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累及关节滑膜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病因不明,临床较常见。该病合并肾损害报道并不少见。本文收集我院收治的6例RA合并肾损害患者,均进行肾活检,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现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收集2006年1月至2010年11月我院风湿科住院RA患者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RA标准。男性1例,女性5例,年龄26~57岁,平  相似文献   

2.
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附2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对象 为2000年8月-2001年5月我院门诊及住院RA患者20例.其中男4例,女16例。年龄14~69岁,平均(42±13)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3.60±2.63)年。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20例中9例曾单用非甾类抗炎药(NSAIDs),5例曾用NSAIDs加雷公藤多甙,6例用NSAIDs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4周以上疗效不佳,或因消化性溃疡及肝损害不能耐受者。其中4例长期依赖激素控制症状,骨质疏松明显,1例腰椎自发性骨折。  相似文献   

3.
齐宝庆  李英 《天津医药》2003,31(8):549-549
类风湿关节炎 (RA)是我国常见的风湿病 ,如未及时诊治 ,可出现严重的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本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 ,最常见的血液学表现为贫血 [1],但其血流变学变化的报道较少见。笔者就我院1990—2000年就诊的RA患者的血流变学改变进行分析 ,以期指导临床治疗。1资料与方法1 1临床资料观察组为1990—2000年来我院就诊的RA患者47例 ,其中男6例 ,女41例 ,年龄17~78岁 ,平均(38 3±4 5)岁。诊断根据美国风湿病协会提出的RA诊断标准。对照组为同期来我院查体的40例性别、年龄均与观察组病例相匹配的健康人 ,年龄17~…  相似文献   

4.
笔者应用小剂量氨甲喋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45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根据美国风湿病协会RA诊断标准,1989年~1993年观察确诊RA病例45例,其中男10例,女35例,平均年龄45岁。病情分级为1级14人,2级17人,3级以上14人。治疗前多数有应用激素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史。  相似文献   

5.
针刀松解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强直性脊柱炎 (AS)是侵犯骶髂、脊柱等多关节并影响内脏功能的全身免疫性疾病。AS不经合理治疗其致残率极高。1 893年Bechterev首次将该病区别于类风湿关节炎(RA)。用针刀松解病变区改善其功能的疗法目前尚未见报道。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共 9例 ,男性 6例 ,女性 3例 ;年龄以初发病时计算为 1 6~ 53岁 ,平均 30 6岁 ;病程 4个月~ 9年 ;主要症状 :骶髂及胸背部疼痛 ,以夜间为甚 ,脊柱及骶髂关节活动受限 ;9例中 2例伴有双侧股骨头坏死 ,均为FicatⅣ期 ;伴随内脏症状 9例 :肾功能改变 1例 ,心悸、胸部紧缩感、呼吸受限 8例 …  相似文献   

6.
采用病人自身血对照法,选择42例经多种疗法治疗无效的重症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进行紫外线照射回输(UBI)辅以抗风湿药正清风痛宁治疗,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42例患者,其中男12例,女32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平均年龄40~63岁,平均病程4.64年(2月~17年),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RA诊断标准,本组病人入院前均服用过数种甾体类抗炎药,28例服用过皮质激素,时间最长达3年,最大量为地塞米松9片/日,13例用过雷公藤(甙)片,3例用过环磷酰胺,进入本治疗时有26例仍在服用激素,全部病例关节功能均处Ⅲ期(26例)和Ⅳ(16例…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尤其是恶性进展期RA,当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模式,对合并有骨侵蚀或脏器损害者主张联合用药,但对各种药物的联合用法也争论不一。本文18例采用皮质激素、雷公藤、左旋咪唑联合用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18例,女14例,男4例。年龄45~72岁,平均54岁,病程5~30年,平均18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治疗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05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特点。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并发肺间质纤维化21例;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ESR增高32例、CRP增高17例、RF强阳性18例、血小板增高15例,出现低氧血症18例。21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患者,其中限制性通气障碍10例,占47.6%;阻塞性通气障碍9例,占42.3%;混合性通气障碍2例,占10.1%。胸部HRCT都出现蜂窝状阴影和磨砂玻璃状影。结论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与类风湿关节炎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应尽早做肺HRCT及肺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9.
^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国产新药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9Tc-MDP 200 mg+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5次为1疗程,间隔5 d后应用第2疗程;平均应用(3.8±1.6)疗程.结果 22例RA治疗8周后,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好.对RA患者的关节肿痛及晨僵有显著改善,但对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及握力无明显影响.结论 99Tc-MDP治疗RA,疗效好,安全性亦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临床前期类风湿关节炎(pre-RA)发展为类风湿关节炎(RA)的概率;观察维生素D对于pre-RA合并维生素D缺乏者及不足者干预治疗的疗效。方法 97例pre-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及对照组(46例)。观察组予维生素D_2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以安慰剂,疗程为18个月。观察2组患者类风湿因子(RF)或抗环瓜氨酸抗体(ACPAs)下降至正常例数、出现关节痛例数、出现关节炎的例数及出现RA例数。结果2组患者抗体滴度下降至正常为0例;观察组有2例关节痛患者而对照组有6例,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1例关节炎患者而对照组有3例,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均未发展为RA。结论维生素D干预治疗,可以减少pre-RA发生关节痛的概率,对关节炎发生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RA)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相关因素在类风湿关节炎(RA)继发骨质疏松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8例RA患者和同期就诊的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28例(对照组),测量腰椎(L2~L4)、股骨颈、Ward区、大转子的骨密度(BMD),并对尿脱氧胶原吡啶交联(D-Pyr)、骨碱性磷酸酶(BAP)、骨转换指标骨钙索(BGP)进行测定,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RA骨质疏松患者股骨颈BMD值与关节肿胀数、病程、压痛数、C反应蛋白、血沉及X线分期呈负相关,但与类风湿因子不存在相关性。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存在骨质丢失,最终会导致骨质疏松。类风湿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注射用重组干扰素γ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仲明  刘为民 《贵州医药》1998,22(3):187-188
注射用重组γ干扰素为一实验性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生物制剂[1],国内报导少,为进一步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我院自1996年1月至1997年8月对3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所有病例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分类标准[1],结果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受试者1.1.1纳入标准:所有病例人选前均征得患者同意。共选门诊及住院病人30例,年龄20-65岁,男性9例,女性21例,病程6.2±4.4年,X线分期I期9例,fi期16例,见期4例,IV期1例。1.1.2排除标准:(l)已知对干扰素制品过敏或过敏体质者;(2)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者;…  相似文献   

13.
正清风痛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2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凌汛  黄安斌 《医药导报》2000,19(5):450-451
我们从 1995年起 ,观察了正清风痛宁合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5 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均按美国风湿病学会(ARA) 1987年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确诊 ,并按ARA制订的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分级标准选择轻、中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 18例 ,女 41例。年龄 2 4~ 72岁 ,平均 3 7.6岁 ,病程 6周~ 5a。1.2 治疗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对象在年龄、性别 ,病情活动度等方面差异不显著。治疗组 2 7例 ,用正清风痛宁片 [白云山正清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湘卫…  相似文献   

14.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经济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类风湿关节炎与治疗概况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和炎症症状的全身性慢性疾病。北美RA的患病率估计为0.5%~1.0%,每年大约导致美国900万人次求医和超过25万人次住院。女性发病率更高,约占2/3,发病年龄  相似文献   

15.
<正>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把发病年龄>60岁的RA患者称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ORA)[1]。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商品名:益赛普)已经广泛应用于RA的治疗[2],但在EORA患者中应用经验尚不足。现就我院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s)联合治疗效果不佳的28例EORA患者,使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的疗效及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免疫调节和有效抗炎作用,对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一定的支持。方法将10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辛伐他汀20mg/d+甲氨蝶呤6mg/周+氯喹250mg/d;对照组:甲氨蝶呤6mg/周+氯喹250mg/d,每组5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周记录RA患者的肿胀关节指数(SJI)、DAS28指数;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浓度,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24周的治疗,治疗组RA患者的DAS28指数显著改善,肿胀关节指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血清中的IL-6、TNF-α、MMP-3水平也明显降低。结论辛伐他汀可以有效降低RA患者类风湿因子的水平,同时降低RA活动性,从而控制RA病情。  相似文献   

17.
巯甲丙脯酸为治疗高血压病与心衰的常用药物,分子结构类似D-青霉胺,1981年起国外已有人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我们自1985年起用此药治疗RA病人1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治疗对象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1.3岁(24~63岁),≥50岁的有10例。平均病程5年(1~15年)。诊断依据美国风湿病协会(ARA)的RA诊断标准,病情活动性参考Martin等的指标,即都有6个以上关节触痛;有3个以上关节肿胀;晨僵都在45分钟以上;血沉(ESR)均>30mm;C反应蛋白(CRP)阳性等。二、治疗方法服用巯甲丙脯酸前,停服  相似文献   

18.
<正>例1:女,69岁。患类风湿关节炎(RA)2年,发现血糖升高14年,于2006年3月3日在门诊使用甲氨蝶呤(MTX)10mg静脉滴注治疗,1次/周,同日门诊检查:白细胞(WBC)9.85×109/L,中性粒细胞(N)0.81,血红蛋白(Hb)76g/L,血小板  相似文献   

19.
康宁克通A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宁克通A(kenacort-A,又名去炎舒松A),为长效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我院1996年2月~1997年2月,采用关节内注射该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5例。使用泼尼松(强的松)注射治疗35例作对照,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均系来我院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治疗组35例,年龄6岁~72岁,平均39岁,男16例,女19例;对照组35例,年龄8岁~69岁,平均38.5岁,男17例,女18例。症状为疼痛、肿胀,局部不适,功能受限等。 1.2 用药方法 治疗组关节内注射康宁克通A,每次2.5 mg~10mg,对照组注射泼尼松龙(强的松龙)0.01 g/次~0.025 g/次,均为每周1次,共治疗4周。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 ①显效:用药后肿胀、疼痛、局部不适消失,功能活动自如;②有效:用药后肿胀、疼痛、  相似文献   

20.
<正> 糖皮质激素加入临床治疗行列中是20世纪临床医学最具突破意义的事件之一。不借助糖皮质激素的威力,医师将难以面对诸如哮喘、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脑水肿、变态反应、类风湿关节炎(RA)、脊髓损伤、风湿性多肌痛、严重的肺孢子虫肺炎以及原发或继发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疾病。耐人寻味的是,1948年激素首次用于临床是治疗1例28岁的残疾RA妇女,其效果可谓是个奇迹。选择RA患者作为治疗对象并非偶然,当时,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