P0. 05)。随哮喘病情加重,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升高(P0. 05)。对照组血清IL-25及IL-17RB水平显著低于其余3组(均P0. 05)。随哮喘病情加重,血清IL-25及IL-17RB水平明显上升(P0. 05)。哮喘患儿血清IL-25、IL-17RB水平均与FEV1、FVC、FEV1/FVC、PEF呈明显负相关(P0. 05),与嗜酸性粒细胞数呈明显正相关(P0. 05)。哮喘患儿血清IL-25水平与IL-17RB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 05)。结论 IL-25和IL-17RB参与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及发展,推测二者有望成为检测过敏性哮喘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经β-受体激动剂和激素治疗前后,IL-8和IL-10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COPD患者112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以及D组各28例。A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雾化吸入,C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D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和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对比四组患者治疗前后诱导痰中IL-8和IL-10浓度以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的IL-8浓度为(712.57±77.69)ng/L,B组为(735.17±99.53)ng/L,C组为(689.21±97.48)ng/L。D组为(599.37±131.25)ng/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而D组治疗后的IL-8浓度显著低于其余三组(P〈0.05)。治疗后,A组的IL-10浓度为(31.96±15.85)ng/L,B组为(32.09±11.53)ng/L,C组为(36.39±17.26)ng/L,D组为(37.04±15.38)ng/L,C组和D组治疗后的IL-10浓度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但是四组治疗后的IL-10浓度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组患者的FEV1%预测值为(37.94±11.63)、C组为(37.82±12.76),均显著高于A组(29.68±9.98)和B组(33.87±10.07)(均P〈0.05),其余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后的组间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FVC、FVC%预测值、FEV。以及FEv1%预测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FEV,/FVC则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在COPD的炎症过程中,IL-8和IL-10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激素的应用可升高IL-10而降低IL-8的浓度,且激素和β-受体激动剂的联合应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反复肺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尿白三烯E2(leukotrieneE4,LTE4)和血清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水平,探讨LTE4、LTB4在反复肺炎和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反复肺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A组)、21例反复肺炎不伴有支气管哮喘患儿(B组)以及22例健康对照者的尿液以及血清。处理后进行血细胞计数和分类,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LTE4和血清LTB4、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并分析LTE4与LTB4、IL-8、中性粒细胞之间以及LTB4与LTE4、IL-8、中性粒细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尿LTE4表达水平,A组为(385±43)pg/ml,B组为(232±66)Pg/m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53±51)pg/ml(P〈0.05),而且A组水平显著高于B组水平(P〈0.05)。②血清LTB4表达水平,A组为(151±28)pg/ml,B组为(86±32)pg/m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5±25)pg/ml(P〈0.05),而且A组水平显著高于B组水平(P〈0.05)。③血清IL-8表达水平,A组为(124±13)pg/ml,B组为(85±13)pg/m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6±25)pg/ml(P〈0.05),而且A组水平显著高于B组水平(P〈0.05)。④血中性粒细胞比例表达水平,A组为0.58±0.07,B组为0.52±0.04,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28±0.08(P〈0.05),而且A组水平显著高于B组水平(P〈0.05)。⑤尿LTE。表达水平与血清LTB4、IL-8、中性粒细胞比例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LTB4表达水平也与尿LTE4、血清IL-8、中性粒细胞比例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LTB4和LTE4在反复肺炎和支气管哮喘之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降低LTB4和LTE4水平或许可以切断两者之间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金丹盆乐汤灌肠联合熏蒸疗法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金丹盆乐汤灌肠联合熏蒸治疗的62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康妇消炎栓肛塞治疗的58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血清TNF-α、IL-2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个疗程、两个疗程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值分别为5.16、4.85,均P〈0.05),观察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两个疗程后的效果均优于一个疗程(X2值分别为15.50、10.35,均P〈0.05)。观察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均下降(t值分别为2.45、1.74,均P〈0.05),而血清IL-2水平均上升(t值分别为4.04、1.75,均P〈0.05)。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2水平,发现观察组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下降(t=3.84,P〈0.05),而血清IL-2水平较对照组上升(t=4.1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腰骶部胀痛、下腹部胀痛、盆腔压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r值分别6.24、5.34、5.04,均P〈0.05),两组白带量增多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9,P〉0.05)。结论金丹盆乐汤灌肠联合熏蒸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可明显调节血清TNF—α和IL-2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过敏性紫癜(AP)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等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AP患儿62例,随机分为观察纽和治疗组各31例,选择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0天后,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TNF—α,IL-6,IL-8的血清水平。对照组儿童则抽血一次查TNF-α,IL-6.IL-8的水平备对照。结果观察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TNF—α,IL-6,IL-8的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观察纽与治疗组治疗前TNF-α,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可调节AP患儿的TNF—α,IL-6,IL-8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垃圾焚烧区周边居民外周血中细胞色素P450 1A1(CYP1A1)基因mRNA表达水平和血浆中细胞因子白介素(IL)-6、IL-17A、IL-17F、IL-21、IL-23的表达水平。[方法]选择居住社区位于垃圾焚烧厂烟囱下风向〈10 km范围内某社区的男性居民42名为暴露组;居住区距垃圾焚烧区>10 km且无明显环境接触垃圾焚烧污染物的44名男性居民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中CYP1A1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Bio-PlexTM悬液芯片测定研究对象血浆中IL-6、IL-17A、IL-17F、IL-21、IL-23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暴露组人群外周血CYP1A1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人群的平均水平(P〈0.05)。暴露组人群血浆中细胞因子IL-17F、IL-21、IL-23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因子IL-17F、IL-21、IL-23的浓度经自然对数转换后分别与暴露、年龄、体质指数等因素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暴露与IL-17F、IL-23表达水平的升高有关(P〈0.05)。[结论]暴露组人群外周血CYP1A1基因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人群的平均水平,且两组人群血浆中IL-17F、IL-23的表达水平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龚文亮 《现代保健》2013,(11):17-18
目的:研究探讨惠迪粒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清白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15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75例)采用惠迪粒(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对照组(75例)采用柳氮磺胺吡磅敢SASP胎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IL-6、TNF—α水平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惠迪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临床疗效,考虑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中IL-6、TNF—α水平而起作用的,其具体机制尚有待进-步研究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